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氯乙烯安全生產要點

氯乙烯安全生產要點

2024-07-14 閱讀 4366

1工藝簡述

平衡氧氯化法制氯乙烯的生產工藝主要由直接氯化、氧氯化、二氯乙烷精餾、裂解、氯乙烯精餾等工序組成。首先氯氣和乙烯在直接氯化反應器中反應生成二氯乙烷,并剩有部分含乙烯、氧氣的尾氣。二氯乙烷去二氯乙烷精制單元精制,除去其中的水、低沸物和高沸物。精制后的二氯乙烷去二氯乙烷裂解單元,在裂解爐中于510℃、2.0MPa下進行熱裂解,產生氯乙烯和氯化氫。氯乙烯、氯化氫和未裂解的二氯乙烷一起進入氯乙烯精制單元進行分離,得到高純度的氯乙烯。分離出的氯化氫返回氧氯化反應器,與氧氣、乙烯反應生成二氯乙烷,該二氯乙烷也進入二氯乙烷精制單元精制。

氯乙烯生產所用原料及產品(如乙烯、氯氣、氯化氫、二氯乙烷、氯乙烯等)都是易燃、易爆有毒物質,工序屬有毒生產作業崗位。

2重點部位

2.1直接氯化單元該單元采用乙烯和氯氣進行直接氯化反應。由于隔膜法生產的氯氣中含氧達4%,故反應后的尾氣中有氧氣存在,而直接氯化反應中為使氯氣轉化率盡可能提高,又采取了乙烯與氯氣1.25:1克分子比,所以在尾氣中氧氣與乙烯共存,有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可能,一旦控制不好就有可能發生事故。如某裝置就曾出現過因操作工誤關閉直接氯化反應乙烯閥門,造成尾氣中氧含量增高,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而發生閃爆的事故。幸虧閃爆發生在設備外,如發生在設備內部,后果不堪設想。

另外,該單元有部分尾氣放空(單獨開車時,將全部放空),尾氣中90%是乙烯,與空氣接觸時,若遇到明火就會爆炸,所以放空是很危險的,特別是在雷雨天氣時。

2.2氧氯化單元該單元所用原料有乙烯、氧氣、氯化氫。乙烯、氧氣的共存本身就有爆炸的可能。

反應后產生的尾氣中含有大量的乙烯和氧氣,故在進料過程中必須考慮乙烯、氧氣、氯化氫的進料克分子比,使尾氣中的氧含量控制在12.5%之內,控制失誤將有爆炸危險。

2.3二氯乙烷裂解單元該單元是在高溫、高壓下使二氯乙烷在裂解爐中進行熱裂解,裂解爐爐管長期處在高溫、高壓條件下,加之內部物料中含有氯化氫和微量水,會加速對爐管的腐蝕,故爐管長時間使用必將會出現腐蝕穿孔,物料泄漏入爐膛內而引起燃燒爆炸事故;另外,其它設備(如急冷塔、換熱器)也有腐蝕的可能,因此,該單元的原料必須很好的控制,使之不含水,否則腐蝕會進一步加速。

2.4氯乙烯精制單元該單元的任務是將氯化氫、氯乙烯及二氯乙烷分離。這三種物料沸點相差很大,故精餾較難控制,一旦控制不好,不但分離效果不好而且還會引起部分設備超壓,使安全閥起跳,大量易燃、易爆物料噴出。

由于氯化氫存在,一旦系統中存有水,也會造成設備的腐蝕而發生意外事故。因此水是氯乙烯裝置“萬惡之源”。

2.5罐區罐區包括氯乙烯罐、粗二氯乙烷罐、氯乙烯和二氯乙烷都是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質,操作、維護不當有發生泄漏事故的危險。

3安全要點

3.1直接氯化單元

3.1.1要經常檢查乙烯與氧氣投料克分子比和尾氣中的氧含量,使之控制在10%,防止氧含量超過12.5%而進入爆炸范圍。

3.1.2應定期對尾氣氧含量聯鎖系統進行校驗、維護維修,使之保持完好的工作狀態。當氧氣表出現問題時,必須及時維修。在此期間,盡量控制較高的克分子比,并通過色譜分析氧含量,以指導生產。

3.1.3要經常對尾氣放空部位進行檢查,在放空部位要放好消防滅火設施,一旦因明火使放空尾氣燃燒時,千萬不能停車(因停車后系統壓力降低,會將火吸入系統中),而應打開氮氣程控閥,用氮氣稀釋尾氣,并用滅火器將火熄滅。

3.2氧氯化單元

3.2.1應經常檢查乙烯、氧氣和氯化氫的進料克分子比,保持進料中的氧含量的10%之內。

3.2.2要定期對進料中氧含量聯鎖儀表進行校正,確保其正確好用,并定期以精密儀器分析進行驗證。

3.2.3必須保證氮氣的正常供應,特別是因空分停車而造成停車時,尤其要注意,以保證該單元安全停車。

3.3裂解單元

3.3.1要對裂解爐進行科學管理,其中包括開、停車的升降溫速度要按規定進行;每年大檢修對爐管進行全面檢查、測厚;保證所進物料全面合格等。

3.3.2要嚴格檢查所進物料的含水不大于10ppm,否則應停止進料。

3.3.3經常檢查碳四液化氣罐和燃料系統,防止燃料系統泄漏。堅持每天的正常排水,并堅持兩人操作,其中1人監護。

3.4氯乙烯精餾、罐區及其它

3.4.1在氯乙烯精餾單元,要注意對各控制點操作條件的檢查,發現問題要及時調整,防止經常性超壓放空;本系統的設備腐蝕情況也要進行定期檢查和檢測。

3.4.2對罐區內的各密封點,必須堅持經常性的巡回檢查,遇到問題及時處理。

3.4.3對本裝置的消防及防護設備應定期檢查,接觸有毒、有害物質的作業必須嚴格做好個人防護。

篇2:建筑半硬質聚氯乙烯塑料塊材樓地面工程施工方法

建筑半硬質聚氯乙烯塑料塊材樓(地)面工程施工方法

一、施工準備

(一)材料準備

1.塑料板產品符合要求的技術指標;

2.進行粘接劑試驗和試配,滿足基層和面層要求;

3.聚醋酸乙烯乳液,107膠、水泥、軟蠟、汽油等輔料;

4.施工工具。

(二)作業條件準備

1.裝飾和水電施工基本完成;

2.水泥地面含水率〈8%。

二、操作工藝

1.基層處理:剔鑿,補平,刷凈;

2.彈線:找規矩,試鋪;

3.配粘結劑,隨配隨用,注意運輸、貯存,避免發生化學反應;

4.刷膠薄而均勻;

5.鋪貼地面,按翻樣或鋪擇優進行;

6.鋪貼踢腳板,先貼陰陽角,掛線施工;

7.擦光上蠟,用拖把擦拭,地板干凈,光亮一致。

三、質量技術標準

1.面板品種、質量符合設計要求,與基層粘結牢固,無空鼓;

2.面板表面潔凈,圖案清晰,色澤一致,接縫均勻,周邊順直,無裂紋,掉角等缺陷;

3.坡度符合要求,無積水,地漏、管根嚴密、無滲漏;

4.踢腳板潔凈,接縫平整均勻,高度一致,結合牢固,鑲邊邊角整齊,尺寸符合要求;

5.允許偏差詳見GBJ301-88《板塊樓、地面分項工程質量評定》。

四、成品保護措施

1.設專人看管,非工作人員嚴禁入內,進入室內工作的人員應穿拖鞋;

2.及時用塑料薄膜覆蓋保護,防止污染;

3.電工、油工等作業時使用的梯凳下腳應包裹,以免劃傷塊材地面。

五、應注意的質量問題

1.基層要平,刷膠要勻,滾壓要實,膠干時間適宜,以免翹曲,空鼓;

2.踢腳要掛線施工,刷膠要嚴,煨彎與要求相符,否則容易造成上口不齊,陰陽角空鼓;

3.刷膠不宜厚,擠出的膠及時擦干凈,以免造成污染。

六、安全、技術、節約等項措施

1.認真組織學習工藝管理卡,并在現場進行實物交底;

2.重要房間進行鋪貼翻樣;

3.認真套方、選塊,花色均勻;

4.基層交接要認真,不符合要求不得進行下道工序施工;

5.周邊塊可使用掉角塊裁制;

6.進行防火、防爆教育,作業地點要通風換氣,粘結劑溶劑不受陽光直射并遠離火源。

篇3:服裝干洗業四氯乙烯職業危害防護方法

四氯乙烯作為一種干洗溶劑,具有去油污性強等特性,在干洗業已成功使用了60多年,被洗衣界公認為比較好的干洗溶劑。然而,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以及環保意識的增強,人們對各類生活用品的副作用越來越重視,因此,四氯乙烯也開始受到廣泛關注。四氯乙烯是一種不易燃燒的無色透明液體,有刺激和麻醉作用,可經過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膚吸收。長期過度暴露會產生乏力、眩暈、惡心、記憶力差、手腳顫抖、視力不良及手指麻痺等癥狀;皮膚反復接觸,可致皮炎、皮膚脫落和濕疹等癥狀;過度接觸可造成肝損害。

鑒于四氯乙烯對干洗業工人造成的潛在健康危害,從事干洗業的相關單位及從業人員應做好以下各項工作:

1、操作管理:合理布局干洗業工藝流程,待洗衣物的收物臺與洗畢衣物的發送臺應分開設置。產生有害蒸汽的干洗機、烘干機和清漬臺應盡量置于單獨的房間或加以隔離,并設置局部通風或全面通風裝置,將有害氣體收集、凈化后排放。放散有害氣體和熱的干洗車間,宜布置在多層建筑物的上層,如布置在下層時,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上層的空氣。盛放干洗劑的容器表面應有醒目的標簽,標明干洗劑的名稱、干洗劑的特殊危險性、干洗劑的化學成分、有害物質警示標志。

2、作業防護:用人單位應按規定發給職工符合國家標準的個人防護用品。并教育和督促職工按規定使用。工作人員工作時應穿戴清潔的工作衣帽,處理污染衣物時,必須戴口罩。進行清漬及維修干洗機及填充洗滌溶劑時,必須佩帶個體防護用品。應定期檢查個人防護用品是否損壞或失效,發現問題,及時更換。防毒口罩、面具應定期消毒,及時更換吸附劑。同時用人單位要加強職工職業衛生知識培訓。

3、作業場所檢測評價:用人單位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定期對作業場所進行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評價。應委托取得資質認證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進行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檢測評價。

4、健康監護:用人單位應對職工進行上崗前、在崗期間和離崗進的職業健康檢查,并建立職業健康監護檔案,不得安排有職業禁忌證的勞動者從事相關的作業。

衛生部于2007年制訂了《服裝干洗業職業衛生管理規范》(GBZ/T199-2007),適用于所有從事服裝干洗作業的企業、事業及個體經濟組織(簡稱用人單位)的職業衛生管理,從2008年2月1日開始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