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路堤施工安全預防措施

路堤施工安全預防措施

2024-07-12 閱讀 7186

(一)、路堤安全措施

1、在不穩定的地面斜坡及易于傾坍滑動的斜坡上施工時,人行道應離開填方坡腳線5m以外,并應設警告標志。

2、在泥沼、淤泥地帶填筑堤采用人工清淤時,就探明泥沼性質及深度,采取相應的安全技術措施。

3、填石路堤邊坡的碼砌與宜與逐層填筑保持在同一高度。

4、采用機械填筑應符合下列規定:

4、1在填土區邊緣應設置安全標志;

4、2機械作業時,無關作業人員不得靠近機械;

4、3在挖掘機土斗的回轉半徑范圍內,人員不得停留或通過;

4、4鏟運機的運行道路寬度應大于鏟運機寬度1.0m;

4、5電動蛙式打夯機停用時應切斷電源;

4、6在水中填筑路堤,應先查明水深和流速,制訂打撈搶救措施;

4、7高邊坡路堤施工,應制定相應的安全防護措施。

5、橋涵缺口的填筑應符合下列規定:

5、1錐體和臺后路基填土,宜采用順序作業,填土和夯實作業應避免相互干擾;

5、2錐體坡面鋪砌,應填石路堤邊坡的碼砌宜與逐層填筑保持在同一高度;

5、3錐體護坡上不得停放夯具,作業人員不得在護坡下休息。

(二)、路塹安全措施

1、本標段工程河道施工是路塹開挖。因而,路塹首先采取機械挖方,翻斗車運輸。車輛應避開交叉作業,派專人指揮。

2、路塹開挖應自上而下進行,嚴禁掏底開挖。

3、開挖時應定期對坡面、坡頂的穩定情況進行檢查,發現異常現象應立即處理。

4、分層開挖時,作業面應相互錯開,嚴禁重疊作業。

5、嚴禁在松動土方作業、休息和存放機具。

6、路塹開挖危及運輸道路及建(構)筑物時,應采取安全防護措施。

7、在路塹內高陡斜坡、泥濘地段作業,應采取相應的安全技術措施。

8、棄土時不應影響路塹邊坡和棄土堆的穩定。嚴禁在泥濘水流溝渠處堆棄土石。

(三)、支擋結構安全措施

擋土墻、明挖基礎施工:

1、對開挖較深且邊坡穩定性較差的基坑,應分段跳槽開挖,加強臨時支護。

2、基坑棄土或坑邊材料的堆放位置與高度應不影響基坑的穩定。

3、護坡擋墻施工的提升作業應符合:

3.1用吊斗提升時,裝載物不得超過斗幫。

3.2用平板提升時,平板應設置防護欄桿及進出裝置。

4、撐滲溝開挖深度超過1.5米時,應加設支撐。開挖后應立即回填,防止雨水浸泡基坑,危及人身和行車安全。

(四)臨時設施安全措施

為全面貫徹質量、安全、工期、投資、環保、技術創新“六位一體”的鐵路建設管理要求,加大現場和辦公區監控力度,杜絕施工安全事故發生,確保施工人員和財產的安全,特制定臨時設施安全措施。

臨時設施包括辦公設施(辦公室、會議室等)、生活設施(宿舍、食堂、廁所、淋浴室等)、生產設施(材料倉庫、防護棚、加工棚、操作棚等)、輔助設施(圍墻、大門等)。

1、臨時設施應合理選擇設置地點,充分考慮周邊水文和地質情況,既能方便現場施工,又要避免選在低洼等易受暴雨等自然災害影響的地方。臨時設施的布置必須編制專門的施工方案,并報經監理和建設單位批準后,組織實施。

2、臨時設施應當實行封閉管理。圍擋材料采用磚砌體、金屬隔柵等硬質材料,圍擋高度符合行業標準。出入口應固定并設置大門和有關標志牌,配備門衛人員并建立門衛制度。禁止與施工作業無關的人員進入現場。

3、臨時設施應符合總平面布置圖的布置要求,并符合消防安全規定保持生產與生活用房之間的安全距離。一般情況下活動板房不小于7米,臨時鍋爐房、發電機房、變電室、廚房等與其他房屋的間距不小于15米。設置的廁所和淋浴室應符合文明施工要求。

4、臨時設施與施工作業區應有明顯劃分,有隔離和安全防護措施。

5、臨時設施場地內應平整,有良好的排水措施,不得有大面積積水。道路應有硬化措施且保持暢通。

6、臨時設施內高處臨邊如板房二層過道等危險點應按規定設置安全防護設施,掛設符合規定的各類安全標志牌,夜間照明光線充足。

7、臨時設施內各種宣傳標牌、彩門、旗桿等高大物件必須固定牢固,確保穩定安全。

8、臨時設施內各種安全防護設施、安全標志和警告牌等,不得擅自拆動。確時需要臨時拆動的,應經施工負責人同意并采取相應措施方可拆除,并及時回復原狀。

9、臨時設施用電應規范管理,電線路的加設、電器設備的安裝必須由專職電工按臨時用電施工組織設計實施,加工場各作業區用電回路分開設置,加設斷路器和漏電保護器。動力線和照明線必須分開架設。變壓器等固定電力設備均設安全防護屏障或網柵圍欄,高度不低于2.5米,設置明顯的禁止、警告標志,標志的制作和安裝應符合水利建設項目現場安全文明標志的要求。加工場用電必須采用TN-S接零保護系統,并做到三級配電兩級保護和“一機一箱一閘一漏”。配電箱內多路配電應有標記,配電箱應有門、有鎖、有防雨措施,鐵殼開關箱必須接地。所有電器設備必須完整、無破損,性能良好。必須使用安裝帶有觸電保護器的插座。觸電保護器應定期試驗,確保性能可靠。嚴禁使用銅絲、鐵絲等金屬代替保險絲。嚴禁在一個開關上連接多臺用電設備。

10、臨時設施內各種機械設備必須經有關部門嚴查驗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并做好驗收合格記錄,以備檢查。

11、臨時設施內消防設施應符合防火要求。

12、臨時設施鋼筋加工場內焊接、切割場所應設置禁止標志、警告標志,使用氧氣、乙炔等易燃易爆場所應設置禁止標志和明示標志,加工場出入口和場內應設置警示標志和警告標志,標志的制作和安裝應符合水利建設項目現場安全文明標志的要求。

13、鋼筋加工場內加工工作臺應穩固,照明設施應加設網罩防護。

篇2:軟土路堤沉降觀測要求規程

軟土路堤沉降觀測要求

A.沉降觀測點的精度要求:為保證沉降觀測的精度,要求采用三等水準測量方法進行觀測,并做到以下幾點:

a.每次觀測前,必須對水準儀進行校驗。

b.為了消除觀測中的某些系統誤差,每期觀測要做到四個固定,即:固定觀測人員、固定儀器及水準尺、固定測點及轉點、固定后視尺。

c.轉點位置必須使用尺墊,禁止用磚石代替尺墊。

d.每次觀測段長度原則上要求不小于路堤底寬的2倍,即80m左右。視距不等差應小于3m,前后累計差應小于6m。若沉降點離水準點很近,前期視距離不超過15m,一次安置儀器的不等差略大時,可采用固定測站的方法,使觀測具有相同的三角影響,這樣可以抵消不等差較大引起的高程誤差。

e.水準閉合環線或支線水準路線,其允許閉合差為+12*L1/2或4n1/2(L為水準路線長度,以公里計;n為測站數)。

f.外業手簿是長期保存和使用的基本資料,要認真記錄及保存。

g.各期觀測沉降資料要匯總并分析。

B.施工期沉降觀測

軟基處理前,按設計要求加工地面沉降儀和連續沉降儀等觀測儀器,要求刻度清晰,便于觀測。利用打樁機或地質鉆機將連續沉降儀打入地基持力層,地面沉降儀在砂墊層施工時直接埋在層內,隨著路堤分層填高,沉降桿也一節節接長,并做好保護。沉降儀設置后,按設計要求定期觀測,在整個施工期掌握路堤填筑,要求變形速率控制在10-20mm/d之間均可進行施工。

C.預壓沉降期觀測

路堤填筑完成至路面施工之日,中間的間隔時間為路堤的預壓沉降期,為觀測路堤的沉降,在不小于1000m的路堤頂部每100m,在路中心的兩側路肩內緣各設一固定木樁,埋深50cm,在接近橋臺處,樁距可適當加密,按設計要求定時用水準儀觀測水平標高,掌握沉降情況。一般開始時每周觀測一次,中間半月觀測一次,最后每月觀測一次,規定連續兩個月觀測沉降速度小于5mm/月,認為路堤穩定,可進行路面基層施工;連續兩個月觀測沉降速度小于3mm/月,認為基層施工加載后是穩定的,方可進行面層施工。

為觀測位移,另在以上間隔的二側路堤坡腳外5m外設立砼標樁,埋深2m。選擇三個不同的固定點,每日定時用經緯儀分別觀測各標樁的位移變化,通過以上觀測記錄的分析,確定沉降完成的日期。

篇3:填土路堤施工措施

填土路堤施工措施

運至填筑地段的適用填筑材料用推土機粗平,平地機精平,分層平行攤鋪,機械壓實。為保證施工道路暢通和優良的施工條件,采取超半幅施工法。路基填筑按路面平行線分層控制,每層填土的松鋪厚度不超過30cm,每層填料鋪設的寬度,超出每層路堤的設計寬度不少于50cm×2,以保證整修后路堤邊緣有足夠的的壓實度。

當填筑路堤所處地面坡度大于1:5時,將原地面挖成不小于1m的臺階,臺階頂面作成4%的內傾斜坡,臺階保持無水,然后進行分層填筑。

在潮濕地段路堤兩側護坡道外開挖縱向排水溝、橫向排水溝,排除積水,切斷或降低地下水位,回填滲水性良好的砂礫料,起到盲溝的作用。

用透水性不良的土填筑路堤時,壓實時的含水量控制在最佳含水量的±2%范圍內。攤鋪作2%~4%的橫坡,以利路基排水。在半填半挖交界處,加鋪土工格柵聯結,增強路基的穩定性。以不同性質土填筑路堤時,按不同土的性質分層填筑;不混雜填筑。盡量減少層數,每種填料層控制大于0.5m以上。

填筑碾壓,采用18T以上的振動壓路機進行碾壓。碾壓時,從邊線向中線按次序碾壓,在超高段,從曲線內側向曲線外碾壓;并前后兩次論跡重疊1/3,使該層整個深度內的壓實度均勻,如發現有軟彈等不良現象,立即處理。路基填筑到結構物附近或填筑到無法采用壓路機壓實的地方,使用機夯、夯錘或其它有效夯具予以夯實,達到規范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