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酚中毒的危害及預防措施

酚中毒的危害及預防措施

2024-07-14 閱讀 6706

1.概述

酚常指苯酚(俗名石炭酸),為白色半透明針狀結晶,在熔化狀態,呈無色透明低黏稠液體,具有特殊的芳香氣味,易燃,易爆,熔點43℃,沸點182℃,易潮解。在水中溶解度為8%(25℃),可溶于芳香烴、醇、醚、酮、鹵代烴等大部分機溶劑。

2.接觸機會與健康危害

酚主要用于生產酚醛樹脂、己內酰胺、炸藥、肥料、油漆、除漆劑、橡膠和木材防腐劑等。也用于石油、制革、造紙、肥皂、玩具、香料、染料等工業。醫藥上用作止癢劑、消毒劑和防腐劑等。在酚的生產和應用過程中,均可有接觸機會。酚易經呼吸道、胃腸道、完整和擦傷的皮膚吸收。損害心肌和毛細血管,使心肌變性和壞死,心率起初增快、后變慢而不規則,血壓先升高、后下降。肝細胞腫脹、蒼白和出現粗粒狀,并有核水腫、破裂和濃縮。酚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部位主要在脊髓,由于前角細胞受刺激而出現肌肉震顫和陣攣性抽搐。酚的毒性作用與血液中“游離”酚的含量直接相關。酚對皮膚和黏膜有強烈的刺激和腐蝕作用。不僅可引起皮膚、眼和呼吸道腐蝕性損害,而且能經皮膚和黏膜吸收,引起全身中毒癥狀。目前發現酚經人體皮膚或體腔吸收產生的毒性作用要高于消化道攝入途徑。

3.臨床表現

因酚的揮發性低,工業上吸入酚蒸氣引起的中毒較少見。急性酚中毒主要系口服和皮膚吸收所致。誤服后,立即出現口腔和咽喉燒灼感、腹痛、呼出氣中帶酚味、臉色蒼白、伴冷汗,瞳孔擴大或縮小,并可有明顯紫紺。許多病例可在服后數分鐘出現肌無力,意識喪失,脈搏通常微弱和緩慢、偶見增快。中毒早期呼吸增快、晚期減慢,體溫早期波動在37℃上下、晚期增高。血壓常下降,重者數小時后休克。偶可見全身震顫、陣發性強直性抽搐、面部或肢體個別肌肉顫搐。最終常死于呼吸衰竭。嚴重中毒存活者常繼發肝、腎損害和肺炎。腎臟損害多發生在48h后,出現少尿、蛋白尿和尿毒癥。皮膚接觸后,局部出現紅斑或呈無痛性蒼白色,嚴重病例皮膚被腐蝕和壞死。較大面積皮膚污染時,可經皮吸收引起中毒。表現為心律失常(室上性或室性)、休克、代謝性酸中毒等。尚有通氣過度、腎損害和高鐵血紅蛋白血癥的報道。發生急性腎功能衰竭表現為無尿、血肌酐增高等。吸人高濃度酚蒸氣,可迅速出現頭痛、頭暈、無力、視物模糊,體溫、脈搏和血壓下降。嚴重者出現意識障礙、抽搐、肺水腫和呼吸衰竭,常并發肝、腎損害。酚濺入眼內,可引起結膜和角膜灼傷。接觸酚的工人可發生刺激性接觸性皮炎,但酚不是致敏原。長期接觸低濃度酚,可出現頭痛、頭暈、失眠、易激動、惡心、嘔吐、吞咽困難、食欲不振、唾液分泌增多和腹瀉等。少數人可有肝功能異常。

4.救治原則與其他處置

急性酚中毒無特效解毒劑,主要采用一般急救措施和對癥治療。

①皮膚接觸者應立即脫去被污染的衣物,用浸過聚乙烯乙醇-300(PEG-300)或聚乙烯乙二醇和甲基化酒精混合液(2:1)的棉花反復揩洗被污染的皮膚,也可將沾污的皮膚浸入上述清洗液中,然后用清水沖洗干凈。如污染面積較大(>體表面積10%),則首先用大量清水淋浴,數分鐘后再用浸過PEG-300或聚乙烯乙二醇和甲基化酒精混合液的棉花揩洗。

②皮膚被酚灼傷時,用飽和硫酸鈉溶液濕敷,并按化學灼傷作進一步處理。

③酚濺入眼內時,應迅速用大量清水沖洗15min以上,按眼灼傷處理。

④吸人接觸者,應立即脫離現場,注意保暖,必要時給予吸氧及其他對癥治療。

⑤口服者如意識清晰,立即口服蓖麻油或其他植物油15~30ml,并催吐。如催吐失敗,應迅速用溫水或牛奶洗胃,每次300~400ml,直至洗出液無酚味為止,最后給予蓖麻油或其他植物油。如酚進入胃腸道時間較長、黏膜已被嚴重腐蝕時,不能再用植物油,否則會增加酚的吸收。洗胃插管時務必謹慎,以免食管穿孔。

⑥根據病情,給予吸氧、靜脈滴注高滲葡萄糖液,防治腦水腫、肺水腫和保護肝腎功能等處理。

⑦酚吸收量較大或有腎損害等重癥患者,可采用血液凈化療法。

⑧國外學者根據動物實驗結果,建議嚴重中毒患者可靜脈滴注碳酸氫鈉溶液。

5.預防安全與勞動保護

生產、應用、儲藏和運輸酚的過程必須有安全衛生制度,并嚴格執行。凡加熱酚的操作必須密閉化,輔以通風設施。注意防火、防爆,做好含酚污水的處理。加強個體防護;避免皮膚直接接觸。在生產崗位應設置沖水設備,以備急救沖洗用。

篇2:餐飲公司食物中毒預防措施

餐飲有限公司食物中毒預防措施

為了加強我公司餐飲食品衛生管理,預防食物中毒的發生,保障學校師生、企業員工身體健康,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和《餐飲業食品衛生管理辦法》及《廣東省集體食堂預防食物中毒指引》,制定本措施如下:

一、加工、經營場所應當保持內外環境整潔,采取消除蒼蠅、老鼠、蟑螂和其它病媒生物及其孳生條件的措施,并防止病媒生物進入的設施。

二、食品原料及食品采購

(1)到持有衛生訴、許可證的經營單位采購食品,必須索要對方的衛生許可證復印件及產品檢驗合格證,并相對固定采購場所。

(2)采購新鮮潔凈的食品原料,不買不賣不用有

篇3:食物中毒及預防措施

一、豆漿中毒

1、中毒原因:生大豆含有一種有毒的胰蛋白酶抑制物,可抑制體內蛋白酶的正常活性,并對胃腸有刺激作用。

2、中毒表現:潛伏期數分鐘到1小時,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脹,有的腹瀉、頭痛,可很快自愈。

3、預防措施:豆漿必須煮開再喝。

二、豆角中毒

1、中毒原因:豆角品種很多,豆角引起中毒的原因一般認為是由于豆角中所含的皂素和血球凝集素引起的。

2、中毒表現:潛伏期為數十分鐘至五小時。主要為胃腸炎癥狀,惡心、嘔吐、腹痛、腹瀉。以嘔吐為主,并伴有頭暈、頭痛、出冷汗,有的四肢麻木,胃部有燒灼感,預后良好,病程一般為數小時或1-2天。

3、預防措施:"燒熟煮透"。

三、發芽土豆中毒

1、中毒原因:土豆中含有一種生物堿,叫龍葵素。正常土豆中龍葵素的含量較少,為2-10毫克%。當土豆發芽后皮肉變綠,龍葵素含量增高。人一次食用0.2~0.4克可發生中毒。

2、中毒表現:一般在進食后十分鐘至數小時出現癥狀,胃部灼痛,舌、咽麻,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嚴重中毒者體溫升高,頭痛,昏迷,出汗,心悸。兒童常引起抽風、昏迷。

3、預防措施:⑴土豆應貯存在低溫、通風、無直射陽光的地方,防止生芽變綠。⑵生芽過多或皮肉大部分變黑、變綠時不得食用。⑶發芽很少的土豆,應徹底挖去芽和芽眼周圍的肉。因龍葵素溶于水,可侵入水中泡半小時左右。

四、亞硝酸鹽中毒

1、中毒原因:亞硝酸鹽可使正常的低鐵血紅蛋白被氧化成高鐵血紅蛋白,失去輸送氧氣的功能。因而出現青紫和組織缺氧現象。

2、中毒表現:潛伏期30分鐘-3小時,口唇、指甲及全身皮膚青紫,呼吸困難,并有頭暈、頭痛、惡心、嘔吐、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有的昏迷,抽搐,終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3、預防措施:⑴不吃腐爛變質蔬菜。⑵加強宣傳、不要誤食亞硝酸鹽。

五、沙門氏菌屬食物中毒

1、病原菌:沙門氏菌屬是很大的一組細菌,其中最常引起食物中毒的沙門氏菌有鼠傷寒,豬霍亂,腸炎沙門氏菌,付傷寒甲、乙等。這種細菌在外環境中的生活力較強。在水、牛乳及肉類食品中能生存幾個月,其繁殖的最適溫度為37℃。乳與乳制品中的沙門氏菌經巴氏消毒或煮沸后迅速死亡。

2、中毒食物和污染源:沙門氏菌食物中毒多由動物性食品,特別是肉類引起(如病死牲畜肉、熟肉制品),也可由家禽、蛋類、奶類食品引起。

3、臨床表現:以急性胃腸炎為主,潛伏期一般12-24小時,短的數小時;長則2-3天。前驅癥狀有惡心,頭痛,全身乏力和發冷等。主要癥狀有嘔吐,腹瀉,腹痛,糞便為黃綠色水樣便,有時帶膿血和粘液。一般發熱38℃-40℃。重病人出現寒戰,驚厥,抽搐和昏迷。病程為3-7天,一般預后良好。但是,老人,兒童和體弱者如不及時進行急救處理也可導致死亡。

4、預防措施:⑴防止食品被沙門氏菌污染;⑵控制食品中沙門氏菌的繁殖;⑶徹底殺死沙門氏菌。

六、魚類引起的組胺中毒

含組胺高的魚類主要是青皮紅肉的海產魚類。如鮐魚、青魚、沙丁魚、秋刀魚等。

1、中毒原因:這類魚含有較高量的組氨酸,經有些細菌作用,在適宜的條件下魚肉中的組氨酸經脫羧酶作用產生組胺和類組胺物質--秋刀魚素。

2、中毒表現:組胺中毒與人的過敏體質有關。中毒表現為局部或全身毛細血管擴張。潛伏期為數分鐘至數小時,特點是發病快,癥狀輕,恢復快,少有死亡。主要癥狀為皮膚潮紅,結膜充血,似醉酒樣,頭暈,劇烈頭痛,心悸,有時出現蕁麻疹。一般體溫不高,多于1-2日內恢復。

3、預防措施:⑴加強魚類食品衛生管理;⑵過敏體質的人不能食用;⑶對容易產生大量組胺的鮐魚去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