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流量計維護保養制度
一、每三個月進行組態參數檢查一次,內容如下:
1、流量系數α;
2、補償系數D1、D2、D3、D4;
3、輸入的純油密度ODNS(化驗標準結果);
4、輸入的純水密度WDNS(化驗標準結果);
5、油的膨脹系數:OADJ=-5E-04;
6、水的膨脹系數:WADJ=-1.2E-04;
7、流量下限截止值:TH=0.2%;
8、07窗口顯示值:C1=16500±500
C2=18500±500;
9、08窗口起振頻率:FREQ=75~90Hz;
10、09窗口零流量基準值,NFLO應與C1值接近,字符不超過±2,且穩定。
二、每三個月進行一次零校準:先關死出口閥,液體充滿傳感器,且保證無氣體滯留在振管中。穩定10―20分鐘左右,執行零校準程序。如一次不成功,可重復多次,直到符合要求。
三、測試線圈電阻、電壓是否在正常范圍之內。
四、加熱計量,保證傳感器測量管不會結蠟,當C2值接近16000時,需用蒸汽清洗測量管。
五、每年送檢定站標定一次,保證計量精度。
篇2:電梯維護保養管理制度
電梯維護保養管理制度
1. 目的
為加強電梯安全管理,確保電梯安全運行,提高電梯運行效率,保障乘客和電梯操作人員的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2. 適用范圍
本制度適用于公司所有電梯維護保養工作。
3. 職責
3.1 電梯管理員負責電梯的日常管理,包括檢查電梯運行情況、安排維修保養、處理突發事件等。
3.2 電梯操作員負責電梯的日常操作和基本維護。
3.3 電梯維保單位負責電梯的定期檢查、維修、保養和技術支持。
4. 電梯維護保養內容
4.1 日常檢查與維護
4.1.1 電梯操作員應每天進行一次電梯日常檢查,包括:
a. 檢查電梯運行是否平穩、舒適;
b. 檢查電梯內外部是否清潔、無異味;
c. 檢查電梯安全設備和警示標志是否完好;
d. 檢查電梯緊急報警裝置和通話設備是否正常。
4.1.2 電梯操作員應填寫《電梯日常檢查記錄表》,記錄檢查情況。
4.2 定期檢查與保養
4.2.1 電梯維保單位應每月對電梯進行一次定期檢查,包括:
a. 檢查電梯機械、電氣設備是否正常運行;
b. 檢查電梯安全保護裝置是否有效;
c. 檢查電梯各部件潤滑情況;
d. 檢查電梯井道內是否有雜物,底坑是否有滲水。
4.2.2 電梯維保單位應填寫《電梯定期檢查記錄表》,記錄檢查情況。
4.3 年度檢查與保養
4.3.1 電梯維保單位應每年對電梯進行一次全面檢查和保養,包括:
a. 檢查電梯主要受力結構件是否有裂紋、變形;
b. 檢查曳引機和電機是否正常運行;
c. 檢查安全鉗、限速器、緩沖器等安全部件是否有效;
d. 檢查電梯控制柜、電氣線路、安全開關等電氣設備是否正常運行;
e. 檢查電梯井道內是否有雜物,底坑是否有滲水。
4.3.2 電梯維保單位應填寫《電梯年度檢查記錄表》,記錄檢查情況。
5. 緊急情況處理
5.1 電梯發生故障或突發事件時,電梯操作員應立即停止電梯運行,組織乘客疏散,并通知電梯管理員和電梯維保單位。
5.2 電梯管理員接到報告后,應立即趕到現場,協助電梯操作員處理突發事件,并通知公司相關部門。
5.3 電梯維保單位接到報告后,應立即派出技術人員趕到現場,對電梯進行檢查、維修,盡快恢復電梯正常運行。
6. 培訓與考核
6.1 公司應定期組織電梯操作員、電梯管理員和電梯維保單位人員進行培訓,提高其安全意識和專業技能。
6.2 電梯操作員和電梯管理員應接受特種設備安全培訓,取得相應資格后方可上崗。
6.3 電梯維保單位應定期對電梯操作員和電梯管理員進行考核,確保其具備足夠的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
7. 電梯檔案管理
7.1 公司應建立電梯技術檔案,包括電梯出廠文件、安裝驗收文件、定期檢查和保養記錄、維修記錄、年度檢查報告等。
7.2 電梯檔案應由電梯管理員負責管理,保證檔案的完整性和準確性。
7.3 電梯檔案應定期更新,放入新文件,刪除失效文件。
8. 應急預案
8.1 公司應制定電梯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內容包括:應急組織機構、人員職責、應急處置流程、救援設備與物資等。
8.2 電梯管理員和電梯操作員應熟悉應急預案,定期進行演練,提高應急處置能力。
8.3 電梯發生突發事件時,相關人員應立即啟動應急預案,迅速組織救援,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9. 附則
9.1 本制度由公司安全管理部門負責制定、修訂和解釋。
9.2 本制度自發布之日起執行,此前的相關制度與本制度不一致的,以本制度為準。
附錄:
1. 電梯日常檢查記錄表
2. 電梯定期檢查記錄表
3. 電梯年度檢查記錄表
篇3:軌道車輛維護保養作業指導書
1.適用范圍
1.1本標準規范了軌道車輛設備日常保養、關鍵部位保養、定期保養、走合期保養、換季保養的程序和標準。
1.2本規定適用于軌道車輛維護保養和檢修作業。
2.作業準備
2.1人員:軌道車司乘人員、軌道車檢修人員。
2.2工具:軌道車輛檢修工具。
2.3材料:冷卻水、燃油、潤滑油、電瓶蒸溜水及軌道車輛相關配件。
3.安全注意事項
3.1作業必須在軌道車輛靜態情況下進行。
3.2作業時,作業人員應正確穿戴勞動保護用品,必須對車輛設好防溜、防護措施后,方可進行。
4.質量標準
4.1車輛設備狀態良好,符合鐵道部《軌道車管理規則》、《接觸網作業車管理規則》中的重型軌道車、接觸網作業車完好標準,滿足出車條件。
4.2車輛設備檢修、保養作業嚴格按計劃和時間節點進行,《機械動力設備巡檢記錄本》、《車輛維護保養記錄本》填寫及時、正確。
5.作業程序
5.1日常保養作業標準(由軌道車司乘人員完成)
5.1.1清潔車身內外、車窗、儀表盤、電氣設備和底盤。
5.1.2檢查燈光、儀表、刮雨器、喇叭和撒砂器是否完好。檢查水箱、油箱、水管、空氣制動管路密封是否完好。
5.1.3檢查冷卻水、燃油、潤滑油、電瓶蒸溜水是否充足。
5.1.4及時清除和排放各風缸、制動管路中的積水和油垢。
5.1.5檢查車體、車架、排障器、走行部(輪對、減震器、彈簧、軸箱)、傳動軸、各拉桿(銷)、導框等。并對有關部位潤滑。
5.1.6進行車鉤“三態”作用試驗,檢查鉤舌、鉤銷是否良好,大鉤固定螺栓是否緊固。
5.1.7檢查和調整風扇、發電機、空壓機皮帶張力,更換龜裂及磨損到限的皮帶。
5.1.8檢查和調整制動缸活塞行程、閘瓦間隙、更換磨損到限閘瓦。
5.1.9檢查各連接螺栓、連接銷、開口銷、保險墊及安全托(吊)架。
5.1.10檢查隨車防護用品、信號、工具、備品齊全、完好,缺損應及時補充、更換。
5.1.11按時、正確填寫《寶雞供電段車輛維護保養記錄本》。
5.2關鍵部位保養作業標準(由軌道車司乘人員完成)
5.2.1每月第一周的周六和周日,檢查蓄電池接線柱緊固情況,清除接線柱表面氧化物和蓄電池表面污物,檢查蓄電池外殼是否有破損漏液現象,檢查通氣孔是否暢通,檢查液面高度是否在規定刻度范圍內,測量電解液比重是否在1.24-1.28范圍內。
5.2.2每月第一周、第三周的周六和周日,檢查高壓油泵及調速器、變速箱、換向箱、車軸齒輪箱、變扭器、風泵、液壓油箱等箱體內潤滑油。檢查標準及要求:打開油平面螺堵,檢查油量是否充足,油質是否良好,發現油量不足立即進行添加補充;油中雜質較多、嚴重變色或過稀、過稠需更換潤滑油。
5.2.3每月第一周、第三周的周六和周日,傳動軸、風扇、風泵、軸箱、壓帶輪、離合器撥叉軸等部位打注黃油;車鉤、制動拉桿連接件、導框、心盤及摩擦部位進行涂油。保證各機構活動自如,嚴禁將大量黃油涂于螺栓或桿件表面。
5.2.4每月第二周、第四周的周六及周日,檢查風泵皮帶漲緊度,以20-50N的力壓在兩皮帶中間,撓度為20-30毫米,必要時進行調整;檢查風扇皮帶、發電機皮帶漲緊度,以20-50N的力壓皮帶,撓度為10-20毫米,必要時進行調整;檢查閘瓦及閘瓦間隙,閘瓦出現裂紋時進行更換,閘瓦厚度小于17毫米時進行更換,閘瓦與車輪踏面間隙未在5-10毫米范圍內需進行調整;檢查制動缸活塞行程。活塞行程未在規定范圍內(根據不同車型定)應進行調整;檢查導框間隙、旁承間隙。(根據車型參照技術標準);檢查離合器分離杠桿與分離軸承間隙(3-5毫米)。
5.2.5每月第二周、第四周的周六及周日,檢查大鉤螺栓、車體橫向拉桿固定螺栓、發動機固定螺栓、變速箱固定螺栓、車軸齒輪箱固定螺栓及懸掛螺帽、傳動軸螺栓、風泵固定螺栓緊固情況;檢查傳動軸花鍵與花鍵軸配合情況,檢查傳動軸凸緣與花鍵軸配合情況,要求側隙不大于0.6毫米。
5.2.6每月第二周或第三周的周六及周日,檢查液壓千斤頂油量是否充足,橫移螺桿活動是否自如,對液壓千斤頂必須做負荷試驗;對全車各連接水管、油管、軟管進行全面檢查,發現嚴重龜裂老化的要及時更換。
5.3定期保養作業標準(由動力設備車間檢修人員完成)
5.3.1清潔、清洗空氣濾清器、機油濾清器、空壓機濾清器,更換損壞或不符合要求的濾芯。
5.3.2檢查各種傳動皮帶磨損情況,必要時更換。調整各傳動皮帶松緊度,空壓機皮帶以20-50N的力壓在兩皮帶中間,撓度為20-30毫米,發電機、風扇皮帶以20-50N的力壓皮帶,撓度為10-20毫米。
5.3.3檢查發動機及附件的裝配情況,緊固各連接處的螺栓。
5.3.4檢查發動機氣門間隙,接規定調整正確。(康明斯系系列發動機按說明書保養條例進行)
5.3.5檢查噴油提前角;調整緊固噴油泵傳動連接盤;對噴油泵及調速器加注潤滑油至規定高度。
5.3.6檢查并添加發動機曲軸箱、空壓機、變速箱、換向分動箱、車軸齒輪箱的潤滑油,必要時更換。
5.3.7檢查冷卻系的各連接處、接口的密封和散熱器滲漏現象,加注水泵軸承的潤滑油,確保散熱器散熱效能。
5.3.8檢查離合器及其操縱機構工作情況,潤滑分離軸承及各支架;調整分離杠桿與分離軸承的間隙和踏板自由行程達到規定值。
5.3.9檢查變速箱、換向箱、車軸齒輪箱主副懸掛支撐及緊固螺栓。
5.3.10檢查、緊固、潤滑傳動軸各部;注意軸套焊縫是否有裂紋和萬向節十字軸花鍵磨損情況。
5.3.11檢查車架、轉向架有無裂紋和變形,液壓減振器的緊固和工作狀態。
5.3.12檢查車鉤的軌面高度(大鉤為880mm±10mm)及磨損情況;緊固車鉤與車架的固定螺栓;潤滑脂潤滑鉤舌、鉤身、鉤座等滑動面。
5.3.13檢查排障器軌面高度(90-130mm);緊固固定螺栓;更換排石刷。
5.3.14檢查蓄電池的液面高度、比重;清潔極柱;緊固極柱螺栓。
5.3.15檢查基礎制動、空氣制動、手制動狀態情況;各管路和接頭是否泄漏;各桿件、穿銷、開口銷有無變形和斷裂;更換到限閘瓦和變形桿、銷。
5.3.16檢查輪軸配合狀態;輪緣、踏面的磨耗及擦傷情況,按期進行車軸無損探傷檢查。
5.3.17對各托架、制動梁和傳動軸安全托架進行檢查緊固。
5.3.18檢查液力傳動變扭器的油壓和溫升,并按規定添加液壓油。
5.3.19清除所發現的故障及不正常現象。處理軌道車遺留缺陷。
5.3.20檢查保養發電機、起動機:檢查發電機發電情況;檢查發電機、起動機緊固件的連接是否牢固,導線接觸是否緊密,導線絕緣有無損壞;清洗各機件、軸承,吹干后加注新的潤滑脂;檢查起動電機齒輪磨損情況及傳動裝置是否靈活;檢查電潤滑刷裝置;調整起動電機的驅動齒輪端面與飛輪齒圈端面的距離為2.5-5mm;檢查發電機線圈、轉子和硅整流元件的焊頭是否有脫焊現象,轉子線圈(激磁繞組)有無斷路或短路現象;檢查整流元件,必須用萬用表,絕不允許用兆歐表(搖表)或高于30V的電源來檢測;檢查電刷磨損情況和刷簧壓力是否正常,以及刷架和出線螺釘對地絕緣是否良好,電刷磨損超過三分之二應更換,各部機械間隙是否正常。
5.4走合期保養作業標準(由軌道車司乘人員和檢修人員配合完成)
新制或大修的軌道車,在初期行駛的2000-3000km內應進行走合期保養內,作業標準為:
5.4.1降低牽引質量30%,在長大坡道上行駛時,應再適當減載。
5.4.2運行中,隨時注意各部件的工作情況;及時堅固和調整松動或失效的部件;觀察發動機工作狀況。停車后要迅速檢查變速箱、換向箱、車軸齒輪箱、軸箱的溫升,如過熱應查明原因并及時處理。
5.4.3隨時檢查各部件,及時消除不良現象。
5.4.4軌道車初次行駛500km后,前后軸箱、中間箱、變速箱、空壓機應換油。
5.4.5走合期滿后,進行一次定期保養,同時應清洗發動機曲軸箱、機油濾清器,更換機油和機油濾清器,并應將各部潤滑油放盡并徹底清洗,更換新油。
5.5換季保養作業標準(由軌道車司乘人員完成)
換季保養是季節(春、秋)溫度、濕度變換時進行的一種適時性保養,每年4、10月份各進行一次。作業標準為:
5.5.1對車軸齒輪箱潤滑油、發動機機油、空壓機機油、變速箱(變扭器)潤滑油、換向箱潤滑油、作業平臺液壓油進行檢查,發現油質臟污變質時立即更換;入夏前要清洗散熱器及冷卻系統,清除水垢,檢查各連接水管、油管;入冬前要對軌道車下部制動風管路及閥體采取防寒措施,對人員上下的梯凳采取防滑措施,對發動機冷卻系采取防凍措施,更換發動機冷卻水,冬季加注防凍液,檢查調整蓄電池電解液比重。
5.5.2更換潤滑油時,必須打開放油螺堵,待舊油全部流完后,檢查各箱體內有無金屬雜物,檢查舊油油質情況,進一步判斷齒輪工作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