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公司糾正和預防措施實施工作程序
1.目的
對質量管理體系及其運行過程中出現的明顯或潛在的不合格,實施有效糾正或預防措施,以消除不合格產生的原因,防止再發生,從而達到持續改進的目的。
2.適用范圍
適用于本公司質量管理活動中發生的現存或潛在不合格的糾正和預防,包括生產流程的不合格品,內審、外審不合格項。
3.職責
3.1管理者代表負責嚴重不合格發生的糾正和預防措施確認,必要時向總經理匯報。
3.2企管培訓部負責體系不合格的糾正和預防措施的跟蹤檢查。
3.3質檢科負責生產流程中的不合格及客戶抱怨的糾正和預防措施的跟蹤檢查。
3.4各部門負責與本部門相關不合格的原因分析,根據要求制定糾正與預防措施并實施。
4.工作程序
4.1不合格的信息來源
4.1.1產品質量的異常;
4.1.2數據分析結果;
4.1.3內審、外審、管理評審中的不合格項;
4.1.4顧客抱怨和顧客要求;
4.1.5供應商供應不合格;
4.1.6質量體系日常運行中的異常。
4.2不合格確認準則
4.2.1質量管理不合格是指符合以下二種之一:
a.根據《不合格品控制程序》中的標準,確定不合格品是否符合有關技術指標。
b.不符合管理體系文件,包括質量手冊、程序文件、指導書。
4.3糾正和預防措施需求評價
4.3.1管理評審、內審、外審中發生的不合格項、質量體系運行異常,應采取糾正或預防措施,由管理者代表或企管培訓部下達指令。
4.3.2生產過程中出現的批量不合格、報廢、顧客投訴和退貨等,需采取糾正和預防措施,由質管部下達指令。
4.3.3針對明顯的不合格采取糾正措施,針對潛在的不合格采取預防措施。
4.4糾正和預防措施實施和確認時機
4.4.1內審或外審及管理評審中發現的不合格、質量運行異常的糾正和預防由企管培訓部組織相關部門按《管理評審程序》《內部審核程序》實施。
4.4.2顧客投訴的糾正和預防按《客戶滿意度測量程序》實施。
4.4.3生產過程中出現的批量不合格、報廢及退貨:
a.由質管部填寫"質量異常糾正單"交責任部門;
b.責任部門調查、分析不合格的原因,制訂糾正和預防措施,報質管部核準;若質管部為責任部門,提出的糾正和預防措施方案由管理者代表核準。
c.對于涉及多個部門的重大質量問題,則由質管部組織相關部門召開質量分析專題會,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落實責任部門,由質管部綜合提出糾正和預防措施,管理者代表核準。
4.4.4對于同一供應商連續出現2批材料被拒收或連續10批材料中有3批被拒收時,由質管部向供應商發出"質量異常糾正單",責成其擬定并實施糾正措施,于商定的限期內回傳。
4.4.5糾正和預防措施實施后,不合格部門的主管和質管部/企管培訓部需進行跟蹤檢查,對效果進行確認。若不合格未得到糾正,應對糾正和預防措施進行論證,重新制定有效的措施。
4.4.6供應商糾正和措施的實施,可通過其下一批來料進行驗證。
4.5體系文件的修改
4.5.1若不合格的發生為質量體系方面的原因,或因有關文件不具備可操作性,制訂糾正和預防措施關系到體系文件的修改,可按《文件和資料控制程序》相關條款修訂體系文件。
4.5.2對于在采取糾正和預防措施過程中確認有效的方法,應納入相關的文件,使質量管理體系不斷改進、完善。
4.6糾正和預防措施實施過程中形成的質量記錄,由指令下達部門按《質量記錄控制程序》收集、保存。
4.7糾正和預防措施的有關信息作為管理評審的輸入。
5.相關文件
5.1《文件和資料控制》
5.2《質量記錄控制程序》
5.3《管理評審程序》
5.4《內部審核程序》
5.5《顧客滿意度測量程序》
6.質量記錄
6.1質量異常糾正單
篇2:糾正預防措施管理制度
1、公司安全管理委員會是制定糾正與預防措施的最高管理機構;公司安全環保部為公司糾正與預防措施的主要執行部室;公司各部室及基層單位為糾正與預防措施實施的對象;
2、糾正與預防措施應涵蓋各級安全委員會的活動,培訓程序及培訓質量的評估、變化管理流程要求、職業衛生檢測、事故調查、事故分析、事故報告、公司標準化系統評價、危險源辨識及風險評價、法律法規的獲取與識別、應急管理等內容;
3、確保公司糾正與預防措施溝通的有效性及實效性;
4、公司安全委員會全體成員系為公司糾正與預防措施溝通人員,建立相關的制度及職責;
5、溝通對象為公司所屬范圍內與安全工作有關或相關的事宜;
6、溝通方式或頻率為公司每月經濟運行會和公司調度
7、糾正與預防措施須設立計劃或方案,計劃或方案中須載明責任人員、行動步驟、時間要求、地點及行動的跟蹤要求等;
8、糾正與預防措施的文件、記錄應以檔案形式保管。
篇3:糾正預防措施實施保障制度
1、目的
針對不合格項采取糾正措施,針對可導致不合格的隱患采取預防措施,實現安全標準化體系的持續改進。
2、適用范圍
適用于安全標準化實施中糾正、預防與改進措施的制定、實施和驗證。
3職責
3.1安全管理者代表負責組織對不合格項的識別,并確定相應的糾正與預防措施。
3.2安全科根據管理體系的要求,督促糾正預防措施的實施,并對措施的實施效果進行驗證。
3.3各采區、班組和部門負責在所轄區域實施相應的糾正和預防措施。
4、工作程序
4.1糾正措施
4.1.1安全管理者代表組織相關人員對安全標準化體系所涉及的個過程和環節可能出現的不合格項進行識別,并確定相應的糾正措施。
4.1.2各采區、班組和部門將安全標準化體系運行過程中出現的不符合項及其他信息以書面形式向安全管理者代表報告。
4.1.3管理者代表組織人員對不符合項進行確認和原因分析。在全面衡量風險、成本、可靠性、安全性等基礎上確定所要采取的糾正措施及責任部門,包括預期要達到的目標和完成期限。
4.1.4各班組或相關崗位部門實施相應的糾正措施,安全科負責對措施實施情況進行監控和驗證,實施和驗證的過程應形成相應的記錄,驗證結果應書面報安全管理者代表。
4.1.5糾正措施的實施應保持各過程及環節的正常受控,并消除可導致不符合及偏差發生的原因。
4.1.6糾正與預防措施的實施應滿足對以下過程和活動出現的問題進行糾正:培訓、檢查系統、隱患整改、事故事件調查、風險評價。
4.2預防措施
4.2.1預防控制是安全標準化體系建立和運行的一項重要原則,廠長和安全科應遵循PDCA的原理,采用過程方法,收集影響安全標準化體系運行的有關信息,對每個過程進行分析,識別所有潛在的不符合項,并找出原因,確定和采取相應的預防控制措施。必要時要為預防措施的執行制定專門的實施計劃。
4.2.2安全科要通過對管理數據和信息的分析,對作業過程及現場的觀察,經常性的對各個過程和環節的潛在不符合因素進行識別哦,以便及時采取預防措施,防患于未然。
4.2.3預防措施的實施情況應形成記錄,預防措施的實施效果應予以驗證。
4.2.4安全科負責將所采取措施的有關信息和記錄提交給管理評審,包括糾正和預防措施的實施結果和驗證記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