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危險化學品乙烯安全措施和應急處置原則

危險化學品乙烯安全措施和應急處置原則

2024-07-23 閱讀 5811

特別警示極易燃氣體,有較強的麻醉作用;火場溫度下易發生危險的聚合反應。理化特性無色氣體,帶有甜味。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溶于乙醚、丙酮和苯。分子量28.05,熔點-169.4℃,沸點-103.9℃,氣體密度1.260g/L,相對密度(水=1)0.61,相對蒸氣密度(空氣=1)0.98,臨界壓力5.04MPa,臨界溫度9.2℃,飽和蒸氣壓8100kPa(15℃),爆炸極限2.7%~36.0%(體積比),自燃溫度425℃,最小點火能0.096mJ。主要用途:主要用于制聚乙烯、聚氯乙烯、醋酸等。危害信息【燃燒和爆炸危險性】極易燃,與空氣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或接觸氧化劑,有引起燃燒爆炸的危險。【活性反應】與氟、氯等接觸會發生劇烈的化學反應?!窘】滴:Α烤哂休^強的麻醉作用。急性中毒:吸入高濃度乙烯可立即引起意識喪失,液態乙烯可致皮膚凍傷。慢性影響:長期接觸,可引起頭昏、全身不適、乏力、思維不集中。安全措施【一般要求】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熟練掌握操作技能,具備應急處置知識。密閉操作,嚴防泄漏,工作場所全面通風。生產、使用及貯存場所應設置泄漏檢測報警儀,使用防爆型的通風系統和設備。遠離火種、熱源,工作場所嚴禁吸煙。操作人員應該穿防靜電工作服。儲罐等壓力容器和設備應設置安全閥、壓力表、液位計、溫度計,并應裝有帶壓力、液位、溫度遠傳記錄和報警功能的安全裝置,輸入、輸出管線等設置緊急切斷裝置。避免與氧化劑、鹵素接觸。生產、儲存區域應設置安全警示標志。搬運時輕裝輕卸,防止鋼瓶及附件破損。在傳送過程中,鋼瓶和容器必須接地和跨接,防止產生靜電。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特殊要求】【操作安全】(1)乙烯作業場所的乙烯濃度必須定期測定,并及時公布于現場。(2)生產區域內,嚴禁明火和可能產生明火、火花的作業(固定動火區必須距離生產區30m以上)。生產需要或檢修期間需動火時,必須辦理動火審批手續。乙烯設備、容器及管道在動火進行大、小修之前應作充氮吹掃。所用氮氣的純度應大于98%,吹掃口化驗乙烯含量低于0.5%時,才能動火修理,并應事先得到有關部門批準,設專人監護和采取必要的防火、防爆措施。(3)乙烯管道、閥門和水封裝置凍結時,只能用熱水或蒸汽加熱解凍,嚴禁使用明火烘烤。乙烯系統運行時,不準敲擊,不準帶壓修理和緊固,不得超壓,嚴禁負壓。(4)充裝時使用萬向節管道充裝系統,嚴防超裝?!緝Υ姘踩?1)儲存容器應有正確的標識。保持容器密閉,儲存于陰涼、通風的易燃氣體專用庫房,庫房溫度不宜超過30℃。(2)遠離熱源、點火源和酸類、鹵素、氧化劑。儲存區電路必須接地以避免產生電火花,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風設施。禁止使用易產生火花的機械設備和工具。(3)乙烯瓶與盛有易燃、易爆、可燃物質及氧化性氣體的容器和氣瓶的間距不應小于8m;與空調裝置、空氣壓縮機和通風設備等吸風口的間距不應小于20m;與明火或普通電氣設備的間距不應小于10m。(4)對于儲罐,定期校驗安全閥、液位計、壓力計等,并按標準要求定期對儲罐進行耐壓試驗,同時對罐壁腐蝕情況進行一次系統測試。(5)注意防雷、防靜電,廠(車間)內的儲罐應按《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GB50057)的規定設置防雷設施。(6)儲存區應設置氣體檢測器以便及時發現物料的泄漏并采取措施。儲存區應備有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具\輸安全】(1)運輸車輛應有危險貨物運輸標志、安裝具有行駛記錄功能的衛星定位裝置。未經公安機關批準,運輸車輛不得進入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輛限制通行的區域。(2)槽車運輸時要用專用槽車。槽車安裝的阻火器(火星熄滅器)必須完好。槽車和運輸卡車要有導靜電拖線;槽車上要備有2只以上干粉或二氧化碳滅火器和防爆工具;要有遮陽措施,防止陽光直射。(3)車輛運輸鋼瓶時,瓶口一律朝向車輛行駛方向的右方,堆放高度不得超過車輛的防護欄板,并用三角木墊卡牢,防止滾動,直立排放時,車廂高度不得低于瓶高的2/3。運輸途中遠離火種,不準在有明火地點或人多地段停車,停車時要有人看管。發生泄漏或火災要開到安全地方進行滅火或堵漏。(4)乙烯采用管道輸送時應注意以下事項:——輸氣管道不應通過城市水源地、飛機場、軍事設施、車站、碼頭。因條件限制無法避開時,應采取保護措施并經國家有關部門批準;——輸氣管道沿線應設置里程樁、轉角樁、標志樁和測試樁;——輸氣管道采用地上敷設時,應在人員活動較多和易遭車輛、外來物撞擊的地段,采取保護措施并設置明顯的警示標志;乙烯管道應敷設在非燃燒體的支架或棧橋上。在已敷設的管道下面,不得修建與管道無關的建筑物和堆放易燃物品;——輸氣管道管理單位應設專人定期對管道進行巡線檢查,及時處理輸氣管道沿線的異常情況。應急處置原則【急救措施】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皮膚接觸:如果發生凍傷:將患部浸泡于保持在38~42℃的溫水中復溫。不要涂擦。不要使用熱水或輻射熱。使用清潔、干燥的敷料包扎。如有不適感,就醫?!緶缁鸱椒ā壳袛鄽庠?。若不能切斷氣源,則不允許熄滅泄漏處的火焰。噴水冷卻容器,盡可能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滅火劑:霧狀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泄漏應急處置】消除所有點火源。根據氣體的影響區域劃定警戒區,無關人員從側風、上風向撤離至安全區。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正壓自給式空氣呼吸器,穿防靜電服。作業時使用的所有設備應接地。接觸液體時,防止凍傷。禁止接觸或跨越泄漏物。盡可能切斷泄漏源。若可能翻轉容器,使之逸出氣體而非液體。噴霧狀水抑制蒸氣或改變蒸氣云流向,避免水流接觸泄漏物。禁止用水直接沖擊泄漏物或泄漏源。防止氣體通過下水道、通風系統和密閉性空間擴散。隔離泄漏區直至氣體散盡。作為一項緊急預防措施,泄漏隔離距離至少為100m。如果為大量泄漏,下風向的初始疏散距離應至少為800m。

篇2:危險化學品苯乙烯安全措施和應急處置原則

特別警示可疑人類致癌物。易燃液體,火場溫度下易發生危險的聚合反應,不得使用直流水撲救。理化特性無色透明油狀液體,有芳香味。不溶于水,溶于乙醇和乙醚。分子量104.14,熔點-30.6℃,沸點146℃,相對密度(水=1)0.906(25℃),相對蒸氣密度(空氣=1)3.6,臨界壓力3.81MPa,臨界溫度369℃,飽和蒸氣0.670KPa(20℃),折射率1.5467,閃點32℃,爆炸極限1.1%~6.1%(體積比),自燃溫度490℃。主要用途:主要用于制聚苯乙烯、合成橡膠、離子交換樹脂等。危害信息【燃燒和爆炸危險性】易燃,蒸氣與空氣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能引起燃燒爆炸。蒸氣比空氣重,能在較低處擴散到相當遠的地方,遇火源會著火回燃和爆炸。【活性反應】與硫酸、氯化鐵、氯化鋁可發生猛烈聚合,放出大量熱量。【健康危害】對眼、皮膚、粘膜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高濃度時有麻醉作用。職業接觸限值:PC-TWA(時間加權平均容許濃度)(mg/m3):50;PC-STEL(短時間接觸容許濃度)(mg/m3):100。IARC:可疑人類致癌物。安全措施【一般要求】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熟練掌握操作技能,具備應急處置知識。操作應嚴加密閉。要求有局部排風設施和全面通風。設置固定式可燃氣體報警器,或配備便攜式可燃氣體報警器,宜增設有毒氣體報警儀。選用屏蔽泵或磁力泵等無泄漏泵來輸送本介質。苯乙烯儲罐采取人工脫水方式時,應增配檢測有毒氣體檢測報警儀(固定式或便攜式)。采樣宜采用循環密閉采樣系統。使用防爆型的通風系統和設備,穿工作服,戴防護手套??諝庵袧舛瘸瑯藭r,佩戴防毒面具。緊急事態搶救或撤離時,佩戴正壓自給式空氣呼吸器。在作業現場應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設備。安全噴淋、洗眼器應在生產裝置開車時進行校驗。工作場所嚴禁吸煙。儲罐等容器和設備應設置液位計、溫度計,并應裝有帶液位、溫度遠傳記錄和報警功能的安全裝置。生產中為防止自聚所用到的阻聚劑屬于高毒或劇毒類化學品,加注時除應采用自吸式的設備或裝置外,還應在加注崗位附近設置沖洗設施以備應急之用。對加注的阻聚劑的安全和職業衛生防護知識應進行針對性培訓。與氧化劑、酸類等反應。能發生聚合放熱,避免接觸光照、接觸空氣?!咎厥庖蟆俊静僮靼踩?1)設置必要的安全聯鎖及緊急排放系統、有毒有害易燃物質檢測報警系統以及正常及事故通風設施,通風設施應每年進行一次檢查。(2)在傳送過程中,容器、管道必須接地和跨接,防止產生靜電。(3)在生產企業設置DCS集散控制系統,同時并獨立設置安全聯鎖與緊急停車系統(ESD)。(4)苯乙烯物料有自聚性質,因此要注意對操作溫度的檢查和按規定添加阻聚劑,防止物料發生高溫自聚而堵塞設備和管道。(5)裝置區所有設備、泵以及管線的放空均排放到密閉排放系統,保證職工健康不受損害?!緝Υ姘踩?1)通常加有穩定劑。儲存于陰涼、通風倉庫內。遠離火種、熱源。庫房溫度不宜超過37℃。防止陽光直射。包裝要求密封,不可與空氣接觸。不宜大量或久存。(2)應與氧化劑、酸類分開存放。儲存間內的照明、通風等設施應采用防爆型。罐儲時要有防火防爆技術措施。禁止使用易產生火花的機械設備和工具。灌裝時應注意流速(不超過3m/s),且有接地裝置,防止靜電積聚。搬運時要輕裝輕卸,防止包裝及容器損壞。(3)儲罐宜采用氮封系統或者內浮頂,但采用內浮頂罐儲存苯乙烯時應有相應的對策措施防范可能出現的苯乙烯自聚,并確保內浮盤良好的密封性能。生產裝置重要崗位如罐區設置工業電視監控。儲罐應設固定或移動式消防冷卻水系統。(4)介質為高溫、有毒或強腐蝕性的設備及管線上的壓力表與設備之間應有能隔離介質的裝置或切斷閥。另外,裝置中的甲、乙類設備和管道應有惰性氣體置換設施?!具\輸安全】(1)運輸車輛應有危險貨物運輸標志、安裝具有行駛記錄功能的衛星定位裝置。未經公安機關批準,運輸車輛不得進入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輛限制通行的區域。(2)槽車運輸時要用專用槽車。槽車安裝的阻火器(火星熄滅器)必須完好。槽車和運輸卡車要有導靜電拖線;槽車上要備有2只以上干粉或二氧化碳滅火器和防爆工具。(3)車輛運輸鋼瓶時,瓶口一律朝向車輛行駛方向的右方,堆放高度不得超過車輛的防護欄板,并用三角木墊卡牢,防止滾動。不準同車混裝有抵觸性質的物品和讓無關人員搭車。運輸途中遠離火種,不準在有明火地點或人多地段停車,停車時要有人看管。應急處置原則【急救措施】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食入:飲足量溫水,催吐。就醫。皮膚接觸:脫去污染的衣著,用肥皂水和清水徹底沖洗皮膚。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緶缁鸱椒ā勘M可能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噴水保持火場容器冷卻,直至滅火結束。滅火劑: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滅火無效。遇大火,消防人員須在有防護掩蔽處操作?!拘孤碧幹谩肯悬c火源。根據液體流動和蒸氣擴散的影響區域劃定警戒區,無關人員從側風、上風向撤離至安全區。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正壓自給式空氣呼吸器,穿防靜電服。作業時使用的所有設備應接地。禁止接觸或跨越泄漏物。盡可能切斷泄漏源。防止泄漏物進入水體、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閉性空間。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收。使用潔凈的無火花工具收集吸收材料。大量泄漏: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用石灰粉吸收大量液體。用泡沫覆蓋,減少蒸發。噴水霧能減少蒸發,但不能降低泄漏物在受限制空間內的易燃性。用防爆泵轉移至槽車或專用收集器內。作為一項緊急預防措施,泄漏隔離距離至少為100m。如果為大量泄漏,下風向的初始疏散距離應至少為80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