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中毒危害及預防措施
1.概述
苯(分子式C6H6)在常溫下為帶有特殊芳香味的無色油狀液體,沸點80.1℃,熔點5.5℃,燃點562.22℃,遇熱、明火,很易引起燃燒和爆炸,爆炸極限為1.2%~8%,微溶于水,而易與許多有機溶劑如乙醇、氯仿、乙醚、汽油、丙酮、二硫化碳等,以任何比例相互混合溶解。
2.接觸機會與健康危害
苯在工業上的應用極為廣泛,主要用途是:①作為有機化學合成中常用的原料,如制造苯乙烯、苯酚、藥物、農藥、合成橡膠、塑料、洗滌劑、染料、炸藥等;②作為溶劑、萃取劑、稀釋劑,用于生藥的浸漬、提取、重結晶等,還用于油墨、油漆、樹脂、人造革、黏膠、噴漆等的溶劑或稀釋劑;③可用作動力燃料,如工業汽油中苯的含量可高達10%以上。此外,在焦爐氣、煤焦油的分餾,石油的裂化重整與乙炔合成苯等職業活動中,從業人員都會接觸到苯。
在作業環境中,苯主要以蒸氣形態從呼吸道進人人體,皮膚僅可少量吸收,經消化道吸收雖完全,但實際意義不大。
吸收到體內的苯經體內生物轉化過程后,其代謝產物被運轉到骨髓或其他器官。以骨髓為靶部位,降低造血正調控因子白介素的水平,同時活化骨髓成熟白細胞,產生高水平的造血負調控因子腫瘤壞死因子;抑制細胞增殖;損傷DNA,誘發突變或染色體損傷,引起再生障礙性貧血或因骨髓增生不良而最終導致急性髓性白血病,這與癌基因的激活有關。
此外,慢性接觸苯的健康危害程度還與個體的遺傳易感性有關。
3.臨床表現
苯的急性毒作用主要表現為中樞神經麻痹,慢性毒作用主要表現為影響骨髓造血功能。
苯作業人員的血液檢查發現白細胞計數波動于4000—4500/mm3;血小板計數波動于6萬~8萬/mm3;紅細胞計數男性低于400萬/mm3,女性低于350萬/mm3;血紅蛋白定量男性低于12g/dl,女性低于11g/d1,周圍血細胞計數增高、出現幼稚或形態不正常的血細胞者,在3個月內每1~2周復查一次仍無好轉,且不能找到其他原因者可確定為觀察對象。
(1)急性苯中毒
人在短時間內吸人高濃度苯蒸氣后可引起以中樞神經系統抑制為主要表現的全身性疾病。
①急性輕度苯中毒:中毒后出現頭暈、頭痛、惡心、嘔吐、興奮、步態不穩等酒醉樣狀態,可伴有黏膜刺激癥狀,還可有輕度意識模糊等。
②急性重度苯中毒:中毒后出現煩躁不安,意識模糊,由淺昏迷進入深昏迷狀態或出現抽搐、血壓下降,甚至出現呼吸和循環衰竭。
(2)慢性苯中毒
人在較長時期接觸苯蒸氣后引起的以造血系統損害為主要表現的全身性疾病。根據中毒程度的不同可分為以下三種情況。
①慢性輕度中毒:在3個月內每1—2周復查一次,白細胞計數持續或基本低于4000/mm3或中性粒細胞低于2000/mm3。常有頭暈、頭痛、乏力、失眠、記憶力減退等癥狀。
②慢性中度中毒:多有慢性輕度中毒癥狀,并有易感染及出血傾向。白細胞計數低于4000/mm3或中性粒細胞低于2000/mm3,伴有血小板計數低于6萬/mm3;白細胞計數低于3000/mm3或中性粒細胞低于1500/mm3。另外,還可見到紅細胞計數偏低或減少。
③慢性重度中毒:出現全血細胞減少癥,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或白血病。苯引起的白血病以急性白血病為多見。
此外,經常接觸苯,可引起皮膚脫脂,變得干燥,脫屑以至皸裂,有的出現過敏性濕疹、脫脂性皮炎。苯還可損害生殖系統,接觸苯的女工月經量增多、經期延長,自然流產胎兒畸形率增高。苯對免疫系統也有不良影響,接觸苯的工人血IgG、IgA明顯降低,而IgM增高。還有染色體畸變率可明顯增高。
4.救治原則與其他處置
(1)現場救護
急性苯中毒多因意外事故或違反操作規程而引起,此時應迅速將中毒患者轉移到空氣新鮮處,并立即脫去被苯污染的衣服,用肥皂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膚,還需注意保暖。
(2)治療原則
①苯中毒急性期應臥床休息。急救原則與內科相同,可用葡萄糖醛酸與體內苯的代謝產物酚類等結合成低毒的苯基葡萄糖醛酸酯而起解毒作用。忌用腎上腺素,以免誘發心室顫動。
②誤服中毒時,應及時催吐或洗胃(可用0.5%活性炭懸液或1%一5%碳酸氫鈉溶液),然后導瀉。
③對癥治療主要為處理呼吸衰竭、休克、抽搐、昏迷和肺水腫等。
④病情恢復后,輕度中毒患者一般休息3—7天即可工作,重度中毒患者的休息時間應按病情恢復程度而定。
⑤對慢性苯中毒患者,應根據造血系統損害所致血液疾病作對癥處理。一經確定診斷,即應調離接觸苯及其他有毒物質的工作。在患病期間可根據病情安排工作或休息。輕度中毒一般可從事輕工作或半日工作;中度中毒適當安排休息;重度中毒全休。
5.預防、安全與勞動保護
①改革生產工藝,加強廠房的通風換氣:生產過程做到密閉化、自動化和程序化,并安裝有充分效果的局部抽風排毒設備,定期維修,使空氣中苯的濃度保持低于國家衛生標準(工作場所空氣中苯的時間加權平均容許濃度為6mg/m3;短時間接觸容許濃度為10mg/m3)。
②由于苯是肯定的人類致癌物,因此對苯的生產和應用需予以嚴格控制和管理,應采取措施進行原始級預防。
③以無毒或低毒物質取代苯:如在油漆及制鞋工業中,以汽油、二乙醇縮甲醛、環己烷、甲苯、二甲苯等作為稀釋劑或粘膠劑;以乙醇等作有機溶劑或萃取劑。
④強化衛生保健措施:對苯作業現場進行定期勞動衛生學調查,監測空氣中苯的濃度。作業工人應加強個人防護,如戴防苯口罩或使用送風式面罩。進行周密的就業前和作業期間的定期體檢。女工懷孕期及哺乳期必須調離苯作業,以免產生不良影響。
⑤職業禁忌證:凡體檢查出血象指標低于或接近正常值下限者,患有各種血液病,嚴重的全身性皮膚病,月經過多或功能性子宮出血等癥者,應禁止或脫離苯危害作業。
篇2:餐飲公司食物中毒預防措施
餐飲有限公司食物中毒預防措施
為了加強我公司餐飲食品衛生管理,預防食物中毒的發生,保障學校師生、企業員工身體健康,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和《餐飲業食品衛生管理辦法》及《廣東省集體食堂預防食物中毒指引》,制定本措施如下:
一、加工、經營場所應當保持內外環境整潔,采取消除蒼蠅、老鼠、蟑螂和其它病媒生物及其孳生條件的措施,并防止病媒生物進入的設施。
二、食品原料及食品采購
(1)到持有衛生訴、許可證的經營單位采購食品,必須索要對方的衛生許可證復印件及產品檢驗合格證,并相對固定采購場所。
(2)采購新鮮潔凈的食品原料,不買不賣不用有
篇3:食物中毒及預防措施
一、豆漿中毒
1、中毒原因:生大豆含有一種有毒的胰蛋白酶抑制物,可抑制體內蛋白酶的正常活性,并對胃腸有刺激作用。
2、中毒表現:潛伏期數分鐘到1小時,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脹,有的腹瀉、頭痛,可很快自愈。
3、預防措施:豆漿必須煮開再喝。
二、豆角中毒
1、中毒原因:豆角品種很多,豆角引起中毒的原因一般認為是由于豆角中所含的皂素和血球凝集素引起的。
2、中毒表現:潛伏期為數十分鐘至五小時。主要為胃腸炎癥狀,惡心、嘔吐、腹痛、腹瀉。以嘔吐為主,并伴有頭暈、頭痛、出冷汗,有的四肢麻木,胃部有燒灼感,預后良好,病程一般為數小時或1-2天。
3、預防措施:"燒熟煮透"。
三、發芽土豆中毒
1、中毒原因:土豆中含有一種生物堿,叫龍葵素。正常土豆中龍葵素的含量較少,為2-10毫克%。當土豆發芽后皮肉變綠,龍葵素含量增高。人一次食用0.2~0.4克可發生中毒。
2、中毒表現:一般在進食后十分鐘至數小時出現癥狀,胃部灼痛,舌、咽麻,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嚴重中毒者體溫升高,頭痛,昏迷,出汗,心悸。兒童常引起抽風、昏迷。
3、預防措施:⑴土豆應貯存在低溫、通風、無直射陽光的地方,防止生芽變綠。⑵生芽過多或皮肉大部分變黑、變綠時不得食用。⑶發芽很少的土豆,應徹底挖去芽和芽眼周圍的肉。因龍葵素溶于水,可侵入水中泡半小時左右。
四、亞硝酸鹽中毒
1、中毒原因:亞硝酸鹽可使正常的低鐵血紅蛋白被氧化成高鐵血紅蛋白,失去輸送氧氣的功能。因而出現青紫和組織缺氧現象。
2、中毒表現:潛伏期30分鐘-3小時,口唇、指甲及全身皮膚青紫,呼吸困難,并有頭暈、頭痛、惡心、嘔吐、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有的昏迷,抽搐,終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3、預防措施:⑴不吃腐爛變質蔬菜。⑵加強宣傳、不要誤食亞硝酸鹽。
五、沙門氏菌屬食物中毒
1、病原菌:沙門氏菌屬是很大的一組細菌,其中最常引起食物中毒的沙門氏菌有鼠傷寒,豬霍亂,腸炎沙門氏菌,付傷寒甲、乙等。這種細菌在外環境中的生活力較強。在水、牛乳及肉類食品中能生存幾個月,其繁殖的最適溫度為37℃。乳與乳制品中的沙門氏菌經巴氏消毒或煮沸后迅速死亡。
2、中毒食物和污染源:沙門氏菌食物中毒多由動物性食品,特別是肉類引起(如病死牲畜肉、熟肉制品),也可由家禽、蛋類、奶類食品引起。
3、臨床表現:以急性胃腸炎為主,潛伏期一般12-24小時,短的數小時;長則2-3天。前驅癥狀有惡心,頭痛,全身乏力和發冷等。主要癥狀有嘔吐,腹瀉,腹痛,糞便為黃綠色水樣便,有時帶膿血和粘液。一般發熱38℃-40℃。重病人出現寒戰,驚厥,抽搐和昏迷。病程為3-7天,一般預后良好。但是,老人,兒童和體弱者如不及時進行急救處理也可導致死亡。
4、預防措施:⑴防止食品被沙門氏菌污染;⑵控制食品中沙門氏菌的繁殖;⑶徹底殺死沙門氏菌。
六、魚類引起的組胺中毒
含組胺高的魚類主要是青皮紅肉的海產魚類。如鮐魚、青魚、沙丁魚、秋刀魚等。
1、中毒原因:這類魚含有較高量的組氨酸,經有些細菌作用,在適宜的條件下魚肉中的組氨酸經脫羧酶作用產生組胺和類組胺物質--秋刀魚素。
2、中毒表現:組胺中毒與人的過敏體質有關。中毒表現為局部或全身毛細血管擴張。潛伏期為數分鐘至數小時,特點是發病快,癥狀輕,恢復快,少有死亡。主要癥狀為皮膚潮紅,結膜充血,似醉酒樣,頭暈,劇烈頭痛,心悸,有時出現蕁麻疹。一般體溫不高,多于1-2日內恢復。
3、預防措施:⑴加強魚類食品衛生管理;⑵過敏體質的人不能食用;⑶對容易產生大量組胺的鮐魚去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