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物業管理手冊-環境因素識別評價控制程序

物業管理手冊-環境因素識別評價控制程序

2024-07-15 閱讀 3615

物業管理手冊:環境因素識別與評價控制程序

1、目的

對本公司活動、產品和服務中能控制或可望施加影響的環境因素進行識別、評價,確定公司的重要環境因素,實現對環境污染的預防和有效控制,確保環境管理體系的有效運行,制定本程序。

2、范圍

本程序適用于公司各部門在活動、產品和服務中能夠控制或可能對其施加影響的環境因素的識別、評價、更新。

3、職責

3.1管理者代表負責環境因素及重要環境因素的審批。

3.2品質部

3.2.1負責組織公司各部門對環境因素識別與評價、更新。

3.2.2負責確定公司重要環境因素。

3.3公司各部門負責本部門環境因素識別。

4、程序

4.1環境因素識別

4.1.1公司主要通過現場調查和評議的方法對公司活動、產品和服務全過程及可能施加影響相關方的環境因素進行識別。

4.1.2環境因素覆蓋范圍

4.1.2.1業主入住和裝修

4.1.2.2社區文化活動

4.1.2.3清潔服務

4.1.2.4綠化服務

4.1.2.5公共秩序管理

4.1.2.6維修服務

4.1.2.7辦公過程

4.1.2.8納入計劃的或新的開發、新的或修改的活動、產品和服務

4.1.2.9可施加影響的相關方(供貨方、承包方、業主)

4.1.3環境因素分類

4.1.3.1Ⅰ類:水、氣、聲、渣污染物排放或產生。

4.1.3.2Ⅱ類:能源、資源、原材料消耗。

4.1.3.3Ⅲ類:對相關方可施加影響環境問題及要求;

4.1.3.4Ⅳ類:其他。

4.1.4環境因素識別時應考慮過去、現在、將來三種時態。

4.1.5環境因素識別時應考慮正常、異常、緊急三種狀態。

4.1.6環境因素識別時應考慮八種類型

a.向大氣的排放;

b.向水體的排放;

c.向土地的排放;

d.原材料和自然資源的使用;

e.能源使用;

f.能量釋放(如熱、輻射、振動等);

g.廢物和副產品;

h.物理屬性,如大小、形狀、顏色、外觀等。

4.1.7可施加影響的環境因素

不屬于本公司直接行為產生的環境問題,但可以通過對相關方施加影響促使其改善環境行為的應予以識別。

4.1.8識別環境因素時應進行預見性分析,確保環境因素全面、系統。環境因素識別主要從廢水、煙塵、噪聲、固體廢棄物、能源和材料的浪費、急性中毒、潛在污染(異常情況、緊急情況)幾方面進行。

4.1.9識別環境因素的依據

4.1.9.1客觀的能夠控制或能夠施加影響的。

4.1.9.2法律、法規與其他要求有明確規定的。

4.1.9.3相關方有要求的。

4.1.10各部門采取上述識別依據和方法,對本部門活動的全過程進行現場調查,識別出本部門環境因素,填寫部門《環境因素識別表》上報品質部,品質部匯總審核后,編制公司《環境因素識別表》,報管理者代表審批。

4.2重要環境因素的評價

4.2.1環境因素評價流程

分析調查影響環境的因素→評價環境因素→確定重要環境因素

4.2.2重要環境因素評價依據

4.2.2.1有關的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

4.2.2.2環境影響的規模,嚴重程度和發生頻次。

4.2.2.3環境事故風險概率和危害程度。

4.2.2.4本公司的實際控制情況。

4.2.2.5相關方要求和關注程度。

4.2.3評價重要環境因素的方法

4.2.3.1評價指標:

重要環境因素評價考慮以下5個指標:

a.遵守法律法規和污染物達標狀況;

b.發生頻率(排放量);

c.控制狀況;

d.影響程度;

e.節能降耗增效。

4.2.3.2評價方法:

a.專家評定法;

b.綜合打分法。

計算E=B+C+D,A≥4或E≥10為重要環境因素;A:法律符合性,B:污染因素發生頻率;C:控制狀況;D:影響范圍;E:綜合值;詳見《環境因素評價表》。

4.2.4由品質部組織,管理者代表主持各部門依據環境因素評價,結合本部門實際情況對已識別的環境因素進行評價,填寫《環境因素評價表》,并由品質部對評價出的重要環境因素填寫《重要環境因素清單》,報管理者代表審批。

4.3環境因素清單的發放

管理者代表批準后的《環境因素識別表》、《環境因素評價表》和《重要環境因素清單》,由品質部執行《文件控制程序》發放辦法,發放到相關部門。

4.4品質部應監督、協調各部門對評價出的重要環境因素進行有效控制。對重要環境因素的控制采用以下方法:

4.4.1制定目標、指標、管理方案執行《目標、指標和管理方案控制程序》;

河南建業物業管理有限公司文件編號:JW/QEM-019-2005標題:環境因素識別與評價控制程序章節號5.4.3版本號0/B

4.4.2制定管理程序執行相關運行控制程序;

4.4.3培訓與教育;

4.4.4制定應急預案;

4.4.5加強現場監督檢查;

4.4.6保持現有措施。

4.5環境因素的更新

4.5.1品質部每年管理評審前應組織一次環境因素的識別和評定工作。

4.5.2當發生以下情況時,品質部應及時進行環境因素的識別、評價和更新

4.5.2.1當法律、法規及其他要求發生變更時。

4.5.2.2當本組織活動、產品和服務發生變化時。

4.5.2.3當相關方有合理抱怨時。

4.5.2.4當公司環境方針有變化時。

4.5.3當服務項目、活

動及材料發生重大變化時,相關部門應重新識別環境因素,并反饋給品質部,由品質部確認、評價、更新環境因素,相關部門根據更新意見修改《環境因素識別表》、《環境因素評價表》和《重要環境因素清單》。

4.6公司在制定目標、指標和管理方案及運行控制、培訓、信息交流、績效監測等時,應考慮重要環境因素的影響。

4.7本程序產生的記錄按《記錄控制程序》規定執行。

5、相關文件

5.1《文件控制程序》

5.2《目標、指標、管理方案控制程序》

5.3《記錄控制程序》

6、相關記錄

6.1《環境因素識別表》JW/JL-5.4.3-001

6.2《環境因素評價表》JW/JL-5.4.3-002

6.3《重要環境因素清單》JW/JL-5.4.3-003

篇2:景區環境因素識別評價標準

景區環境因素的識別與評價標準

1范圍

本標規定了環境因素的識別與評價標準

本標準適用于景區可控制和可施加影響的環境因素的識別、評價與更新。

2內容

2.1環境因素的識別與判定的頻次及時間

2.1.1以景區的全體部門為對象,每年一次,一般在一月份。

2.1.2在相關法律、法規變更或追加、新增服務項目或原有服務項目的重大調整、相關環境管理要求重大變化等情況下,可適時進行環境影響判定。

2.1.3在環境管理體系建立之初,應進行初始環境評審。

2.2建立一系列環境保護管理制度,并對環境進行初始確定。

2.3環境因素的識別

2.3.1環境因素的類型

a)景區自身的活動或服務中能夠對其進行控制的環境因素。

b)針對相關方提供給景區的產品或服務中可望施加影響的環境因素,包括可標識的重要環境因素。

2.3.2環境因素的范圍

環境因素的識別范圍包括景區地域范圍內的所有活動或服務,對環境因素的識別應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a)景區活動或服務所處的三種時態(過去、現在、將來)和三種狀態(正常、異常、緊急);

b)通常考慮以下方面情況,向大氣的排放、向水體的排放,向土地的排放、原材料和自然資源能源的使用、的使用、固廢物管理等。

c)景區的活動或服務實現的全過程,既:市場開發、規劃建設、景區管理及各項服務提供活動等。

2.3.3識別環境因素的方法

a)現場觀察法:由各部門負責進行環境因素識別工作,以污染預防的思想為指導,根據工作范圍和服務現場具體情況,各部門填寫本部門的《環境因素排查表》,***組織進行查缺補漏并將環境因素匯總填寫在《環境因素匯總評價表》中。

b)專家評價法:由***組織人員,以會議的形式來識別和判定景區所存在的環境因素。

c)過程分析法:利用服務流程分析,追根溯源的找到確切的污染源,從而對“源”進行控制。

2.3.4環境因素的識別,各部門應根據實際工作的特點進行分析,盡量全面的識別出來環境因素。

2.3.5新增項目的環境因素識別

新建、擴建、改建的項目在可行性研究或式運行中,綜合部可負責組織對環境因素的排查、分類、匯總、登記。

2.4環境因素的判定

2.4.1重大環境因素的判定方法

2.4.1.1是非判斷法

――使用的物質:

a)異常或緊急情況下預計產生環境影響的環境因素;

b)相關方高度關注、合理抱怨或有明確要求的環境因素;

c)缺乏管理易造成浪費或嚴重環境影響的環境因素。

d)改進后有利于提高景區形象的環境因素:

e)較少投入就可治理的環境因素:

f)環境因素較大且規模和范圍廣。

――評價原則:

a)已違反或接近違反法律、法規及強制性標準要求的環境因素。

b)并不違反,但當地政府高度重視的環境因素;

c)政府或法律明令禁止使用、限制使用或限期替代。

2.4.1.2專家評估法

對不能用上述方法和原則來確定的重要環境因素,采取專家評估法。

2.4.2***負責對環境因素評價結果進行整理,確認后填寫《環境因素匯總評價表》,對確定的重要環境因素可采取下列方式之一進行管理:

a)制定環境因素目標、指標、管理方案并實施運行;

b)制定、實施運行控制程序及應急準備和響應控制程序。

2.5重要環境因素的更新

2.5.1***每年組織相關部門對環境因素重新進行識別與判定。

2.5.2當出現以下情況時,及時對環境因素進行重新識別與判定,更新重要環境因素:

a)管理評審提出的要求

b)相關法律法規發生變化時

c)景區的活動或服務發生較大變化時;

d)相關方要求時。

篇3:公司環境因素識別和評價控制程序

公司管理手冊:環境因素識別和評價控制程序

1.目的

充分識別環境因素和重大環境因素

2.范圍

公司生產、經營過程中產生的相關環境因素

3.職責

3.1技檢部負責組織識別企業在生產、經營服務中的環境因素,并正確判定重大環境因素。

3.2與環境相關的各部門,負責本部門的環境因素的識別工作。

3.3管理者代表負責批準各部門和公司總的環境因素。

4.程序

4.1.與環境有關的各部門根據本部門的具體情況,識別所有環境因素,填寫《部門環境因素登記表》報技檢部。技檢部匯總編制企業的《環境因素匯總表》,報管理者代表批準。

4.2各部門在編制環境因素時應考慮:

a)公司能夠控制的和能夠施加影響的環境因素;

b)三種時態:過去、現在、將來;

c)三種狀態:正常、異常或緊急情況。

d)八種類型:大氣的污染、水體的污染、土地的污染、原材料和自然資源的使用、能量的釋放、能源使用、廢物和副產品、物理屬性,如大小、形狀、顏色、外觀等。

e)識別范圍:生產、經營服務活動范圍和場所,相關的設施和人員。

4.3技檢部負責評價重要環境因素,采用多因子分值評價法,各項目影響程度分值如下:

a)影響范圍

全球范圍5分周圍社區4分廠界內3分

員工10人以下2分操作者本人1分

b)影響程度

嚴重5分一般3分輕微1分

c)產生量

大5分中3分小1分

d)發生頻次

持續發生5分間歇發生4分夜間發生3分

白天發生2分偶然發生1分

e)法律法規的符合性

超標5分接近標準3分達標1分

f)社區關注程度

強5分一般3分弱1分

g)萬元產值(年)消耗量

大5分中3分小1分

h)可節約程度

加強管理可明顯見效5分

改造工藝可明顯見效3分

較難節約1分

4.4評價準則

當a~f之和大于14或者g+h之和大于7時,判為重要環境因素。

4.5技檢部負責對于重要環境因素進行評價,填寫《環境因素評價表》

編制《重要環境因素清單》,明確控制方法,管理者代表進行批準后發放到相關部門執行。

4.6在正常情況下,技檢部每年組織對環境因素和重要環境因素進行評審;

4.7當出現下列情況時,應對環境因素和重要環境因素進行更新,管理者代表將相關信息傳遞到相關部門:

a)國家法律法規地方條例發生重大變化;

b)企業經營范圍、生產工藝、生產經營場所發生變化;

c)通過環境管理,原有的重要環境因素得到有效控制;

5.記錄

5.1《部門環境因素登記表》

5.2《環境因素匯總表》

5.3《環境因素評價表》

5.4《重要環境因素清單》

北京***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