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拖集團公司安全質量安全性評價工作標準方案
總則
《標準》參照安評標準分為綜合管理評價、設備設施評價、勞動衛生與作業環境評價三部分,分值分別為250分、580分、170分,總分為1000分。安全質量標準化活動分為不合格、合格和優良三個等級。
一、不合格單位:年度內發生重傷以上事故,發生重大火災和交通事故,輕傷事故超過集團公司下達的控制指標,安全質量標準化得分低于800分。
二、合格單位年度內無重傷以上事故,無重大火災和交通事故,輕傷事故不超過集團公司下達的控制指標,且安全質量標準化得分在800分~900分。
三、優良單位年度內無重傷以上事故,無重大火災和交通事故,輕傷事故不超過集團公司下達的控制指標,且安全質量標準化得分在900分以上。
第一部分綜合管理評價
在安評標準中綜合管理評價項目為14項,分值為230分。根據國家新近出臺的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在編制《標準》時擬增加、完善、調整評價項目,重點突出安全生產責任制、安全生產目標考核、安全投入、重大危險源評估及應急救援、事故預防及處理、特種設備及危險物品管理等,項目為14項,分值為250分,具體如下:
一、現代安全科學管理方法應用
(一)安評標準中,該項目評價的指標為6種現代安全科學管理方法。安評標準推薦15種,其中必須考核的3種,可以選擇應用的3種。分值為18分。
(二)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是當前在國際國內現行的現代安全管理模式,是一套系統化、程序化,同時具有高度自我約束、自我完善機制的科學管理體系,強調包括安全生產管理在內的所有生產活動標準化和法律化,與安全質量標準化活動的精神完全吻合,安全管理評審是集團公司創造的管理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安全生產管理規范和評價標準;安評和預先危險性分析也是我們一直應用的卓有成效的科學管理方法。這些都應堅持應用,在編制《標準》時應納入評價指標,并加重其分值。同時為調動二級單位開展現代科學管理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可以再自行選用2種。
該項目評價指標為6種現代安全科學管理方法?!稑藴省吠扑]17種,其中必須考核的4種:可自行選用2種。分值為20分。
二、安全生產責任制
為加強安全投入、重大隱患治理、應急救援、特種設備、危險物品、工藝及工裝等工作,2003年我們修訂完善了《安全生產責任制管理標準》(QG/YT2401-2003),在各級各部門各類人員的安全生產責任制中增加了這些內容。在編制《標準》時應把這些納入評價內容,該項目分值為18分。
三、安全生產規章制度
(一)在安評標準中,該項目評價指標為21種規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分值為16分,其中規章制度10分,安全操作規程6分。
(二)2003年,根據國家有關安全生產政策、法律法規的精神和集團公司安全生產運行情況,我們修訂完善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其中增訂了重大事故應急救援預案、重大危險源安全管理規定、安全管理評審規定、領導干部安全述職規定、特種設備安全管理規定、重大事故行政責任追究規定、重大隱患報告與責任追究7種管理制度。在編制《標準》時應將其納入評價指標。
該項目評價指標為28種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分值為18分,其中安全生產管理制度12分,安全操作規程6分。
四、規劃計劃
(一)在安評標準中,該項目評價指標為長遠規劃和年度計劃,分值為6分,長遠規劃和年度計劃各3分。
(二)為強化目標管理和安全生產抵押承包考核,落實各級一把手安全責任,編制《標準》時應在年度計劃中增加年度安全生產抵押承包考核的評價內容。
該項目評價指標仍為長遠規劃和年度計劃,分值為12分,長遠規劃4分,年度計劃8分,增加年度事故控制指標作為年度計劃的否決指標。
五、“三同時”審批
按照《安全生產法》的規定,新建、改建、擴建工程項目必須執行勞動安全衛生“三同時”,這是企業抓好源頭控制,確保安全生產條件的有效措施。如果“三同時”工作不到位,必將導致建設項目的勞動安全衛生條件存在缺陷,危及職工生命安全和健康,必須采取事后補救措施,而所需的整改資金較預防性投入還大,甚至無法補救。所以建設項目的前置“三同時”審批顯得尤為重要,在編制《標準》時,該項目應著重確定評價內容,分值為10分。
六、安全技術措施計劃
(一)在安評標準中,該項目分值為10分。
(二)為保障安全生產條件,按照《安全生產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企業必須在安全生產方面進行必要的投入,安全投入主要包括安全生產技術改造、重大隱患及職業危害治理、事故應急救援、勞動防護用品及保健津貼、安全衛生宣傳教育、防暑降溫及防寒取暖、安全獎懲等方面所需要的資金。在編制《標準》時應增加安全投入指標,重點評價安全生產技術改造、重大隱患及職業危害治理的投入。
該項目評價指標為安全技術措施計劃和安全投入,分值為16分,其中安全技術措施計劃6分,安全投入10分,并將重大隱患治理的投入作為安全投入項目的否決內容。
七、勞動安全衛生宣傳教育
(一)在安評標準中,該項目為“勞動安全衛生教育”,評價指標為9種:八大教育(新職工進廠三級教育、特種作業人員教育、中層及以上干部教育、班組長教育、變換工種和“四新”教育、復工教育、勞動衛生教育、全員教育)和安全知識抽查。分值為57分。
(二)為培育安全文化,提高全員安全素質,企業應加強安全宣傳,營造持久、濃厚的安全輿論氛圍,培養職工的安全作業習慣,增強職工的安全意識。同時為確保安全宣傳教育的順利開展和效果,必須保證經費、師資、場所、器材、教材等,建立科學的教育評價考核體系,所以在編制《標準》時應將上述內容納入評價指標,并將安全知識抽查合格率并入“現場監督檢查”。
勞動安全衛生宣傳教育評價指標為11種:八大教育、勞動安全衛生宣傳、勞動安全衛生宣傳教育的保證和勞動安全衛生宣傳教育評價體系。分值為50分。
八、各級堅持“五同時”
(一)在安評標準中,該項目評價指標為4種:年度職代會會議、安全防火委員會會議、調度會、安全工作例會。分值為8分。
(二)在生產實踐中,設備安全、工藝安全、生產組織(文明生產、均衡生產)、勞動紀律等工作,是日常安全生產的基本條件,也必須堅持“五同時”。在編制《標準》時應將這些內容納入安委會、調度會的內容進行評價。
該項目評價指標為4種:年度職代會會議、安全防火委員會會議、兩級調度會、安全工作例會。分值為8分,其中年度職代會會議1分、安全防火委員會會議2分、調度會3分、安全工作例會2分。
九、事故預防及處理
(一)為建立健全集團公司應急救援體系和機制,防范和化解安全生產風險,各級領導要進一步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加快建設各級應急救援體系的步伐。所以,在編制《標準》時應將應急救援體系納入評價指標。
(二)將安評標準中的“事故處理”評價項目調整為“事故預防及處理”,評價指標為應急救援體系和事故處理,分值為16分,其中應急救援體系10分,事故處理6分。
十、勞動安全衛生檔案
在安評標準中,該項目評價指標為11種檔案:工傷事故檔案、勞動安全教育檔案、違章記錄及安全獎懲檔案、隱患及整改檔案、安措項目檔案、特種設備及危險設備檔案、特種作業及危險作業人員健康檔案、勞動衛生防護設備檔案、有害因素監測和衛生防護技術措施評價檔案、有害作業人員健康檔案、職業危害動態觀察及勞動衛生統計報表檔案。在編制《標準》時,勞動安全衛生檔案指標、分值不變,仍為12種、12分,但在相關的檔案中增加重大隱患及職業危害治理、安全投入等方面的資料與記錄。
十一、相關方管理
(一)在安評標準中,該項目為“生產經營承包、租賃合同(協議)”,分值為8分。
(二)根據《安全生產法》的規定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要求,企業應該對進入企業的供應方、承包方、客戶、服務人員、來訪人員進行安全管理,其中對工程項目承包方的管理既是難點也是重點。所以應將對供應方、承包方、客戶、服務人員、來訪人員等相關方的安全管理納入評價指標,并在相關方管理中加重承包方管理的分值。同時將內部經營承包內容納入安全生產抵押承包考核,并入規劃計劃的年度計劃指標進行評價。
該項目評價指標為5種:供應方、承包方、客戶、服務人員、來訪人員。分值為8分,其中承包方5分、供應方1分、服務人員1分、客戶和來訪人員1分。
十二、車間,班組安全建設
企業是市場的主體,也是安全生產的責任主體。班組是企業的細胞,是安全生產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職工是安全生產的實踐者,職工、班組、車間是安全工作的前沿哨所,是安全管理的基礎。安全生產工作必須抓好基層,打好基礎,“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所以,在編制《標準》時應將車間規范化安全管理、班組安全達標和職工崗位安全規范等內容納入評價指標中。
該項目評價指標為3種:車間規范化安全管理、班組安全達標和崗位安全規范。分值為12分,每種指標4分。
十三、安全管理網絡
(一)在安評標準中,該項目為“機構、人員”,評價指標為機構和人員2種,分值為8分。
(二)按照《安全生產法》、《河南省安全生產條例》等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集團公司多年來安全生產工作的實踐經驗,我們認為安全管理要取得好的效果,一是各級領導的重視和支持,二是按照“分級管理,分線負責”的原則建立健全安全機構和安全管理網絡,確保安全保證體系有效運行。所以在編制《標準》時應設置“安全管理網絡”評價項目,對安全機構、人員配置、安全管理責任等進行評價,分值為10分,其中安全管理網絡(安全機構)5分,安全管理人員(安全管理責任)5分。
十四、安全生產評價考核體系
(一)在安評項目中,該項目為“現場監督檢查”,評價指標為4種:現場違章操作率、防護用品穿戴不合格率、特種作業人員持證率、隱患整改率。分值為35分。
(二)企業安全生產保證體系運行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安全管理的整體效果,只有建立健全科學的安全生產評價考核體系,才能保證體系的有效運行,從而確保安全生產目標的實現。所以在編制《標準》時應設置“安全生產評價考核體系”評價項目,分值為40分,重大隱患和職業危害的評估治理作為本項目的否決指標。
該項目評價指標是重大隱患和職業危害治理、特種設備及危險物品管理、現場監督檢查及工藝安全(含現場5S管理、危險點監控、危險性作業管理、現場違章操作率、防護用品穿戴不合格率、特種作業人員持證率、隱患整改率、安全知識抽查合格率)、安全評價考核。
第二部分設備設施評價
在安評標準中設備設施評價項目為40項,分值為600分。在編制《標準》時擬取消乙炔發生站和建筑機械兩項,增加“工位器具和吊索具”、“工藝裝備”兩項,其他項目和分值不變,設備設施評價部分為40項,分值580分。所擬增加的兩個項目的主要評價內容如下:
一、工藝裝備
工藝裝備是生產作業中為加工、裝夾、翻轉、取送、搬運工件所配備的模具、工具、夾具、輔具等。完備可靠的工藝裝備是保證職工安全操作的必要條件。所以在編制《標準》時應設置工藝裝備項目。該項目分值為8分。
二、工位器具和吊索具
工位器具和吊索具是生產作業中盛放、吊運工件的輔助器具,是保證安全文明生產的基本條件。所以在編制《標準》時應設置工位器具和吊索具項目。該項目分值為6分。
第三部分勞動衛生與作業環境評價
在編制《標準》時,勞動衛生與作業環境評價仍采用安評標準的11個評價項目,分值為170分。
——摘自《勞動保護》2004年第10期
篇2:發電機組并網安全性評價的管理規定
第一條為了加強電力安全監督管理,規范發電機組并網安全性評價(以下簡稱并網安評)行為,保障發電機組安全可靠并網運行,確保電力系統安全穩定,根據《電力監管條例》、《電網運行規則(試行)》,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適用于并網運行的單機容量50兆瓦及以上的水電機組(含抽水蓄能機組)、燃氣-蒸汽聯合循環機組,100兆瓦及以上的火電機組,核電機組,500千瓦及以上的風力發電機組。其它并網運行的發電機組參照執行。
第三條新建、改建和擴建發電機組在進入商業運營前應當通過并網安評。已投入運行的并網發電機組應當定期進行并網安評,周期一般不超過5年。
第四條并網安評工作的主要程序如下:
(一)電力監管機構編制轄區內并網安評工作計劃;
(二)發電企業在自查、自評滿足評價標準的基礎上,提出并網安評申請;
(三)發電企業自主選擇具有相應資質并符合規定要求的安全評價中介機構(以下簡稱中介機構);
(四)電力監管機構審核中介機構派出的并網安評人員資格;
(五)并網安評人員進行現場查評,中價機構提出并網安評報告;
(六)電力監管機構組織評審并網安評報告,公布并網安評結論。
第五條并網安評主要內容應當包括:
(一)涉網安全生產管理體系;
(二)電氣主接線系統及廠、站用電系統;
(三)發電機組勵磁、調速系統;
(四)發電機組自動發電控制、自動電壓控制、一次調頻功能;
(五)繼電保護、安全自動裝置,電力通信、直流系統;
(六)二次系統安全防護;
(七)對電網安全、穩定運行有直接影響的電廠其它設備及系統。
第六條并網安評應當堅持“誰評價、誰負責”、“誰評審、誰負責”和“誰簽字、誰負責”的原則,切實做到科學、公正、客觀。
第七條電力監管機構按照并網發電機組的電力調度關系,負責組織轄區內并網發電機組的并網安評工作,并履行以下監督管理職責:
(一)組織制定并網安評的相關管理辦法和標準;
(二)審查并公布符合并網安評要求的中介機構名單;
(三)監督中介機構的并網安評工作,協調解決并網安評中的問題;
(四)監督、檢查發電企業的并網安評工作。
第八條發電企業應當按照以下要求開展并網安評工作:
(一)按照并網安評標準進行自查、自評和整改工作;
(二)按有關規定向電力監管機構提交并網安評申請;
(三)選擇符合要求的中介機構開展并網安評;
(四)協助、配合并網安評工作;
(五)對并網安評中查出的問題,按要求整改,并將整改情況報電力監管機構。
第九條電力調度機構應當按照以下要求配合開展并網安評工作:
(一)參加電力監管機構組織的并網安評活動;
(二)督促調度范圍內并網發電廠開展并網安評工作;
(三)執行電力監管機構有關發電機組并網安評的決定。
第十條中介機構應當按照以下要求進行并網安評工作:
(一)執行國家有關規定,在規定范圍內開展并網安評活動;
(二)選聘業務素質滿足要求的專家參加并網安評工作;
(三)并網安評工作應當做到獨立、公正、客觀、真實、準確,對并網安評報告承擔相應責任;
(四)按照國家和地方人民政府的有關規定和標準收取費用;
(五)并網安評業務接受電力監管機構的監管。
第十一條任何單位和個人對并網安評中的違法、違規行為,可向電力監管機構投訴或者舉報。
第十二條違反本辦法規定的,電力監管機構依據有關規定予以處理。
第十三條區域電監局可根據本辦法,組織本區域內有關城市電監辦制定本區域的并網安評管理實施細則和中介機構的監管辦法,并報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備案。
第十四條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篇3:發電機組并網安全性評價管理規定
第一條為了加強電力安全監督管理,規范發電機組并網安全性評價(以下簡稱并網安評)行為,保障發電機組安全可靠并網運行,確保電力系統安全穩定,根據《電力監管條例》、《電網運行規則(試行))),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適用于并網運行的單機容量50兆瓦及以上的水電機組(含抽水蓄能機組)、燃氣一蒸汽聯合循環機組,100兆瓦及以上的火電機組,核電機組,500千瓦及以上的風力發電機組。其它并網運行的發電機組參照執行。
第三條新建、改建和擴建發電機組在進入商業運營前應當通過并網安評。已投入運行的并網發電機組應當定期進行并網安評,周期一般不超過5年。
第四條并網安評工作的主要程序如下:
(一)電力監管機構編制轄區內并網安評工作計劃;
(二)發電企業在自查、自評滿足評價標準的基礎上,提出并網安評申請;
(三)發電企業自主選擇具有相應資質并符合規定要求的安全評價中介機構(以下簡稱中介機構);
(四)電力監管機構審核中介機構派出的并網安評人員資格;
(五)并網安評人員進行現場查評,中介機構提出并網安評報告;
(六)電力監管機構組織評審并網安評報告,公布并網安評結論。
第五條并網安評主要內容應當包括
(一)涉網安全生產管理體系;
(二)電氣主接線系統及廠、站用電系統;
(三)發電機組勵磁、調速系統;
(四)發電機組自動發電控制、自動電壓控制、一次調頻功育琶;
(五)繼電保護、安全自動裝置,電力通信、直流系統;
(六)二次系統安全防護;
(七)對電網安全、穩定運行有直接影響的電廠其它設備及系統。
第六條并網安評應當堅持“誰評價、誰負責”、“誰評、公審、誰負責”和“誰簽字、誰負責”的原則,切實做到科學正、客觀。
第七條電力監管機構按照并網發電機組的電力調度關系,監督負責組織轄區內并網發電機組的并網安評工作,并履行以下管理職責
(一)組織制定并網安評的相關管理辦法和標準;
(二)審查并公布符合并網安評要求的中介機構名單;
(三)監督中介機構的并網安評工作,協調解決并網安評中的問題;
(四)監督、檢查發電企業的并網安評工作。
第八條發電企業應當按照以下要求開展并網安評工作:
(一)按照并網安評標準進行自查、自評和整改工作;
(二)按有關規定向電力監管機構提交并網安評申請;
(三)選擇符合要求的中介機構開展并網安評;
(四)協助、配合并網安評工作;
(五)對并網安評中查出的問題,按要求整改,并將整改情況報電力監管機構。
第九條電力調度機構應當按照以下要求配合開展并網安評工作:
(一)參加電力監管機構組織的并網安評活動;
(二)督促調度范圍內并網發電廠開展并網安評工作;
(三)執行電力監管機構有關發電機組并網安評的決定。
第十條中介機構應當按照以下要求進行并網安評工作:
(一)執行國家有關規定,在規定范圍內開展并網安評活動;
(二)選聘業務素質滿足要求的專家參加并網安評工作;
(三)并網安評工作應當做到獨立、公正、客觀、真實、準確,對并網安評報告承擔相應責任;
(四)按照國家和地方人民政府的有關規定和標準收取費用;
(五)并網安評業務接受電力監管機構的監管。
第十一條任何單位和個人對并網安評中的違法、違規行為,可向電力監管機構投訴或者舉報。
第十二條違反本辦法規定的,電力監管機構依據有關規定予以處理。
第十三條區域電監局可根據本辦法,組織本區域內有關城市電監辦制定本區域的并網安評管理實施細則和中介機構的監管辦法,并報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備案。
第十四條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