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廠安全性評價-事故處理
一、設置原因
對工傷事故進行調查、分析、處理和報告、是安全生產管理的一項重要工作。按照“三不放過”的原則處理事故,有利于從中吸取教訓、受到教育、掌握事故發生規律,避免同類事故重復發生。
二、項目內容
在處理事故過程中,必須堅持“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事故責任者和群眾沒有受到教育、沒有采取防范措施‘三不放過’”的原則,這樣可為處理事故提供足夠的依據。企業發生死亡、重傷、輕傷、中毒事故和較重大未遂事故必須按“三不放過”原則進行調查、分析、報告、處理。
三、評價方法
1文本資料
1.1工傷事故、中毒事故、重大未遂事故臺帳。
1.2工傷事故報告書。
1.3死亡、重傷、中毒和重大未遂事故調查、分析、處理資料。
1.4工傷(未遂)事故“三不放過”分析記錄。
1.5工傷事故月、季、年報表。
1.6工傷事故預防措施反饋表。
對以上文本資料的評價,應查證前三年的事故報告,統計是否正確,臺帳、報告書、月、季、年報表數字的一致性,事故類別分析的正確性。
2抽查考核
2.1查生產管理人員對“三不放過”原則的理解,如什么是“三不放過”原則,如何落實“三不放過”等。
2.2抽查某起事故的責任者和群眾接受教育的效果。如現場抽查職工是否知道某起事故,事故發生的原因和應吸取的教訓。
3現場(執行情況)以事故調查報告或登記表提出的預防整改措施為依據,查證防范措施的落實情況。屬管理措施查文本資料;屬技術措施,到事故現場查證。
四、計分方法
本項目應得分15分。
1事故統計報表不符合要求,每起扣2分;事故報告書存有不符合“三不放過”的缺漏,一處扣1分。
2重傷以上事故隱瞞不報扣全分。
3事故隱患整改措施不落實,一起扣5分。
4現場抽查事故責任者和群眾沒有從事故中吸取教訓,每起扣5分。
篇2:安全事故處理組織機構工作制度
1、認真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安全生產方針,堅持安全生產,齊抓共管和對事故“四不放過”的原則。
2、堅決執行組織機構會商制度,每月20日組織有關成員對施工現場和駐地進行安全大檢查,找出不安全因素和薄弱環節,提出整改措施,責任到人,限期整改,確保施工生產機械設備及駐地處在可控狀態。
3、加強規章制度建設,根據施工條件、生產進度、工藝要求,及時補充和完善施工安全措施,給施工生產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以確保生產任務的全面完成。
4、堅持教育為主,經常性的對施工人員進行安全知識講座,崗前培訓和轉崗學習,努力提高施工人員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從而確保施工人員群體保護意識的提高。
5、加強施工中安全檢查監督作用,生產指揮人員和安全監督人員對施工重點將采取經常檢查及跟蹤監督,對發現問題及時處理,保證安全生產。
6、加大安全措施費用的投入,創造良好的物資條件,使職工得到必要的勞動保護和可靠的安全設施。
篇3:工程項目事故處理制度
為了認真貫徹執行國務院第75號令《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報告和處理》,按規定做好傷亡事故的報告和處理工作,特制訂本制度。
①事故報告調查程序
(1)事故快報:傷亡事故發生后,負傷者或事故現場有關人員應當立即直接或者逐級上報,企業負責人接到重傷、死亡、重大死亡事故報告后,應立即報告主管部門和當地勞動部門,最遲不得超過24小時,報告內容包括發生事故的單位、時間、地點、傷亡情況和初步分析事故原因等。企業按規定每月填寫"職工傷亡事故綜合月報表",并做到準確、及時、可比(如千人重傷率=(重傷人數÷平均職工人數)×103)。
(2)保護好現場,并迅速采取措施,搶救人員和財產,防止事故擴大,因搶救需要移動現場物體時,必須做出標記、拍照、詳細記錄和繪制事故現場圖。傷亡事故現場的清理,如無特殊原因,應經事故調查機關同意。
②事故調查
企業發生輕傷事故,一般重傷事故,由企業負責人組織安監、工會等部門進行調查,發生一次重傷三人以上或死亡事故由企業主管部門、當地勞動部門、工會組織等部門進行調查,一次死亡三人以上事故由省級有關部門組織調查。
③事故分析
(1)原因分析,即是直接原因還是間接(管理方面)原因。
(2)事故性質是責任事故,非責任事故還是破壞事故要分清。
④事故處理
事故處理必須執行"三不放過"的原則,即事故原因沒有查清不能放過;事故責任者和職工群眾未受到教育不能放過;沒有制訂出防范措施不能放過,對發生事故處理一般按事故的輕重大小可分為經濟處罰、行政處分和追究刑事責任三種。
經濟處罰:一是企業內部按企業獎懲辦法查處;二是行政執法機關按有關行政法規查處。
行政處分:按照干部、職工管理權限對事故責任者以行政處分。
查處重大責任事故罪,根據《刑法》134、135條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