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和健康安全控制程序
1、?目的通過對公司在管理活動、產品生產或服務過程中的環境因素和危險因素進行識別和評價,確定出具有重大影響的因素,并根據公司相關情況的變化及有關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的變化,及時更新重大影響的環境和危險因素,依據公司的環境和健康安全管理方針,針對重大影響因素制定目標、指標及管理方案,確保管理方案在計劃時間內得以實施,從而實現對環境和健康安全管理的持續改進。2、?范圍適用于公司在管理活動、產品生產或服務過程中的環境因素和危險因素進行識別、評價及更新,制定目標、指標及管理方案并實施、評審和修訂。3、?職責3.1公司辦公室負責公司總部辦公環境范圍的環境和危險因素的識別和評價,建立及時更新公司總部《環境因素清單》和《重大危險因素清單》,制定公司總部辦公環境范圍的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目標、指標及管理方案并實施。3.2公司物資部負責公司采購的原材料中的環境和危險因素的識別和評價,建立并及時更新公司總部采購物資的《環境因素清單》和《重大危險因素清單》。3.3項目經理部負責其管理活動和生產活動所屬范圍內(包括其采購的物資材料)環境和危險因素的識別和評價,建立并及時更新項目經理部《環境因素清單》和《重大危險因素清單》,制定項目經理部活動范圍內的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目標、指標及管理方案并實施。3.4公司工程部負責匯總、確認各部門上報的《重大環境因素清單》和《重大危險因素清單》,建立并及時更新《重大環境因素清單》和《重大危險因素清單》,制定公司的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目標、指標及管理方案并實施。4、?工作程序4.1工作步驟:環境和危險因素識別和評價→確定優先或急需解決項→制定周期性目標和指標→制定管理方案并實施→監測管理方案的實施→如環境或危險因素發生變化→重新進行識別和評價及后續步驟。4.2環境因素的識別與評價4.2.1識別方法:公司辦公室、物資部、項目經理部組織有關人員采用現場調查、活動分析的方法來識別,必要時可通過專家評議識別的方法進行識別。4.2.2識別的依據:針對公司管理活動、產品生產和服務的全過程,考慮“三種狀態”、“三種時態”和“七個方面”,主要考慮環境影響的范圍、嚴重程度、發生頻次和持續時間。A、三種狀態:正常狀態、異常狀態、緊急狀態B、三種時態:過去、現在、將來C、七個方面:大氣排放、水體排污、廢物管理、土地污染、對社區的影響、原材料與自然資源的使用、其它地方性環境問題。4.2.3各有關部門將識別出的環境因素填入《環境因素臺帳》供分析評價用。當出現新的環境因素或原有環境因素發生變化時應及時更新《環境因素臺帳》并重新評價。4.2.4評價的依據:a.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b.相關方的期望與合理要求;c.環境因素的識別與評價方法。4.2.5?評價的方法:a、是非判斷法:不符合國家有關環保的法律法規和行業規定的、社區或顧客反映強烈的、嚴重影響公司形象的都應確定為重大環境因素。b、評分法見《環境因素評分標準》附錄1。4.2.6各有關部門對《環境因素臺帳》上的環境因素進行評價,(當出現新的環境因素或原有環境因素發生變化時應及時更新《環境因素臺帳》并重新評價),填寫《環境因素評價表》,確定重大環境因素,填寫《重大環境因素清單》。4.3?危險因素的識別與評價4.3.1危險因素識別的主要范圍:自然環境條件、場區布局及施工作業區小環境、生產技術和工藝流程、生產設備安裝、運行和維修、原材料采購、貯存和輸送、人的素質、意識和技能培訓、生活衛生和健康、防火消防等。4.3.2危險因素分類,根據GB6441-86《企業傷亡事故分類》中的規定,將危險因素分為16類:a.物體打擊;b.車輛傷害;c.機械傷害;d.起重傷害;e.觸電(包括雷擊傷亡事故);f.淹溺(包括高處墜落淹溺);g.灼燙(包括火焰燒傷、高溫物體燙傷、化學灼傷、物理灼傷);h.火災;i.高處墜落;j.坍塌;k.爆破;l.火藥爆炸;m.化學性爆炸(可燃性氣體與空氣的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引爆、氣體分解、噴霧爆炸);n.物理性爆炸(包括鍋爐爆炸、容器超壓爆炸、輪胎爆炸等);o.中毒和窒息;q.其它傷害(指摔、扭、挫、擦、刺、割傷等)。4.3.3危險因素識別的方法,本公司主要采取現場觀察、詢問與交流、查閱有關記錄、獲取外部信息等方法。4.3.4危險因素識別時,應考慮“三種狀態”和“三種時態”即正常、異常、緊急三種狀態和過去、現在、將來三種時態。4.3.5各有關部門將識別出的危險因素填入《危險因素臺帳》供分析評價用。當出現新的危險因素時應及時更新《危險因素臺帳》并重新評價。4.3.6本公司危險因素評價的方法采用作業風險性評價方法。作業條件危險性評價方法主要是以與系統危險性有關的三種因素指標值之積來評價系統人員傷亡危險的大小。三個因素是:L——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人體暴露于危險環境的頻繁程度C——發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評價公式:?D=L?E?C注:D——危險性分值詳見《作業條件危險性評價方法》附錄2。4.3.7各有關部門用上述方法對《危險因素臺帳》逐一評價,填寫《危險因素評價表》,從表中查取D值的分數值,確定重大危險因素(本公司確定D≥200的危險因素為重大因素),填寫《重大危險因素清單》。并將《危險因素評價表》和《重大危險因素清單》上報公司工程部。4.4各有關部門在制定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目標和指標時,應考慮:a.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b.重大環境因素和重大危險因素;c.可選擇的技術方案;d.財務、運行和經營的要求;e.相關方的意見。如可行,目標宜予以量化。4.5各有關部門針對目標和指標,制定環境和危險因素管理方案,填寫《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目標、指標及管理方案一覽表》。管理方案要求體現預防思想,明確職責、資源需求、技術方法、時間表。4.6各有關部門將各自的《環境因素評價表》、《重大環境因素清單》、《危險因素評價表》、《重大危險因素清單》和《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目標、指標及管理方案一覽表》一并上報公司工程部,公司工程部依據公司的方針和長期目標,對各單位的《重大環境因素清單》、《重大危險因素清單》和《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目標、指標及管理方案一覽表》進行審核,確定出公司總的《重大環境因素清單》、《重大危險因素清單》和《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目標、指標及管理方案一覽表》,報管理者代表審批,批準后由工程部下發至各有關單位。4.7?監測實施4.7.1各有關部門每季度對自己管理范圍的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目標、指標及管理方案的完成與實施情況進行自檢自查,評估是否可行有效,必要時重新修訂。4.7.2公司工程部每半年應對公司各有關部門完成與實施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目標、指標及管理方案的情況進行檢查,評估是否可行有效,必要時重新修訂。檢查的結果作為內部審核與管理評審的信息輸入。4.8更新4.8.1公司工程部每年組織一次環境因素和危險因素的評審,并予以更新。環境因素和危險因素環境評價的結果作為制定企業方針、目標和管理方案的信息輸入。4.8.2當發生下列情況時,各有關部門應根據上述程序,及時重新識別和評價環境因素和危險因素:a.當法律法規和其他相關要求發生變化時;b.當公司生產內容或技術工藝發生重大變化時;c.當公司經營宗旨、環境與職業健康安全方針及目標發生重大變更時;d.當顧客有合理的抱怨時。?4.9當新開工項目時,要求項目經理部在施工準備階段按上述程序進行環境與危險因素的識別和評價,制定目標、指標及管理方案。4.10分包方的環境和危險因素管理納入我公司項目經理部的管理范圍。當分包方已經獲得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時,要求分包方將其有關的目標、指標及管理方案提交我公司項目經理部,項目經理部負責按其提交的文件對其進行監督檢查,定期考核;當分包方沒有建立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時,按我公司的管理體系執行。5、相關文件《文件控制程序》《記錄控制程序》《物資管理程序》《分包方管理程序》《監測整改控制程序》《施工準備過程管理程序》《法律法規及其他要求獲取與識別程序》6、?相關記錄《環境因素臺帳》《環境因素評價表》《重大環境因素清單》《危險因素臺帳》《危險因素評價表》《重大危險因素清單》《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目標、指標及管理方案一覽表》
篇2:基礎設施工作環境控制程序
1、目的
確定并提供和維護為實現服務的符合性所需要的設施,確定并管理為實現服務符合性所需的工作環境中的各種因素。
2、范圍
適用于為實現服務符合性所需的設施的控制;對工作環境中人和物的因素進行控制。
3、引用標準
GB/T19001-20086.3基礎設施6.4工作環境
4、職責
4.1管理處負責對實現服務符合性所需的設施進行控制。
4.2綠化班、保潔班、保安隊、維修班等作業組分別在各自的業務范圍內對實現服務符合性所需的工作環境進行控制。
5、控制程序
5.1基礎設施的確定
公司為實現服務符合性活動所需的基礎設施包括:工作場所(辦公場所、健身娛樂場所、機房等)、服務設施(包括軟件和硬件,如計算機管理網絡、通訊設施、水、電、氣供應、電梯系統、供暖系統、道路及排污管線等)、支持性設備和工具(如維修用的設備和工具、車輛等)。
5.2根據建設部《全國優秀管理住宅小區標準》和部門實際情況對于各類服務設施的管理應做到:
a、各類設施圖紙、檔案資料齊全,管理良好;
b、設施運行正常,有正常的保養、檢修制度;
c、運行人員嚴格按照操作規程執行;
d、電梯按規定時間運行;
e、居民生活用水、高壓水泵、水池、水箱有嚴格的管理措施。二次供水衛生許可證、水質化驗單、操作人員健康合格證齊全;
f、消防系統設備完好,可隨時啟用;
g、鍋爐供暖、煤氣、燃氣、中央空調等運行正常。
5.3設施的提供
5.3.1設施的接管、驗收在接管物業設施時,由物業驗收接管領導小組的工程人員負責按設施使用說明書和相關資料對接管的設施進行驗收。達不到要求者,應通知有關單位限期整改。設施接管的相關資料由管理處復核存檔。
5.3.2設施的采購
管理處根據使用部門的要求及公司發展的需要,填寫“設備配置申請單”,注明設施名稱、用途、型號規格、技術參數、單價、數量等,報總經理批準后實施采購。
5.3.3采購設施的驗收、安裝
采購的設備設施,由管理處驗收,并在“設備進場開箱驗收單”上簽字,記錄設施名稱、型號規格、技術參數、單價、數量、隨機附件及資料等內容;確認滿足要求后,管理處監督安裝調試。驗收不合格的設施,采購部門負責與供方協商解決,并在“設備進場開箱驗收單”上記錄處理。
5.3.4設施的登記建帳
a、驗收合格的設施由管理處進行編號,在“設備登記臺帳”上登記,并建立設施檔案,并將檔案目錄報綜合管理部備案。
b、按照規定懸掛設施標識卡。
5.4設備設施的使用、保養和維修
a、根據需要,管理處負責組織編寫設備設施使用、保養和維修規范,由管理者代表審核,總經理批準,發放給使用部門。對國家有規定的特殊工種,操作人員持有相應的國家授權管理機構頒發的上崗證方可上崗;
b、服務設施的運行,由使用部門按照操作規程進行操作,并由操作者按規定填寫相關的運行記錄;
c、設備設施日常維修保養,由維修班執行,管理處經理監督檢查執行情況。管理處每季度匯總,整理入檔并作為制定年度檢修計劃的依據;
d、設備設施大中修,應在年初或需要時,由管理處提報“設備檢修計劃”報公司,由管理者代表審核,上報總經理批準后由管理處實施,驗證合格后交付使用部門;
e、日常運行中使用部門無法排除的故障,由部門聯系外部維修,金額較大的,可提報公司列入大中修范疇,程序按大中修程序執行。檢修中的設施應掛紅色檢修牌,檢修好的設施,應由使用部門負責人填寫“維修設備驗收單”,驗收后方可使用。管理處應將檢修情況記錄在相應的“設備檔案”中。需外部維修的設施,可根據情況,參照《采購控制程序》中對供方評定的一些規定;
f、現場使用的設施應有統一的編號,以便于維護保養;
g、對工作場所的管理由在該場所工作的相關部門管理,確保適宜的工作條件。
5.5設施的報廢
a、對無法修復或無使用價值的設施,由各使用部門填寫“設施報廢單”,報總經理審批后報廢,在“設備登記臺賬”中注明情況,并將相關報廢資料目錄報綜合管理部備案。
b、報廢的設施應掛黑色報廢牌。
5.6工作環境
綠化班、保潔班、保安隊等作業組根據各自的業務范圍確定并管理為實現服務符合性所需的工作和生活環境中人和物的因素,根據服務作業需要,負責確定并提供作業場所必須的基礎設施,創建良好的工作環境,包括:
a、配置適用的辦公用房并根據服務需要適當裝修,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
b、配置必要的空調、消防器材,保持適宜的溫、濕度和職業衛生、安全;
c、為業主/住戶提供清潔、優美的生活環境。
6、相關文件
6.1《全國優秀管理住宅小區標準》
6.2《采購控制程序》
7、記錄
7.1“設備配置申請單”YC/JL-63-01
7.2“設備進場開箱驗收單”YC/JL-63-02
7.3“設備登記臺賬”YC/JL-63-03
7.4“設備檢修計劃”YC/JL-63-04
7.5“維修后設備驗收單”YC/JL-63-05
7.6“設施報廢單”YC/JL-63-06
附記錄格式
篇3:公司設施和工作環境控制程序
公司管理手冊:設施和工作環境控制程序
1.目的
識別、提供和維護產品生產經營所需要的設施,保持適宜的工作環境。
2.范圍
適用于與產品生產經營有關的設施,如工作場所、硬件和軟件、工具和設備、支持性服務、通訊和設施、運輸設施等的控制;對工作環境中進行控制。
3.職責
3.1生產部負責主管對生產所需的設施和生產環境進行控制。
3.2車間負責對設備的正確使用和日常保養
3.3車間負責對生產工作環境進行維護保持。
3.3相關部門負責本部門設施維護和工作環境保持。
4.程序
4.1設施的識別和提供
4.1.1設施的識別
本企業為滿足生產經營需要所需的設施包括:工作場所(車間、辦公場所等)、工具和設備(包括工、卡、量具)、支持性服務(水、電、氣的供應),通訊和設施(電話、傳真等)、運輸設施。
4.1.2設施的提供
本公司主要設施為生產設備,為滿足生產的需要,應選擇并配置必需的生產設備。新購設備的質量控制,是保證新設備安裝投產后能否適應產品質量和生產發展要求的關鍵工作。因此,如需外購設備,應由生產部或需用設施的部門提出申請,注明設備名稱、用途、型號規格、技術參數、單價、數量、產地等,報總經理審批后,物資部實施采購。
4.2生產設備的驗收
a)采購的設備,由生產部負責組織進行安裝調試,確認滿足要求后,在設施檔案上記錄設施名稱、型號規格、技術參數、單價、數量、產地以及驗收人簽名等?!对O備檔案》由生產部保管。
b)驗收不合格的設施,屬采購的設備,由主管部門與供方協商解決。
c)生產部對驗收合格的設備進行編號,建立《生產設施一覽表》。
4.3設施的使用和保養
4.3.1生產部負責制定《設備維護保養制度》《安全操作規程》,編制《設備檢修保養計劃》,對生產設施操作人員進行培訓,考核合格后上崗。
4.3.2操作者應按《安全操作規程》正確使用設施,保持設施完好。
4.3.3車間嚴格執行《設備維修保養計劃》做好設備的定期檢修,保持設施正常運轉,填寫《設備維修保養記錄》。
4.3.4車間主任對檢修質量進行檢驗確認。
4.4設施的報廢
4.4.1對無法修復或無使用價值的設施,由主管部門寫書面報告,經總經理審批后報廢,并在《設施檔案》和《生產設施一覽表》中注明情況。報廢的設施應有明顯的標識或對其隔離放置;
4.4.2對低值易耗的工裝、夾具、輔具等,由使用人員報告生產部負責人,即可審批報廢。
4.5工作環境
生產部識別并管理為實現產品符合性所需的工作環境,根據生產作業需要,負責確定并提供作業場所必須的基礎設施,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包括:
a)配置適用的廠房、庫房和辦公室;
b)設施實行定置管理,要考慮工序之間的接口和人體工效學的要求,努力提高工作效率;
c)庫房要注意接電用電安全,確保安全生產;
d)生產現場應整潔有序,標識清楚,進行文明生產;
e)確保員工生產施工符合勞動法規的要求。
5.相關文件
5.1《安全操作規程》
5.2《生產設備維護保養制度》
6.記錄
6.1《生產設施一覽表》
6.2《設備維修保養計劃》
6.3《設備維修保養記錄》
北京***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