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井下作業中毒安全事故分析預防措施

井下作業中毒安全事故分析預防措施

2024-07-13 閱讀 7753

井下作業中毒安全事故分析及預防措施

進入地下管井作業發生中毒窒息事故的事情常有耳聞,是什么原因呢?筆者對幾起地下管井作業中毒窒息事故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范措施,供大家參考。

事故原因

多次事故發生后,化驗分析報告顯示,化糞池內有害氣體的主要成分是硫化氫、一氧化碳、沼氣等。這里僅以硫化氫為例,對其性質和危害加以分析。硫化氫為無色,具有臭雞蛋味,屬二級毒物,是強烈的神經毒物,對粘膜有明顯的刺激作用。低濃度時,對呼吸道及眼的刺激作用明顯。濃度越高,全身性作用越明顯,表現為中樞神經系統癥狀和窒息癥狀。

硫化氫的局部刺激作用,是由于接觸濕潤粘膜與鈉離子形成的硫化鈉引起的。硫化氫的全身作用是通過與細胞色素氧化酶中三價鐵及二硫鍵起作用,使酶失去活性,影響細胞氧化過程,造成細胞組織缺氧。由于中樞神經系統對缺氧最為敏感,因此首先受害。高濃度時,則引起頸動脈竇的反射作用,使呼吸停止;更高濃度時,可直接麻痹呼吸中樞而立即引起窒息,造成電擊樣中毒。

在城市地下,縱橫交錯地分布著大量污水管線,廠區、居民區等散布著成千上萬的污水管井和化糞池,一些角落堆積著許多生活垃圾。由于污水和垃圾中富

含大量蛋白質等有機物,產生大量硫化氫、一氧化碳和沼氣等有毒有害氣體和沼氣等有毒有害氣體,加之大部分污水管井、污水池是密閉的,空氣不流通,有毒有害氣體得不到散逸,長久集聚在井底、池內,致使有毒有害氣體濃度過高。當作業人員直接下到井中、池內管道內進行作業時,有毒有害氣體經呼吸道侵入人體,極易的導致急性職業中毒的發生,造成人員傷亡。上述幾起事故,就是高濃度的硫化氫吸入人體后,造成急性中毒而引起的。

防范措施

第一,要利用多種形式對職工、居民和從業人員進行安全常識和職業安全衛生知識宣傳教育,讓大家了解硫化氫、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氣體的性質、危害,知道哪些地方容易產生有害氣體,如何預防這些氣體的危害,提高從業人員的自我防護意識;

第二,各有關單位要建立、健全地下管井疏通作業操作規程,為從事管井疏通作業人員配備職業危害防護設備及有效的個人防護用品,如防毒口罩、安全繩等;

第三,有關部門和單位要定期對容易產生有毒有害氣體的場所進行檢查,及時清理垃圾、糞便、紙漿等有機物,保持市容清潔,特別是夏天高溫季節,防止有機物發酵后產生硫化氫等有害氣體;

第四,有關單位要配備快速氣體檢測儀,及時掌握污水池及地下管井等場所有毒有害氣體的種類及濃度,采取必要的通風排毒措施,嚴禁在有毒有害氣體濃度超標時無防護、冒險作業;

第五,建立、健全本單位地下管井及有害氣體場所作業應急救援預案,并組織演練。一旦發生井下急性硫化氫等有毒氣體中毒事故時,救援人員切忌盲目進入池內或管道內救人,一定要在佩戴防毒口罩,系好安全繩,并有專人監護的條件下施救,避免不必要的人身傷亡和財產損失。如發生急性中毒,應立即將患者撤離現場,移至空氣流通外,保持其呼吸道的通暢,有條件的還應給予吸氧;有眼部損傷者,應盡快用清水反復沖洗;對呼吸停止者,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對休克者應讓其取平臥位,頭稍低;對昏迷者應及時清除口腔內異物,保持呼吸道通暢,并及時撥打急救電話,將中毒者送至醫療機構進行救治。

許多事故的直接責任者,同時也是受害者,他們大多數是死于無知,而真正應該對事故負責的是這些單位的管理者。規章制度不健全、宣傳教育不落實、安全管理不到位才是造成群死群傷的真正原因。

為了使這樣的事故不再重現,有必要對進入地下管井作業發生中毒窒息事故的原因進行宣傳教育,以便讓居民和職工進一步了解其性質和危害,以防止類似事故的再次發生。

篇2:餐飲公司食物中毒預防措施

餐飲有限公司食物中毒預防措施

為了加強我公司餐飲食品衛生管理,預防食物中毒的發生,保障學校師生、企業員工身體健康,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和《餐飲業食品衛生管理辦法》及《廣東省集體食堂預防食物中毒指引》,制定本措施如下:

一、加工、經營場所應當保持內外環境整潔,采取消除蒼蠅、老鼠、蟑螂和其它病媒生物及其孳生條件的措施,并防止病媒生物進入的設施。

二、食品原料及食品采購

(1)到持有衛生訴、許可證的經營單位采購食品,必須索要對方的衛生許可證復印件及產品檢驗合格證,并相對固定采購場所。

(2)采購新鮮潔凈的食品原料,不買不賣不用有

篇3:食物中毒及預防措施

一、豆漿中毒

1、中毒原因:生大豆含有一種有毒的胰蛋白酶抑制物,可抑制體內蛋白酶的正常活性,并對胃腸有刺激作用。

2、中毒表現:潛伏期數分鐘到1小時,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脹,有的腹瀉、頭痛,可很快自愈。

3、預防措施:豆漿必須煮開再喝。

二、豆角中毒

1、中毒原因:豆角品種很多,豆角引起中毒的原因一般認為是由于豆角中所含的皂素和血球凝集素引起的。

2、中毒表現:潛伏期為數十分鐘至五小時。主要為胃腸炎癥狀,惡心、嘔吐、腹痛、腹瀉。以嘔吐為主,并伴有頭暈、頭痛、出冷汗,有的四肢麻木,胃部有燒灼感,預后良好,病程一般為數小時或1-2天。

3、預防措施:"燒熟煮透"。

三、發芽土豆中毒

1、中毒原因:土豆中含有一種生物堿,叫龍葵素。正常土豆中龍葵素的含量較少,為2-10毫克%。當土豆發芽后皮肉變綠,龍葵素含量增高。人一次食用0.2~0.4克可發生中毒。

2、中毒表現:一般在進食后十分鐘至數小時出現癥狀,胃部灼痛,舌、咽麻,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嚴重中毒者體溫升高,頭痛,昏迷,出汗,心悸。兒童常引起抽風、昏迷。

3、預防措施:⑴土豆應貯存在低溫、通風、無直射陽光的地方,防止生芽變綠。⑵生芽過多或皮肉大部分變黑、變綠時不得食用。⑶發芽很少的土豆,應徹底挖去芽和芽眼周圍的肉。因龍葵素溶于水,可侵入水中泡半小時左右。

四、亞硝酸鹽中毒

1、中毒原因:亞硝酸鹽可使正常的低鐵血紅蛋白被氧化成高鐵血紅蛋白,失去輸送氧氣的功能。因而出現青紫和組織缺氧現象。

2、中毒表現:潛伏期30分鐘-3小時,口唇、指甲及全身皮膚青紫,呼吸困難,并有頭暈、頭痛、惡心、嘔吐、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有的昏迷,抽搐,終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3、預防措施:⑴不吃腐爛變質蔬菜。⑵加強宣傳、不要誤食亞硝酸鹽。

五、沙門氏菌屬食物中毒

1、病原菌:沙門氏菌屬是很大的一組細菌,其中最常引起食物中毒的沙門氏菌有鼠傷寒,豬霍亂,腸炎沙門氏菌,付傷寒甲、乙等。這種細菌在外環境中的生活力較強。在水、牛乳及肉類食品中能生存幾個月,其繁殖的最適溫度為37℃。乳與乳制品中的沙門氏菌經巴氏消毒或煮沸后迅速死亡。

2、中毒食物和污染源:沙門氏菌食物中毒多由動物性食品,特別是肉類引起(如病死牲畜肉、熟肉制品),也可由家禽、蛋類、奶類食品引起。

3、臨床表現:以急性胃腸炎為主,潛伏期一般12-24小時,短的數小時;長則2-3天。前驅癥狀有惡心,頭痛,全身乏力和發冷等。主要癥狀有嘔吐,腹瀉,腹痛,糞便為黃綠色水樣便,有時帶膿血和粘液。一般發熱38℃-40℃。重病人出現寒戰,驚厥,抽搐和昏迷。病程為3-7天,一般預后良好。但是,老人,兒童和體弱者如不及時進行急救處理也可導致死亡。

4、預防措施:⑴防止食品被沙門氏菌污染;⑵控制食品中沙門氏菌的繁殖;⑶徹底殺死沙門氏菌。

六、魚類引起的組胺中毒

含組胺高的魚類主要是青皮紅肉的海產魚類。如鮐魚、青魚、沙丁魚、秋刀魚等。

1、中毒原因:這類魚含有較高量的組氨酸,經有些細菌作用,在適宜的條件下魚肉中的組氨酸經脫羧酶作用產生組胺和類組胺物質--秋刀魚素。

2、中毒表現:組胺中毒與人的過敏體質有關。中毒表現為局部或全身毛細血管擴張。潛伏期為數分鐘至數小時,特點是發病快,癥狀輕,恢復快,少有死亡。主要癥狀為皮膚潮紅,結膜充血,似醉酒樣,頭暈,劇烈頭痛,心悸,有時出現蕁麻疹。一般體溫不高,多于1-2日內恢復。

3、預防措施:⑴加強魚類食品衛生管理;⑵過敏體質的人不能食用;⑶對容易產生大量組胺的鮐魚去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