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輕工業設備管理實施辦法

輕工業設備管理實施辦法

2024-07-25 閱讀 9379

發布時間:1989年2月

第一章總則

第二章各級組織在設備管理工作中的職責

第三章設備規劃、選型及安裝調試

第四章設備的使用和維修

第五章設備的檢修

第六章設備的改造與更新

第七章設備管理的基礎工作

第八章教育與培訓

第九章獎勵與懲罰

第十章附則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貫徹國務院《全民所有制工業交通企業設備管理條例》,加強設備管理,提高生產技術裝備水平和經濟效益,保證安全生產和設備正常運行,結合輕工業企業實際情況,特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適用于輕工業全民所有制企業(以下簡稱企業)的全部生產設備管理。輕工業集體所有制企業和事業單位的生產設備管理參照本辦法執行。

第三條設備管理與維修要貫徹執行依靠技術進步,促進生產發展和預防為主的方針,堅持設計、制造與使用相結合,維護與計劃檢修相結合,修理、改造與更新相結合,專業管理與群眾管理相結合,技術管理與經濟管理相結合的原則。

第四條企業應當積極采用科學的設備管理方法和先進的維修技術,采用以設備狀態監測為基礎的設備維修方法,不斷提高設備管理和維修技術水平。

第五條企業設備管理的主要經濟、技術考核指標,應當列入廠長(經理)任期責任目標。在廠長(經理)任期內必須有主要設備完好率、固定資產增值率的考核指標。

第六條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輕工業廳、局(總公司),應有一名負責人分管設備管理工作,并設置與生產發展相適應的設備管理部門和人員,負責設備管理工作。

第七條企業應根據生產規摸、設備擁有量及其復雜程度,設置管理機構,配備專職工程技術人員,主要設備管理工作。

第二章各級組織在設備管理工作中的職責

第八條輕工業部設備管理部門的職責:

(一)貫徹執行國家有關設備管理的方針、政策、法規和規定,制定有關輕工業設備管理的規定、辦法和各行業設備管理的實施細則,研究管理措施,布置工作要求,并檢查執行情況。

(二)負責輕工業設備管理工作的組織領導,監督檢查和協調服務。

(三)掌握輕工業設備管理基本情況,組織交流和推廣設備管理工作的先進方法和經驗。

(四)組織設備管理人員的專業培訓,推動設備管理和維修技術的現代化、專業化、社會化。

第九條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輕工業廳、局(總公司)設備管理部門的職責:

(一)貫徹執行國家有關設備管理工作的方針、政策、法規和規定,制定本地區、本行業的設備管理實施細則,檢查執行情況,總結交流經驗,不斷提高科學管理水平。

(二)按照分級管理的原則,根據本辦法制定考核企業設備管理的經濟技術指標,并組織實施。

(三)組織設備檢查、評比;推廣應用新技術、新工藝;組織進口設備備品配件的生產和供應工作以及維修服務工作。

(四)參與企業重大設備(包括引進設備)更新改造的可行性論證、規劃、選型及驗收工作。

(五)督促檢查企業設備大修理基金、折舊基金的合理使用,處理重大設備事故。

(六)組織設備管理人員的業務、崗位培訓。

第三章設備規劃、選型及安裝調試

第十條企業必須建立設備管理體系,設備管理部門應參加設備規劃、選型、購置及安裝調試等管理工作。

第十一條企業每年應對新增設備的質量(包括工藝性、可靠性、維修性、經濟性等方面)進行一次綜合性評價,考察工作效果。

第十二條企業應對自制設備制定設計管理工作程序和質量崗位責任制,使設計、制造和使用維修相結合,所有自制設備須按規定鑒定驗收后方可投產使用,轉入固定資產。

第十三條設備制造企業應當建立售后服務制度,向用戶提供維修圖紙資料、說明書和必要的備件,接受用戶委。托,進行操作、維修技術培訓。

第十四條進口設備應當按照有關規定認真驗收,及時安裝調試、投產運行,應在索賠期內發現問題,提出索賠。

第四章設備的使用和維修

第十五條企業應根據設備損耗程度、在生產中的地位、可靠性、維修性、購置原值及停機對生產的影響等情況,將設備劃分為重點預防維修設備、一般預防維修設備和事后維修設備,并分別采取不同的方式進行管理和維修。

第十六條企業應建立健全設備使用、維護、檢修的各項制度及各類人員的崗位責任制。生產設備要嚴格執行日常維護(日常保養)和定期維護(定期保養)制度。

第十七條設備的使用要實行定人、定機、定操作規程。操作人員必須先培訓后上崗,對重點應由經過專業培訓考試合格者憑證操作。

第五章設備的檢修

第十八條企業應編制設備檢修中、長期計劃和年度計劃,并嚴格執行。

第十九條企業應實行檢修承包責任制,保證檢修質量,縮短檢修時間,降低檢修成本。

第二十條企業設備大修理基金的提取和使用,必須遵守國家的有關規定,保證專款專用,由設備管理部門計劃安排。

第二十一條企業應當合理儲備備品配件,并做好保管維護工作。備件儲備資金。應當按本企業年平均周轉期的指標來評價其項合理性。

第二十二條企業應在保證設備檢修質量的前提下,將設備舊零部件的修舊利康納入節約計劃項目。

第二十三條企業應按國家有關規定,加強對動力、起重、運輸、儀器儀表、壓力容器等設備的維護、檢查監測和預防性試驗。

第六章設備的改造與更新

第二十四條企業必須把設備改造與更新作為設備管理的重要任務,編制設備改造和更新的中長期計劃和年度計劃,并組織實施。對重要設備進行改造和更新,必須事先進行技術經濟論證,并按照有關規定上報審批。

第二十五條企業設備固定資產折舊基金應主要用于設備的更新改造。

第二十六條企業應當按臺(項)核算設備改造的實耗費用,并在驗收后及時辦理固定資產增值手續。

第二十七條企業對屬于下列情況之一的設備,應報廢更新:

(一)經過預測,繼續大修后技術性能仍不能滿足工藝要求和保證產品質量的;

(二)設備老化、技術性能落后、耗能高、效率低、經濟效益差的;

(三)大修理雖能恢復精度,但不如更新經濟的;

(四)嚴重污染環境,危害人身安全與健康,進行改造又不經濟的;

(五)其他應當淘汰的。

第七章設備管理的基礎工作

第二十八條企業應按本身特點,制定設備管理方面的各項制度。

第二十九條企業應當按照本行業的有關規定,制定本企業的維修人員定額、檢修工時定額、修理停歇限額,故障停歇限額、備件儲備資金限額、維修費用與大修費用與大修費用定額等。

第三十條企業應當建立健全設備管理與維修的原始資料,做好統計報表指標考核工作,主要考核指標是:

全年設備平均原值=(年初設備原值+年末設備原)÷2

第三十一條企業必須建立健全設備檔案管理制度,主要設備都應建立檔案。

第三十二條企業必須建立健全設備事故分析報告和處理制度。設備事故分一般設備事故、重大設備事故和特大設備事故。

(一)一般設備事故:直接經濟損失價值在500元(含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

(二)重大設備事故:直接經濟損失價值在5000元(含5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

(三)特大設備事故:直接經濟損失價值在50000元以上(含50000元)。

直接經濟損失價值不足500元的按設備故障處理。

特大事故發生后,應在24小時之內報上級主管部門,在三日內抄報輕工業部。

第八章教育與培訓

第三十三條企業應加強對設備管理工作重要性的宣傳教育,教育職工認真愛護設備,提高操作工人正確使用、保養設備的自覺性。

第三十四條輕工業部和各省、市輕工大、中專院校,應當創造條件,對企業設備管理人員進行崗位培訓(對培訓合格者頒發專業證書),并開設設備管理專業,培養設備管理與維修專業人才。

第三十五條企業主管設備的廠長、設備處(科)長、設備管理技術人員,應參加設備管理培訓班,考試成績做為職稱評定和晉級條件之一。

第三十六條企業應有計劃的組織操作工、維修工進行設備操作、保養和維修技能的培訓,定期進行考核,提高技術水平。考核成績存入本人檔案,做為晉級的依據。

第九章獎勵與懲罰

第三十六條輕工業部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輕工業廳、局(總公司)應組織評選設備管理優秀單位,各主管部門應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三十八條企業可根據設備管理的需要,定期開展評比活動,對設備管理工作做出成績的集體和個人,給予獎勵。

第三十九條設備維修工作技術全面、復雜程度大、對維修知識要求面廣,設備管理維修人員的待遇不應低于相應工作條件的生產人員。在設備管理、維修和技術革新中有重大貢獻的項目,應納入科技成果進行評獎。

第四十條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輕工業廳、局(總公司)對設備管理混亂、嚴重失修而影響生產的企業,應追究企業領導人和有關人員的經濟、行政責任。

第四十一條對設備維護不好的企業、車間、班組及個人,應給予批評教育,屢教不改者應給予經濟懲罰。

對玩忽職守、違反設備操作、維護、檢修規程造成設備事故和經濟損失的單位和責任者,由企業主管部門或所在單位,根據情節輕重,追究經濟、行政責任;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十章附則

第四十一條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1983年9月頒發的《輕工業設備管理條例》即行廢止。

第四十三條本辦法由輕工業部負責解釋。

篇2:設備管理實施辦法

(一)、設備實行“一崗一責制”管理,嚴格工藝制度和操作規程,加強設備維護和管理,管好、用好、維修好、保護好設備,使其經常保持良好狀態。

(二)、通過技術培訓、設備操作人員對所使用的設備,要做到“四懂三會”。

(三)、嚴格執行《石油庫管理制度》中關于專業公眾應經過業務技術和實際操作技能培訓的要求,經考試合格后,方能憑證獨立操作。

(四)、操作人員發現設備不正常情況,應立即檢查原因及時反映。

(五)、操作與維修工人明確分工,密切協作,認真做好設備維修工作。

(六)、防爆場所電氣設備應達到相應防爆等級,電氣作業必須嚴格執行管理規定。

篇3:施工機械設備管理實施細則

為加強銀川河東機場三期擴建項目部機械設備、施工機具及車輛的安全管理,確保設備、機具使用和行車安全,降低使用成本,提高設備、機具、車輛的完好率、利用率,更好地為工程建設服務,項目部制定本實施細則。

一、管理部門及管理范疇

1、項目安全部負責機械設備、施工機具、車輛的安全管理,對機械設備、車輛的停放、維護、安全狀況監管,并指導施工隊做好機械設備、施工機具的安全管理。

2、機械設備、施工機具、車輛管理貫徹“誰使用、誰負責”的原則,使用人對所使用的設備、機具、車輛負責。

二、臺賬建立

1、建立機械臺帳、卡片,掌握機械動態,并收集保存好相關技術資料。

2、項目安全部負責建立本工程機械設備、施工機具安全管理臺賬:

3、項目安全部應編制本項目機械設備、施工機具清單。按照分類管理原則,建立管理臺賬。

4、項目安全部應按照設備管理要求,建立大型機械、特種設備、關鍵設備的“一機一檔”及中小型設備機具的管理臺帳。

5、項目安全部編制的設備機具清單中應明確每臺設備編號,大型設備及模板、架設系統應有準確的進出場時間。

6、大型設備及模板、架設系統的“一機一檔”中應有維修、保養記錄。

7、起重機械、架設設施應嚴格按照國家特種設備監察管理條例管理,其臺賬中應有設備檢驗檢測合格報告、操作人員特種作業操作證、保養維修記錄、使用記錄、班前點檢記錄。

8、項目安全部應指定專人負責機械設備、施工機具的臺帳管理。

三、機械設備、施工機具

1、對現場使用的機械設備、施工機具的管理由項目安全部實施安全監督管理。

2、各工區凡需使用汽車吊的,應首先在合格分包商名錄中選擇,需要向社會租賃的機械設備,由使用工區向項目部提出申請,經項目部領導批準后租賃進場。

3、進場的租賃設備在進場前必須經項目安全部驗收,合格后方能進場,進場后執行項目部機械設備的管理規定。

4、施工隊機械設備應定人操作,操作手定機配備。因人員調動,機械可暫由他人(持有效證件)進行操作。

5、各施工隊在每天施工結束后,機械設備、車輛的停放應緊靠駐地、集中停放、配備夜間值班人員。現場施工機具應擺放有序并便于操作。

四、機械設備的維修、保養

1、各施工隊對機械設備落實保養責任人,按項目部要求做好機械設備的日常維護與保養工作,維護與保養應有記錄并留存備查。

2、各施工隊應將大型機械設備的運轉及使用情況作詳細記錄,在設備維修、保養時落實以下要求:

2.1機械設備操作員必須執行例保制度,發現有故障,必須停車修理不得帶病作業。

2.2機械設備操作員必須按照設備使用說明要求定期做好保養(指更換三濾,剎車油、液壓油、制動片、防凍液等)。

2.3機械設備的維修、保養應放在集中停放點進行,如技術力量不足,應向設備生產廠家求助。

2.4機械設備操作員,應妥善保管維修、保養記錄,對設備的安全器件、易損件的檢查要記錄在案,留存備查。

3、機械設備如需外修,由各設備所有人自行負責。

4、機械設備的日常維修、保養,由各施工隊自行完成,項目安全部負責對設備維護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五、機械設備的安全管理規定

1、操作員、駕駛員在操作機械和行車時,必須嚴格遵守機械設備操作規程,嚴禁酒后、無證、疲勞上崗。

2、違反機械設備操作規程,一律作違章作業處理,并依據項目部《安全生產獎懲制度》對違章行為進行處罰;違反道路交通法規和城市管理規定,被公安交警或城管部門處罰的人員,項目部將對其進行再教育。

3、機械設備發動前和車輛出車前,操作員、駕駛員應仔細檢查車況,在作業環境較為復雜和人車混合場合施工時,作業區周圍必須設監護和警戒,嚴防機械傷害事故發生。

5、所有機械設備事故(指機械設備損壞、機械傷害事故),由各級調查組認定事故責任,對事故責任人按有關法律、法規和公司機械設備、安全管理制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