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成本控制的策略與誤區講義

成本控制的策略與誤區講義

2024-07-25 閱讀 2389

成本控制的策略與誤區

學習導航

通過學習本課程,你將能夠:

●明白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樹立正確的成本觀念;

●掌握成本控制的策略;

●規避成本控制的誤區。

成本控制的策略與誤區

一、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案例】

宅急送扭虧

宅急送在2007年和2008年兩年內進行盲目大動作擴張,致使到2008年8月在快遞最賺錢的月份虧損超過1500萬元,累計虧損超過億元,企業資金鏈斷裂,同時兄弟紛爭,處境岌岌可危。

2008年10月,陳顯寶從胞弟陳平手中接權,迅速采取以下扭虧措施:

第一,削減組織架構,人力成本由最高峰的5500萬削減至3000萬。

第二,削減低效物流的班車成本,運營車輛由最高峰的300輛減至100輛。

第三,行政和辦公成本在原有基礎上削減500萬。

第四,放棄非競爭性的業務。

措施執行后短短3個月時間,宅急送就扭轉了連續虧損15個月的局面。

在上面的案例中,陳總裁的扭虧策略幾乎全都是在成本上下工夫,讓企業每月幾千萬的費用變成利潤,進而扭轉了長期虧損的局面。

可見,企業的成本控制非常重要,尤其在企業完成價格競爭后,比拼的就是企業成本壓縮能力,這也是企業最終在競爭中勝出的關鍵要素。

二、成本觀念的培育

對于如此重要的成本問題,很多企業卻不屑一顧,出現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在于觀念的問題,企業沒有形成相關的成本觀念。

因此,企業要想進行成本控制,首先就要培育相關人員的成本理念。

【案例】

張三的決定

張三在一家企業做職業經理人,月薪5000元,但每月要投入交通費、交際應酬費、招待費、差旅費等3000元的成本。由于收入不夠,張三要求加薪,老板不

同意。

為了提高收入,張三只好兼做第二份職業,每月多賺2000元,但同時也要投入交通費、夜宵費等1000元成本,并且這2000元錢是應收賬款不是現金,張三一

度覺得生活極其艱難。

后來,張三決定只做一份工作,收入仍是5000元,但成本費由3000元降到2000元,純收入提高了,而且純收入變成了現金,頓時覺得生活輕松很多。

錢既是賺來的,更是省來的,張三通過適度的成本控制很輕松地解決了一直困頓的難題。事實上,張三也可以看成一家企業,樹立良好的成本觀念對于企業的發展同樣重要。收入減去成本等于毛利,毛利減去費用等于利潤,因此,企業必須有“掙一分是毛利,省一分是純利,省下的一分是現金利潤”的理念。

向成本要利潤,這是企業成員應有的共識。

三、成本控制的策略

成本控制主要有四大策略:

1.源頭控制

企業成本控制的源頭在研發設計階段。設計階段決定了產品成本的60%到80%,采購或管理階段成本下降空間只有20%。因此,從研發環節開始就要抓成本控制。

有了完善的目標成本研發機制,企業生產產品的利潤就有了明確的保證。比如,某類產品市場單價為14元,現要求某個產品單位利潤為3元,而且具備相應功能,那么企業就要按照11元的成本把產品研發出來。如果在研發階段就沒有進行成本控制,那么產品的成本就可能是市場銷售價格,從而導致產品市場競爭失敗。

2.分層負責

將成本分為可控成本與不可控成本,就是分層負責的體現。

每個人只能對其可控的成本負責,每個責任中心也只能對其可控的成本進行負責,這是企業內部應達成的共識。

3.表報制度

所謂報表制度,指企業在內部中推行一種成本競賽,各部門用報表將成本曬出來,部門主管了解到自身在競爭中所處的位置后,自然就會采取成本控制措施。需注意的是,由于不同部門的成本金額不一樣,因此不比絕對額,只比相對額。比如,A部門成本上漲10%,B部門上漲30%,C部門下降10%等。

4.鏈式控制

鏈式控制指通過保證企業每個結點成本的最優化來實現企業成本的控制。

每個部門每個人都是這個鏈條上的一個結點,要保證企業成本控制的價值,就必須保證每個結點的成本是最優的。如果其他部門成本都在下降,而一個部門在上升,那么就會造成

其它成本下降的部門的不平衡感,從而開始觀望,最終導致成本控制不下來。因此,成本控制應要求追求每個部門的方向一致,方向不一樣是企業成本控制中最忌諱的問題。

四、成本控制的誤區

成本控制主要存在以下五大誤區:

第一,認為成本控制是財務部的事。

第二,認為成本控制就是不花錢。

第三,不關注質量。很多企業以犧牲質量來降低成本,結果帶來更大的成本。

第四,把成本與人分離。企業一定要將成本量化到部門量化到崗位,只有人人關注成本指標,成本才有降低的可能。

第五,不關注效率,為了控制成本而控制成本。比如有些企業老板認為財務部電腦沒有必要太快,為節約成本而降低電腦配置,事實上,要提高效率,設計人員、輸單人員、財務人員的電腦配置一定要好。

篇2:企業運營成本控制的重點講義

企業運營成本控制的重點

學習導航

通過學習本課程,你將能夠:

●了解采購成本的控制;

●學會生產成本的控制;

●掌握庫存成本的控制;

●熟悉營銷成本的控制。

企業運營成本控制的重點

一、采購成本的控制

采購成本是企業成本控制的重頭戲,采購成本下降1%,就會給企業帶來非常大的利潤,因此控制采購成本至關重要。

概括來說,企業對采購成本的控制方案主要有五種:

1.精選供應商,建立戰略級關系

企業的供應商越多,產品的質量管控就越困難,因為每個供應商都有自己的質量體系。比如,A產品原料同時由甲、乙、丙三家供應,如果甲與乙的質量都沒有問題,但丙的質量有問題,A產品也會有問題。因此,企業一定要精選供應商。

所謂建立戰略級關系,就是在與甲合作的同時,與乙建立關系并使其成為綁定供應商。在甲還沒出現問題前,雖暫時無法跟乙合作,但與乙始終保持關系。即留后路。

2.設立成本砍手,主導價格管控

在企業的財務部門設置材料成本會計的崗位,負責觀察主要材料的價格波動趨勢。當材料價格波動到一定范圍,材料成本會計立即告知采購部門,使采購部門能夠采取措施及時應變。

3.縮短采購環節,到地里買西瓜

到地里買西瓜,就是跳過中間環節,直接到源頭去采購。以大白菜為例,在菜地里賣兩毛錢一斤,沒人買;在集貿市場里賣兩元錢一斤,有人買不到。兩毛錢變到兩元錢,就因為中間環節太多。因此,企業要想控制采購成本,應盡量縮短采購環節。至于哪些采購環節可以縮短,需要進行詳細地分析和考慮。

4.加強BOM對照,找準降低點

企業在確定采購對象時,通過對照BOM表,可以求出幾家供應商最低材料成本的平均值,最低材料成本低于平均值的供應商就是采購的對象。

此外,企業要求供應商降低材料成本時,也可對照BOM表,給出合理的理由,供應商因為也能將成本控制下來,會更愿意配合,從而達到雙贏的目的。

5.提前介入研發,贏得控制時間

大部分企業都存在采購部不參與研發,研發成果出來后再叫采購部去找材料的情況,結果由于時間短,導致談判空間變小。因此,采購部要提前介入研發,贏得談判空間和控制時間。

二、生產成本的控制

生產成本的控制主要包括以下措施:

1.提高標準件的比重

標準件指可以同時適用于多種產品的部件。比如,Apple的所有產品包括Ipad,按鈕、音頻接口、側邊開關都一樣,這就是標準件。

要降低庫存成本,就要提高庫存的周轉率,而標準件周轉速度就能滿足這一要求。很多企業喜歡用個性化部件,這也是產品堆積如山的原因。比如,當A部件只能用到甲產品,如果甲產品銷不動,A部件就用不出去。

因此,企業做產品庫存時,需提高標準件比重,增加企業生產的彈性空間。

2.外包非核心部件

如果企業進行全能性的生產,經濟不好時,就可能出現嚴重癱瘓狀態。很多企業在經濟好的時候拼命擴張,經濟不好的時候就拼命裁員,結果員工整體士氣喪失。因此,企業產品的非核心部件要盡量外包。

3.采用新材料

4.整合工藝流程

5.提升生產效率

生產一線的員工由于經常實地操作,知道成本控制的入手點,就相當于成本控制專家,因此,企業管理者在不了解的情況下,可以請現場生產專家分析和進行成本控制,這樣提出來的成本改善方案也更簡單、可行。

【案例】

2厘米的利潤

某企業的產品需要用紙箱包裝,用透明膠帶封箱口。膠帶在采購時按照面積計價。原來所采用的膠帶寬度為10厘米,一個包裝工人根據工作經驗,建議將膠帶

的寬度由10厘米將為8厘米。2厘米的削減,讓企業生產成本大大地降低了。

生產主管是專家,生產現場的員工也是專家。作為成本分析控制的相關人員,整天待在辦公室是無法找到成本改善點的,因此,一定要到現場與生產主管、生產員工打交道,找到問題點,使分析更有針對性,從而使生產效率大大提升。

6.消除生產過程中浪費

三、庫存成本的控制

很多企業把庫存看作一項資產。

在資產負債表上,庫存確實是一項資產,但是這項資產有五大毒性:第一,庫存越大,占用的資金就越多。資金存在機會成本,當資金放進倉庫就無法產生回報。比如,假設資金的機會成本是每月5%,在倉庫呆了12個月,機會成本就是18%,如果毛利率正好為18%,那么企業就賺不到錢。第二,庫存容易貶值。從長遠來講,某些特殊存貨不易貶值,如房子,但從某個階段來講,任何庫存都易貶值。第三,耗用資源。倉庫面積越大,人員工資、倉庫租金等越多,管理成本就越大。第四,易毀損。庫存產品容易被燒毀、被盜走、被磨損。第五,易過質保期。產品都有質保期,庫存容易過質保期。比如,一支鋼筆1月1號生產入庫,質保期為12個月。12個月有問題就免費退貨。但1月1號入庫,次年的4月1號還沒有賣出去,由于質保期為12月31號到期,產品質量在次年的4月1號可能已經出現問題。

要點提示

庫存的五大毒性:

①庫存越大,占用的資金就越多;

②庫存容易貶值;

③耗用資源;

④易毀損;

⑤易過質保期。

要減少這些毒性,企業就必須控制庫存。

企業控制庫存的方法有主要四個:

1.減少不賺錢的產品

企業可以制出產品盈利分析表,按照產品盈利的大小,將不盈利的產品砍掉。

以麥當勞為例,麥當勞原來經營25種產品,一直業績平平,后來砍掉大部分不盈利的產品,只經營9種產品,很快就成為全球快餐業老大。

2.減少產品的品類

對于企業來說,不是產品品類越多企業就越賺錢。

比如,很多企業開發80款產品,最終暢銷的只有10款,滯銷的那70款就浪費了大量成本。而iPhone4只有一款,在市場的份額不到6%,但拿到了智能手機市場67%的利潤。

3.將倉庫的面積縮小1/3

縮小倉庫面積,就能迫使庫存量降低。

4.建立預警機制,減呆防呆

企業每次盤點后,要對庫存做庫齡分析。除黃金外,庫存時間越長越不值錢。因此,企業應對庫齡做出規定,比如庫齡為30天到60天的為自銷品,60天以上的為呆滯品,預警機制就出來了。

四、營銷成本的控制

企業要控制營銷成本,可采取以下措施:

1.削減約束性支出

約束性的支出即是非策略性的成本,如辦公成本,能砍就砍。

2.策略性支出與業績掛勾

差旅費、招待費與業績掛鉤。比如,規定給市場營銷部門的招待費是銷售凈收入的萬分之五,這能使銷售部門花費費用時記得銷售目標或者花費費用不超標準。

3.采用低成本的推廣策略

除了用高價廣告提高知名度,企業還可以采取其它低成本的推廣策略,如免費廣告。以格蘭仕為例,蘭仕微波爐的價格在原有基礎上下降30%,因其成本控制到位,價格下降了30%仍有豐厚利潤,媒體對此爭相報道,由此格蘭仕沒有花一分錢廣告費而一夜成名。

知名企業家提高企業知名度也都是采用低成本的策略。比如,蒙牛董事會主席牛根生,每次參加活動時都會通過教人喝牛奶的秘訣介紹蒙牛。

企業要采取低成本的推廣策略,應當具有創新思維。

4.有效優化客戶結構

企業有三項資源,即人力資源、財力資源和時間資源。這三項資源都是有限的,因此,企業要把有限的資源投入到最有價值的項目中去。

對于銷售人員而言,有利潤貢獻的客戶才是有價值的客戶。而要優化客戶結構,應做到“四減”:

第一,通過客戶盈利分析,減掉不賺錢的客戶;

第二,減掉付款紀錄不良的客戶;

第三,減掉專注度不高的客戶;

第四,減掉沒有發展潛力的客戶。

減掉沒有價值的客戶,客戶結構就能得到改變,營銷成本也就得到優化和降低。

5.推行費用預算管理制度

費用預算管理制度是控制營銷成本的措施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