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施工環境職業健康安全控制程序
1?目的
為有效控制本院施工項目生產和活動中重要環境因素、職業健康安全危險源帶來的不可接受風險,減少或防止環境污染,消除或降低職業健康安全風險,保障人身健康,確保施工生產順利進行,滿足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相關法律法規及其他要求。
2?適用范圍
適用于施工項目,其他單位的施工項目參照執行。
3?主要職責
3.1?公司管理層職責
a)公司領導確定施工項目部機構及主要負責人,明確其職責、權限等,并為其配置必要的資源;
b)公司經營計劃部負責組織確定項目的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要求,包括與項目有關的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并將要求完整地傳遞至項目部;
c)公司綜合管理部應對項目部(包括項目部使用的設備和員工職業健康安全)進行必要的指導、監督、檢查和考核。
3.2?施工項目部主要職責
a)項目經理的主要職責
(1)代表公司負責執行項目合同,負責項目實施的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對項目的環境、職業健康安全風險全面負責;
(2)負責確定項目的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要求,包括與項目有關的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項目部使用的設備和員工職業健康安全風險防范要求;
(3)負責明確項目部各級崗位的職責、權限和相應的資源配置;
(4)負責對項目實施全過程進行組織、協調和控制,并進行指導、監督和檢查;
(5)負責對項目中出現的事件、事故、不符合進行控制,減小、降低或消除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風險;
(6)負責項目出現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緊急情況的處置;
(7)負責組織項目的考核工作。
項目副經理協助項目經理工作,并對其分管的工作負責。
b)項目總工程師的主要職責
(1)負責組織識別項目(包括工作場所)面臨的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風險,并形成項目重大環境影響因素和危險源清單;
(2)負責組織編制項目策劃文件,并在其中針對項目重大環境影響因素和危險源,明確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風險控制要求;
(3)負責組織識別項目(包括工作場所)可能面臨的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緊急情況,并組織編制針對項目緊急情況的應急預案;
(4)負責項目中各專業、工序的技術協調和項目的日常技術管理工作;
(5)負責組織明確項目分包方的重大環境影響因素和危險源,并明確對其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風險控制方式與要求;
(6)負責項目成果的檔案管理工作(包括有關記錄的完整);
(7)負責組織必要的緊急情況預案的試驗與修訂;
項目副總工程師協助項目總工程師工作,并對其分管的工作負責。
c)項目各專業(或項目部內各部門)負責人的主要職責
(1)負責項目中本專業實施的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對項目中本專業的環境、職業健康安全風險控制負責;
(2)針對項目中本專業重大環境影響因素和危險源,明確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風險控制要求,并落實在專業實施計劃之中;
(3)負責組織檢查本專業的環境、職業健康安全風險控制措施的實施情況,并采取適當的糾正預防措施;
(4)負責項目專業成果的檔案管理工作(包括有關記錄的完整)。
d)項目工作人員的主要職責
(1)樹立環境、職業健康安全風險意識,按項目規定要求進行工作,提交滿足規
定要求的產品和服務;
(2)參加職工健身計劃,對工作場所、員工健康安全提出個人建議。
4?工作程序
4.1?環境因素和危險源的辨識與評價
4.1.1?公司綜合部依據《環境因素識別評價、危險源風險評價及控制程序》組織對環境因素的調查識別,并經過討論、評價確定重要環境因素,公司主管環境安全負責人批準后將《重要環境因素清單》發放到各施工項目部和有關職能部門,并報上一級主管部門備案。
4.1.2?公司綜合部依據《環境因素識別評價、危險源風險評價及控制程序》組織辨識危險源,并聘請有經驗人員討論、判定重大危險源,由公司負責安全生產的副總經理批準,發放到各施工項目部和有關職能部門,并報上一級主管部門備案。
4.1.3?施工項目部應依據《環境因素識別評價、危險源風險評價及控制程序》和公司確定的《重要環境因素清單》、《重大危險因素清單》識別本項目具體的環境因素與危險源,并明確其控制方法。
4.2?施工項目主要職業健康安全風險、法規及有關制度
4.2.1?職業健康安全風險
a)公司重大危險施工項目(不限于此):隧道施工、水上施工、爆破施工、拆除施工、導流圍堰;
b)公司確定的不可接受風險:坍塌、透水、高處墜落、物體打擊、瓦斯爆炸、爆炸、火災、機械傷害、起重傷害、觸電、中毒窒息、食物中毒、流行性疾病等。
4.2.2?職業健康安全風險主要依據的法律、法規、規范和標準(不限于此):
1)《勞動法》
2)《消防法》
3)《婦女權益保障法》
4)《傳染病防治法》
5)《職業病防治法》
6)《安全生產法》70號令
7)《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393號令
8)《安全生產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辦法》1號令
9)《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344號令
10)《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397號令
11)《漏電保護器安全監察規定》勞動部1990-6-1
12)《溶解乙炔氣瓶安全監察規程》勞動部1993-3-7
13)《氣瓶安全監察規定》國質監局46號令2003-6-1
14)《施工現場安全防護用具及機械設備使用監督管理規定》建設部1998-9-4施行
15)《倉庫防火安全管理規則》公安部1980-8-15
16)JGJ46-88《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
17)JG8099-98《高處作業機械安全規則》
18)GB50194-93《建設工程施工現場供電安全規范》
19)JGJ/T77-2003《施工企業安全生產評價標準》
20)JGJ80-91《建筑施工高處作業安全技術規程》
21)JGJ104-97《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規程》
22)JGJ120-99《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程》
4.2.3?公司安全管理有關規章制度(不限于此):
a)《爆炸物品管理使用規定及考核辦法》
b)《施工技術管理辦法》
c)《安全生產責任制》
d)《員工勞動防護用品管理辦法》
e)《工程勞務分包管理辦法》
f)《消防安全管理規定及考核辦法》
g)《機械設備管理辦法》
h)安全生產管理執行公司《安全生產管理辦法》
i)《安全標準工地檢查評分標準》
4.3?施工項目主要環境風險及有關控制措施
4.3.1?施工項目主要環境風險
a)環境重點控制的環境因素:噪聲污染、污水排放、揚塵、遺灑、固體廢棄物排放、材料、能源節約等。
b)環境影響中重點控制的作業活動有:
噪聲:風鎬拆除、打樁鉆孔、混凝土振搗(輸送)、金屬切割、模板(腳手架)拆裝;
揚塵、遺灑:土石方施工、水泥(砂、石灰等)篩分、露天堆放和運輸、施工便道機械設備走行;
污水排放:鉆孔的泥漿排放、生活污水的排放、混凝土施工中廢水排放;
固體廢棄物排放:施工邊腳料廢棄、臨建設施固體廢棄物、種類材料包裝物廢棄、固體建筑垃圾廢棄。
4.3.2?施工項目主要環境風險有關控制措施
a)項目要設立專職或兼職的環境監督管理機構,設立專兼職環境監督管理人員,環境監督管理人員應進行培訓,滿足工程項目環境保護和相關法規要求
b)施工項目由項目總工程師主持制定環境管理目標、指標。環境管理目標、指標應根據評價出的重要環境因素制定;依據制定的環境管理目標,編制項目環境保護措施、水土保持措施及單項管理方案和應急預案;提出項目環境保護資金投入計劃;編制參建人員的環境保護教育計劃;建立并完善項目環境保護管理制度。
4.4?施工項目職業健康安全控制策劃
4.4.1?策劃內容
依據《環境因素識別評價、危險源風險評價及控制程序》和公司明確的《重大危險因素清單》及有關控制措施要求,施工項目在進行職業健康安全風險控制策劃時應考慮如下內容,并在項目《施工組織設計》中給予明確:
a)法規、標準及合同要求、院環境安全管理要求、公司的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目標要求、本項目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目標等;
b)項目主要環境影響和安全風險及其控制方案;
c)項目管理環境與職業健康安全崗位、職責、權限及上崗培訓要求;
d)事件、事故、不符合的處理及有關風險應急預案的要求;
e)施工技術安全交底的要求;
f)其他有關環境安全的內容。
4.4.2?策劃文件的編制
a)項目經理組織施工項目環境安全策劃,項目總工程師依據策劃結果組織編制環境安全策劃文件(一般在項目的《施工組織設計》中明確)。
b)項目環境安全策劃文件由項目總工程師組織審查,項目經理批準(必要時經公司主管副經理批準)。
c)項目專業負責人(或項目部內各部門負責人)應依據項目策劃文件組織編制必要的各專業或工序的環境安全控制實施細則(或在相應的作業實施細則中明確),實施細則由專業負責人審查,項目總工程師批準。
4.5?項目環境安全控制實施
4.5.1?施工項目環境安全工作準備
a)施工項目開始前,應進行人員上崗前培訓、考核,未經培訓的人員不得進入項目部工作;項目要設立專職安全管理人員;
b)對進入施工現場的施工設備、儀器等,應進行檢查、維護和保養,以降低或消除其可能帶來的環境安全風險;
c)對擬進入施工現場的材料,應明確其環境安全控制要求;
d)在進行施工、技術、安全交底的同時,應進行環境保護交底,確保施工人員明確環境安全控制方法,保障環境安全控制工作順利展開;
e)對施工現場的環境安全宣傳、警示等方式。
4.5.2?施工現場環境安全控制
4.5.2.1?施工環境運行控制
a)施工項目部設立工程部負責施工現場廢氣排放、揚塵、噪音、生產廢水/固廢排
放的控制。
b)施工項目部設立綜合部負責現場消防、安全用電的控制。
c)施工項目部設立設備物質部負責有關機械方面的環境因素的控制。
d)公司綜合部檢查倉庫環境管理和公司的資源能源節約工作。
e)工程項目部/分公司負責各項重要環境因素的運行控制方式的實施;制定資源能源的節約措施。
f)進入特殊地區(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水資源保護區、青藏高原等)施工時,工程項目應根據當地特殊要求編制詳細的環境保護工作實施細則,作為項目環境保
護的綱領性文件,項目應配置專職的環境管理工作機構和專職的環境工程師,確保施工周邊環境得到有效控制;
4.5.2.2?施工安全運行控制
項目施工技術和試驗部門負責工程施工過程中的安全監測、安全監控工作(沉降觀測、收斂(形變)觀測、位移測量、支撐應力(應變)量測、超前地質預報、瓦斯監測、防雷檢測等),并提供施工過程中安全預控參數及安全施工技術參數,為施工安全生產提供科學技術保障。
為保障施工安全,減少和消除事故傷害、職業危害,按公司《施工安全、勞動保護控制規定》實施。
4.5.2.3?施工項目緊急情況應急響應
a)在施工項目實施期間,若發生環境和安全緊急情況或事故,現場項目負責人應按“應急預案”的要求實施。
b)必要時,現場項目負責人應組織試驗(或演習)有關“應急預案”。
4.6?施工項目環境安全實施的檢查
4.6.1?項目檢查的內容
a)環境、職業健康安全方針、目標和管理方案的實施情況;
b)項目的環境、職業健康安全風險控制績效;
c)項目作業環境和員工職業健康安全狀況;
d)其他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績效的監視和測量。
4.6.2?項目檢查的準則
a)法律、法規及其它要求(包括規程規范、合同等要求);
b)本院環境、職業健康安全方針、目標和指標;
c)本院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文件要求及公司規章制度;
d)經批準的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政府批復、安全評價報告等。
4.6.3?項目監視和測量的方法
項目總工程師負責組織進行工程項目的安全風險及其作業環境(包括安全生產、設備的安全等)的監視和測量,其主要方法為:過程的監視測量、產品的監視測量、項目完成時的考核(參見院質量管理體系文件要求)等。
4.7?項目收尾、考核與總結
4.7.1?項目收尾工作
項目收尾工作包括項目內部對項目的綜合檢查、評定、驗收及資料整理歸檔等,由項目經理負責組織項目竣工收尾工作。項目收尾工作應依據計劃的安排,確保項目滿足有關法規、規范、合同及其他要求(包括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方面的要求)。
項目文件和資料的整理和歸檔應滿足長江設計院檔案管理的有關規定;項目資料的移交應符合國家有關標準、法規的規定。
4.7.2?項目的考核與總結
項目結束后,項目經理應組織進行對項目總體和各專業進行考核評價,并形成項目總結分析報告,項目總結報告應歸檔。
5?相關作業文件目錄
(1)安全生產責任制度
(2)安全生產獎懲辦法
(3)安全生產教育培訓制度
(4)安全生產檢查制度
(5)職工傷亡事故報告、調查、處理制度
(6)安全生產資金保障制度
(7)施工現場機械設備安全管理規定
(8)施工組織設計(安全技術措施方案)編制規定(
(9)安全生產技術措施交底規定
(10)施工現場消防安全管理規定
(11)設置安全警示標志的管理規定
(12)分包單位管理規定
(13)關于安防用品供應單位的管理規定
(14)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規定
(15)職業危害防治措施
(16)重大危險源的安全管理方案
(17)重特大事故及自然災害應急救援預案
(18)環境保護管理辦法
(19)施工噪聲控制管理辦法
(20)施工揚塵控制管理辦法
(21)施工污水排放管理辦法
(22)施工廢棄物處置管理辦法
(23)施工安全、勞動保護控制規定
篇2:基礎設施工作環境控制程序
1、目的
確定并提供和維護為實現服務的符合性所需要的設施,確定并管理為實現服務符合性所需的工作環境中的各種因素。
2、范圍
適用于為實現服務符合性所需的設施的控制;對工作環境中人和物的因素進行控制。
3、引用標準
GB/T19001-20086.3基礎設施6.4工作環境
4、職責
4.1管理處負責對實現服務符合性所需的設施進行控制。
4.2綠化班、保潔班、保安隊、維修班等作業組分別在各自的業務范圍內對實現服務符合性所需的工作環境進行控制。
5、控制程序
5.1基礎設施的確定
公司為實現服務符合性活動所需的基礎設施包括:工作場所(辦公場所、健身娛樂場所、機房等)、服務設施(包括軟件和硬件,如計算機管理網絡、通訊設施、水、電、氣供應、電梯系統、供暖系統、道路及排污管線等)、支持性設備和工具(如維修用的設備和工具、車輛等)。
5.2根據建設部《全國優秀管理住宅小區標準》和部門實際情況對于各類服務設施的管理應做到:
a、各類設施圖紙、檔案資料齊全,管理良好;
b、設施運行正常,有正常的保養、檢修制度;
c、運行人員嚴格按照操作規程執行;
d、電梯按規定時間運行;
e、居民生活用水、高壓水泵、水池、水箱有嚴格的管理措施。二次供水衛生許可證、水質化驗單、操作人員健康合格證齊全;
f、消防系統設備完好,可隨時啟用;
g、鍋爐供暖、煤氣、燃氣、中央空調等運行正常。
5.3設施的提供
5.3.1設施的接管、驗收在接管物業設施時,由物業驗收接管領導小組的工程人員負責按設施使用說明書和相關資料對接管的設施進行驗收。達不到要求者,應通知有關單位限期整改。設施接管的相關資料由管理處復核存檔。
5.3.2設施的采購
管理處根據使用部門的要求及公司發展的需要,填寫“設備配置申請單”,注明設施名稱、用途、型號規格、技術參數、單價、數量等,報總經理批準后實施采購。
5.3.3采購設施的驗收、安裝
采購的設備設施,由管理處驗收,并在“設備進場開箱驗收單”上簽字,記錄設施名稱、型號規格、技術參數、單價、數量、隨機附件及資料等內容;確認滿足要求后,管理處監督安裝調試。驗收不合格的設施,采購部門負責與供方協商解決,并在“設備進場開箱驗收單”上記錄處理。
5.3.4設施的登記建帳
a、驗收合格的設施由管理處進行編號,在“設備登記臺帳”上登記,并建立設施檔案,并將檔案目錄報綜合管理部備案。
b、按照規定懸掛設施標識卡。
5.4設備設施的使用、保養和維修
a、根據需要,管理處負責組織編寫設備設施使用、保養和維修規范,由管理者代表審核,總經理批準,發放給使用部門。對國家有規定的特殊工種,操作人員持有相應的國家授權管理機構頒發的上崗證方可上崗;
b、服務設施的運行,由使用部門按照操作規程進行操作,并由操作者按規定填寫相關的運行記錄;
c、設備設施日常維修保養,由維修班執行,管理處經理監督檢查執行情況。管理處每季度匯總,整理入檔并作為制定年度檢修計劃的依據;
d、設備設施大中修,應在年初或需要時,由管理處提報“設備檢修計劃”報公司,由管理者代表審核,上報總經理批準后由管理處實施,驗證合格后交付使用部門;
e、日常運行中使用部門無法排除的故障,由部門聯系外部維修,金額較大的,可提報公司列入大中修范疇,程序按大中修程序執行。檢修中的設施應掛紅色檢修牌,檢修好的設施,應由使用部門負責人填寫“維修設備驗收單”,驗收后方可使用。管理處應將檢修情況記錄在相應的“設備檔案”中。需外部維修的設施,可根據情況,參照《采購控制程序》中對供方評定的一些規定;
f、現場使用的設施應有統一的編號,以便于維護保養;
g、對工作場所的管理由在該場所工作的相關部門管理,確保適宜的工作條件。
5.5設施的報廢
a、對無法修復或無使用價值的設施,由各使用部門填寫“設施報廢單”,報總經理審批后報廢,在“設備登記臺賬”中注明情況,并將相關報廢資料目錄報綜合管理部備案。
b、報廢的設施應掛黑色報廢牌。
5.6工作環境
綠化班、保潔班、保安隊等作業組根據各自的業務范圍確定并管理為實現服務符合性所需的工作和生活環境中人和物的因素,根據服務作業需要,負責確定并提供作業場所必須的基礎設施,創建良好的工作環境,包括:
a、配置適用的辦公用房并根據服務需要適當裝修,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
b、配置必要的空調、消防器材,保持適宜的溫、濕度和職業衛生、安全;
c、為業主/住戶提供清潔、優美的生活環境。
6、相關文件
6.1《全國優秀管理住宅小區標準》
6.2《采購控制程序》
7、記錄
7.1“設備配置申請單”YC/JL-63-01
7.2“設備進場開箱驗收單”YC/JL-63-02
7.3“設備登記臺賬”YC/JL-63-03
7.4“設備檢修計劃”YC/JL-63-04
7.5“維修后設備驗收單”YC/JL-63-05
7.6“設施報廢單”YC/JL-63-06
附記錄格式
篇3:公司設施和工作環境控制程序
公司管理手冊:設施和工作環境控制程序
1.目的
識別、提供和維護產品生產經營所需要的設施,保持適宜的工作環境。
2.范圍
適用于與產品生產經營有關的設施,如工作場所、硬件和軟件、工具和設備、支持性服務、通訊和設施、運輸設施等的控制;對工作環境中進行控制。
3.職責
3.1生產部負責主管對生產所需的設施和生產環境進行控制。
3.2車間負責對設備的正確使用和日常保養
3.3車間負責對生產工作環境進行維護保持。
3.3相關部門負責本部門設施維護和工作環境保持。
4.程序
4.1設施的識別和提供
4.1.1設施的識別
本企業為滿足生產經營需要所需的設施包括:工作場所(車間、辦公場所等)、工具和設備(包括工、卡、量具)、支持性服務(水、電、氣的供應),通訊和設施(電話、傳真等)、運輸設施。
4.1.2設施的提供
本公司主要設施為生產設備,為滿足生產的需要,應選擇并配置必需的生產設備。新購設備的質量控制,是保證新設備安裝投產后能否適應產品質量和生產發展要求的關鍵工作。因此,如需外購設備,應由生產部或需用設施的部門提出申請,注明設備名稱、用途、型號規格、技術參數、單價、數量、產地等,報總經理審批后,物資部實施采購。
4.2生產設備的驗收
a)采購的設備,由生產部負責組織進行安裝調試,確認滿足要求后,在設施檔案上記錄設施名稱、型號規格、技術參數、單價、數量、產地以及驗收人簽名等。《設備檔案》由生產部保管。
b)驗收不合格的設施,屬采購的設備,由主管部門與供方協商解決。
c)生產部對驗收合格的設備進行編號,建立《生產設施一覽表》。
4.3設施的使用和保養
4.3.1生產部負責制定《設備維護保養制度》《安全操作規程》,編制《設備檢修保養計劃》,對生產設施操作人員進行培訓,考核合格后上崗。
4.3.2操作者應按《安全操作規程》正確使用設施,保持設施完好。
4.3.3車間嚴格執行《設備維修保養計劃》做好設備的定期檢修,保持設施正常運轉,填寫《設備維修保養記錄》。
4.3.4車間主任對檢修質量進行檢驗確認。
4.4設施的報廢
4.4.1對無法修復或無使用價值的設施,由主管部門寫書面報告,經總經理審批后報廢,并在《設施檔案》和《生產設施一覽表》中注明情況。報廢的設施應有明顯的標識或對其隔離放置;
4.4.2對低值易耗的工裝、夾具、輔具等,由使用人員報告生產部負責人,即可審批報廢。
4.5工作環境
生產部識別并管理為實現產品符合性所需的工作環境,根據生產作業需要,負責確定并提供作業場所必須的基礎設施,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包括:
a)配置適用的廠房、庫房和辦公室;
b)設施實行定置管理,要考慮工序之間的接口和人體工效學的要求,努力提高工作效率;
c)庫房要注意接電用電安全,確保安全生產;
d)生產現場應整潔有序,標識清楚,進行文明生產;
e)確保員工生產施工符合勞動法規的要求。
5.相關文件
5.1《安全操作規程》
5.2《生產設備維護保養制度》
6.記錄
6.1《生產設施一覽表》
6.2《設備維修保養計劃》
6.3《設備維修保養記錄》
北京***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