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散泵抽氣系統常見故障及排除措施
擴散泵抽氣系統常見的故障及其排除措施如下(同時參見表15):(1)如果擴散泵抽氣系統不漏氣,而系統的極限壓力卻一直達不到預想的結果,則可能是系統設計不合理,有效抽速低;或真空規電極放氣和真空規本身受光電流的限制,測不出低壓力。(2)如果在長時間使用后,擴散泵或機組的抽氣性能逐漸變壞,即極限真空度和抽速降低,而其它情況正常,則主要是擴散泵油逐漸氧化,質量變壞。這時,應更換新擴散泵油。換油步驟為:先把擴散泵卸下,取出泵芯,按要求將泵芯清洗烘干后正確裝配并加新油。(3)由于特殊原因,如真空規管炸裂,誤開真空容器放氣閥或未關閉高真空閥等,使擴散泵內突然漏進大氣時,應立即關閉高真空閥門,停止擴散泵加熱并強迫油鍋冷卻。消除故障后,應作抽氣試驗,并根據其結果判斷是否需要更換擴散泵油。(4)擴散泵經拆裝接入系統后,如果系統一切均嚴格按前述操作程序進行抽氣的話,則應該能達到泵原極限壓力;如果仔細反復調整各噴口間隙,真空度還應有所提高。如果真空度抽不上去,則首先檢查該泵所在系統的漏氣率是否超過允許值;同時檢查擴散泵的加熱器是否燒斷、供電電壓是否正常、泵的冷卻是否正常。如果上述方面一切均正常,則可認為是泵芯裝配方面的問題,如裝歪、噴嘴間隙不對、泵芯在裝配前未清洗干凈、有機溶劑未烘干、泵油不夠或裝入了質量不好的泵油及加熱功率調整不正確等。(5)如果擴散泵的工作一直正常,而且也不是動了系統而使某處漏氣,而使機組的抽氣性能突然變壞,則可能是擴散泵電爐絲斷了或保險絲斷了,應及時檢查更換。(6)如果前級泵工作不正常或抽氣容量不夠,也會使擴散泵工作不正常。(7)環境溫度、濕度、冷卻水溫度等使用條件對擴散泵的抽氣性能影響也較大。例如,當環境溫度過高(超過35℃)時,擴散泵性能即開始降低。(8)擴散泵加熱功率調整得不正確,也可使擴散泵的工作狀態不正常。調加熱功率時,最好能找到返油率最低點的合適溫度。(9)油蒸氣返流污染系統,也可使系統得極限壓力達不到預期結果,可參照真空技術網前文采取措施加以改進。表15油擴散泵抽氣系統常見故障及排除方法
篇2:火災自動報警設備故障排除規范
火災自動報警設備及故障排除
(一)火災自動報警設備
火災自動報警設備由火災探測器、區域報警器和自動報警器組成。火災發生時,探測器將火災信號(煙霧、高溫、光輻射)轉換成電信號,傳遞給區域報警器,再由區域報警器將信號轉輸到集中報警器。
常用的火災探測器,它能將探測器有以下四種:
1、感煙式火災探測器
感煙式火災探測器是對可見的或不可見的煙霧粒子響應的火災探測器。
感煙式火災探測器有離子感煙式、光電感煙式和激光感煙式等幾種刑式。
離子感煙探測器是利用起火時產生的煙霧能夠改變探測器部位的離子濃度這一原理而研制的。這種探測器,靈敏度高,使用和安裝都比較方便,因而廣泛用于賓館、飯店等高級建筑物內。
光電感煙探測器是利用起火時產生的煙霧能夠改變光的傳播這一特性而研制的,它又分為遮光型和散射型兩種類型。這種探測器適用于火災蔓延前產生可見煙霧的場合,如一般建筑物內部。但在使用過程中,需定期清潔,去除積灰,特別應去除光源和透鏡表面的灰塵和臟物。
激光感煙探測器也是利用起火時產生的煙霧能夠改變激光的傳播這一特性而研制的。
上述三種感煙式探測器適宜安裝在發生火災后能產生較大的煙零或易產生明燃的場所,不宜安裝在平時煙零較大或通風速度較快的場所。
2、感溫式火災探測器
感溫式火災探測器適宜安裝在起火后產生煙霧較小的場所,但平時溫度較高的場所不適宜安裝這種火災探測器。
火災初期階段釋放的熱量會使周圍的環境溫度急劇上升,所以,用對熱敏感元件來探測火災的發生也是一種有效的手段。感溫式火災探測器正是依據這一原理而工作的。
感溫式火災探測器有定溫探測器、差溫探測器和差定溫組合式探測器三種類型。
定溫探測器是隨著環境溫度的升高,探測器受熱至某一特定溫度時,熱敏元件便感應報警的火災探測器。定溫探測器按其結構不同,可分為雙金屬定溫探測器和易熔金屬定溫探測器兩種類型。
差溫探測器是利用火災發生時,溫度升高速率的變化進行報警的探測器。這種探測器的特點是靈敏度高、可靠性好、不受氣候變化的影響,因而應用比較廣泛。
差定溫組合式探測器是將差溫、定溫兩種探測器組合在一起,所以,它同時具有定溫探測器和差溫探測器的特點。此外,它由于是兩種探測器的組合,如果其中某一種功能失效,而另一種功能仍起作用,因而大大提高了探測火災的可靠性。
3、光輻射探測器
物質燃燒時,不僅產生煙霧和放出熱量,同時也產生可見的或不可見的光輻射。光輻射探測器就是利用起火時產生的光輻射來感知火災的。
根據火焰輻射光譜所在的區域,光輻射探測器可分為紫外光輻射探測器和紅外光輻射探測器兩種。
4、可燃氣體探測器
可燃氣體探測器安裝在可燃氣體可能泄漏同時又有可能導致發生燃燒和爆炸的場所,當可燃氣體濃度達到危險值時,探測器就會及時報警,以促使人們及早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可燃氣體探測器有催化型和半導體型兩種類型。
催化型可燃氣體探測器是利用金屬鉑絲加熱后的電阻變化來測定可燃氣體濃度的,它有手動式、導入式和擴散式三種型式。
半導體型可燃氣體探測器是用靈敏度較高的氣敏半導體元件來探測可燃氣體的。這種探測器,對探測氫氣、一氧化碳、甲烷、乙醇、天然氣等十分靈敏。
(二)火災自動報警設備的使用
火災自動報警設備,是建筑物特別是高層建筑物和重要建筑群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消防設施。
因此,火災自動報警設備一旦投入使用,就要嚴格管理。
整個系統必須有專人負責,堅持晝夜值班制度。無關人員不得隨意觸動,切實保證全部系統處于正常運行狀態。
此外,維護管理人員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值班人員對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報警部位和本單位各火警監護場所對應的編排應清楚明了。
設備投入正常使用后,為確保可靠運行,必須嚴格按定期檢查制度進行檢查。
每天檢查:通過手動檢查裝置,檢查火災報警器各項功能(如火警功能、故障功能)是否正常,有無指示燈損壞。
每周檢查:進行主、備電源自動轉換試驗。
每半年檢查:對所有火災探測器進行一次實效模擬實驗,對失效的火災探測器應及時更換;對電纜、接線盒、設備作直觀檢查,清理塵埃。
由于火災自動報警裝置連續不間斷運行,加之誤報原因比較復雜,因此報警裝置發出少量誤報在所難免,所以要求值班人員一旦接到報警,應先消音并立即趕往現場,待確認火災后,方可采取滅火措施,啟動外控其它滅火裝置,并向消防部門和主管領導匯報。
(三)火災自動報警設備的一般故障排除
火災自動報警設備線路復雜,技術要求較高,而且各生產廠的產品結構、線路型式又大不相同,因此故障類型較多,所以,除一般的常見的故障外,火災自動報警設備的維修應由維修人員負責修理。
火災自動報警設備一般常見故障及其檢查方法主要有:
主電源故障:檢查輸入電源是否完好,熔絲有無燒斷以及接觸不良等情況。
備用電源故障:檢查充電裝置,電池是否損壞,連線有無斷線。
探測回路故障:檢查該回路至火災探測器的接線是否完好,火災探測器有無被人取下,終端監控器有無損壞。
誤報火警:檢查火災探測器的探測區域有無蒸氣、粉塵等影響火災探測器正常工作的干擾存在。如有干擾存在,則應設法排除。
對于誤報頻繁又無其它干擾而又影響正常工作的火災探測器應及時予以更換。
一時排除不了的故障,應立即通知有關專業維修單位,以便盡快恢復正常工作。
篇3:柴油機機油壓力低判斷方法故障排除方法
柴油機機油壓力低判斷方法以及故障排除方法
機油壓力過低
1.現象
發動機在正常運轉的情況下,機油壓力表指針指示值低于技術文件的要求。
2.原因分析
由潤滑系的組成和工作原理可知,油泵從油底殼吸上機油并提高壓力,經過濾后壓送到零件的摩擦表面,而后從零件的配合間隙流回機油底。潤滑系壓力的產生是依靠油泵的泵油效率和機油在潤滑系內的流動阻力,如果機油泵的泵油效率減小或潤滑系的流動阻力減小,會使機油壓力減小。又由潤滑油路可知,潤滑系機油循環回路的流動阻力等于并聯支路機油流動阻力的倒數之和。壓力潤滑部位的凸輪軸軸頸、連桿軸頸、曲軸軸頸、搖臂軸等,這些潤滑部位如果配合間隙過大,或潤滑系有不正常的泄漏和限壓閥調整壓力過低等,均會使潤滑系油路的流動阻力減小,機油壓力降低。
引起機油泵泵油效率下降和潤滑系機油流動阻力減小的常見原因有:
(1)油泵磨損油泵的齒輪工作時必然要發生磨損,如果機油內含有機械雜質時會加速其磨損進程。當磨損后,其內部泄漏量增大,所以泵油效率隨之相應降低。
(2)吸入油泵的油量減少
機油集濾器用于過濾機油中較大的機械雜質。粘附在集濾器上的機械雜質會隨使用時間的延長而增多,致使吸油的通道截面小,油泵吸入機油減少,引起潤滑系機油壓力下降,甚至不產生壓力。
油泵的吸油段,如果油管或接頭處漏氣或油底的機油嚴重短缺時,油泵的吸油腔真空度下降,使機油泵吸油不飽滿,導致潤滑系機油壓力過低。
(3)泄漏量大
機油泵能夠產生壓力的基本原理是機油在油道內流動有阻力,如果潤滑系的油道有泄漏,限壓閥調定壓力過低或關閉不嚴、曲軸或凸輪軸頸等處因磨損配合間隙過大,都會造成潤滑系統的泄漏量增大,系統內的機油壓力會隨著泄漏量增大而相應降低。
(4)機油濾清器或冷卻器堵塞
機油濾清器的作用是進一步過濾很小的機械雜質。當使用過久后,被過濾出的機械雜質集存在濾芯上。隨著使用時間延長,濾芯外表面積存的機械雜質量增大,堵塞潤滑油流動通道,致使潤滑部位機油壓力減小。
機油冷卻器的機油管內壁粘附有機械雜質或膠質,不僅會造成機油散熱不良,同時還會使機油的流通截面減小,嚴重時會出現堵塞現象,從而導致潤滑部位機油壓力降低。
(5)柴油機機油粘度的影響
機油粘度實際是指機油流動時的內摩擦阻力的大小。機油流動時的內摩擦阻力小時,其流動性好。反之,機油流動時的內摩擦阻力大時,其流動性差,因此粘度是機油最主要的衡量指標。
機油粘度會隨機油的溫度變化而變化。機油溫度低時粘度大,溫度高時粘度小。
當機油粘度因溫度過高或其他物質的稀釋而使粘度減小,引起潤滑系泄漏量增大而壓力減小。反之,機油粘度大時流動性差而堵塞油路,也會使摩擦部位機油壓力降低。
(6)限壓閥調整不當
由限壓閥工作原理可知,限壓閥是靠平衡彈簧和球閥(或錐閥)來限制機油壓力的,使之機油壓力不超過技術文件的規定值。機油壓力超過規定值時,便克服彈簧的彈力將閥門推開使系統內泄壓;機油壓力低于彈簧彈力時,閥門在彈簧的作用下關閉。由此看來,潤滑系的機油壓力取決于彈簧彈力的大小。如果調整的彈簧彈力過小或彈簧疲勞而彈力過小時,會使系統內的機油壓力降低。
此外,限壓閥受機械雜質影響而關閉不嚴,也會使機油壓力下降。
(7)機油壓力顯示裝置的影響
機油壓力顯示裝置包括機油壓力表和機油壓力傳感器,它是用來反映發動機潤滑系的機油壓力大小。如果機油壓力表或機油壓力傳咸器發生故障,反映的壓力值會失真,使之誤認為潤滑系發生了故障。
3.診斷與排除
(1)檢查機油壓力顯示裝置
采用置換法檢查,即分別更換好的機油壓力表或傳感器。若置換后機油壓力顯示正常,說明機油壓力顯示裝置有故障。如果機油壓力顯示裝置正常,機油壓力降低,故障在潤滑部分,應按以下方法進行判斷。
從機油溫度上判斷
如果機油溫度過低時,機油壓力低,當溫度升高后機油壓力正常,說明是由于機油過稠和機油通道不暢所致。如機油集濾器原有雜質堵塞雖然進油量受到一定影響,機油壓力也有所降低,但仍在規定范圍內,當機油粘度過大時機油集濾器會進一步堵塞,從而使機油壓力再度下降并低于規定值,則機油壓力過低;有的柴油機機油壓力顯示裝置的傳感器設在潤滑油路的末端,通過濾清器困難時,則機油壓力降低。當低于規定值時,則機油壓力過低。然后,應再進一步查清機油過稠的原因(機油牌號選用與季節是否適合、機油變質等)和油道阻塞情況(如濾節、濾網、風冷散熱器等)。查明后,應予以排除。
如果機油溫度高時機油壓力下降,說明機油粘度過小,或磨擦機件配合間隙較大或有泄漏處。應進而查明粘度變小的原因(如機油牌號選用不適當,機油質量低劣,粘度溫度穩定性差,也有可能是柴油與機油混合而沖淡了機油之故),觀察是否有漏油處,或發動機使用較久而壓力潤滑的配合機件(如曲軸與軸承、連杠軸徑與軸承)間隙過大,應進而查明后,予以針對性處理。
(2)按發動機投入使用期判斷
如果機油壓力過低,故障發生在走合期,多數懷疑是機件中的金屬屑或鑄造時的型砂等雜技堵塞濾清器,或管道彎癟過油不暢,或者是裝配不當有漏油之處(如軸承配合間隙過大、管道接頭或接合平面處密封不良)等。應先易后難再進而查明原因并予以排除。
(3)按機油壓力降低的突發性和漸發性來診斷
如果機油壓力突然降低,說明管道或密封墊破裂,應查明漏油處并予以排除。
如果機油壓力是隨著使用時間的延長機油壓力逐漸降低,應檢查是否堵塞、磨損、機油變質等,找出原因并進行排除。
如果發動機在正常使用期機油壓力逐漸降低,說明機油底機油短缺、油路堵塞、壓力潤滑部位的配合間隙增大、機油變質等,是多個原因同時存在引起的機油壓力降低。一般情況下單一的原因雖然對機油壓力有影響,但不至于會過低。診斷時先檢查機油儲存量和變質情況,如這兩項均不符合要求,便是造成機油壓力降低的原因之一,應再拆下濾清器檢查機械雜質的堵塞情況,若有明顯堵塞,便是故障所在。也可再檢查曲軸與關聯件軸承的配合間隙,若磨損增大,則也是機油壓力降低的原因之一。
(4)檢查限壓閥
拆下限壓閥清洗后裝復并調整(增加彈簧彈力),若機油壓力升高,便是機油壓力過低的故障所在。
通過上述檢查后,分析原因并對癥排除。
如果發動機使用已接近大修期(耗損期),機油壓力過低,多數是由于潤滑系的泄漏量增大,機油變質和濾清器或管路等有堵塞所引起,有時還伴有連桿等的敲擊聲,應進行大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