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危險化學品氯乙烯安全措施和應急處置原則

危險化學品氯乙烯安全措施和應急處置原則

2024-07-23 閱讀 6632

特別警示確認人類致癌物;極易燃氣體;火場溫度下易發生危險的聚合反應。理化特性無色、有醚樣氣味的氣體。難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丙酮和二氯乙烷。分子量62.50,熔點-153.7℃,沸點-13.3℃,氣體密度2.15g/L,相對密度(水=1)0.91,相對蒸氣密度(空氣=1)2.2,臨界壓力5.57MPa,臨界溫度151.5℃,飽和蒸氣壓346.53kPa(25℃),閃點-78℃,爆炸極限3.6%~31.0%(體積比),自燃溫度472℃,最大爆炸壓力0.666MPa。主要用途:主要用作塑料原料及用于有機合成,也用作冷凍劑等。危害信息【燃燒和爆炸危險性】極易燃,與空氣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熱源和明火有燃燒爆炸的危險。比空氣重,能在較低處擴散到相當遠的地方,遇火源會著火回燃?!净钚苑磻咳紵驘o抑制時可發生劇烈聚合。【健康危害】經呼吸道進入體內,液體污染皮膚也可經皮膚吸收進入人體??芍赂窝苋饬?。急性中毒:主要為麻醉作用,嚴重者可發生昏迷、抽搐、呼吸循環衰竭,甚至死亡。液體可致皮膚凍傷。慢性影響:表現為神經衰弱綜合征、肝損害、雷諾氏現象及肢端溶骨癥。重度中毒可引起肝硬化。可致皮膚損害,少數人出現硬皮病樣改變。職業接觸限值:PC-TWA(時間加權平均容許濃度)(mg/m3):10。IARC:確認人類致癌物。安全措施【一般要求】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熟練掌握操作技能,具備應急處置知識。密閉操作,嚴防泄漏,工作場所全面通風。遠離火種、熱源,工作場所嚴禁吸煙。生產、使用及貯存場所應設置泄漏檢測報警儀,使用防爆型的通風系統和設備。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穿防靜電工作服,戴防化學品手套,工作場所濃度超標的,操作人員應該佩戴過濾式防毒面具。避免與氧化劑接觸。生產、儲存區域應設置安全警示標志。在傳送過程中,鋼瓶和容器必須接地和跨接,防止產生靜電。搬運時輕裝輕卸,防止鋼瓶及附件破損。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咎厥庖蟆俊静僮靼踩?1)氯乙烯作業場所的氯乙烯濃度必須定期測定,生產區域內,嚴禁明火和可能產生明火、火花的作業(固定動火區必須距離生產區30m以上)。生產需要或檢修期間需動火時,必須辦理動火審批手續。(2)氯乙烯聚合系統的動力、儀表、儀表、照明和冷卻水系統應有備用電源,并應具備防止停電的安全措施。(3)廠(車間)內的氯乙烯設備、管道應按《化工企業靜電接地設計技術規定》要求采取防靜電措施,并在避雷保護范圍之內?!緝Υ姘踩?1)儲存于陰涼、通風的易燃氣體專用庫房。遠離火種、熱源。庫房溫度不宜超過30℃。應與氧化劑分開存放,切忌混儲。(2)貯存時應注意容器的密閉和氮封,并添加少量阻聚劑。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風設施。禁止使用易產生火花的機械設備和工具。儲存區應備有泄漏應急處理設備。(3)注意防雷、防靜電:廠(車間)內各類建、構筑物、露天裝置、儲罐應按《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GB50057)的規定設置防雷設施。氯乙烯合成、精餾、聚合系統屬第Ⅱ類防雷建、構筑物;防雷接地線與防靜電接地線應分別設置,單獨接地。防雷的接地電阻值不大于10Ω,靜電的接地電阻值不大于100Ω。(4)儲存室內必須通風良好,保證空氣中氯乙烯最高含量不超過1%(體積比)。儲存室外墻的下部設排氣孔。排氣孔應朝向安全地帶,室內換氣次數每小時不得小于3次,事故通風每小時換氣次數不得小于7次。【運輸安全】(1)運輸車輛應有危險貨物運輸標志、安裝具有行駛記錄功能的衛星定位裝置。未經公安機關批準,運輸車輛不得進入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輛限制通行的區域。(2)使用專用槽車運輸,槽車安裝的阻火器(火星熄滅器)必須完好。槽車和運輸卡車要有導靜電拖線;槽車上要備有2只以上干粉或二氧化碳滅火器和防爆工具;要有遮陽措施,防止陽光直射。運輸途中遠離火種,禁止在居民區和人口稠密區停留,停車時要有人看管。發生泄漏或火災要開到安全地方進行滅火或堵漏。(3)氯乙烯管道輸送時,注意以下事項:——氯乙烯管道輸送時,管道宜采用架空敷設,必要時可沿地敷設,但不宜埋地敷設;——氯乙烯管道應敷設在非燃燒體的支架或棧橋上。在已敷設的氯乙烯管道下面,不得修建與氯乙烯管道無關的建筑物和堆放易燃物品;——氯乙烯管道不應穿過非氯乙烯生產使用的建筑物;——氯乙烯管道消除靜電接地裝置和防雷接地線,單獨接地。防雷的接地電阻值不大于10Ω,防靜電的接地電阻值不大于100Ω;——氯乙烯管道不應靠近熱源敷設;——氯乙烯管道外壁顏色、標志應執行《工業管道的基本識別色、識別符號和安全標識》(GB7231)的規定。氣、液氯乙烯管道應標明介質流向,反扣(向)閥門應指示旋向;——架空氯乙烯管道與建筑物、道路的最小水平凈距,應符合化工工藝設計的要求;架空氯乙烯管道與道路路面最小垂直凈距不小于5m。應急處置原則【急救措施】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皮膚接觸:立即脫去污染的衣著,用肥皂水和清水徹底沖洗皮膚。就醫。眼睛接觸: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就醫?!緶缁鸱椒ā壳袛鄽庠?。若不能切斷氣源,則不允許熄滅泄漏處的火焰。噴水冷卻容器,盡可能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滅火劑:霧狀水、泡沫、二氧化碳。【泄漏應急處置】消除所有點火源。根據氣體的影響區域劃定警戒區,無關人員從側風、上風向撤離至安全區。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正壓自給式空氣呼吸器,穿防靜電服。液化氣體泄漏時穿防靜電、防寒服。作業時使用的所有設備應接地。禁止接觸或跨越泄漏物。盡可能切斷泄漏源。若可能翻轉容器,使之逸出氣體而非液體。噴霧狀水抑制蒸氣或改變蒸氣云流向,避免水流接觸泄漏物。禁止用水直接沖擊泄漏物或泄漏源。防止氣體通過下水道、通風系統和密閉性空間擴散。隔離泄漏區直至氣體散盡。作為一項緊急預防措施,泄漏隔離距離至少為100m。如果為大量泄漏,下風向的初始疏散距離應至少為800m。

篇2:氯乙烯安全生產要點

1工藝簡述

平衡氧氯化法制氯乙烯的生產工藝主要由直接氯化、氧氯化、二氯乙烷精餾、裂解、氯乙烯精餾等工序組成。首先氯氣和乙烯在直接氯化反應器中反應生成二氯乙烷,并剩有部分含乙烯、氧氣的尾氣。二氯乙烷去二氯乙烷精制單元精制,除去其中的水、低沸物和高沸物。精制后的二氯乙烷去二氯乙烷裂解單元,在裂解爐中于510℃、2.0MPa下進行熱裂解,產生氯乙烯和氯化氫。氯乙烯、氯化氫和未裂解的二氯乙烷一起進入氯乙烯精制單元進行分離,得到高純度的氯乙烯。分離出的氯化氫返回氧氯化反應器,與氧氣、乙烯反應生成二氯乙烷,該二氯乙烷也進入二氯乙烷精制單元精制。

氯乙烯生產所用原料及產品(如乙烯、氯氣、氯化氫、二氯乙烷、氯乙烯等)都是易燃、易爆有毒物質,工序屬有毒生產作業崗位。

2重點部位

2.1直接氯化單元該單元采用乙烯和氯氣進行直接氯化反應。由于隔膜法生產的氯氣中含氧達4%,故反應后的尾氣中有氧氣存在,而直接氯化反應中為使氯氣轉化率盡可能提高,又采取了乙烯與氯氣1.25:1克分子比,所以在尾氣中氧氣與乙烯共存,有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可能,一旦控制不好就有可能發生事故。如某裝置就曾出現過因操作工誤關閉直接氯化反應乙烯閥門,造成尾氣中氧含量增高,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而發生閃爆的事故。幸虧閃爆發生在設備外,如發生在設備內部,后果不堪設想。

另外,該單元有部分尾氣放空(單獨開車時,將全部放空),尾氣中90%是乙烯,與空氣接觸時,若遇到明火就會爆炸,所以放空是很危險的,特別是在雷雨天氣時。

2.2氧氯化單元該單元所用原料有乙烯、氧氣、氯化氫。乙烯、氧氣的共存本身就有爆炸的可能。

反應后產生的尾氣中含有大量的乙烯和氧氣,故在進料過程中必須考慮乙烯、氧氣、氯化氫的進料克分子比,使尾氣中的氧含量控制在12.5%之內,控制失誤將有爆炸危險。

2.3二氯乙烷裂解單元該單元是在高溫、高壓下使二氯乙烷在裂解爐中進行熱裂解,裂解爐爐管長期處在高溫、高壓條件下,加之內部物料中含有氯化氫和微量水,會加速對爐管的腐蝕,故爐管長時間使用必將會出現腐蝕穿孔,物料泄漏入爐膛內而引起燃燒爆炸事故;另外,其它設備(如急冷塔、換熱器)也有腐蝕的可能,因此,該單元的原料必須很好的控制,使之不含水,否則腐蝕會進一步加速。

2.4氯乙烯精制單元該單元的任務是將氯化氫、氯乙烯及二氯乙烷分離。這三種物料沸點相差很大,故精餾較難控制,一旦控制不好,不但分離效果不好而且還會引起部分設備超壓,使安全閥起跳,大量易燃、易爆物料噴出。

由于氯化氫存在,一旦系統中存有水,也會造成設備的腐蝕而發生意外事故。因此水是氯乙烯裝置“萬惡之源”。

2.5罐區罐區包括氯乙烯罐、粗二氯乙烷罐、氯乙烯和二氯乙烷都是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質,操作、維護不當有發生泄漏事故的危險。

3安全要點

3.1直接氯化單元

3.1.1要經常檢查乙烯與氧氣投料克分子比和尾氣中的氧含量,使之控制在10%,防止氧含量超過12.5%而進入爆炸范圍。

3.1.2應定期對尾氣氧含量聯鎖系統進行校驗、維護維修,使之保持完好的工作狀態。當氧氣表出現問題時,必須及時維修。在此期間,盡量控制較高的克分子比,并通過色譜分析氧含量,以指導生產。

3.1.3要經常對尾氣放空部位進行檢查,在放空部位要放好消防滅火設施,一旦因明火使放空尾氣燃燒時,千萬不能停車(因停車后系統壓力降低,會將火吸入系統中),而應打開氮氣程控閥,用氮氣稀釋尾氣,并用滅火器將火熄滅。

3.2氧氯化單元

3.2.1應經常檢查乙烯、氧氣和氯化氫的進料克分子比,保持進料中的氧含量的10%之內。

3.2.2要定期對進料中氧含量聯鎖儀表進行校正,確保其正確好用,并定期以精密儀器分析進行驗證。

3.2.3必須保證氮氣的正常供應,特別是因空分停車而造成停車時,尤其要注意,以保證該單元安全停車。

3.3裂解單元

3.3.1要對裂解爐進行科學管理,其中包括開、停車的升降溫速度要按規定進行;每年大檢修對爐管進行全面檢查、測厚;保證所進物料全面合格等。

3.3.2要嚴格檢查所進物料的含水不大于10ppm,否則應停止進料。

3.3.3經常檢查碳四液化氣罐和燃料系統,防止燃料系統泄漏。堅持每天的正常排水,并堅持兩人操作,其中1人監護。

3.4氯乙烯精餾、罐區及其它

3.4.1在氯乙烯精餾單元,要注意對各控制點操作條件的檢查,發現問題要及時調整,防止經常性超壓放空;本系統的設備腐蝕情況也要進行定期檢查和檢測。

3.4.2對罐區內的各密封點,必須堅持經常性的巡回檢查,遇到問題及時處理。

3.4.3對本裝置的消防及防護設備應定期檢查,接觸有毒、有害物質的作業必須嚴格做好個人防護。

篇3:聚氯乙烯安全生產要點

1工藝簡述

懸浮法聚氯乙烯生產是以氯乙烯為單體,脫離子水為介質,在引發劑及其它助劑作用下,進行間斷聚合。生產過程包括化學品配制、聚合、單體回收、汽提、離心分離、干燥和成品包裝等工序。

簡要工藝過程是:將氯乙烯單體、脫離子水、分散劑聚乙烯醇和羥丙基甲基纖維素、引發劑雙-2-乙基已基過氧化二碳酸酯和偶氮二異庚腈,以及其它助劑按配方比例和規定順序投入聚合釜??刂坪愣ǖ臏囟群蛪毫?在攪拌的情況下進行聚合反應,反應熱由低溫冷凍水移出,未反應的單體經回收系統回收再用。聚氯乙烯漿料經汽提脫出游離的氯乙烯,然后經離心脫水、沸騰干燥、篩分和包裝,成為聚氯乙烯成品。

2重點部位

2.1聚合釜聚合反應是放熱反應,操作壓力為0.8~1.0Mpa,釜的設計壓力為1.2MPa,因此防止反應超溫、超壓,防止氯乙烯泄漏,是聚合反應的重要環節。易發生泄漏的動與靜密封點甚多,一旦出現漏料,遇明火、靜電或摩擦,可引起著火爆炸。此類事故國內外均有發生,如東歐的一家聚氯乙烯裝置,因氯乙烯泄漏發生的大爆炸,造成一套聚氯乙烯和氯乙烯設備全部報廢,死亡17人。再如國內某廠由于聚合釜超溫超壓。致使人孔蓋墊片破裂,使氯乙烯大量漏出爆炸釀成廠毀人亡的后果。

2.2氯乙烯氣柜該氣柜與氯乙烯壓縮機、精餾塔等構成一個生產體系,進行控制聯鎖,一旦保護水封、氮封被破壞,氣柜高度控制失調,或氣柜脫軌,會造成大量氯乙烯氣體外泄,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有導致爆炸的危險,氣柜爆炸事故國內曾有多起。

3安全要點

3.1聚合的反應釜

3.1.1嚴格監督聚合釜投料前氣密性試驗確保無泄漏,各安全閥、靜電接地和終止劑等部位完好。投料前從現場到中控室,都要全面進行條件確認,符合工藝與安全條件,才能投料運行。

3.1.2運行中應經常檢查反應溫度、壓力和攪拌器運轉情況,嚴防超溫、超壓。一旦發現溫度異常升高,應通知操作人員,采取加大冷凍水量調節等措施;若發現壓超標失控,則應緊急加入終止劑終止反應,防止爆炸。

3.1.3每釜投氯乙烯單體前,都要監督氯乙烯氣密程序的嚴格實施,認真檢查易泄漏部位,一旦發現氯乙烯泄漏,要及時消除,防止泄漏擴大。

一旦出現大量氯乙烯泄漏,必須立即采取緊急措施:

3.1.3.1對泄漏區實行戒嚴,封鎖道路,絕對禁火,周圍禁止一切可能產生火花的舉動,疏散無關人員。

3.1.3.2救護人員要配戴氧氣呼吸器立即進入現場,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如關閉閥門、終止反應、通噴淋水等。

3.2氯乙烯氣柜

3.2.1定時檢查氣柜高度不能超過90%,檢查水封的水要灌滿和滑輪要靈活,防止氣柜漏氣。

3.2.2氣柜中氧含量不能超過2%,發現超標要采取充氮措施。

3.3氯乙烯貯槽與計量槽兩種貯槽隨著投料與回收操作,不斷地接收與輸送氯乙烯單體。要隨時監督液位防止跑、冒、泄漏和超壓,一旦超壓要開噴淋冷卻水降溫、降壓。當發生大量氯乙烯泄漏時,要立即采取緊急措施處理。防止爆炸事故發生。

3.4引發劑

3.4.1應定時檢查引發劑雙—2—乙基已基過氧化二碳酸酯和偶氮二異庚腈低溫冷凍的溫度是否正常,庫存有無超量和混藏現象,發現問題要當即糾正,防止引發劑分解引起燃燒或爆炸。

3.4.2在配制與使用兩種引發劑操作中,檢查泄漏,防止跑、冒,防止接觸皮膚和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