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藏行業作業職業危害及防護
冷藏作業危及健康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一是制冷劑泄漏造成的危害。例如采用氨作制冷劑,一旦蒸發器跑氨,后果是較為嚴重的。氨是具有強烈刺激性臭味的有毒氣體,它不僅能刺激呼吸道粘膜,并且能造成人員中毒。輕度中毒表現為鼻炎、咽炎、氣管炎,患者有咽喉疼痛、咳嗽、氣短、咯血、胸痛等癥狀。嚴重中毒可有喉頭水腫、聲門狹窄以及呼吸道粘膜脫落,造成氣管阻塞而引起窒息、猝死。若高濃度的氨水或氨氣接觸到人的皮膚上,可引起表皮的灼傷、起水泡和壞死;濺入眼中可使眼結膜水腫、角膜潰瘍,虹膜炎、晶狀體混濁,甚至角膜穿孔而失明。
另外,還有一些人對氨水會產生過敏反應,出現過敏性皮炎或過敏性哮喘等。對于個別中型冷凍設備采用氟利昂-12為制冷劑的,雖然目前未聽說過氟利昂中毒事件,但若泄漏,大量吸入后,人會覺得乏力、咽喉干燥不舒服。二是臭氧的危害。臭氧具有極強的氧化性,可與多種金屬和有機物作用,因此,絕大部分冷庫均采用臭氧消毒除臭。但臭氧又是一種有害物質,在使用中會給環境和作業工人造成危害。據醫學專家介紹,在微量臭氧依度下(如0.21~2.10mg/Nm3),只要接觸1~2h,就會引起咳嗽、咽炎、呼吸困難等癥狀;在11~21mg/Nm3濃度時,可引起脈跳加速、疲倦、頭疼,停留1h以上,可發生肺氣腫乃至死亡。三是低溫的危害。冷庫的溫度一般均在0~-23℃,作業人員若長時間在低溫環境下勞動,可產生皮溫降低,氧耗增加和胃液分泌增多等癥狀;如果長期在此環境下作業,且防寒保暖措施不好,易發生凍傷、腰腿痛和關節炎;夏季庫內外溫差大,進出庫若不注意及時更衣,則易患感冒。另外,作業工人在冷庫中裝卸貨物時,若不小心,常常會發生碰撞、物體打擊、高處墜落等人身傷害事故。還有因管理不善可能造成作業工人以及外來人員被困在庫中凍傷、凍死的嚴重事故。
搞好冷藏作業職業危害的防護,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并加強冷藏作業工人的安全知識教育,提高他們的安全生產意識,杜絕違章操作、冒險作業現象的發生。
2.加強制冷設備的檢查檢修,嚴禁跑冒滴漏。若發現氨氣泄漏應及時采取措施搶修,防止泄漏擴大。要保證制冷車間通風設備的良好,萬一氨氣大量泄漏時應能及時排出屋外,避免中毒事故的發生。制冷車間內必須配備適用的防毒面具或氧氣呼吸器。對于使用氟利昂-12的冷凍機應配備必要的檢測儀器,如鹵素燈等。
3.采用臭氧消毒除臭時,應時刻檢測庫內的臭氧濃度。若臭氧濃度超過2mg/Nm3時,作業工人不可呆在庫房內,否則需戴防毒面具。
篇2:食堂冷藏柜安全操作規程范文
食堂冷藏柜安全操作規程(一)
1.制定目的:為了加強冷藏柜安全使用管理,結合食堂實際制定本規范
2.職責:本規范由冷藏柜操作人員負責執行。食堂管理員負有管理責任。
3控制標準
3.1冷藏柜內的食品生熟要分開放置,不應碼放過多,以防中間食品腐爛變質;不能將熱的食品直接放入冷藏柜內,應等食品完全冷卻后再放入冷藏柜中。
3.2放入冷藏柜中的食品不能緊靠在蒸發管上,以防止食物與銅管凍在一起;發現食物與銅管凍在一起時,不得使用鐵棍或大力拉。
3.3冷藏柜使用期間應定期除霜,并設專人管理,保持內部整潔干凈,食品碼放整齊有序。
3.4冷藏柜除霜或清理冷柜時,應先斷電,不得用水沖洗電器部分,以防觸電或燒電機。
3.5冷藏柜發生故障,如漏電、聲音不正常、不停機、制冷不足等現象應及時向食堂主管反映并報請修理,不得自行修理。
3.6未經食堂主管同意,食堂冷藏柜不得存放私人食品。
篇3:餐飲業食品冷藏衛生制度
食品冷藏衛生制度:
一、食品應分類保存,半成品與原料存放,生熟嚴格分開。
二、冰箱或冷庫由專人負責檢查定期化霜,保持霜薄氣足,使其無異味、臭味。
三、食品做到先進先出先用,已變質或不新鮮的食品不得放入庫或冰箱內,食品不得與非食品一起存放,私人食品不準放入冰箱或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