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氯乙烯安全技術規程

氯乙烯安全技術規程

2024-07-25 閱讀 5917

1主題內容與適用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聚氯乙烯生產中氯乙烯合成、凈制、壓縮、精餾、灌裝、聚合、漿料處理、離心、干燥、包裝及其裝置的設計、生產和管理方面的安全要求。

本標準適用于乙炔法生產氯乙烯和氯乙烯聚合物的企業。與聚氯乙烯生產有關的部門,亦應參照使用。

2引用標準

GB7231工業管路的基本識別色和識別符號

GBJ16建筑設計防火規范

GBJ57建筑防雷設計規范

TJ36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

3術語

3.1動火作業workwithflame

指在氯乙烯制備和聚氯乙烯生產廠(車間)內,一切能產生明火、火花、強烈熱輻射和安設非防爆型電氣設備及探傷的各種作業。

3.2清釜作業cleaningcaldronwork

指在聚合釜內進行清除粘釜物和防粘釜涂布的作業。

4基本規定

4.1通用要求

4.1.1新建、擴建、改建和技術改造的氯乙烯制備和聚氯乙烯生產廠(車間),安全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

4.1.2氯乙烯防護應選擇先進的生產工藝方法或從生產裝置上采取措施,使工廠(車間)的衛生和環境條件符合TJ36的規定。

4.1.3氯乙烯屬于Ⅰ級(極度危害)物質,直接接觸氯乙烯生產、貯運、回收和使用的作業人員,必須進行專業培訓和安全生產技術教育。經考試取得崗位安全合格證后,方可上崗操作。

4.1.4氯乙烯制備和聚氯乙烯生產廠部、車間、工段必須配備專職或兼職的安全管理人員,他們應熟練掌握工藝過程、設備性能和安全技術,并能指揮事故處理。

4.1.5按時對設備、管道進行巡回檢查,及時消除跑、冒、滴、漏。

4.1.6凡有不安全因素的部位,應設置醒目的安全標志,并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

4.1.7壓力容器設計、制造、使用和管理應符合現行的《壓力容器安全監察規程》、《鋼制壓力容器》的規定;維護檢修應符合《化工中、低壓容器維護檢修規程》的規定。

4.1.8貯運氯乙烯,應符合《化學危險物品安全管理條例》有關規定。

4.2消防設施

4.2.1氯乙烯及聚氯乙烯裝置防火應按GBJ16的規定,設置消防車通道、消防給水和固定滅火裝置。并應根據火源及著火物質性質,配備適當種類、足夠數量的消防器材,見附錄A(補充件)。

4.2.2合成、壓縮、精餾和聚合等主要生產崗位應設置防火自動報警裝置。

4.3電氣安全

4.3.1氯乙烯系統及聚合系統的電機、按鈕、儀表、照明燈等電氣設備和線路的設計、安裝、運行和安全管理應符合國家《爆炸危險場所電氣安全規程》、《化工企業爆炸和火災危險場所電力設計技術規定》的要求。按Ⅰ級區域場所要求選用防爆型。

4.3.2聚合系統的動力、儀表、照明和冷卻水系統等應有備用電源,并應具備防止停電的安全措施。

4.4防雷、防靜電

4.4.1廠(車間)內各類建、構筑物、露天裝置、貯罐應按GBJ57的規定設置防雷設施。氯乙烯合成、精餾、聚合系統屬第Ⅱ類防雷建、構筑物。

4.4.2廠(車間)內的氯乙烯設備、管道應按《化工企業靜電接地設計技術規定》要求采取防靜電措施,并在避雷保護范圍之內。

4.4.3防雷接地線與防靜電接地線應分別設置,單獨接地。防雷的接地電阻值不大于10Ω,靜電的接地電阻值不大于100Ω。

4.4.4液體氯乙烯流速不宜超過5m/s,氣體氯乙烯流速不宜超過15m/s。

4.4.5傳動帶應采用抗靜電的三角皮帶。

4.5通風設施

有氯乙烯外逸場所,應根據不同的氯乙烯外逸污染情況配置相應的機械通風裝置。聚氯乙烯廠房通風換氣設計不少于6次。

4.6管道的顏色及標志

管道外壁顏色、標志應執行GB7231的規定。氣、液氯乙烯管道應標明介質流向,反扣(向)閥門應指示旋向。

4.7個人防護

4.7.1直接從事氯乙烯作業的人員必須采取個人防護措施,主要操作人員應備有一套有效的防毒面具。

4.7.2氯乙烯生產、使用、貯存崗位應配備兩套以上的長管式面具和氧氣呼吸器或空氣呼吸器。

4.8氣體濃度的測定

4.8.1氯乙烯作業場所(如合成、壓縮機房、精餾、聚合、汽提、沉析、離心、干燥、包裝等崗位)的氯乙烯濃度必須定期測定,并及時公布于現場。其空氣中氯乙烯最高允許濃度為30mg/m3。

4.8.2在特殊場所(如聚合釜、沉析槽或密閉設備等)內部作業過程中,應監測作業環境空氣中易燃易爆氣體(如氯乙烯)和氧氣濃度的變化,至少每隔2h測定一次。

5生產安全

5.1設計要求

5.1.1區域布置

a.新建聚氯乙烯生產廠(車間)應按有關規定進行安全與環境評價;

b.氯乙烯合成、聚合系統的裝置區域應布置在居民區和生活服務區的夏季最小頻率風向的上風側,且廠區邊緣距居民區邊緣的距離不得小于1000m;

c.氯乙烯凈制、壓縮、精餾、漿料處理、離心及干燥系統的設備,應布置在寬敞的地區,保證設備間有良好的通風;

d.廠區內的儀表控制室應獨立設置,室內應設有電話等通訊裝置。

5.1.2廠房結構

a.氯乙烯合成、凈制、壓縮、精餾、灌裝和聚合廠房,生產類別(火災危險性)屬于甲類,廠房的耐火等級不低于2級。離心、干燥、包裝廠房,生產類別屬于丙類。各裝置建、構筑物之間的防火間距一般應不小于12m;各裝置與廠內主要道路(路邊)一般不小于10m,與次要道路(路邊)一般不小于5m;

b.氯乙烯廠房,應充分利用自然通風條件換氣,在環境、氣候條件允許下,可采用敞開式或半敞開式結構,必須采用墻不承重的框架結構,必要時局部磚墻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3.5h的非燃燒體墻;不能采用自然通風的場所,應采取通風換氣措施。廠房的安全出入口及樓梯應符合GBJ16的要求。

5.2設備與零部件

5.2.1氯乙烯合成轉化器的列管應選用無縫鋼管,花板應選用低合金鋼材質,下蓋內面覆蓋層應選用防腐蝕材料襯里。

新安裝和大修后的轉化器列管和花板連接處應用0.30~0.45MPa水壓進行檢漏試驗,符合有關檢驗要求,方可投入使用。

5.2.2氯乙烯壓縮機銅部件的銅含量必須小于70%。

5.2.3氯乙烯合成、精餾系統與氯乙烯接觸的設備、管道、閥門、儀表宜選用鋼材、鑄鐵或鑄鋼材料,進釜前的氯乙烯管道應采用不銹鋼材質,嚴禁用銅、銀(包括銀焊)、汞材質。

5.2.4聚合釜及漿料槽等設備宜選用不銹鋼板及搪瓷材料。轉動軸瓦可采用銅含量小于70%的銅合金材料。聚合釜上閥門應選用不銹鋼材料。

5.2.5氯乙烯設備、管道、閥門、儀表的連接必須緊密。設備、管道和附件的連接可采用法蘭,其他部位應采用焊接。法蘭連接處的墊片應選用石棉板、氟塑料、用石黑處理過的石棉織物等柔性填料或墊片,嚴禁使用普通橡膠墊。

5.2.6所有合成、凈制、精餾、氣柜、聚合、汽提、沉析等的設備,均應進行有效的密閉。

5.2.7壓縮板、聚合釜、漿料槽、沉析槽、離心機、泵和其他機器設備的轉動軸均應采取密封措施。

5.3物料的中控指標及操作

5.3.1物料的中間控制指標,制訂時要反復核對、嚴格控制,執行時應進行三級(廠部、車間、工段)考核,重要廠控指標應設“管理點”。更改時必須有相應的安全措施,并經廠長或總工程師批準。

5.3.2物料在合成、凈制、壓縮、精餾、聚合和漿料處理系統的貯運、使用中應符合其工藝需要指標和安全生產要求。其中氯化氫不含游離氯,含氯小于0.4%(V/V)。乙炔純度大于98.5%,不含硫磷。送氣柜氯乙烯含氯應小于3%。

5.3.3氯乙烯合成混合器溫度控制不得超過50℃,以防發生爆炸。

5.3.4氯乙烯合成轉化器大蓋拆卸前,應先充氮置換并將轉化器內溫度降至60℃以下,減少汞污染。

5.3.5氯乙烯壓縮機進口處設備和管道的操作壓力,必須保持正壓。

5.3.6氯乙烯貯槽和計量槽裝載量不得超過其容積的85%。

5.3.7聚合系統投料用原輔料必須專人稱量和復核。氯乙烯單體計量應根據不同季節氣溫變化進行體積-質量換算,保證投料準確,防止聚合釜內引起超溫、超壓等事故。

5.4安全裝置

5.4.1生產廠房頂部及其設備的防雷裝置應按4.4.1條規定設置。

5.4.2氯乙烯管道系統的防靜電接地電阻值應符合4.4.3條要求。

5.4.3凡有氯乙烯氣體放空的設備均應設放空裝置。室內設備放空裝置的出口,應高出屋頂。室外設備的放空裝置出口應高于附近操作面2m以上。

放空裝置應選用金屬材料,不準使用塑料管或橡皮管。裝置上應設有阻火器,應采取靜電接地。管口上應有擋雨、阻雪的傘蓋。

5.4.4氯乙烯貯槽、計量槽、聚合釜等壓力容器,應裝有安全閥、壓力表,必須使用兩個測壓點,并定期校驗;需裝液位計的必須使用板式液位計。合成混合器、聚合釜應裝設超溫、超壓信號報警裝置。

5.4.5合成、聚合系統的氮氣管應設止逆閥,防止氯乙烯倒入其管內。

5.4.6自動控制系統的氣動閥門及儀表,應設專門氣源供氣。

5.4.7自控裝置應安設接地裝置。

5.5生產區域內,嚴禁明火和可能產生明火、火花的作業(固定動火區必須距離生產區30m以上)。生產需要或檢修期間需動火時,必須辦理動火審批手續,并按第7章規定執行。

5.6氯乙烯生產系統運行時,不準用鐵器敲打,不準帶壓修理和緊固,不得穿帶釘鞋和易產生靜電的服裝等進入生產現場。

5.7精餾系統未經氮氣置換時,不得直接用壓縮空氣置換。

5.8運行中的設備應按國家有關規定進行操作和維護,并進行巡回檢查。閥門、儀表和安全裝置應定期檢查,發現問題及時上報,緊急情況下可停機處理。

5.9聚合釜內壁粘結的反應生成物應進行定期清除,并按8.1條的規定執行。

5.10為減輕清釜作業強度和污染,應采取有效的防粘釜措施。

5.11聚合釜出料作業時,不得使用壓縮空氣向釜內加壓。

5.12緊急情況處理時的應急措施

5.12.1發現氯乙烯合成原料氣氯化氫中含游離氯超標時,必須立即關閉乙炔進口總閥,緊急停車處理,防止發生氯乙炔燃燒、爆炸事故。

5.12.2突然停水、斷電,造成聚合釜內溫度、壓力上升時,應及時加入終止劑終止聚合反應或將釜內物料排至沉析槽,如必須大量排空時,應采取應急措施,防止事故蔓延。

5.13為控制精餾尾氣和聚合漿料中氯乙烯流失,防止污染,應采用下列措施:

5.13.1在低沸塔后裝設防止精餾尾氣氯乙烯流失的吸附(吸收)裝置。裝置的設計應使精餾尾排廢氣中氯乙烯濃度:新建、擴建和改建的企業小于1%(V/V);現有企業小于2%(V/V)。

5.13.2建立聚合釜、沉析槽等設備的出料回收裝置。

5.13.3在離心干燥系統前,設置漿料脫除氯乙烯的汽提裝置或控制措施。方案的選擇應使經脫除措施處理后的聚氯乙烯成品中殘留氯乙烯單體含量符合現行的《懸浮法聚氯乙烯樹脂》的規定。

6管道與設備

6.1管道的施工、驗收及焊接應符合《工業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金屬管道篇”和《現場設備、工業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的規定。

6.2管道敷設

6.2.1氯乙烯管道宜采用架空敷設,必要時可沿地敷設,但不宜埋地敷設。

6.2.2氯乙烯管道架空敷設時,應遵守下列規定:

a.氯乙烯管道應敷設在非燃燒體的支架或棧橋上。在已敷設的氯乙烯管道下面,不得修建與氯乙烯管道無關的建筑物和堆放易燃、易燃物品;

b.氯乙烯管道不應穿過非氯乙烯生產使用的建筑物;

c.氯乙烯管道消除靜電接地裝置,應符合4.4.3條規定;

d.氯乙烯管道不應靠近熱源敷設。

6.2.3架空氯乙烯管道與其他管道共架敷設時,應遵守下列規定:

a.氯乙烯管道與水管、氮氣管等不燃氣體管在同一支架或棧橋上敷設時,其垂直和水平凈距應符合化工工藝設計有關規定。與熱管應分層敷設,熱管在上方,氯乙烯管道在下方;

b.氯乙烯管道與輸送腐蝕介質(如氯氣)的管道共架時,應采取防護腐保護措施;

c.氯乙烯管道和支架上不應敷設動力電纜、電線;

d.其他管道的托架、吊架可焊在氯乙烯管道的加固圈上或護板上,但不得直接焊在管壁上。

6.2.4架空氯乙烯管道與建筑物、道路的最小水平凈距,應符合化工工藝設計的要求。

6.2.5架空氯乙烯管道與道路路面最小垂直凈距不小于5m。

6.2.6氯乙烯輸送管道可架設在廠房墻壁內外側和房頂,但其他方面應遵守6.2.2~6.2.5條規定。

6.3管道泄漏量試驗

6.3.1管道泄漏量試驗方法可分為水壓法和氣壓法。

a.水壓法試驗:壓力應為工作壓力的1.5倍,在試驗壓力下維持15min,以無泄漏、目測無變形為合格。試驗結束后應用無油氣體將管內殘液吹掃干凈;

b.氣壓法試驗:壓力應為工作壓力的1.15倍,升壓應逐級進行,首先升至50%的試驗壓力進行檢查,如無泄漏及異常現象,繼續以10%的試驗壓力級差逐級升壓,直至達到所要求的試驗壓力,每級穩壓5min,以符合6.3.2條要求為合格。

試驗時,應經廠安全部門批準,并有安全措施,嚴禁使用易燃性氣體作試驗介質。

6.3.2管道內氣體試驗壓力達到管道正常運行狀況下的最大工作壓力后,保壓24h,平均小時泄漏率不超過0.5%為合格。泄漏率(

篇2:氯乙烯安全生產要點

1工藝簡述

平衡氧氯化法制氯乙烯的生產工藝主要由直接氯化、氧氯化、二氯乙烷精餾、裂解、氯乙烯精餾等工序組成。首先氯氣和乙烯在直接氯化反應器中反應生成二氯乙烷,并剩有部分含乙烯、氧氣的尾氣。二氯乙烷去二氯乙烷精制單元精制,除去其中的水、低沸物和高沸物。精制后的二氯乙烷去二氯乙烷裂解單元,在裂解爐中于510℃、2.0MPa下進行熱裂解,產生氯乙烯和氯化氫。氯乙烯、氯化氫和未裂解的二氯乙烷一起進入氯乙烯精制單元進行分離,得到高純度的氯乙烯。分離出的氯化氫返回氧氯化反應器,與氧氣、乙烯反應生成二氯乙烷,該二氯乙烷也進入二氯乙烷精制單元精制。

氯乙烯生產所用原料及產品(如乙烯、氯氣、氯化氫、二氯乙烷、氯乙烯等)都是易燃、易爆有毒物質,工序屬有毒生產作業崗位。

2重點部位

2.1直接氯化單元該單元采用乙烯和氯氣進行直接氯化反應。由于隔膜法生產的氯氣中含氧達4%,故反應后的尾氣中有氧氣存在,而直接氯化反應中為使氯氣轉化率盡可能提高,又采取了乙烯與氯氣1.25:1克分子比,所以在尾氣中氧氣與乙烯共存,有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可能,一旦控制不好就有可能發生事故。如某裝置就曾出現過因操作工誤關閉直接氯化反應乙烯閥門,造成尾氣中氧含量增高,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而發生閃爆的事故。幸虧閃爆發生在設備外,如發生在設備內部,后果不堪設想。

另外,該單元有部分尾氣放空(單獨開車時,將全部放空),尾氣中90%是乙烯,與空氣接觸時,若遇到明火就會爆炸,所以放空是很危險的,特別是在雷雨天氣時。

2.2氧氯化單元該單元所用原料有乙烯、氧氣、氯化氫。乙烯、氧氣的共存本身就有爆炸的可能。

反應后產生的尾氣中含有大量的乙烯和氧氣,故在進料過程中必須考慮乙烯、氧氣、氯化氫的進料克分子比,使尾氣中的氧含量控制在12.5%之內,控制失誤將有爆炸危險。

2.3二氯乙烷裂解單元該單元是在高溫、高壓下使二氯乙烷在裂解爐中進行熱裂解,裂解爐爐管長期處在高溫、高壓條件下,加之內部物料中含有氯化氫和微量水,會加速對爐管的腐蝕,故爐管長時間使用必將會出現腐蝕穿孔,物料泄漏入爐膛內而引起燃燒爆炸事故;另外,其它設備(如急冷塔、換熱器)也有腐蝕的可能,因此,該單元的原料必須很好的控制,使之不含水,否則腐蝕會進一步加速。

2.4氯乙烯精制單元該單元的任務是將氯化氫、氯乙烯及二氯乙烷分離。這三種物料沸點相差很大,故精餾較難控制,一旦控制不好,不但分離效果不好而且還會引起部分設備超壓,使安全閥起跳,大量易燃、易爆物料噴出。

由于氯化氫存在,一旦系統中存有水,也會造成設備的腐蝕而發生意外事故。因此水是氯乙烯裝置“萬惡之源”。

2.5罐區罐區包括氯乙烯罐、粗二氯乙烷罐、氯乙烯和二氯乙烷都是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質,操作、維護不當有發生泄漏事故的危險。

3安全要點

3.1直接氯化單元

3.1.1要經常檢查乙烯與氧氣投料克分子比和尾氣中的氧含量,使之控制在10%,防止氧含量超過12.5%而進入爆炸范圍。

3.1.2應定期對尾氣氧含量聯鎖系統進行校驗、維護維修,使之保持完好的工作狀態。當氧氣表出現問題時,必須及時維修。在此期間,盡量控制較高的克分子比,并通過色譜分析氧含量,以指導生產。

3.1.3要經常對尾氣放空部位進行檢查,在放空部位要放好消防滅火設施,一旦因明火使放空尾氣燃燒時,千萬不能停車(因停車后系統壓力降低,會將火吸入系統中),而應打開氮氣程控閥,用氮氣稀釋尾氣,并用滅火器將火熄滅。

3.2氧氯化單元

3.2.1應經常檢查乙烯、氧氣和氯化氫的進料克分子比,保持進料中的氧含量的10%之內。

3.2.2要定期對進料中氧含量聯鎖儀表進行校正,確保其正確好用,并定期以精密儀器分析進行驗證。

3.2.3必須保證氮氣的正常供應,特別是因空分停車而造成停車時,尤其要注意,以保證該單元安全停車。

3.3裂解單元

3.3.1要對裂解爐進行科學管理,其中包括開、停車的升降溫速度要按規定進行;每年大檢修對爐管進行全面檢查、測厚;保證所進物料全面合格等。

3.3.2要嚴格檢查所進物料的含水不大于10ppm,否則應停止進料。

3.3.3經常檢查碳四液化氣罐和燃料系統,防止燃料系統泄漏。堅持每天的正常排水,并堅持兩人操作,其中1人監護。

3.4氯乙烯精餾、罐區及其它

3.4.1在氯乙烯精餾單元,要注意對各控制點操作條件的檢查,發現問題要及時調整,防止經常性超壓放空;本系統的設備腐蝕情況也要進行定期檢查和檢測。

3.4.2對罐區內的各密封點,必須堅持經常性的巡回檢查,遇到問題及時處理。

3.4.3對本裝置的消防及防護設備應定期檢查,接觸有毒、有害物質的作業必須嚴格做好個人防護。

篇3:聚氯乙烯安全生產要點

1工藝簡述

懸浮法聚氯乙烯生產是以氯乙烯為單體,脫離子水為介質,在引發劑及其它助劑作用下,進行間斷聚合。生產過程包括化學品配制、聚合、單體回收、汽提、離心分離、干燥和成品包裝等工序。

簡要工藝過程是:將氯乙烯單體、脫離子水、分散劑聚乙烯醇和羥丙基甲基纖維素、引發劑雙-2-乙基已基過氧化二碳酸酯和偶氮二異庚腈,以及其它助劑按配方比例和規定順序投入聚合釜。控制恒定的溫度和壓力,在攪拌的情況下進行聚合反應,反應熱由低溫冷凍水移出,未反應的單體經回收系統回收再用。聚氯乙烯漿料經汽提脫出游離的氯乙烯,然后經離心脫水、沸騰干燥、篩分和包裝,成為聚氯乙烯成品。

2重點部位

2.1聚合釜聚合反應是放熱反應,操作壓力為0.8~1.0Mpa,釜的設計壓力為1.2MPa,因此防止反應超溫、超壓,防止氯乙烯泄漏,是聚合反應的重要環節。易發生泄漏的動與靜密封點甚多,一旦出現漏料,遇明火、靜電或摩擦,可引起著火爆炸。此類事故國內外均有發生,如東歐的一家聚氯乙烯裝置,因氯乙烯泄漏發生的大爆炸,造成一套聚氯乙烯和氯乙烯設備全部報廢,死亡17人。再如國內某廠由于聚合釜超溫超壓。致使人孔蓋墊片破裂,使氯乙烯大量漏出爆炸釀成廠毀人亡的后果。

2.2氯乙烯氣柜該氣柜與氯乙烯壓縮機、精餾塔等構成一個生產體系,進行控制聯鎖,一旦保護水封、氮封被破壞,氣柜高度控制失調,或氣柜脫軌,會造成大量氯乙烯氣體外泄,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有導致爆炸的危險,氣柜爆炸事故國內曾有多起。

3安全要點

3.1聚合的反應釜

3.1.1嚴格監督聚合釜投料前氣密性試驗確保無泄漏,各安全閥、靜電接地和終止劑等部位完好。投料前從現場到中控室,都要全面進行條件確認,符合工藝與安全條件,才能投料運行。

3.1.2運行中應經常檢查反應溫度、壓力和攪拌器運轉情況,嚴防超溫、超壓。一旦發現溫度異常升高,應通知操作人員,采取加大冷凍水量調節等措施;若發現壓超標失控,則應緊急加入終止劑終止反應,防止爆炸。

3.1.3每釜投氯乙烯單體前,都要監督氯乙烯氣密程序的嚴格實施,認真檢查易泄漏部位,一旦發現氯乙烯泄漏,要及時消除,防止泄漏擴大。

一旦出現大量氯乙烯泄漏,必須立即采取緊急措施:

3.1.3.1對泄漏區實行戒嚴,封鎖道路,絕對禁火,周圍禁止一切可能產生火花的舉動,疏散無關人員。

3.1.3.2救護人員要配戴氧氣呼吸器立即進入現場,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如關閉閥門、終止反應、通噴淋水等。

3.2氯乙烯氣柜

3.2.1定時檢查氣柜高度不能超過90%,檢查水封的水要灌滿和滑輪要靈活,防止氣柜漏氣。

3.2.2氣柜中氧含量不能超過2%,發現超標要采取充氮措施。

3.3氯乙烯貯槽與計量槽兩種貯槽隨著投料與回收操作,不斷地接收與輸送氯乙烯單體。要隨時監督液位防止跑、冒、泄漏和超壓,一旦超壓要開噴淋冷卻水降溫、降壓。當發生大量氯乙烯泄漏時,要立即采取緊急措施處理。防止爆炸事故發生。

3.4引發劑

3.4.1應定時檢查引發劑雙—2—乙基已基過氧化二碳酸酯和偶氮二異庚腈低溫冷凍的溫度是否正常,庫存有無超量和混藏現象,發現問題要當即糾正,防止引發劑分解引起燃燒或爆炸。

3.4.2在配制與使用兩種引發劑操作中,檢查泄漏,防止跑、冒,防止接觸皮膚和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