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工廠安全性評價標準》勞動安全衛生教育項目的評價要求
勞動安全衛生教育評價檢查表
序號
評價內容
評價說明
應得分
實得分
備注
1
新職工進廠三級教育
目標值100%少1人扣全分
10
*按下表進行檢查
2
中層及中層以上干部教育
目標值100%少10%扣2分
4
3*
特種作業人員培訓、復訓教育
目標值100%少1人扣全分
7
4
班組長教育
目標值100%少5%扣2分
4
5
變換工種和“四新”教育
目標值100%少5%扣2分
8
6
勞動衛生教育
目標值100%少5%扣2分
6
7
全員教育
目標值80%少5%扣2分
8
8
安全知識抽試合格率
目標值≥80%少5%扣全分
4
9
復工教育
目標值100%少5%扣2分
6
合計
57
特種作業人員培訓、復訓安全性評價檢查表
序號
評價內容
評價說明
應得分
實得分
備注
1
電工
受教育人數應與企業勞動資部門統計數相一致,并要求受教育率為100%,少一人則扣全分
7
本表是上表第3條的附錄
2
鍋爐司爐工
3
壓力容器操作工
4
起重機械司機
5
金屬焊接(氣割)工
6
廠內機動車輛司機
7
架子工
8
起重工(包括指揮人員)
9
沖剪壓工
1設置原因
勞動安全衛生教育是勞動安全衛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企業實現安全生產、預防職業危害的一項重要措施。本項八種安全衛生教育,是在安全生產、工業衛生立法基礎上,總結多年實踐經驗,使之系統化、科學化的教育形式,可提高企業領導者和廣大員工搞好安全生產、工業衛生的責任感的自覺性,促進安全技術、工業衛生知識普及和提高,使廣大員工增長安全、衛生知識,提高安全意識和安全技術操作水平,掌握消除工傷事故和預防職業病的技術本領。
2項目內容
2.1新職工進廠三級教育對入廠新工人、工程技術、管理人員以及臨時工、農民工等進入廠廠級教育、車間(分廠)和班組教育,未經三級教育或考試不合格者,不準參加生產或單獨操作。
2.2中層及中層以上干部教育晉升或聘任中層及中層以上職務的干部,人事部門應將名單通知安技部門,由安技部門進行教育和考試。教育可采用授課、講解、報告等方式進行。教育周期為2年一次。
2.3特種作業人員培訓、復訓教育特種作業人員指電工、鍋爐工、壓力容器操作工、起重機械司機、金屬焊接工(氣割)、廠內機動車輛司機、架子工、起重工、沖剪壓工等。
從事特種作業人員必須經過專門的安全知識與安全操作技能培訓,并經過考核取得特種作業資格,方可上崗工作。
取得操作證的特種作業人員,必須定期進行復訓。復訓期限:司爐工四年一次,其余特種作業人員二年一次。
特種作業人員培訓、復訓教育按當地勞動部門規定進行。如果當地勞動部門沒有對該特種作業培訓、復訓規定的,則由企業主管部門或有關部門進行培訓、復訓、考核發證。
2.4班組長教育班組長是貫徹、執行“五同時”的基層指揮員。聘任班組長的部門應將班組長名單通知安技部門和教育部門,由安技部門會同教育部門采用授課方式進行教育。班組長教育至少一年一次。
2.5變換工種和“四新”教育工人因工作需要變換工種,由勞資部門發變換工種通知單,安技部門組織車間(分廠)、班組進行二級教育。
企業有實施新技術、新工藝或使用新設備、新材料時,必須對有關人員進行相應的、有針對性的安全教育。
2.6勞動衛生教育
2.6.1教育對象勞動衛生教育按合理選擇人群對象而分為主要對象和特殊對象。
主要對象是指從事有毒有害作業和接觸粉塵作業的人員;特殊對象是指有關部門的車間(分廠)領導、工程技術人員及環保、安技人員和相關的醫務人員。
2.6.2教育內容作為從事有毒有害作業和接觸粉塵作業的人員應掌握本工種所發生的職業危害因素的性質、危害機理、預防方法以及自救、互救的知識。
領導干部和工程技術人員要重點了解國家和地方的有關法令、法規、標準,掌握本企業有害因素的分布和危害程度。工程技術人員還能熟練應用預防職業危害的工程技術措施,應用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時有關工業衛生知識。
環保和安技人員要掌握本企業職業危害作業點的分布、危害程度,并根據其理化性質的特點采取防護技術措施;相關的醫務人員應掌握職業危害(職業病)與一般疾病的鑒別診斷,并進行醫務治療。
2.6.3教育方式由醫務部門會同安技部門請工業衛生醫師以授課、講解方式進行教育。教育周期為二年一次。
2.7全員教育是企業對全體職工的勞動安全衛生教育。可采用授課、輔導進行考試,也可采用電化教育等方式進行。教育周期為一年一次。
2.8復工教育工人因病假、事假、探親等離開崗位一年以上(含一年)重新上崗時,必須進行車間(分廠)級和班組級安全教育。因工傷傷愈上班前必須進行車間(分廠)級和班組安全教育。
3評價方法
3.1文本資料
3.1.1八種教育應建立安全教育檔案。新職工進廠三級安全教育、中層及中層以上干部教育、特種作業人員培訓、復訓教育、班組長教育、勞動衛生教育、全員教育應有教育臺賬。
3.1.2被教育人數應與企業勞資部門統計數相一致。
3.1.3企業自行教育的,應有教育計劃、教學大綱和教材。
3.1.4新職工進廠三級教育卡中的每一級教育必須有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簽字。
3.2抽查考核
3.2.1安全意識
1)對黨和政府有關安全生產方針、政策、法規的認識。
2)對企業勞動安全衛生標準、制度、勞動紀律的理解。
3)聯系生產實際,對勞動安全衛生重要性的看法。
3.2.2安全技術知識
1)熟練掌握本工種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2)一般安全技術基礎知識:
a.了解與本崗位、本工種有關的危險區域、危險設備、危險作業的基本知識及注意事項。
b.個人防護用品的正確使用、工傷事故報告、消防安全基本知識和廠內交通安全知識。
3.2.3現場執行安全知識應用于生產實際情況。
1)現場抽試與集中筆試合并計算,按其合格率計分。
2)若某種安全教育搞形式,大部分沒有效果,該項不能得分。
3)安全教育的目標值是100%(全員教育及安全知識抽試合格率目標值為80%),因此其作業人數、勞動部門統計人數、安全教育檔案卡片(或臺帳)人數三者必須相一致。
4計分方法
4.1本項目應得分共57分。
新職工進廠三級教育、特種作業人員培訓、復訓教育目標值為100%,少一個扣10分。
4.2中層及中層以上干部教育、勞動衛生教育目標值為100%,少10%扣2分。
4.3班組長教育、變換工種和“四新”教育、復工教育目標值為100%,少5%扣2分。
4.4全員教育目標值為80%,少5%扣2分。
4.5安全知識抽試合格率應大于80%,不足80%扣4分。
篇2:發電機組并網安全性評價的管理規定
第一條為了加強電力安全監督管理,規范發電機組并網安全性評價(以下簡稱并網安評)行為,保障發電機組安全可靠并網運行,確保電力系統安全穩定,根據《電力監管條例》、《電網運行規則(試行)》,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適用于并網運行的單機容量50兆瓦及以上的水電機組(含抽水蓄能機組)、燃氣-蒸汽聯合循環機組,100兆瓦及以上的火電機組,核電機組,500千瓦及以上的風力發電機組。其它并網運行的發電機組參照執行。
第三條新建、改建和擴建發電機組在進入商業運營前應當通過并網安評。已投入運行的并網發電機組應當定期進行并網安評,周期一般不超過5年。
第四條并網安評工作的主要程序如下:
(一)電力監管機構編制轄區內并網安評工作計劃;
(二)發電企業在自查、自評滿足評價標準的基礎上,提出并網安評申請;
(三)發電企業自主選擇具有相應資質并符合規定要求的安全評價中介機構(以下簡稱中介機構);
(四)電力監管機構審核中介機構派出的并網安評人員資格;
(五)并網安評人員進行現場查評,中價機構提出并網安評報告;
(六)電力監管機構組織評審并網安評報告,公布并網安評結論。
第五條并網安評主要內容應當包括:
(一)涉網安全生產管理體系;
(二)電氣主接線系統及廠、站用電系統;
(三)發電機組勵磁、調速系統;
(四)發電機組自動發電控制、自動電壓控制、一次調頻功能;
(五)繼電保護、安全自動裝置,電力通信、直流系統;
(六)二次系統安全防護;
(七)對電網安全、穩定運行有直接影響的電廠其它設備及系統。
第六條并網安評應當堅持“誰評價、誰負責”、“誰評審、誰負責”和“誰簽字、誰負責”的原則,切實做到科學、公正、客觀。
第七條電力監管機構按照并網發電機組的電力調度關系,負責組織轄區內并網發電機組的并網安評工作,并履行以下監督管理職責:
(一)組織制定并網安評的相關管理辦法和標準;
(二)審查并公布符合并網安評要求的中介機構名單;
(三)監督中介機構的并網安評工作,協調解決并網安評中的問題;
(四)監督、檢查發電企業的并網安評工作。
第八條發電企業應當按照以下要求開展并網安評工作:
(一)按照并網安評標準進行自查、自評和整改工作;
(二)按有關規定向電力監管機構提交并網安評申請;
(三)選擇符合要求的中介機構開展并網安評;
(四)協助、配合并網安評工作;
(五)對并網安評中查出的問題,按要求整改,并將整改情況報電力監管機構。
第九條電力調度機構應當按照以下要求配合開展并網安評工作:
(一)參加電力監管機構組織的并網安評活動;
(二)督促調度范圍內并網發電廠開展并網安評工作;
(三)執行電力監管機構有關發電機組并網安評的決定。
第十條中介機構應當按照以下要求進行并網安評工作:
(一)執行國家有關規定,在規定范圍內開展并網安評活動;
(二)選聘業務素質滿足要求的專家參加并網安評工作;
(三)并網安評工作應當做到獨立、公正、客觀、真實、準確,對并網安評報告承擔相應責任;
(四)按照國家和地方人民政府的有關規定和標準收取費用;
(五)并網安評業務接受電力監管機構的監管。
第十一條任何單位和個人對并網安評中的違法、違規行為,可向電力監管機構投訴或者舉報。
第十二條違反本辦法規定的,電力監管機構依據有關規定予以處理。
第十三條區域電監局可根據本辦法,組織本區域內有關城市電監辦制定本區域的并網安評管理實施細則和中介機構的監管辦法,并報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備案。
第十四條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篇3:發電機組并網安全性評價管理規定
第一條為了加強電力安全監督管理,規范發電機組并網安全性評價(以下簡稱并網安評)行為,保障發電機組安全可靠并網運行,確保電力系統安全穩定,根據《電力監管條例》、《電網運行規則(試行))),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適用于并網運行的單機容量50兆瓦及以上的水電機組(含抽水蓄能機組)、燃氣一蒸汽聯合循環機組,100兆瓦及以上的火電機組,核電機組,500千瓦及以上的風力發電機組。其它并網運行的發電機組參照執行。
第三條新建、改建和擴建發電機組在進入商業運營前應當通過并網安評。已投入運行的并網發電機組應當定期進行并網安評,周期一般不超過5年。
第四條并網安評工作的主要程序如下:
(一)電力監管機構編制轄區內并網安評工作計劃;
(二)發電企業在自查、自評滿足評價標準的基礎上,提出并網安評申請;
(三)發電企業自主選擇具有相應資質并符合規定要求的安全評價中介機構(以下簡稱中介機構);
(四)電力監管機構審核中介機構派出的并網安評人員資格;
(五)并網安評人員進行現場查評,中介機構提出并網安評報告;
(六)電力監管機構組織評審并網安評報告,公布并網安評結論。
第五條并網安評主要內容應當包括
(一)涉網安全生產管理體系;
(二)電氣主接線系統及廠、站用電系統;
(三)發電機組勵磁、調速系統;
(四)發電機組自動發電控制、自動電壓控制、一次調頻功育琶;
(五)繼電保護、安全自動裝置,電力通信、直流系統;
(六)二次系統安全防護;
(七)對電網安全、穩定運行有直接影響的電廠其它設備及系統。
第六條并網安評應當堅持“誰評價、誰負責”、“誰評、公審、誰負責”和“誰簽字、誰負責”的原則,切實做到科學正、客觀。
第七條電力監管機構按照并網發電機組的電力調度關系,監督負責組織轄區內并網發電機組的并網安評工作,并履行以下管理職責
(一)組織制定并網安評的相關管理辦法和標準;
(二)審查并公布符合并網安評要求的中介機構名單;
(三)監督中介機構的并網安評工作,協調解決并網安評中的問題;
(四)監督、檢查發電企業的并網安評工作。
第八條發電企業應當按照以下要求開展并網安評工作:
(一)按照并網安評標準進行自查、自評和整改工作;
(二)按有關規定向電力監管機構提交并網安評申請;
(三)選擇符合要求的中介機構開展并網安評;
(四)協助、配合并網安評工作;
(五)對并網安評中查出的問題,按要求整改,并將整改情況報電力監管機構。
第九條電力調度機構應當按照以下要求配合開展并網安評工作:
(一)參加電力監管機構組織的并網安評活動;
(二)督促調度范圍內并網發電廠開展并網安評工作;
(三)執行電力監管機構有關發電機組并網安評的決定。
第十條中介機構應當按照以下要求進行并網安評工作:
(一)執行國家有關規定,在規定范圍內開展并網安評活動;
(二)選聘業務素質滿足要求的專家參加并網安評工作;
(三)并網安評工作應當做到獨立、公正、客觀、真實、準確,對并網安評報告承擔相應責任;
(四)按照國家和地方人民政府的有關規定和標準收取費用;
(五)并網安評業務接受電力監管機構的監管。
第十一條任何單位和個人對并網安評中的違法、違規行為,可向電力監管機構投訴或者舉報。
第十二條違反本辦法規定的,電力監管機構依據有關規定予以處理。
第十三條區域電監局可根據本辦法,組織本區域內有關城市電監辦制定本區域的并網安評管理實施細則和中介機構的監管辦法,并報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備案。
第十四條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