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廠安全性評價-勞動安全衛生教育
一、設置原因
勞動安全衛生教育是勞動安全衛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企業實現安全生產、預防職業危害的一項重要措施。本項八種安全衛生教育,是在安全生產、工業衛生立法基礎上,總結多年實踐經驗,使之系統化、科學化的教育形式,可提高企業領導者和廣大員工搞好安全生產、工業衛生的責任感的自覺性,促進安全技術、工業衛生知識普及和提高,使廣大員工增長安全、衛生知識,提高安全意識和安全技術操作水平,掌握消除工傷事故和預防職業病的技術本領。
二、項目內容
1新職工進廠三級教育對入廠新工人、工程技術、管理人員以及臨時工、農民工等進入廠廠級教育、車間(分廠)和班組教育,未經三級教育或考試不合格者,不準參加生產或單獨操作。
2中層及中層以上干部教育晉升或聘任中層及中層以上職務的干部,人事部門應將名單通知安技部門,由安技部門進行教育和考試。教育可采用授課、講解、報告等方式進行。教育周期為2年一次。
3特種作業人員培訓、復訓教育特種作業人員指電工、鍋爐工、壓力容器操作工、起重機械司機、金屬焊接工(氣割)、廠內機動車輛司機、架子工、起重工、沖剪壓工等。
從事特種作業人員必須經過專門的安全知識與安全操作技能培訓,并經過考核取得特種作業資格,方可上崗工作。
取得操作證的特種作業人員,必須定期進行復訓。復訓期限:司爐工四年一次,其余特種作業人員二年一次。
特種作業人員培訓、復訓教育按當地勞動部門規定進行。如果當地勞動部門沒有對該特種作業培訓、復訓規定的,則由企業主管部門或有關部門進行培訓、復訓、考核發證。
4班組長教育班組長是貫徹、執行“五同時”的基層指揮員。聘任班組長的部門應將班組長名單通知安技部門和教育部門,由安技部門會同教育部門采用授課方式進行教育。班組長教育至少一年一次。
5變換工種和“四新”教育工人因工作需要變換工種,由勞資部門發變換工種通知單,安技部門組織車間(分廠)、班組進行二級教育。
企業有實施新技術、新工藝或使用新設備、新材料時,必須對有關人員進行相應的、有針對性的安全教育。
6勞動衛生教育
6.1教育對象勞動衛生教育按合理選擇人群對象而分為主要對象和特殊對象。
主要對象是指從事有毒有害作業和接觸粉塵作業的人員;特殊對象是指有關部門的車間(分廠)領導、工程技術人員及環保、安技人員和相關的醫務人員。
6.2教育內容作為從事有毒有害作業和接觸粉塵作業的人員應掌握本工種所發生的職業危害因素的性質、危害機理、預防方法以及自救、互救的知識。
領導干部和工程技術人員要重點了解國家和地方的有關法令、法規、標準,掌握本企業有害因素的分布和危害程度。工程技術人員還能熟練應用預防職業危害的工程技術措施,應用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時有關工業衛生知識。
環保和安技人員要掌握本企業職業危害作業點的分布、危害程度,并根據其理化性質的特點采取防護技術措施;相關的醫務人員應掌握職業危害(職業病)與一般疾病的鑒別診斷,并進行醫務治療。
6.3教育方式由醫務部門會同安技部門請工業衛生醫師以授課、講解方式進行教育。教育周期為二年一次。
7全員教育是企業對全體職工的勞動安全衛生教育。可采用授課、輔導進行考試,也可采用電化教育等方式進行。教育周期為一年一次。
8復工教育工人因病假、事假、探親等離開崗位一年以上(含一年)重新上崗時,必須進行車間(分廠)級和班組級安全教育。因工傷傷愈上班前必須進行車間(分廠)級和班組安全教育。
三、評價方法
1文本資料
1.1八種教育應建立安全教育檔案。新職工進廠三級安全教育、中層及中層以上干部教育、特種作業人員培訓、復訓教育、班組長教育、勞動衛生教育、全員教育應有教育臺賬。
1.2被教育人數應與企業勞資部門統計數相一致。
1.3企業自行教育的,應有教育計劃、教學大綱和教材。
1.4新職工進廠三級教育卡中的每一級教育必須有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簽字。
2抽查考核
2.1安全意識
1)對黨和政府有關安全生產方針、政策、法規的認識。
2)對企業勞動安全衛生標準、制度、勞動紀律的理解。
3)聯系生產實際,對勞動安全衛生重要性的看法。
2.2安全技術知識
1)熟練掌握本工種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2)一般安全技術基礎知識:
a.了解與本崗位、本工種有關的危險區域、危險設備、危險作業的基本知識及注意事項。
b.個人防護用品的正確使用、工傷事故報告、消防安全基本知識和廠內交通安全知識。
2.3現場執行安全知識應用于生產實際情況。
1)現場抽試與集中筆試合并計算,按其合格率計分。
2)若某種安全教育搞形式,大部分沒有效果,該項不能得分。
3)安全教育的目標值是100%(全員教育及安全知識抽試合格率目標值為80%),因此其作業人數、勞動部門統計人數、安全教育檔案卡片(或臺帳)人數三者必須相一致。
四、計分方法
1本項目應得分共57分。
新職工進廠三級教育、特種作業人員培訓、復訓教育目標值為100%,少一個扣10分。
2中層及中層以上干部教育、勞動衛生教育目標值為100%,少10%扣2分。
3班組長教育、變換工種和“四新”教育、復工教育目標值為100%,少5%扣2分。
4全員教育目標值為80%,少5%扣2分。
5安全知識抽試合格率應大于80%,不足80%扣4分。
篇2:職工勞動安全衛生教育規定
職工勞動安全衛生教育管理規定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規范企業職工勞動安全衛生教育(以下簡稱安全教育)工作,提高職工安全素質,防止傷亡事故,減少職業危害,根據《勞動法》的有關規定,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本規定適用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
第三條企業必須開展安全教育,普及安全知識,倡導安全文化,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制度。
第四條國務院勞動行政部門依法對全國企業安全教育工作實施綜合管理,并行使監察職責。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依法對本行政區域內的企業安全教育工作實施綜合管理,并行使監察職責。
第二章生產崗位職工安全教育
第五條企業新職工上崗前必須進行廠級、車間級、班組級三級安全教育。三級安全教育時間不得少于四十學時。
第六條廠級安全教育由企業主管廠長負責,企業安全衛生管理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實施。
廠級安全教育應包括勞動安全衛生法律、法規,通用安全技術、勞動衛生和安全文化的基本知識,本企業勞動安全衛生規章制度及狀況、勞動紀律和有關事故案例等項內容。
第七條車間級安全教育由車間負責人組織實施。車間級安全教育應包括本車間勞動安全衛生狀況和規章制度,主要危險危害因素及安全事項,預防工傷事故和職業病的主要措施,典型事故案例及事故應急處理措施等項內容。
第八條班組級安全教育由班組長組織實施。
班組級安全教育應包括遵章守紀,崗位安全操作規程,崗位間工作銜接配合的安全衛生事項,典型事故案例,勞動防護用品(用具)的性能及正確使用方法等項內容。
第九條企業新職工應按規定通過三級安全教育并經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
第十條從事特種作業的人員必須經過專門的安全知識與安全操作技能培訓,并經過考核,取得特種作業資格,方可上崗工作。具體辦法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第十一條企業職工調整工作崗位或離崗一年以上重新上崗時,必須進行相應的車間級或班組級安全教育。
企業在實施新工藝、新技術或使用新設備、新材料時,必須對有關人員進行相應的有針對性的安全教育。
第三章管理人員安全教育
第十二條企業法定代表人和廠長、經理必須經過安全教育并經考核合格后方能任職。安全教育時間不得少于四十學時。
本條規定的安全教育的教材由勞動行政部門指定或認可。安全教育應包括國家有關勞動安全衛生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及有關規章制度,工傷保險法律、法規,安全生產管理職責、企業勞動安全衛生管理知識及安全文化,有關事故案例及事故應急處理措施等項內容。
第十三條企業安全衛生管理人員必須經過安全教育并經考核合格后方能任職。安全教育時間不得少于一百二十學時。
本條規定的安全教育由地市級以上勞動行政部門認可的單位或組織進行。安全教育應包括國家有關勞動安全衛生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和勞動安全衛生標準。企業安全生產管理、安全技術、勞動衛生知識、安全文化,工傷保險法律、法規,職工傷亡事故和職業病統計報告及調查處理程序,有關事故案例及事故應急處理措施等項內容。安全教育考核合格者,由勞動行政部門發給任職資格證。
第十四條企業其他管理負責人(包括職能部門負責人、車間負責人)、專業工程技術人員的安全教育由企業安全衛生管理部門組織實施。安全教育時間不得少于二十四學時。
本條規定的安全教育應包括勞動安全衛生法律、法規及本部門、本崗位安全衛生職責,安全技術、勞動衛生和安全文化的知識,有關事故案例及事故應急處理措施等項內容。
第十五條班組長和安全員的安全教育由企業安全衛生管理部門組織實施。安全教育時間不得少于二十四學時。
本條規定的安全教育應包括勞動安全衛生法律、法規,安全技術、勞動衛生和安全文化的知識、技能及本企業、本班組和一些崗位的危險危害因素、安全注意事項,本崗位安全生產職責,典型事故案例及事故搶救與應急處理措施等項內容。
第四章組織管理
第十六條企業法定代表人和廠長、經理對本企業安全教育工作負責。
企業安全衛生管理部門負責組織實施安全教育工作。
第十七條企業安全教育工作應納入本單位培訓教育年度計劃和中長期計劃,所需人員、資金和物資應予保證。
第十八條企業應建立、健全生產崗位職工安全教育、管理人員安全教育、安全員安全教育和班前教育、事故教育、安全活動日(周、月)等項安全教育制度。
第十九條企業應建立健全安全教育檔案。
安全教育檔案由企業安全衛生管理部門管理或實行分級管理。
第二十條企業對于認真開展安全教育并在防止傷亡事故、減少職業危害方面做出成績的單位和職工,應予以表彰和獎勵。
第二十一條各級勞動行政部門的勞動安全衛生監察人員有權進入企業,對企業安全教育制度、教育內容、組織實施情況等進行監督檢查。
第二十二條勞動行政部門對于認真開展安全教育并在防止傷亡事故、減少職業危害方面做出成績的企業和人員,應予以表彰和獎勵。
第五章罰則
第二十三條凡未按本規定進行安全教育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并可按有關規定給予行政處罰;凡未按本規定進行安全教育而造成職工傷亡事故或嚴重職業危害的,由勞動行政部門按有關規定從重處罰。
第二十四條企業無理阻撓勞動行政部門及其勞動安全衛生監察人員行使監督檢查權的,由勞動行政部門按有關規定處罰。
第六章附則
第二十五條個體經濟組織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及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依照本規定執行。
第二十六條省、自治區、直轄市勞動行政部門可根據本規定制定實施細則。
第二十七條本規定自頒布之日起施行。
篇3:企業職工勞動安全衛生教育管理辦法
企業職工勞動安全衛生教育管理規定
目錄
第一章總則
第二章生產崗位職工安全教育
第三章管理人員安全教育
第四章組織管理
第五章罰則
第六章附則
第一條為規范企業職工勞動安全衛生教育(以下簡稱安全教育)工作,提高職工安全素質,防止傷亡事故,減少職業危害,根據《勞動法》的有關規定,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本規定適用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
第三條企業必須開展安全教育,普及安全知識,倡導安全文化,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制度。
第四條國務院勞動行政部門依法對全國企業安全教育工作實施綜合管理,并行使監察職責。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依法對本行政區域內的企業安全教育工作實施綜合管理,并行使監察職責。
第二章生產崗位職工安全教育
第五條企業新職工上崗前必須進行廠級、車間級、班組級三級安全教育。三級安全教育時間不得少于四十學時。
第六條廠級安全教育由企業主管廠長負責,企業安全衛生管理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實施。
廠級安全教育應包括勞動安全文化的基本知識,本企業勞動安全衛生規章制度及狀況、勞動紀律和有關事故案例等項內容。
第七條車間級安全教育由車間負責人組織實施。
車間級安全教育應包括本車間勞動安全衛生狀況和規章制度,主要危險危害因素及安全事項,預防工傷事故和職業病的主要措施,典型事故案例及事故應急處理措施等項內容。
第八條班組級安全教育由班組長組織實施。
班組級安全教育應包括遵章守紀,崗位安全操作規程,崗位間工作銜接配合的安全衛生事項,典型事故案例,勞動防護用品(用具)的性能及正確使用方法等項內容。
第九條企業新職工應按規定通過三級安全教育并經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
第十條從事特種作業的人員必須經過專門的安全知識與安全操作技能培訓,并經過考核,取得特種作業資格方可上崗工作。具體辦法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第十一條企業職工調整工作崗位或離崗一年以上重新上崗時,必須進行相應的車間或班組級安全教育。
企業在實施新工藝、新技術或使用新設備、新材料時必須對有關人員進行相應的有針對性的安全教育。
第三章管理人員安全教育
第十二條企業法定代表人和廠長、經理必須經過安全教育并經考核合格后方能任職。安全教育時間不得少于四十學時。
本條規定的安全教育的教材由勞動行政部門指定或認可。安全教育應包括國家有關勞動安全衛生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及有關規章制度,工傷保險法律、法規,安全生產管理職責、企業勞動安全衛生管理知識及安全文化,有關事故案例及事故應急處理措施等項內容。
第十三條企業安全衛生管理人員必須經過安全教育并經考核合格后方能任職。安全教育時間不得少于一百二十學時。
本條規定的安全教育由地市級以下勞動行政部門認可的單位或組織進行。安全教育應包括國家有關勞動安全衛生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和勞動安全衛生標準,企業安全生產管理、安全技術、勞動衛生知識、安全文化,工傷保險法律、法規,職工傷亡事故和職業病統計報告及調查處理程序,有關事故案例及事故應急處理措施等項內容。安全教育考核合格者,由勞動行政部門發給任職資格證。
第十四條企業其他管理負責人(包括職能部門負責人、車間負責人)、專業工程技術人員的安全教育由企業安全衛生管理部門組織實施。安全教育時間不得少于二十四學時。
本條規定的安全教育應包括勞動安全衛生法律、法規及本部門、本崗位安全衛生職責,安全技術、勞動衛生和安全文化的知識,有關事故案例及事故應急處理措施等項內容。
第十五條班組長和安全員的安全教育由企業安全衛生管理部門組織實施。安全教育時間不得少于二十四學時。
本條規定的安全教育應包括勞動安全衛生法律、法規,安全技術、勞動衛生和安全文化的知識、技能及本企業、本班組和一些崗位的危險危害因素、安全注意事項,本崗位安全生產職責,典型事故案例及事故搶救與應急處理措施等項內容。
第四章組織管理
第十六條企業法定代表人和廠長、經理對本企業安全教育工作負責。
企業安全衛生管理部門負責組織實施安全教育工作。
第十七條企業安全教育工作應納入本單位培訓教育年度計劃和中長期計劃,所需人員、資金和物資應予保證。
第十八條企業應建立、健全生產崗位職工安全教育、管理人員安全教育、安全員安全教育和班前教育、事故教育、安全活動日(周、月)等項安全教育制度。
第十九條企業應建立健全安全教育檔案。
安全教育檔案由企業安全衛生管理部門管理或實行分級管理。
第二十條企業對于認真開展安全教育并在防止傷亡事故、減少職業病危害方面做出成績的單位和職工,應予以表彰和獎勵。
第二十一條各級勞動行政部門的勞動安全衛生監察人員有權進入企業,對企業安全教育制度、教育內容、組織實施情況等進行監督檢查。
第二十二條勞動行政部門對于認真開展安全教育并在防止傷亡事故、減少職業危害方面做出成績的企業和人員,應予以表彰和獎勵。
第五章罰則
第二十三條凡未按本規定進行安全教育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并可按有關規定給予行政處罰;凡未按本規定進行安全教育而造成職工傷亡事故或嚴重職業危害的,由勞動行政部門按有關規定從重處罰。
第二十四條企業無理阻撓勞動行政部門及其勞動安全衛生監察人員行使監督檢查權的,由勞動行政部門按有關規定處罰。
第六章附則
第二十五條個體經濟組織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及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依照本規定執行。
第二十六條省、自治區、直轄市勞動行政部門可根據本規定制定實施細則。
第二十七條本規定自頒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