首頁 > 制度大全 > 生產設備安全衛生設計總則GB50831999

生產設備安全衛生設計總則GB50831999

2024-07-25 閱讀 7234

【發布單位】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

【標準號】GB5083-1999

【發布日期】1999-02-01

【實施日期】1999-05-14

【標題】生產設備安全衛生設計總則

【正文】

1.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各類生產設備安全衛生設計的基本原則、一般要求和特殊要求。

本標準適用于除空中、水上交通工具,水上設施,電氣設備以及核能設備之外的各類生產設備。

本標準是各類生產設備安全衛生設計的基礎標準。制訂各類生產設備安全設計的專用標準,應符合本標準的規定,并使其具體化。

2.引用標準

下列標準所包含的條文,通過在本標準中引用而構成為本標準的條文。本標準出版時,所示版本均為有效。所有標準都會被修訂,使用本標準的各方應探討使用下列標準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2893―1982安全色

GB2894―1996安全標志

GB4053.1――1993固定式鋼直梯安全技術條件

GB4053.2――1993固定式鋼斜梯安全技術條件

GB4053.3――1993固定式工業防護欄桿安全技術條件

GB4053.4――1983固定式工業鋼平臺

GB/T6527.2―1986安全色使用導則

GB10434―1989作業場所局部振動衛生標準

GB12265―1990機械防護安全距離

GB/T14774―1993工作座椅一般人類工效學要求

GB/T14775―1993操縱器一般人類工效學要求

GB15052―1994起重機械危險部位與標志

GB50034―1992工業企業照明設計標準

GBJ87―85工業企業噪聲控制設計規范

3.定義

本標準采用下列定義:

3.1生產設備productionfacilities

生產過程中,為生產、加工、制造、檢驗、運輸、安裝、貯存、維修產品而使用的各種機器、設施、裝置和器具。

3.2安全衛生防護裝置safetyandhealthguarddevice

配置在生產設備上,起保障人員、生產過程和設備安全衛生作用的附屬物件或設施。

4.基本原則

4.1生產設備及其零部件,必須有足夠的強度、剛度、穩定性和可靠性。在按規定條件制造、運輸、貯存、安裝和使用時,不得對人員造成危險。

4.2生產設備正常生產和使用過程中,不應向工作場所和大氣排放超過國家標準規定的有害物質,不應產生超過國家標準規定的噪聲、振動、輻射和其他污染。對可能產生的有害因素,必須在設計上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護。

4.3設計生產設備,應體現人類工效學原則,最大限度地減輕生產設備對操作者造成的體力、腦力消耗以及心理緊張狀況。

4.4設計生產設備,應通過下列途徑保證其安全衛生:

a.選擇最佳設計方案并進行安全衛生評價;

b.對可能產生的危險因素和有害因素采取有效防護措施;

c.在運輸、貯存、安裝、使用和維修等技術文件中寫明安全衛生要求。

4.5設計生產設備,當安全衛生技術措施與經濟效益發生矛盾時,應優先考慮安全衛生技術上的要求,并應按下列等級順序選擇安全衛生技術措施:

a.直接安全衛生技術措施一生產設備本身應具有本質安全衛生性能,即保證設備即使在異常情況下,也不會出現任何危險和產生有害作用;

b.間接安全衛生技術措施一若直接安全衛生技術措施不能實現或不能完全實現時,則必須在生產設備總體設計階段,設計出其效果與主體先進性相當的安全衛生防護裝置。安全衛生防護裝置的設計、制造任務不應留給用戶去承擔。

c.提示性安全衛生技術措施一若直接和間接安全衛生技術措施不能實現或不能完全實現時,則應以說明書或在設備上設置標志等適當方式說明安全使用生產設備的條件。

4.6生產設備的規定的整個使用期限內,勻應滿足安全衛生要求。對于可能影響安全操作、控制的零部件、裝置等應規定符合產品標準要求的可靠性指標。

5.一般要求

5.1適應性

在規定使用期陰內,生產設備應滿足使用環境要求,特別是滿足防腐蝕、耐磨損、抗疲勞、抗老化和抵御失效的要求。

5.2材料

5.2.1用于制造生產設備的材料,在規定使用期限內必須能承受在規定使用條件下可能出現的各種物理的、化學的和生物的作用。

5.2.2在正常使用環境下,對人有危害的材料不宜用來制造生產設備。若必須使用時,則應采取可靠的安全衛生技術措施以保障人員的安全和健康。

5.2.3生產設備及其零部件的安全使用期限,應小于其材料在使用條件下的老化或疲勞期限。

5.2.4易被腐蝕或空蝕的生產設備及其零部件應選用耐腐蝕或耐空蝕材料制造,并應采取防蝕措施。同時,應規定檢查和更換周期。

5.2.5禁止使用能與工作介質發生反應而造成危害(爆炸或生成有害物質等)的材料。

5.2.6處理可燃氣體、易燃和可燃液體的設備,其基礎和本體應使用非燃燒材料制造。

5.3穩定性

5.3.1生產設備不應在振動、風載或其他可預見的外載荷作用下傾覆或產生允許范圍外的運動。

5.3.2生產設備若通過形體設計和自身的質量分布不能滿足或不能完全滿足穩定性要求是,則必須采取某種安全技術措施,以保證其具有可靠的穩定性。

5.3.3對有司機駕駛或操縱并有可能發生傾覆的可行駛生產設備,其穩定系數必須大于1并應設計傾覆保護裝置。

5.3.4若所要求的穩定性必須在安裝或使用地點采取特別措施或確定的使用方法才能達到時,則應在生產設計上標出,并在使用說明書中詳細說明。

5.3.5對有抗震要求的生產設備,應在設計上采取特殊抗震安全衛生措施,并在說明書中明確指出該設備所能達到的抗地震烈度能力及有關要求。

5.4表面、角和棱

在不影響使用功能的情況下,生產設備可被人員接觸到的部分及其零部件應設計成不帶易傷人的銳角、利棱、凹凸不平的表面和較突出的部位。

5.5操縱器、信號和顯示器

5.5.1操縱器

設計、選用和配置操縱器應與人體操作部位的特性(特別是功能特性)以及控制任務相適應,除應符合GB/T14775規定外,還應滿足以下要求:

――生產設備關鍵部位的操縱器,一般應設電氣或機械聯鎖裝置;

――對可能出現誤動作或被誤操作的操縱器,應采取必要的保護措施。

5.5.2信號和顯示器

設計、選用和配置信號與顯示器,應適應人的感覺特性并滿足以下要求:

a.信號和顯示器應在安全、清晰、迅速的原則下,根據工藝流程、重要程度和使用頻繁程度、配置在人員易看到和易聽到的范圍內。信號和顯示器的性能、形式和數量,應與信息特性相適應。當其數量較多時,應根據其功能和顯示的種類分區排列。區與區之間要有明顯界限;

b.信號和顯示器應清晰易辯、準確無誤并應消除眩光、頻閃效應,與操作者的距離、角度應適宜;

c.當多種視覺信號和顯示器放在一起時,與背景間及相互間的顏色、亮度和對比度應適宜;

d.生產設備上易發生故障或危險性較大的區域,應配置聲、光或聲、光組合的報警裝置。事故信號,宜能顯示故障的位置和種類。危險信號,應具有足夠強度并與其他信號有明顯區別,其強度應明顯高于生產設備使用現場其他聲、光信號的強度。

5.6控制系統

5.6.1控制和調節裝置

5.6.1.1控制裝置應保證,當動力源發生異常(偶然或人為地切斷或變化)時,也不會造成危險。必要時,控制裝置應能自動切換到備用動力源和備用設備系統。

5.6.1.2自動或半自動控制系統應設有必要的保護裝置,以防止控制指令紊亂。同時,在每臺設備上還應輔以能單獨操縱的手動控制裝置。

5.6.1.3對復雜的生產設備和重要的安全系統,應配置自動監控裝置。

5.6.1.4重要生產設備的控制裝置應安裝在使操作人員能看到整個設備動作的位置上。對于某些在起動設備時看不見全貌的生產設備,應配置開車預警信號裝置。預警信號裝置應有足夠的報警時間。

5.6.1.5控制系統應保證,即使系統發生故障或損壞時也不致造成危害。系統內關鍵的元器件、控制閥等均應符合可靠性指標要求。

5.6.1.6控制裝置和作為安全技術措施的離合器、制動裝置和聯鎖裝置,應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并符合其產品標準規定的可靠性指標要求。

5.6.1.7調節裝置應采用自動聯鎖裝置,以防止誤操作和自動調節、自動操縱線(管)路等的誤通斷。

5.6.2緊急開關

5.6.2.1若存在下列情況的可能性之一時,生產設備則必須配置緊急開關:

――發生事故或出現設備功能紊亂時,不能迅速通過停車開關來終止危險的運行;

――不能通過一個開關迅速中斷若干個能造成危險的運動單元;

――由于切斷某個單元會導致其他危險;

――在操縱臺處不能看到所控制的全貌。

5.6.2.2緊急開關必須有足夠的數量,應在所有控制點和給料點都能迅速而無危險地觸及到。緊急開關的形狀應有別于一般開關,其顏色應為紅色或有鮮明的紅色標記。

5.6.2.3生產設備由緊急開關停車后,其殘余能量可能引起危險時,必須設有與之聯動的減緩運行或防逆轉裝置。必要時,應設有能迅速制動的安全裝置。

5.6.3意外起動的預防

5.6.3.1對于在調整、檢查、維修時需要察看危險區域或人體局部(手或臂)需要伸進危險區域的生產設備,設計上必須采取防止意外起動措施:

――在對危險區域進行防護(例如機械式防護)的同時,還應能強制切斷設備的起動控制和動力源系統;

――在總開關柜上設有多把鎖,只有開啟全部鎖時才能合閘;

――控制或聯鎖元件應直接位于危險區域,并只能由此處起動或停車;

――用可拔出的開關鑰匙;

――設備上具有多種操縱和運轉方式的的選擇器,應能鎖閉在按預定的操作方式所選擇的位置上。選擇器的每一位置,僅能與一種操縱方式或運轉方式相對應。

――使設備勢能處于最小值。

5.6.3.2生產設備因意外起動可能危及人身安全時,必須配置起強制作用的安全防護裝置。必要時,應配置兩種以上互為聯鎖的安全裝置,以防止意外起動。

5.6.3.3當動力源因故偶然切斷后又重新自動接通時,控制裝置應能避免生產設備產生危險運轉。

5.7工作位置

生產設備上供人員作業的工作位置應安全可靠。其工作空間應保證操作人員的頭、臂、手、腿、足在正常作業中有充分的活動余地。危險作業點應留有足夠的退避空間。

操作位置高度在距地面20m以上的生產設備,宜配置安全可靠的載人升降附屬設備。

篇2:塵毒射線安全衛生管理制度

第一條為保障職工的安全和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各施工單位各級領導要加強防塵防毒、射線工作的領導,把這項工作擺到重要的議事日程上。在切實改善勞動條件的同時,對施工管理人員、操作人員要加強安全技術、勞動衛生和防塵防毒知識的培訓和宣傳教育工作,提高員工的安全技術素質。

第三條所有的建設項目,其塵毒治理和安全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

第四條計劃部門和有關主管部門,在編制和審批下達投資計劃時,必須同時提出防治塵毒和安全設施的要求。

第五條各有關單位應制定安全文明施工、防塵防毒、射線源的管理辦法,確保防范于未然。

第六條從事有塵有毒的工作時,施工人員必須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必須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塵毒擴散。工作完畢后,清理現場時嚴禁從高處甩垃圾、拋物,應用編織袋裝好往下運。嚴禁野蠻行為的發生。

第七條從事射線工作的人員,主管領導應指定專人負責,專人保管,確保放射源的密封性達100%。

第八條儲存放射源的地方應懸掛“危險”警告牌。

第九條各施工單位領導要加強防塵防毒的監督檢查工作。落實治理塵毒的技術措施與放射源的保管措施。

第十條各級領導要關心愛護從事防塵防毒、射線工作的員工,體現黨和政府的溫暖,按有關規定執行勞動保護法規。

篇3:塵毒射線安全衛生管理制度

第一條為保障職工的安全和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各施工單位各級領導要加強防塵防毒、射線工作的領導,把這項工作擺到重要的議事日程上。在切實改善勞動條件的同時,對施工管理人員、操作人員要加強安全技術、勞動衛生和防塵防毒知識的培訓和宣傳教育工作,提高員工的安全技術素質。

第三條所有的建設項目,其塵毒治理和安全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

第四條計劃部門和有關主管部門,在編制和審批下達投資計劃時,必須同時提出防治塵毒和安全設施的要求。

第五條各有關單位應制定安全文明施工、防塵防毒、射線源的管理辦法,確保防范于未然。

第六條從事有塵有毒的工作時,施工人員必須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必須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塵毒擴散。工作完畢后,清理現場時嚴禁從高處甩垃圾、拋物,應用編織袋裝好往下運。嚴禁野蠻行為的發生。

第七條從事射線工作的人員,主管領導應指定專人負責,專人保管,確保放射源的密封性達100%。

第八條儲存放射源的地方應懸掛“危險”警告牌。

第九條各施工單位領導要加強防塵防毒的監督檢查工作。落實治理塵毒的技術措施與放射源的保管措施。

第十條各級領導要關心愛護從事防塵防毒、射線工作的員工,體現黨和政府的溫暖,按有關規定執行勞動保護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