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因素識別評價控制程序
?1目的?識別、評價公司能夠控制的、以及可以期望對其施加影響控制的環境因素,并確定、更新重要環境因素,以對其進行管理和控制。?2適應范圍?公司活動、產品、服務中環境因素的識別、評價、更新與管理。?3職責3.1公司各職能部門/項目部負責對本部門的環境因素進行識別活動,并對所識別的環境因素進行評價,確定重要環境因素,制訂重要環境因素清單。3.2安全環保部負責匯總公司《環境因素識別評價表》,并組織相關部門和人員對所匯的環境因素進行評價編制公司《重要環境因素清單》。3.3?管理者代表負責批準重要環境因素清單并監督檢查對重要環境因素的控制管理情況。?4工作程序4.1環境因素識別4.1.1環境因素的分類包括:4.1.1.1廢氣排放:a)建筑材料中有害氣體如苯、甲醛的揮發,油漆涂刷;b)電(氣)焊;c)汽車尾氣。4.1.1.2粉塵排放;a)運輸揚塵、土工施工;b)水泥(砂、石)裝卸等。4.1.1.3廢水排放:a)建筑施工產生的廢水;b)生活廢水等。4.1.1.4固體廢棄物排放:a)建筑垃圾;b)廢下腳料、切屑;c)廢包裝物、廢紙;d)廢舊電池等。4.1.1.5能源、資源消耗:a)水、電、油、煤、燃料;b)紙張及生產使用的原材料、半成品等。4.1.1.6潛在的泄漏:a)化學危險品泄漏;b)油品泄漏等。4.1.1.7潛在的火災、爆炸:a)木工棚;b)電氣焊作業面。4.1.1.8噪聲的排放及光污染:a)施工噪聲、機械噪聲;b)工地夜間照明的光污染。4.1.1.9其它:a)文物的挖掘;b)植被(物)的破壞、樹木的砍伐等。4.1.2識別環境因素應考慮三種狀態、三種時態六個方面。4.1.2.1三種狀態:a)正常狀態:正常工作(生產)時的狀態;b)異常狀態:非例行的活動,如施工中設備的關閉、啟動和檢修,工程停工狀態;c)緊急狀態:活動過程中不可預見的、可能對環境造成重大影響的狀態,如:火災、爆炸事故;洪水、地震、臺風的發生等。4.1.2.2三種時態:a)過去:以前曾經發生或遺留的、對目前產生影響的環境因素;b)現在:現在的污染和環境問題;c)將來:計劃中的活動在將來可能帶來的環境問題,如新工藝、新材料的使用。4.1.2.3六個方面a)大氣污染;b)水體污染;c)土地污染;d)廢物污染;e)資源能源的利用;f)其他環境問題和社區問題。4.1.3環境因素識別方法4.1.3.1環境因素的識別采用現場調查及排查等方法。4.1.3.2安全環保部根據建筑行業特點和一般施工方法所帶來的環境影響,識別通常情況下所管轄產品范圍和活動可能存在的環境因素,編制《環境因素清單》,在所屬范圍內下發。4.1.3.3行政辦負責識別公司機關辦公區域的環境因素;安全環保部負責識別辦公過程和現場檢查過程中的環境因素;計劃財務部負責識別設備、材料購買和使用過程中的環境因素;項目部負責識別施工過程中的環境因素和竣工產品所提供售后服務過程中的環境因素;各部門將識別的環境因素填寫在《環境因素識別評價表》中。4.1.3.4工程開工前:a)項目部安全環保人員組織有關人員對本項目環境因素進行確認;b)根據項目特點和施工現場周邊環境(工程所處位置、周圍居民情況等)對環境因素進行充分識別;c)識別范圍應包括供方和分包方提供的產品和服務。4.1.3.5環境因素匯總各項目部管理人員按以上要求對本項目所從事的活動、產品及服務中涉及到的環境因素進行全面調查,將識別出的環境因素填寫在《環境因素識別與評價表》中并向安全環保部匯報。安全環保部將各部門/項目部識別出的環境因素進行匯總、整理,填制《環境因素識別評價表》以便評價。4.2環境因素的評價4.2.1環境因素的評價方法優先采用是是非判斷法評價,當是非判斷法無法判斷時,可采用打分法評價。環境因素采用打分法評價時可考慮以下內容:4.2.1.1對污染類環境因素評價時可考慮表1中內容:污染類環境因素評價分值表1序號項目程度分值a影響的范圍公司范圍以外5公司范圍以內3項目部范圍內1b發生的頻率持續發生5經常或間斷發生3偶爾發生1c影響的程度環境影響嚴重5環境影響較重3環境影響一般1d持續時間每天10h以上5每天4h--10h之內3每天4h以上1e社區的關注程度抱怨很多5抱怨較多3很少抱怨1
4.2.1.2對能源、資源方面環境因素的評價可考慮表2中內容:能源、資源類環境因素評價分值表2序號項目程度分值f萬元產值年消耗量消耗量大5消耗量適中3消耗量小1g可節約程度加強管理且效果明顯5工藝改進可明顯見效3有措施且改進后較難節約14.2.2采用是非判斷法,屬下列情況之一者,應直接判為重大環境因素:4.2.2.1對于污染排放超過法律法規要求,或不加以控制就可能超過法律法規要求的。4.2.2.2有節約潛力的。4.2.2.3緊急或異常狀態下對環境造成重大影響的潛在環境因素,一旦發生可能會造成重大環境影響的,如火災、爆炸;4.2.2.4造成土地、水體和空氣二次污染的;4.2.2.5有毒、有害物資的使用屬可以替代的;4.2.2.6為公司提供產品和服務的供方和分包方的重大環境因素,且本公司可以對其施加影響的。4.2.3當是非判斷法不能準確確定時,采用打分法確定重大環境因素:4.2.3.3根據上述表1、表2分值范圍做如下確定:當a、b、c、d、e、f、g單項為5分時或∑=a+b+c+d+e≥17分時或f+g≥8時則可確定為重大環境因素。4.2.3.4評價環境因素時應考慮環境影響的范圍、嚴重程度、發生頻率和持續時間及社區關注程度。4.2.4公司各部門按以上環境因素評價方法在《環境因素識別評價表》評價一覽內做好記錄。4.2.5安全環保部將所匯總的環境因素根據是非判斷法和打分法進行評價并將評價結果填寫在《環境因素識別評價表》評價一覽內做好記錄。4.2.6各部門將所填寫的《環境因素識別評價表》報安全環保部,由安全環保部組織相關部門對各部門所評價的環境因素進行評價,編制公司《重大環境因素清單》并報管理者代表審批后轉發。4.3環境因素的更新4.3.1環境因素應定期識別、補充和更新,一般情況下,每年年初由安全環保部組織,對環境因素進行重新識別和評價。4.3.2發生以下情況導致環境因素發生變化時,相關部門/項目部按環境因素識別方法對環境因素進行更新,并將新增環境因素和評價結果向安全環保部匯報。a)環境法律、法規與其他要求發生變化;b)公司活動、產品或服務發生重大變化;c)公司的方針目標發生變化,或管理評審確定需要更新的內容;d)相關方有合理抱怨和新的要求或發生環境事故后;e)使用“四新”技術或進行新項目研發時。4.3.3凡新開項目均須識別、評價環境因素。4.3.4安全環保部負責對公司和各單位環境因素識別、評價情況每半年至少進行一次檢查和確認。4.4重要環境因素控制方案4.4.1針對評價出的重大環境因素,制定控制方案。方案中須明確:a)責任單位、責任人職責;b)需達到的目標、指標;c)主要控制的措施;d)需要的資源(包括資金);e)地點及可能產生的影響;f)進行治理和控制的進度要求(時限)等。4.4.2對重要環境因素實行分層管理控制,其中:4.4.2.1安全環保部根據公司《重要環境因素清單》和整體管理水平及技術、財務可行性,組織制定環境管理方案;4.4.2.2各部門/項目部根據各自的重要環境因素,編制《環境管理方案》,經管理者代表批準后實施。4.4.3定期進行檢查和績效評價,其中:4.4.3.1由管理者代表組織對公司《環境管理方案》的實現情況定期進行檢查和績效評價,對各單位環境管理方案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4.4.3.2各部門/項目部對各自的重要環境因素控制情況進行自查和績效評價。4.10記錄保管在環境影響評價過程中的相關記錄,由安全環保部及各單位各保管一份,有效期三年。?
?5相關文件5.1管理手冊?*JSTJS-SC-2010?6記錄6.1《環境影響因素識別評價表》*JSTJS-C*5.4.3B16.3《重要環境因素清單》*JSTJS-C*5.4.3B26.4《資源能源類環境因素統計表》*JSTJS-C*5.4.3B3
篇2:景區環境因素識別評價標準
景區環境因素的識別與評價標準
1范圍
本標規定了環境因素的識別與評價標準
本標準適用于景區可控制和可施加影響的環境因素的識別、評價與更新。
2內容
2.1環境因素的識別與判定的頻次及時間
2.1.1以景區的全體部門為對象,每年一次,一般在一月份。
2.1.2在相關法律、法規變更或追加、新增服務項目或原有服務項目的重大調整、相關環境管理要求重大變化等情況下,可適時進行環境影響判定。
2.1.3在環境管理體系建立之初,應進行初始環境評審。
2.2建立一系列環境保護管理制度,并對環境進行初始確定。
2.3環境因素的識別
2.3.1環境因素的類型
a)景區自身的活動或服務中能夠對其進行控制的環境因素。
b)針對相關方提供給景區的產品或服務中可望施加影響的環境因素,包括可標識的重要環境因素。
2.3.2環境因素的范圍
環境因素的識別范圍包括景區地域范圍內的所有活動或服務,對環境因素的識別應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a)景區活動或服務所處的三種時態(過去、現在、將來)和三種狀態(正常、異常、緊急);
b)通常考慮以下方面情況,向大氣的排放、向水體的排放,向土地的排放、原材料和自然資源能源的使用、的使用、固廢物管理等。
c)景區的活動或服務實現的全過程,既:市場開發、規劃建設、景區管理及各項服務提供活動等。
2.3.3識別環境因素的方法
a)現場觀察法:由各部門負責進行環境因素識別工作,以污染預防的思想為指導,根據工作范圍和服務現場具體情況,各部門填寫本部門的《環境因素排查表》,***組織進行查缺補漏并將環境因素匯總填寫在《環境因素匯總評價表》中。
b)專家評價法:由***組織人員,以會議的形式來識別和判定景區所存在的環境因素。
c)過程分析法:利用服務流程分析,追根溯源的找到確切的污染源,從而對“源”進行控制。
2.3.4環境因素的識別,各部門應根據實際工作的特點進行分析,盡量全面的識別出來環境因素。
2.3.5新增項目的環境因素識別
新建、擴建、改建的項目在可行性研究或式運行中,綜合部可負責組織對環境因素的排查、分類、匯總、登記。
2.4環境因素的判定
2.4.1重大環境因素的判定方法
2.4.1.1是非判斷法
――使用的物質:
a)異常或緊急情況下預計產生環境影響的環境因素;
b)相關方高度關注、合理抱怨或有明確要求的環境因素;
c)缺乏管理易造成浪費或嚴重環境影響的環境因素。
d)改進后有利于提高景區形象的環境因素:
e)較少投入就可治理的環境因素:
f)環境因素較大且規模和范圍廣。
――評價原則:
a)已違反或接近違反法律、法規及強制性標準要求的環境因素。
b)并不違反,但當地政府高度重視的環境因素;
c)政府或法律明令禁止使用、限制使用或限期替代。
2.4.1.2專家評估法
對不能用上述方法和原則來確定的重要環境因素,采取專家評估法。
2.4.2***負責對環境因素評價結果進行整理,確認后填寫《環境因素匯總評價表》,對確定的重要環境因素可采取下列方式之一進行管理:
a)制定環境因素目標、指標、管理方案并實施運行;
b)制定、實施運行控制程序及應急準備和響應控制程序。
2.5重要環境因素的更新
2.5.1***每年組織相關部門對環境因素重新進行識別與判定。
2.5.2當出現以下情況時,及時對環境因素進行重新識別與判定,更新重要環境因素:
a)管理評審提出的要求
b)相關法律法規發生變化時
c)景區的活動或服務發生較大變化時;
d)相關方要求時。
篇3:安全危害因素識別風險評價管理制度
1、目的:為明確公司施工范圍內安全危險因素的識別、控制內容和要求,提出安全危險因素的評價方法,確保安全重要危險因素有效的識別和評價,以達到安全第一,預防環境污染,保護人身健康的目的,特制定本管理制度。2、范圍:本制度適用于本公司鍋爐安裝改造和壓力管道安裝項目工程施工(以下簡稱項目工程施工)范圍內的安全危險因素的識別、評價和重要危險因素的控制管理。3、安全危險因素識別與控制的內容——項目工程施工過程中可能對安全造成影響的各種安全危險因素;——物資、設備的采購、接受、驗收、保管和發放過程中,可能對安全造成影響的各種安全危險因素;——施工、生活暫設和物資的存放及使用過程中,可能對安全造成影響的各種安全危險因素;——項目工程施工范圍內可能對安全造成影響的各種相關方的安全危險因素;4、安全危險因素識別與控制的類型本公司在項目工程施工過程中,對以下類型的安全危險因素實施識別與控制:——有毒有害物質;——火災、爆炸;——電擊、觸電及電弧輻射燒傷;——物體和人員的高處墜落;——吊裝設備或吊裝物的跌落損壞;——腳手架或構筑物的跨塌;——高溫、高壓等異常環境;——粉塵及煙塵;——塌方;——交通事故;——射線及輻射;——噪聲;——固體廢棄物;——化學危險物品;——廢氣(汽)和廢液排放;——油品泄漏及滲透;——機械傷害;——能源消耗;——其它安全危險因素。5、安全危險因素的識別與控制管理(1)識別安全危險因素的時間——首次實施安全管理體系時;——安全目標或指標變更或修改時;——安全計劃書或安全管理方案制訂或修改時;——現行安全法律法規或其它安全要求發生變化時;——施工作業的內容或施工作業的環境發生變化時;——相關方的安全管理條件或管理要求發生變化時;——安全管理體系審核后,需重新進行安全危險因素識別時。(2)識別安全危險因素應遵循的原則1)對安全危險因素進行以下三種時態下的識別:——過去曾經發生過,而且對當前的安全管理仍存在影響的識別;——目前正在對安全管理產生影響的識別;——到目前尚未發生過,但可預料到將來可能發生,并對安全管理會產生影響的識別。2)對安全危險因素進行以下三種狀態的識別:——正常施工狀態下可預期發生的情況的識別;——非正常施工狀態下可預期發生的情況的識別;——人為過失或自然災害狀態下施工不可預期發生的情況的識別。6、安全危險因素的識別與風險評價(1)施工活動分析和安全危險因素調查本公司安全危險因素的識別工作,由施工經理負責組織質量安全科和技術科,根據施工作業實際情況,結合以往的施工經驗,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進行項目工程施工作業活動分析和安全危險因素調查、收集和記錄,填寫《安全工作危害分析記錄表》;(2)安全危險因素的風險評價1)將某項目工程的全過程存在的危害按工序逐一列出,對危害發生的嚴重性和可能性作出評估,并計算其風險值,然后,根據風險值提出控制風險的方法,最后列出經過風險控制后的剩余危險。R=L×S式中:——R:風險值;——L:事故發生的可能性;——S:發生事故后的嚴重性。2)LS的平分方法——用危害事件發生的可能性(L),評估發生危害事件的可能性有多大,其取值范圍如下表所示:分數偏差發生率安全檢查操作規程員工勝任程度監控、控制、補救措施5每天發生從來無檢查無操作規程不勝任無任何措施4每月發生偶爾檢查操作規程不完善不夠勝任任何措施不完善3每季發生每月檢查部分執行操作規程一般勝任措施使用不當2曾經發生每周檢查偶爾不執行操作規程勝任措施偶爾失去作用1從未發生每日檢查嚴格執行操作規程高度勝任防范控制措施有效——用危害事件發生后的嚴重性(S),評估發生危害事件后的嚴重后果,其取值范圍如下表所示:分數事故的嚴重性人員傷亡程度財產損失停工時間法規符合情況形象受損程度5a.死亡b.終身殘廢c.喪失勞動能力≥3萬元≥3天違法全國性影響4a.部分喪失勞動能力b.職業病c.慢性病d.住院治療≥2萬元≥2天潛在不符合法律法規市級范圍影響3需去醫院治療,但不需住院≥1萬元≥1天不符合淄博市安全規章制度齊魯石化地區影響2a.皮外傷b.短時間身體不適<1萬元半天不符合本公司規章制度本公司范圍內影響1沒有受傷無無完全符合無影響3)風險評價及處置辦法——重要安全危險因素的確定原則A.風險值R≥9的安全危險因素可確定為重要安全危險因素;B.通過風險評價與識別確認的重要的安全危險因素,填寫《重要安全危險因素清單》。——重要安全危險因素清單審批與管理本公司項目工程施工范圍內的《重要安全危險因素清單》,有質量安全科長負責審核,公司管理者代表負責批準,并在質量安全科存檔備查。7、重要安全危險因素的控制措施及實施期限(1)按照風險值(R=L×S)再將風險細分為五個級別,根據風險值的不同分別實施控制,風險分級見下表R值分級危險程度應采取的行動20—25一級風險極其危險不能繼續作業,需立即停工,組織整頓15—16二級風險高度危險需立即開展整改工作9—12三級風險顯著危險需要整改4—8四級風險一般危險需要引起注意<4五級風險稍有危險可以接受(2)本公司項目工程施工范圍內的重要安全危險因素,應制定相應的控制措施和控制目標,按JAB/安全03—《安全管理作業文件》的相應要求實施控制,編制項目工程施工安全計劃書:1)一級風險,立即停工,制定降低危害的措施,并對措施進行評估,經審批后整改,直到施工作業條件改善;2)二級風險,需立即采取緊急措施降低風險,在規定的期限內整改;3)三級風險,應制定整改目標,在段時間內整改;4)四級風險,需要加強溝通,加強操作規程的執行的力度,定期檢查;5)五級風險,加強教育與溝通,提高技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