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氯乙烯中毒危害及預防措施
1.概述
三氯乙烯(分子式C2HCl3)為無色液體,有類似氯仿的氣味、沸點87℃。不溶于水,可溶于有機溶劑。與某些金屬粉末(如鋁、鎂、鈦、鋇等)可猛烈反應。在濕氣存在下,遇光會緩慢分解,形成腐蝕性鹽酸。與熱表面或火焰接觸時,可分解生成光氣、氯化氫有毒和腐蝕性煙霧。在空氣中的爆炸極限為8%~10.5%。
2.接觸機會與健康危害
三氯乙烯在工業上被廣泛用作去除金屬、玻璃及電子元件表面油污的清洗劑,油脂、石蠟的萃取劑,樹脂、橡膠的溶劑,衣物的干洗劑,還可作為冷凍劑、殺菌劑、殺蟲熏蒸劑的產品制造原料以及用于農藥的制備等。在三氯乙烯的制造、應用和儲存等職業活動中均有機會接觸。
三氯乙烯可經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膚吸收,工業接觸的主要侵入途徑是呼吸道。三氯乙烯為蓄積性麻醉劑,對中樞神經系統有強烈抑制和麻醉作用,對周圍神經及肝、腎、心也有毒性作用。少數接觸者還可出現嚴重的變應性皮膚疾患。
3.臨床表現
三氯乙烯中毒主要是引起急性中毒,慢性中毒與急性中毒的癥狀相似,只不過程度較輕。在職業活動中,短期內接觸較大量的三氯乙烯即可引起以中樞神經系統損害為主要表現的全身性疾病。接觸后的潛伏期為數十分鐘至數小時,然后可出現頭昏、頭痛、乏力、顏面潮紅,眼及上呼吸道出現刺激癥狀等,一般在脫離接觸后24h內可恢復正常。但在極高濃度下可迅速昏迷而不出現前軀癥狀。
(1)輕度吸人中毒
除出現上述前軀癥狀外,還可表現為輕度意識障礙(意識模糊、嗜睡或朦朧狀態),另外,還可出現面部三叉神經損害,并伴有輕度肝或腎損害。
(2)重度吸人中毒
除出現上述某些癥狀外,主要表現為重度意識障礙(譫妄狀態或昏迷),有兩對以上腦神經損害,并可并發重度肝、腎損害或心功能損害。
4.救治原則與其他處置
(1)現場救護
一旦發生急性吸人中毒,應使中毒者迅速脫離現場,脫去被污染的衣物,并用肥皂水或清水徹底清洗受污染的皮膚。
(2)治療原則
①靜臥保暖,密切觀察病情。對接觸反應者至少觀察24h,并根據情況作對癥處理。
②由于無特效解毒劑,故治療應以對癥及支持療法為主,積極防治腦水腫和心、肝、腎損害。心跳和呼吸停止者,需迅速進行心、肺、腦復蘇術。
③避免應用腎上腺素及其他擬腎上腺素藥物。
(3)其他處置
輕度中毒者治愈后可恢復原工作。
重度中毒者應調離三氯乙烯作業。
5.預防、安全與勞動保護
①改善設備和工藝,防止產生煙霧。加強廠房的通風換氣,加強安全生產和個人防護知識培訓教育。
②做好防火、防爆工作,防止靜電荷累積而打火(可通過接地方式)。周圍著火時,允許使用各種滅火劑,并噴水保持料桶等冷卻。
③做好儲運安全工作:儲運中應保持干燥、陰暗。沿地面通風,而且應與金屬、強堿、食品及飼料分開存放,分開運輸。
④嚴格控制工作場所空氣中三氯乙烯的濃度在國家勞動衛生標準(時間加權平均容許濃度30mg/m3,短時間接觸容許濃度60mg/m3)以下。
⑤做好個人防護:使用呼吸保護用具,使用防護手套,使用安全護目鏡。工作時禁止進食、飲水及吸煙。
⑥勞動者在上崗前必須進行體檢,在崗期間每年體檢一次。凡查出為過敏體質,或有神經系統器質性疾病,明顯的心、肝、腎疾病,眼底病變者,均應禁止或脫離三氯乙烯危害作業。
篇2:餐飲公司食物中毒預防措施
餐飲有限公司食物中毒預防措施
為了加強我公司餐飲食品衛生管理,預防食物中毒的發生,保障學校師生、企業員工身體健康,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和《餐飲業食品衛生管理辦法》及《廣東省集體食堂預防食物中毒指引》,制定本措施如下:
一、加工、經營場所應當保持內外環境整潔,采取消除蒼蠅、老鼠、蟑螂和其它病媒生物及其孳生條件的措施,并防止病媒生物進入的設施。
二、食品原料及食品采購
(1)到持有衛生訴、許可證的經營單位采購食品,必須索要對方的衛生許可證復印件及產品檢驗合格證,并相對固定采購場所。
(2)采購新鮮潔凈的食品原料,不買不賣不用有
篇3:食物中毒及預防措施
一、豆漿中毒
1、中毒原因:生大豆含有一種有毒的胰蛋白酶抑制物,可抑制體內蛋白酶的正常活性,并對胃腸有刺激作用。
2、中毒表現:潛伏期數分鐘到1小時,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脹,有的腹瀉、頭痛,可很快自愈。
3、預防措施:豆漿必須煮開再喝。
二、豆角中毒
1、中毒原因:豆角品種很多,豆角引起中毒的原因一般認為是由于豆角中所含的皂素和血球凝集素引起的。
2、中毒表現:潛伏期為數十分鐘至五小時。主要為胃腸炎癥狀,惡心、嘔吐、腹痛、腹瀉。以嘔吐為主,并伴有頭暈、頭痛、出冷汗,有的四肢麻木,胃部有燒灼感,預后良好,病程一般為數小時或1-2天。
3、預防措施:"燒熟煮透"。
三、發芽土豆中毒
1、中毒原因:土豆中含有一種生物堿,叫龍葵素。正常土豆中龍葵素的含量較少,為2-10毫克%。當土豆發芽后皮肉變綠,龍葵素含量增高。人一次食用0.2~0.4克可發生中毒。
2、中毒表現:一般在進食后十分鐘至數小時出現癥狀,胃部灼痛,舌、咽麻,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嚴重中毒者體溫升高,頭痛,昏迷,出汗,心悸。兒童常引起抽風、昏迷。
3、預防措施:⑴土豆應貯存在低溫、通風、無直射陽光的地方,防止生芽變綠。⑵生芽過多或皮肉大部分變黑、變綠時不得食用。⑶發芽很少的土豆,應徹底挖去芽和芽眼周圍的肉。因龍葵素溶于水,可侵入水中泡半小時左右。
四、亞硝酸鹽中毒
1、中毒原因:亞硝酸鹽可使正常的低鐵血紅蛋白被氧化成高鐵血紅蛋白,失去輸送氧氣的功能。因而出現青紫和組織缺氧現象。
2、中毒表現:潛伏期30分鐘-3小時,口唇、指甲及全身皮膚青紫,呼吸困難,并有頭暈、頭痛、惡心、嘔吐、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有的昏迷,抽搐,終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3、預防措施:⑴不吃腐爛變質蔬菜。⑵加強宣傳、不要誤食亞硝酸鹽。
五、沙門氏菌屬食物中毒
1、病原菌:沙門氏菌屬是很大的一組細菌,其中最常引起食物中毒的沙門氏菌有鼠傷寒,豬霍亂,腸炎沙門氏菌,付傷寒甲、乙等。這種細菌在外環境中的生活力較強。在水、牛乳及肉類食品中能生存幾個月,其繁殖的最適溫度為37℃。乳與乳制品中的沙門氏菌經巴氏消毒或煮沸后迅速死亡。
2、中毒食物和污染源:沙門氏菌食物中毒多由動物性食品,特別是肉類引起(如病死牲畜肉、熟肉制品),也可由家禽、蛋類、奶類食品引起。
3、臨床表現:以急性胃腸炎為主,潛伏期一般12-24小時,短的數小時;長則2-3天。前驅癥狀有惡心,頭痛,全身乏力和發冷等。主要癥狀有嘔吐,腹瀉,腹痛,糞便為黃綠色水樣便,有時帶膿血和粘液。一般發熱38℃-40℃。重病人出現寒戰,驚厥,抽搐和昏迷。病程為3-7天,一般預后良好。但是,老人,兒童和體弱者如不及時進行急救處理也可導致死亡。
4、預防措施:⑴防止食品被沙門氏菌污染;⑵控制食品中沙門氏菌的繁殖;⑶徹底殺死沙門氏菌。
六、魚類引起的組胺中毒
含組胺高的魚類主要是青皮紅肉的海產魚類。如鮐魚、青魚、沙丁魚、秋刀魚等。
1、中毒原因:這類魚含有較高量的組氨酸,經有些細菌作用,在適宜的條件下魚肉中的組氨酸經脫羧酶作用產生組胺和類組胺物質--秋刀魚素。
2、中毒表現:組胺中毒與人的過敏體質有關。中毒表現為局部或全身毛細血管擴張。潛伏期為數分鐘至數小時,特點是發病快,癥狀輕,恢復快,少有死亡。主要癥狀為皮膚潮紅,結膜充血,似醉酒樣,頭暈,劇烈頭痛,心悸,有時出現蕁麻疹。一般體溫不高,多于1-2日內恢復。
3、預防措施:⑴加強魚類食品衛生管理;⑵過敏體質的人不能食用;⑶對容易產生大量組胺的鮐魚去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