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日用陶瓷主要安全衛生要求
出口日用陶瓷主要安全、衛生要求陶瓷國標GB12651-20**《與食物接觸的陶瓷制品鉛、鎘溶出量允許極限》任何單一制品鉛、鎘溶出量的允許極限值不超過下表給定值:
器型
非特殊裝飾產品
特殊裝飾產品
鉛(mg/L)
鎘(mg/L)
鉛(mg/L)
鎘(mg/L)
扁平制品
5.0
0.50
7.0
0.50
除杯、大杯以外的小空心制品
2.0
0.30
5.0
0.5
杯、大杯
0.5
0.25
2.5
0.25
除罐以外的大空心制品
1.0
0.25
2.5
0.25
罐
0.5
0.25
1.0
0.25
國標GB14147-93《陶瓷包裝容器鉛、鎘溶出量允許極限》
任一制品與食物接觸面的陶瓷制品鉛、鎘溶出量允許極限值規定如下:
?Pb≤1.0mg/L?Cd≤0.10mg/L
國標GB8058-87《陶瓷烹調器鉛、鎘溶出量允許極限和檢測方法》
本標準等效采用國際標準ISO8391/1-86和ISO8391/2-86《與食物接觸陶瓷烹調器鉛、鎘溶出量檢測方法》、《與食物接觸陶瓷烹調器鉛、鎘溶出量允許極限》。
任一制品中鉛、鎘溶出量允許極限:Pb≤5.0mg/L?Cd≤0.5mg/L
美國FDA/ORACPG7117.07-1995進口和國產陶瓷的鉛污染
單位:mg/L
類型
運算基數
最高限量
扁平器皿
六件平均
3.0
除杯、大杯和罐以外的小空心器皿
六件中的
任何一件
2.0
杯和大杯
六件中的
任何一件
0.5
除罐以外的大空心器皿
六件中的
任何一件
1.0
罐
六件中的
任何一件
0.5
美國FDA/ORACPG7117.06-1995?進口和國產陶瓷的鎘污染
?單位:mg/L
類型
運算基數
最高限量
扁平器皿
六件平均
0.5
小空心器皿
六件中的任何一件
0.5
大空心器皿
六件中的任何一件
0.25
美國加州65規定(CaliforniaProp.65-20**)
?鉛允許極限:?單位:mg/L
類型
運算基數
最高限量
扁平器皿
六件平均
0.226
空心器皿
六件平均
0.100
?鎘允許極限:?單位:mg/L
類型
運算基數
最高限量
扁平器皿
六件平均
3.164
小空心器皿
六件中的任何一件
0.189
大空心器皿
六件中的任何一件
0.049
以色列SI1003-1999《陶瓷器皿金屬溶出量和標識》
鉛、鎘溶出量允許極限:單位mg/L
器皿類型
器皿形狀
鉛最高
鎘最高
餐具和其形狀可盛裝食品的裝飾器皿
有效容積大于1升的深型器皿
1.0
0.1
有效容積小于1升的深型器皿
3.0
0.3
淺型器皿
5.0
0.5
烹飪或烘烤器皿
/
3.0
0.3
其形狀不能盛裝食品的裝飾器皿
/
無要求
無要求
器皿邊緣
杯和其他可作飲具用的器皿
2mg/件
0.2mg/件
國際標準ISO6486/2[1999(E)]?《與食物接觸陶瓷制品鉛、鎘溶出量允許極限》。
?類型
運算基數
單位
鉛
鎘
扁平器皿
平均值
mg/dm⊥6
0.8
0.07
小空心器皿
任一件
mg/L
2
0.5
大空心器皿
任一件
mg/L
1
0.25
儲藏用器皿(罐)
任一件
mg/L
0.5
0.25
杯和大杯
任一件
mg/L
0.5
0.25
烹飪器皿
任一件
mg/L
0.5
0.05
歐盟84/500/EEC號指令?《與食物接觸陶瓷制品鉛、鎘溶出量允許極限》。
?類型
運算基數
單位
鉛
鎘
扁平器皿
平均值
mg/dm⊥6
0.8
0.07
空心器皿
任一件
mg/L
4
0.3
烹調、包裝容器、貯存器>3L
任一件
mg/L
1.5
0.1
儲藏用器皿(罐)
任一件
mg/L
0.5
0.25
杯和大杯
任一件
mg/L
0.5
0.25
烹飪器皿
任一件
mg/L
0.5
0.05
德國DIN51032?《日用器皿中對健康有害物質溶出極限值》
器皿類型
淺平器物
空心器物
鉛最高
鎘最高
鉛最高
鎘最高
mg/dm⊥6
mg/dm⊥6
mg/L
mg/L
餐具、廚房用具
1.0
0.10
5.0
0.50
蒸煮和烘烤用具
0.1
0.05
2.5
0.25
包裝容器
/
/
2.5
0.25
貯藏容器
/
/
2.5
0.25
飲用器之口沿
鉛最高:2.0mg/件
鎘最高:0.2mg/件
斯里蘭卡進口管理條例DOPLNO.326(2000年2月29日)
斯里蘭卡的陶瓷鉛、鎘溶出量允許極限采用國際標準ISO6486/2[1999(E)]的要求。
ГOCTP50186-92俄羅斯聯邦國家標準?《同食品相接觸的陶瓷器皿鉛和鎘的析出允許極限》
器皿類型
運算基數
測定單位
鉛最高
鎘最高
平面制品
任一件
mg/dm⊥6
1.7
0.17
小型空心制品
任一件
mg/dm⊥6
5.0
0.50
大型空心制品
任一件
mg/dm⊥6
2.5
0.25
SGS集團作為全球最大的檢驗、測試和認證機構,憑借其全球化的服務網絡,嚴格訓練的專業人士以及精密的測試儀器,可按照以下標準進行測試,確保您出口的產品符合各國的要求:
a)美國FDA條例U.S.-FDACPG7117.06,07/A.O.A.C.15th.Ed.(973.32)CeramicandGlassware????
b)美國FDA條例U.S.-FDACPG7117.06,07/A.O.A.C.15th.Ed.(984.19)EnameledCookware????
d)美國U.S.SGCD&CSCASTMC-927(Rim-Area)???????
e)美國加州65聲明U.S.CaliforniaProposition65interiorcontactwithfoodpart???????????????
f)美國加州65聲明U.S.CaliforniaProposition65exteriordecorationpart???????????????
g)美國擦拭測試U.S.CaliforniaProposition65GhostWipeTestbymethodNIOSH9100??????????
h)陶瓷與食品接觸部分的歐盟指令84/500/EEC(2005/31/EC)Ceramicarticlescontactwithfoodpart???????????????
i)英國陶瓷,玻璃,玻璃陶瓷及搪瓷制品標準BS6748:1986Ceramic,Glass,GlassCeramicandVitreousEnamelarticles?
j)德國陶瓷,玻璃,搪瓷容器內部接觸食品部分DIN51032Ceramic,GlassandEnamelinteriorcontactwithfoodpart
德國陶瓷,玻璃,搪瓷飲用器具邊緣部分DIN51032Ceramic,GlassandEnameldrinkingutensilrimarea?
k)法國陶瓷,玻璃,水晶和玻璃陶瓷內部接觸食品部分DGCCRF2004-64Ceramic,Glass,CrystalandVitroCeramicinteriorcontactwithfoodpart??????????????
法國陶瓷,玻璃,水晶和玻璃陶瓷飲用器具邊緣部分DGCCRF2004-64Ceramic,Glass,CrystalandVitroCeramicdrinkingutensilrimarea
l)法國搪瓷器具內部接觸食品部分DGCCRF2004-64Enamelwareinteriorcontactwithfood
法國搪瓷飲用器具邊緣部分
m)澳洲進口條例-陶瓷
l)加拿大危險品(陶瓷和玻璃器具)條例客戶要求的特別測試
篇2:熱處理生產安全衛生要求
一、熱處理生產常見的危險因素
危險因素是指能對人造成傷亡或對物造成突發性損壞的因素,熱處理生產中常見的化學性危險因素有易燃,易爆物質和毒性物質,物理性危險因素有高壓電、熾熱物體及腐蝕介質、制冷劑、墜落物體或進出物,其來源和危害程度見表1.
表1熱處理生產常見的危險因素(GB15735)
二、熱處理生產常見的有害因素
有害因素是指影響人的身心健康,導致疾病(含職業病)或對物造成慢性損壞的因素。其與危險因素的主要區別在于損害形式不同,有害因素屬緩慢性的,而危險因素為突發性的。熱處理生產常見的有害因素有熱輻射、電磁輻射、噪聲、粉塵和有害氣體等,其來源和有害程度見表2.
表2熱處理生產常見的有害因素(摘自GB15735)
三、熱處理生產廠房的建設要求
(1)廠房一般應建成獨立的建筑物或建于大型廠房的一端、一側,但要用隔墻隔開。
(2)廠房結構的外墻、隔墻、地面、頂棚應采用防火耐熱結構。
(3)Dd地面強度應根據生產對象與批量,能承重1~5t/m2的載荷,地面材料要求耐熱、耐蝕、耐沖擊、按工藝要求可分別選用花網鋼磚或鑄鐵磚、混凝土、耐酸水泥和水磨石地面。
(4)廠房要有足夠的高度,并合理開設天窗。
(5)廠房內和產生危害物質的區域,如浴爐、淬火槽、清洗槽等處應有足夠能力的抽風裝置。
(6)氰鹽浴、高中頻設備、激光、噴丸和噴砂等設備應隔成獨立的房間,并應能滿足危險工作區域的特殊要求。
(7)氣體分配站、液氨、液化石油氣儲罐、危險品等應放在車間外部的專用房間內,并與車間保持一定距離。
(8)廠房內的煤氣、乙炔、氧氣等輸送管道的架設應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并經常檢查管道及閥門,不得有泄漏現象。
(9)液體碳氮共滲、酸洗間等頂棚、墻壁、地面應光滑、防潮,并便于清洗。
(10)廠房應配備氣體除塵裝置,并設置污水處理設施,使污水達標后排放。
(11)廠房應設避雷裝置、足夠數量的消火栓、滅火器具及其他消防設備設施。
(12)廠房內應設疏散出口通道,地坑不得滲出地下水。
四、熱處理作業環境的主要要求
(1)車間內工作地點的夏季溫度不得超過表3的規定。當工作地點的溫度超過35℃,應采取有效的降溫措施。
表3車間內工作地點的夏季空氣溫度規定
2)工作場地空氣中有害物質的最高容許濃度見表4
表4工作場地空氣中的有害物質的最高容許濃度(mg/m3)
注:①除經呼吸道毒害人體外,尚易經皮膚吸收的有害物質。
②CO的最高容許濃度在作業時間短暫時可放寬:在作業時間1h內,容許達到50mg/m3;0.5h容許達到100mg/m3;15~20min容許達到200mg/m3。在上述條件下反復作業時,兩次作業之間須間隔2h以上。
(3)工業企業噪聲衛生標準見表10-5。A聲級最高不得超過115dB。
表5新建、改建企業噪聲標準
注:①A聲級指測聲儀(聲級儀)中安裝濾波器(稱A計權網絡),中、低頻聲按比例衰減通過,而100Hz以上的聲音無衰減地通過,這種波A網絡計權的聲壓級稱為A聲級。
(4)按各操作工位的光照度要求可劃分為一般照明、局部照明和混合照明。廠房備有應急照明燈。
(5)車間內生產設備、物料存放點應方便人員操作,并設有寬度不小于1.5m的人行通道和不小于3m的車行通道。
(6)設備至墻壁間的距離應大于1m,設備之間距離應不小于表6的規定。
(7)對危及人身安全的設備及區域,應設置醒目的安全標志牌、報警設施及保護設施。
表6設備與設備之間的距離(m)
注:①不適用于連續式淬火生產線。
(8)電磁輻射:
高、中頻感應加熱會對某些人造成中樞神經系統功能障礙和植物神經失調,要求對設備進行屏蔽,使作業區達到電場強度不超過20V/m,磁場強度不超過5A/m。
對于高頻電磁輻射,按GB8702的規定,職業照射在每天8h工作期間,任意連續6min,按全身平均的比吸收率(指生物體每單位質量所吸收的電磁輻射功率,即吸收劑量率)應小于0.1W/kg,公眾照射在24h內,任意連續6min,按全身平均的比吸收率應小于0.02W/kg。
篇3:《機械工廠安全性評價標準》勞動安全衛生教育項目的評價要求
勞動安全衛生教育評價檢查表
序號
評價內容
評價說明
應得分
實得分
備注
1
新職工進廠三級教育
目標值100%少1人扣全分
10
*按下表進行檢查
2
中層及中層以上干部教育
目標值100%少10%扣2分
4
3*
特種作業人員培訓、復訓教育
目標值100%少1人扣全分
7
4
班組長教育
目標值100%少5%扣2分
4
5
變換工種和“四新”教育
目標值100%少5%扣2分
8
6
勞動衛生教育
目標值100%少5%扣2分
6
7
全員教育
目標值80%少5%扣2分
8
8
安全知識抽試合格率
目標值≥80%少5%扣全分
4
9
復工教育
目標值100%少5%扣2分
6
合計
57
特種作業人員培訓、復訓安全性評價檢查表
序號
評價內容
評價說明
應得分
實得分
備注
1
電工
受教育人數應與企業勞動資部門統計數相一致,并要求受教育率為100%,少一人則扣全分
7
本表是上表第3條的附錄
2
鍋爐司爐工
3
壓力容器操作工
4
起重機械司機
5
金屬焊接(氣割)工
6
廠內機動車輛司機
7
架子工
8
起重工(包括指揮人員)
9
沖剪壓工
1設置原因
勞動安全衛生教育是勞動安全衛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企業實現安全生產、預防職業危害的一項重要措施。本項八種安全衛生教育,是在安全生產、工業衛生立法基礎上,總結多年實踐經驗,使之系統化、科學化的教育形式,可提高企業領導者和廣大員工搞好安全生產、工業衛生的責任感的自覺性,促進安全技術、工業衛生知識普及和提高,使廣大員工增長安全、衛生知識,提高安全意識和安全技術操作水平,掌握消除工傷事故和預防職業病的技術本領。
2項目內容
2.1新職工進廠三級教育對入廠新工人、工程技術、管理人員以及臨時工、農民工等進入廠廠級教育、車間(分廠)和班組教育,未經三級教育或考試不合格者,不準參加生產或單獨操作。
2.2中層及中層以上干部教育晉升或聘任中層及中層以上職務的干部,人事部門應將名單通知安技部門,由安技部門進行教育和考試。教育可采用授課、講解、報告等方式進行。教育周期為2年一次。
2.3特種作業人員培訓、復訓教育特種作業人員指電工、鍋爐工、壓力容器操作工、起重機械司機、金屬焊接工(氣割)、廠內機動車輛司機、架子工、起重工、沖剪壓工等。
從事特種作業人員必須經過專門的安全知識與安全操作技能培訓,并經過考核取得特種作業資格,方可上崗工作。
取得操作證的特種作業人員,必須定期進行復訓。復訓期限:司爐工四年一次,其余特種作業人員二年一次。
特種作業人員培訓、復訓教育按當地勞動部門規定進行。如果當地勞動部門沒有對該特種作業培訓、復訓規定的,則由企業主管部門或有關部門進行培訓、復訓、考核發證。
2.4班組長教育班組長是貫徹、執行“五同時”的基層指揮員。聘任班組長的部門應將班組長名單通知安技部門和教育部門,由安技部門會同教育部門采用授課方式進行教育。班組長教育至少一年一次。
2.5變換工種和“四新”教育工人因工作需要變換工種,由勞資部門發變換工種通知單,安技部門組織車間(分廠)、班組進行二級教育。
企業有實施新技術、新工藝或使用新設備、新材料時,必須對有關人員進行相應的、有針對性的安全教育。
2.6勞動衛生教育
2.6.1教育對象勞動衛生教育按合理選擇人群對象而分為主要對象和特殊對象。
主要對象是指從事有毒有害作業和接觸粉塵作業的人員;特殊對象是指有關部門的車間(分廠)領導、工程技術人員及環保、安技人員和相關的醫務人員。
2.6.2教育內容作為從事有毒有害作業和接觸粉塵作業的人員應掌握本工種所發生的職業危害因素的性質、危害機理、預防方法以及自救、互救的知識。
領導干部和工程技術人員要重點了解國家和地方的有關法令、法規、標準,掌握本企業有害因素的分布和危害程度。工程技術人員還能熟練應用預防職業危害的工程技術措施,應用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時有關工業衛生知識。
環保和安技人員要掌握本企業職業危害作業點的分布、危害程度,并根據其理化性質的特點采取防護技術措施;相關的醫務人員應掌握職業危害(職業病)與一般疾病的鑒別診斷,并進行醫務治療。
2.6.3教育方式由醫務部門會同安技部門請工業衛生醫師以授課、講解方式進行教育。教育周期為二年一次。
2.7全員教育是企業對全體職工的勞動安全衛生教育??刹捎檬谡n、輔導進行考試,也可采用電化教育等方式進行。教育周期為一年一次。
2.8復工教育工人因病假、事假、探親等離開崗位一年以上(含一年)重新上崗時,必須進行車間(分廠)級和班組級安全教育。因工傷傷愈上班前必須進行車間(分廠)級和班組安全教育。
3評價方法
3.1文本資料
3.1.1八種教育應建立安全教育檔案。新職工進廠三級安全教育、中層及中層以上干部教育、特種作業人員培訓、復訓教育、班組長教育、勞動衛生教育、全員教育應有教育臺賬。
3.1.2被教育人數應與企業勞資部門統計數相一致。
3.1.3企業自行教育的,應有教育計劃、教學大綱和教材。
3.1.4新職工進廠三級教育卡中的每一級教育必須有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簽字。
3.2抽查考核
3.2.1安全意識
1)對黨和政府有關安全生產方針、政策、法規的認識。
2)對企業勞動安全衛生標準、制度、勞動紀律的理解。
3)聯系生產實際,對勞動安全衛生重要性的看法。
3.2.2安全技術知識
1)熟練掌握本工種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2)一般安全技術基礎知識:
a.了解與本崗位、本工種有關的危險區域、危險設備、危險作業的基本知識及注意事項。
b.個人防護用品的正確使用、工傷事故報告、消防安全基本知識和廠內交通安全知識。
3.2.3現場執行安全知識應用于生產實際情況。
1)現場抽試與集中筆試合并計算,按其合格率計分。
2)若某種安全教育搞形式,大部分沒有效果,該項不能得分。
3)安全教育的目標值是100%(全員教育及安全知識抽試合格率目標值為80%),因此其作業人數、勞動部門統計人數、安全教育檔案卡片(或臺帳)人數三者必須相一致。
4計分方法
4.1本項目應得分共57分。
新職工進廠三級教育、特種作業人員培訓、復訓教育目標值為100%,少一個扣10分。
4.2中層及中層以上干部教育、勞動衛生教育目標值為100%,少10%扣2分。
4.3班組長教育、變換工種和“四新”教育、復工教育目標值為100%,少5%扣2分。
4.4全員教育目標值為80%,少5%扣2分。
4.5安全知識抽試合格率應大于80%,不足80%扣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