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外圓磨床安全風險評估報告
一、設備概述1.設備簡介:內外圓磨床包括內圓磨床類、外圓磨床類、萬能外圓磨床類等等。適用于各類產品的內孔、外圓、端面的磨削加工工藝,在工模制造廠主要用于模具和異型產品的加工。主要由頭架、砂輪架、床身、工作臺、尾架等組合而成。2.M215、M2110、M2110A、M250A、M2120內圓磨床技術性能參數:見表1表1機床名稱內圓磨型號單位M215M2110M2110AM250AM2120加工直徑×深度mm3--50×8012--100×13006--100×150150--500×45050-200×200技術參數最大工件旋徑罩內mm無罩mm工作臺最大行程mm主軸最大回轉角度0308202030工件轉速級數級4346無級轉速r/min280--800200--600200--60028--320低速120-320高速220-650砂輪轉速級數級62325轉速r/min14000~4800014400~1890010000~240002450~42004000~11000加工精度園柱度mm0.0040.0060.0060.010.01園度mm0.0020.0050.0050.010.01表面粗糙度Ra0.4Ra0.4Ra0.4Ra0.4Ra0.4電機功率主電機KW4335.55.5總容量KW8.214.7254.68.927.093.M131、M1450A、MMB1420、MG1420C、M1432外圓磨技術性能參數:見表2表?2機床名稱外圓磨床型號單位M131M1450AMMB1420/MG1420CM1432加工直徑×長度mm315×1400500×2000200×500320×1000技術參數磨削直徑外圓mm8-31525-5008-20010-130內孔mm13-12530-20018-8010-60磨削長度外圓mm內孔mm中心距mm170~1400270~2000125~500150~370加工工件重量Kg回轉角度工作臺0-4~+2-4~+3±7-3~+6頭架0-90~+30-90360-30~+90砂輪架0±30±30360-10~+5砂輪最大外徑×寬mm400×50500×75300×40500×50加工精度圓度mm0.0030.0050.0010.003圓柱度mm0.0080.0080.0030.008表面粗糙度外μmRa0.32Ra0.32Ra0.08Ra0.32內μmRa0.6Ra0.06Ra0.16Ra0.06電機功率主電機KW4734總容量KW7.913.724.247.854、作業運行簡介內外圓磨床的磨削是選擇合適的砂輪對產品的內、外圓、端面進行磨削加工,產品采用各種夾具安裝在工作臺上(卡盤、夾具、頂尖),校正好后調整工作臺行程,利用液壓系統實現工作臺的自動往復運動(關閉自動旋鈕,可實現手動進給),啟動砂輪,順時針旋轉進刀機構實現磨削加工,將工件加工到圖紙要求精度,完成一次磨削加工任務。二、風險及其現有控制措施評估??風險評估表?表3序號風險產生風險的原因現有控制措施需補充的措施1電擊風險:觸電致人傷亡或電流通過人體引起摔傷等二次事故操作人員失誤觸及電氣開關箱內帶電元器件。《崗位作業指導書》規定:保持電氣開關箱外殼完好,非專業人員不得對電器線路進行拆卸、改動絕緣介質擊穿,絕緣結構受潮、老化等使電氣設備外殼帶電設備具有良好的接地措施,并裝有漏電保護開關,并嚴格按設備維護保養規程規定的時間進行檢查,如有失效,立即修復。設備專家絕緣結構失效或電氣設備錯誤的保護接地致接地故障引起故障電壓的擴散《設備維護保養規程》規定:年度檢修時,電修人員每年定期一次清理電器控制箱,清掃積灰,擦拭電觸點,整理線路,檢查和更換按鈕和限位開關。2機械風險:砂輪炸裂,砂輪片飛出傷人剛玉類砂輪未平衡或有裂紋,在高速旋轉下,發生炸裂,砂輪碎片飛出傷人《崗位作業指導書》規定:檢查砂輪有無碰傷、缺塊,新剛玉砂輪應檢查外觀是否有裂紋和輕敲聲音是否異常(沙啞聲音),安裝砂輪時法蘭端面與砂輪之間要墊砂輪紙墊,并進行靜平衡經常注意砂輪平衡和工作堅固情況,以防松動砂輪磨鈍后應及時修整,不能強制使用操作人員應站在砂輪側面3機械風險:撞刀造成砂輪或工件飛出傷害或操作外圓磨床被擋鐵擠傷手調整位置不當或擋鐵失靈,操作不當空運轉機床,檢查工作臺運動是否平穩無爬行,換向無撞擊對照工件的磨削長度,調整工作臺的行程檢查各限位檔鐵、砂輪防護罩、工件防護擋板是否完整可靠4機械風險:接觸旋轉件而受到傷害頭架或砂輪架安全防護罩缺失或破損配齊、修理好所有防護罩,并保持完好,開機前,檢查防護罩是否完好5機械風險:產品飛出,受到傷害產品未夾持緊固工裝夾具破損快速進退裝置失靈進刀量太大工件裝在卡盤或夾具或頂尖上,檢查工件裝牢后再開機磨削檢查快速進退功能是否鎖死在機床加工過程中,嚴格控制進刀量,將砂輪退離工件足夠的距離或手輪倒退一個大于磨削量的空檔6機械風險:內孔砂輪飛出傷害砂輪安裝不當,間隙太大,或未擰緊,砂輪軸螺紋損壞不能緊固根據工件加工面,選合適的砂輪安裝好。砂輪安裝后,應空轉(試轉時人應站在側面),確認砂輪轉動正常后再開始工作內孔砂輪架擠傷打掃衛生時,未關縱向液壓開關各操縱手柄放至空位,清掃機床和地面衛生7地面殘存油跡導致操作人員滑倒摔傷液壓油泄漏,地面殘存的油跡致地面打滑。《崗位作業指導書》規定:檢查是否有漏油現象,防止油液流到地面,如流到地面應及時處理。每臺機床制作安裝接油盤。8泄漏的高壓液壓油飛濺到人體造成傷害加工過程中輸油管路破裂致高壓油噴射。《崗位作業指導書》規定:經常檢查檢查油管是否暢通油路密封性,避免漏油,如出現油管有輕微破裂,立即修復。9火災風險:液壓油著火傷害操作人員液壓油泄漏遇明火燃燒《崗位作業指導書》規定:每班開機后,先檢查油路密封性,如出現油管破裂或大量液壓油泄漏,應在地面鋪灑鋸木屑或其它吸油材料,及時清理泄漏液壓油。《崗位作業指導書》規定:機床周邊不得不得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現場配備滅火裝置10火災風險:電氣線路過電流、短路引發著火電氣老化或接線錯誤引起電流過大或短路引發火災《設備維護保養規程》規定:電修人員每年定期一次清理電器控制箱,清掃積灰,擦拭電觸點,整理線路,檢查和更換按鈕和限位開關。三、改進措施a.使用夾具代替手工送模避免操作人員肢體進入壓機沖頭及橫梁運行區域內。b.在壓機沖頭及橫梁運行區域內,安裝安全光柵,操作人員肢體或任何活動物件進入,壓機即可接到指令而停機,避免意外傷害的發生。c.修改《崗位作業指導書》,增加規定:操作人員肢體不得進入滑塊行程空間,如需進入滑塊行程空間內檢修或調整摸具,必須先停機并在活動橫梁下加安全支撐。d.修改《設備維護保養規程》,增加規定:定期對設備結構進行檢查,并制定設備報廢標準,避免設備因疲勞或老化而失效。四、評估結論經評估,?在完全執行現有的安全控制措施及重新所采取的安全措施下,安全風險可控。
篇2:安全風險評估辦法
一、項目部成立以項目經理為組長,副經理、總工程師為副組長,其他班子成員、副總經理、各部室負責人為成員的工程項目安全風險評估領導小組。工程項目安全風險評估領導小組職責:分析工程項目存在的安全風險種類;分析各種安全風險造成災害的可能性、可能產生的最大經濟效益評估;決定工程項目取舍。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安監處,具體負責小組日常管理工作。
二、凡以項目部名義承攬的工程項目都必須進行安全風險評估,特別是協作項目更應該進行詳細的安全風險論證。
三、工程項目安全風險等級評定:根據工程項目安全威脅大小將工程項目評定為“高安全風險項目”、“較高安全風險項目”、“一般安全風險項目”三類
高安全風險項目:高突、高瓦斯礦山(隧道)項目,水害特別嚴重的工程項目[平巷(洞)≥2000m3/h、斜井(巷)≥200m3/h],高硫化氫項目(涌出濃度≥30ppm),海拔≥4000m的工程項目。
較高安全風險項目:突出礦山(隧道)項目,水害較大的工程項目[平巷(洞)1500m3/h~2000m3/h、斜井(巷)100m3/h~200m3/h],硫化氫較嚴重的工程項目(涌出濃度6.666ppm~30ppm),海拔3000m~4000m的工程項目,地熱、地溫超過相應規程規定的工程項目,軟弱、偏壓、流沙等不良地質項目。
一般安全風險項目:無不良地質災害的工程項目,有毒有害氣體涌出濃度小于相應規程規定的工程項目,無突出危險的礦山(隧道)項目,海拔3000m以下的工程項目。
四、工程項目安全風險論證內容:水害、瓦斯災害、不良地質災害(軟弱、偏壓、膨脹巖層、巖溶、流砂層等)、硫化氫、地熱地溫、區域氣候、風沙等。
五、項目安全風險評估依據:業主提供的技術文件。
六、項目安全風險評估方法
1.根據業主提供的技術文件,分析項目存在的重大災害因素;
2.確定必須的安全投入額度;
3.分析可能造成的安全災害損失程度;
4.估價企業抵御災害的能力及承受損失的極限;。
5.估價可能產生的最大效益回報;
6.編寫項目安全風險評估報告。
七、原則上不參與“高安全風險項目”投標工作(經過領導小組分析、論證確實存在高額經濟效益回報,裝備水平、技術力量能滿足工程需要,通過加強安全投入、安全控制可以規避安全風險的,可以參與投標工作)。
八、從工程項目開發開始對工程項目進行安全風險論證、評估。
九、未進行安全風險評估的工程項目不得開工。
十、項目開工前,項目經理部必須根據安全風險類別制定相關的安全投入方案、安全管理目標、安全管理辦法,否則,不得開工。
篇3:隧道施工安全風險評估管理制度
1.目的
為切實抓好項目公路橋梁、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風險工作,在施工階段建立安全風險評估制度,開展定向或定量的施工安全風險估測,增強施工安全風險意識,改進施工措施,規范預案預警預控管理,有效降低施工安全風險,嚴防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降低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保障公路橋梁、隧道施工建設安全。
2.編制依據
依據《公路橋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風險評估指南》(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2011年4月),結合項目工程實際,特制度本制度.
3.術語定義
風險:某一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和嚴重程度的組合。
施工安全風險評估:針對工程施工過程中各項作業活動、作業環境、施工設備、危險物品等所潛在風險進行風險源辨識、風險源分析、風險估測的系列工作。
4.適用范圍
本規定適用于目公路橋梁、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風險評估管理。
5.職責
5.1各施工單位應根據風險評估結論,完善施工組織設計和危險性較大工程專項施工方案,制定相應的專項應急預案,對項目施工過程實施預警控制。專項風險等級在Ⅲ級(高度風險)及以上的施工作業活動(施工區段)的風險控制,還應符合下列規定:
5.1.1重大風險源的監控與防治措施、應急預案經施工單位技術負責人和項目總監理工程師審批后,由建設單位組織論證和復評估。
5.1.2施工單位應建立重大風險源的監測和驗收、日常巡查、定期報告等工作制度,并組織實施。
5.1.3施工項目經理或技術負責人在工程施工前應對施工人員進行安全技術教育與交底;施工現場應設立相應的危險告知牌。
5.1.4適時組織對典型重大風險源的應急救援演練。
5.1.5當專項風險等級為Ⅳ級(極高風險)且無法降低時,必須提高現場防護標準,落實應急處置措施,視情況開展第三方施工監測;未采取有效措施的,不得施工。
5.2監理單位在審查工程施工組織設計文件、危險性較大工程專項施工方案、應急預案時,應同時審查施工安全風險評估報告;無風險評估報告,不得簽發開工令。
5.2.1工程開工后,監理單位應督促施工單位安全風險控制措施的落實情況,并以記錄。對施工中存在的重大隱患應及時指出并督促整改,對施工單位拒不整改的,應及時向建設單位及公路工程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報告
5.3風險評估報告經監理單位審核后應向建設單位報備。建設單位應對極高風險(Ⅳ級)的施工作業,組織專家或安全評估機構進行論證和復評估,提出降低風險的措施建議;當風險無法降低時,應及時調正設計、施工方案,并向公路工程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備案。
5.4公路橋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風險評估應遵循動態管理的原則,當工程設計方案、工程地質、水文地質、施工隊伍等發生重大變化時,應重新進行風險評估。
5.5公路橋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風險評估應遵循動態管理的原則,當工程設計方案、施工方案、工程地質、水文地質、施工隊伍發生重大變化時,應重新進行風險評估
6.評估范圍
公路橋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風險評估范圍,由各施工單位根據自身工程建設條件、技術復雜程度和施工管理模式,以及工程建設經驗,并參考以下標準確定。
6.1橋梁工程
6.1.1多跨或跨徑大于40m石拱橋,跨徑大于或等于150m的鋼筋混凝土拱橋,跨徑大于或等于350m的鋼箱拱橋,鋼桁架、鋼管混凝土拱橋;
6.1.2跨徑大于或等于140m的鋼式橋,跨徑大于400m的斜拉橋,跨徑大于1000m的懸索橋;
6.1.3墩高或凈空大于100m的橋梁工程;
6.1.4采用新材料、新結構、新工藝、新技術的特大橋、大橋工程;
6.1.5特殊橋型或特殊結構橋梁的拆除或加固工程;
6.1.6施工環境復雜、施工工藝復雜的其他橋梁工程。
6.2隧道工程
6.2.1穿越高地應力區、巖溶發育區、區域地質構造、煤系地層、采空區等工程地質或水文地質條件復雜的隧道,黃土地區、水下或海底隧道工程;
6.2.2淺埋、偏壓、大跨度、變化斷面等結構受力復雜的隧道工程;
6.2.3長度3000m及以上的隧道工程,Ⅵ、Ⅴ級圍巖連續長度超過50m或合計長度占隧道長度全長度30%及以上的隧道工程;
6.2.4連拱隧道和小凈距隧道工程;
6.2.5采用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新工藝的隧道工程;
6.2.6隧道改擴建工程;
6.2.7施工環境復雜、施工工藝復雜的其他隧道工程。
7.評估方法
7.1公路橋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風險評估分為總體風險評估和專項風險評估。
7.1.1總體風險評估。橋梁或隧道工程開工前,根據橋梁或隧道工程的地質環境條件、建設規模、結構特點等孕險環境與致險因子,估測橋梁或隧道工作施工期間的整體安全風險大小,確定其靜態條件下的安全風險等級。
7.1.2專項風險評估。當橋梁或隧道工程總體風險評估等級達到Ⅲ級(高度風險)及以上時,將其中高風險的施工作業活動(或施工區段)作為評估對象,根據其作業風險特點以及類似工程事故情況,進行風險源普查,并針對其中的重大風險源進行量化估測,提出相應的風險控制措施。
7.2評估方法應根據被評估項目的工程特點,選擇相應的定性或定量的風險評估方法。具體評估方法的選擇,可參照《公路橋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風險評估指南》(試行)。
8.評估步驟
公路橋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風險評估工作包括制定評估計劃、選擇評估方法、開展風險分析、進行風險估測、確定風險等級、提出措施建議、編制評估報告等方面。評估步驟一般為:
8.1開展總體風險評估。根據設計階段風險評估結果(若有),以及類似結構工程安全事故情況,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初步分析本項目孕險環境與致險因子,估測施工中發生重大事故的可能性,確定項目總體風險等級。
8.2確定專項風險評估范圍。總體風險評估等級達到Ⅲ(高度風險)及以上橋梁或隧道工程,應進行專項風險評估。其他風險等級的橋梁或隧道工程可視情況開展專項風險評估。
8.3開展專項風險評估。通過對施工作業活動(施工區段)中的風險源普查,在分析物的不安全狀態、人的不安全行為的基礎上,確定重大風險源和一般風險源。宜采用指標體系法等定量評估方法,對重大風險源發生事故的概率及損失進行分析,評估其發生重大事故的可能性與嚴重程度,對照相關風險等級標準,確定專項風險等級。
8.4確定風險控制措施。根據風險接受準則的相關規定,對專項風險等級在Ⅲ級(高度風險)及以上的施工作業活動(施工區段),應明確重大風險源的監測、控制、預警措施以及應急預案。其他風險等級的橋梁、隧道工程可根據工程實際情況,按照成本效益原則確定相應的風險源控制措施。
9.評估組織與評估報告
9.1公路橋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風險評估工作原則上由項目施工單位具體負責。當被評估項目含多個合同段時,總體風險評估應由建設單位牽頭組織,專項風險評估工作仍由合同施工單位具體實施。
9.1.1當施工單位的經驗或能力不足時,可委托行業內安全評估機構承擔相關風險評估工作。
9.2評估工作負責人應當具有5年以上的工程管理經驗,并有參與類似工程施工的經歷。
9.3風險評估工作應形成書面報告。評估報告應反應風險評估過程的主要工作。報告內容應包括評估依據、工程概況、評估方法、評估步驟、評估內容、評估結論及對策建議等。評估結論應當明確風險等級、可能發生事故的關鍵部位、區域或節點、事故可能性等級、規避或者降低風險的建議措施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