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基苯安全生產要點
1工藝簡述
硝基苯是以苯為原料,以硝酸和硫酸的混合酸為硝化劑,進地苯的硝化而制得。簡要生產工藝過程是,將按一定比例配制的硝化劑和苯加入硝化釜,經攪拌和控制冷卻水維持反應溫度,使苯與硝化劑反應生成粗硝基苯。硝化產物在分離器將廢酸和粗硝基苯分離開,再經水洗和氫氧化鈉溶液中和,最后再進行兩次精餾得到硝基苯產品。
生產原料是一級易燃液體Ⅰ毒物,硝酸、硫酸、混酸均為強氧化、強腐蝕劑Ⅱ級毒物。產品硝基苯遇高溫能燃燒爆炸,屬Ⅱ級毒物。
2重點部位
硝化釜是硝基苯生產的核心設備。投入釜中的混酸對設備有強腐蝕作用,尤其是硝化反應是激烈的放熱反應,存在多種危險因素,一旦出現問題其后果嚴重。硝化反應溫度一般控制在50~60℃,溫度越高反應速度越快,副反應產物也越多。當溫度達到100℃時,在過量混酸作用下,硝基苯與硝酸可生成二硝基苯(主要為間位二硝基苯)。硝化反應中,生成硝基酚的反應也是隨溫度增高而增加,而且在中和與水洗過程中接觸堿金屬進一步轉化為硝基酚鹽類物質,如硝基酚鈉鹽、硝基酚鎂鹽、硝基酚鐵鹽等。這些副反應生成物大都為固體沉淀物,極易附著于設備管道壁上,一旦被蒸干便具有火藥一樣的爆炸性,對高溫、摩擦、震動很敏感。如某廠苦味酸生產裝置,生產中出現不正常現象,立刻開反應釜底旋塞準備放料,但旋塞打不開而砸了一下,當即爆炸死亡8人;某硝基甲苯裝置,因母液蒸干,硝基酚鹽沉積在加熱蒸汽排管上分解爆炸,此類爆炸事故在硝基經合物生產中教訓其甚多。
3安全要點
3.1硝化釜
3.1.1嚴格控制硝化釜投料量和投料配合比是減少副反應物生成和防止冒釜的手段之一。投料量過大,反應熱量不能及時移出會造成溫度急驟升高,嚴重時可造成突沸冒釜。混酸投料過量會增加二硝基化合物的生成。因此,應對硝化釜的計量投料進行必要的檢查,當計量罐進料時其罐的出口閥(投料)必須關閉,嚴禁不經計量的投料。
3.1.2硝化釜內的水冷卻器是調節反應溫度的重要設備,要保證足夠的水量和溫差才能平衡硝化反應的熱量。另外要保證冷卻器不能漏水,否則會造成水與酸的激烈放熱反應出現冒釜等危險。生產中要加強對冷卻水系統水壓和溫度的檢查,及時消除冷卻水系統的缺陷和隱患。定期對冷卻器腐蝕情況的檢查測試,生產投料前要監督做好試壓工作。
3.1.3硝化釜的攪拌裝置是均衡反應防止和減少局部二硝化的手段,投料前要對其試車情況進行檢查,不準帶病開車。生產過程中發現設備運轉有異常時,應視反應進行情況及時停車排除。
3.1.4本裝置的設備、管道因受強氧化劑的腐蝕作用而縮短壽命,要及時定期對腐蝕情況進行檢查,不允許繼續使用已喪失安全裕度的設備與管道,防止生產中出現異常溫度,使壓力波動,而發生破壞性爆炸事故。
3.2其它部位
3.2.1定期對下列安全防護裝置、器具進行檢查、維護和保養:廠房通排風裝置、可燃氣體檢測報警儀器、苯貯罐的呼吸閥、噴淋水、防液堤、苯系統的靜電接地設施、消火栓及其化滅火器材、清水沖洗設施、事故柜及其救護器材、個人防護用具(防酸作業服、防毒面具、防護眼鏡、膠皮手套、膠皮靴等)。
3.2.2經常檢查硝酸、混酸生產區域內,是否有木材、草袋等植物類纖維物品堆放、貯存,若發現有違章亂堆亂放情況,應指令盡快遷出,防止一旦發生漏酸引起著火。
3.2.3在清除設備、管道內的硝基酚鹽類化合物沉淀物時,要監督其采用蒸煮清洗方法,禁止使用機械鏟刮,防止發生爆炸危險。
3.2.4裝置內禁止動用各類火種,避免撞擊、震動,不得任意敲打設備、管道等。
篇2:CAS98953環境應急手冊:硝基苯
17、硝基苯CAS98-95-3品名硝基苯別名密斑油、苦杏仁油英文名Nitrobenzeen;Oilofmirbane;Nitrobenzo理化性質分子式C6H5NO2分子量123.12熔點0.133kPa(44.4℃)沸點210~211℃相對密度蒸氣4.25液態1.205(15℃/4℃)蒸氣壓0.133kpa(44.4℃)外觀氣味光亮的黃色晶體或黃色油狀液體,具有揮發性的杏仁油味。溶解性溶于水(1:500),易溶于乙醇、苯、乙醚、油類。穩定性和危險性穩定性:穩定,不聚合。危險性:可燃。閃點87.8℃。遇熱、明火或氧化劑易著火。遇熱或明火易爆炸。能與(苯胺+甘油)N2O4、AgClO4、HNO3發生激烈反應,放出大量熱。有毒。能通過皮膚呼吸道或消化道吸收。環境標準工作場所空氣中短時間接觸容許濃度[1](mg/m3)5廢氣最高允許排放濃度[3](mg/m3)20廢氣無組織排放監控濃度限值[3](mg/m3)0.05地表水[6](mg/L)0.017(水源)污水最高允許排放濃度[9](mg/L)2.0(一級),3.0(二級),5.0(三級)毒理學資料急性毒性:女性經口最低中毒劑量(LCL0)::200mg/kg大鼠經口半數致死劑量(LC50):489mg/kg小鼠經口半數致死劑量(LD50):590mg/kg中毒表現:主要通過呼吸道及皮膚吸收,急性中毒表現為頭痛、頭昏、紫紺,形成高鐵血紅蛋白血癥較苯胺慢,恢復也慢,毒性較苯胺大,可發生溶血性貧血、中毒性肝損害。水生生物毒性:LC50117mg/L·96h(黑鰷魚)。安全防護措施工程控制嚴加密閉,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風。提供安全沐浴和洗眼設備。呼吸系統防護可能接觸其蒸氣時,建議佩戴過濾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緊急事態搶救或撤離時,佩戴自給式呼吸器。眼睛防護戴安全防護眼鏡。身體防護穿透氣性防毒服。手防護戴防苯耐油手套。其他工作現場嚴禁吸煙、進食和飲水。及時換洗工作服。工作前后不飲酒,用溫水洗澡。注意監測毒物。應定期體檢。應急措施急救措施應使呼入蒸氣的患者脫離污染區,立即脫去受污染的衣服,受污染部位用水充分洗滌,并用肥皂水洗滌。嚴重者須就醫診治。物老頭兒解毒劑為靜脈注射美藍。眼睛受刺激時用水沖洗,必要時轉醫院處理。泄漏處置疏散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禁止無關人員進入污染區,應急處理人員戴正壓式呼吸器,穿化學防服(完全隔離)。合理通風,不要直接接觸匯漏物,在確保安全情況下堵漏。噴霧狀水,減少蒸發。用砂土、蛭石或其他惰性材料吸收,然后收集運至廢物處理場所。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劑制成的乳液刷洗,經稀釋的沖洗水放入廢水系統。如大量泄漏,建圍堤收容,然后收集、轉移、回收或無害化處理。消防方法滅火:霧狀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環境監測方式國標方法:氣相色譜法GB13194—91檢出限:0.0002mg/L鹽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GB/15501—1995檢出范圍:6~1000mg/m3一般包裝毒害品。小開口鋼通,玻璃瓶。主要用途用作溶劑,制造苯胺、染料等。
篇3:硝基苯安全生產要點
1工藝簡述
硝基苯是以苯為原料,以硝酸和硫酸的混合酸為硝化劑,進地苯的硝化而制得。簡要生產工藝過程是,將按一定比例配制的硝化劑和苯加入硝化釜,經攪拌和控制冷卻水維持反應溫度,使苯與硝化劑反應生成粗硝基苯。硝化產物在分離器將廢酸和粗硝基苯分離開,再經水洗和氫氧化鈉溶液中和,最后再進行兩次精餾得到硝基苯產品。
生產原料是一級易燃液體Ⅰ毒物,硝酸、硫酸、混酸均為強氧化、強腐蝕劑Ⅱ級毒物。產品硝基苯遇高溫能燃燒爆炸,屬Ⅱ級毒物。
2重點部位
硝化釜是硝基苯生產的核心設備。投入釜中的混酸對設備有強腐蝕作用,尤其是硝化反應是激烈的放熱反應,存在多種危險因素,一旦出現問題其后果嚴重。硝化反應溫度一般控制在50~60℃,溫度越高反應速度越快,副反應產物也越多。當溫度達到100℃時,在過量混酸作用下,硝基苯與硝酸可生成二硝基苯(主要為間位二硝基苯)。硝化反應中,生成硝基酚的反應也是隨溫度增高而增加,而且在中和與水洗過程中接觸堿金屬進一步轉化為硝基酚鹽類物質,如硝基酚鈉鹽、硝基酚鎂鹽、硝基酚鐵鹽等。這些副反應生成物大都為固體沉淀物,極易附著于設備管道壁上,一旦被蒸干便具有火藥一樣的爆炸性,對高溫、摩擦、震動很敏感。如某廠苦味酸生產裝置,生產中出現不正常現象,立刻開反應釜底旋塞準備放料,但旋塞打不開而砸了一下,當即爆炸死亡8人;某硝基甲苯裝置,因母液蒸干,硝基酚鹽沉積在加熱蒸汽排管上分解爆炸,此類爆炸事故在硝基經合物生產中教訓其甚多。
3安全要點
3.1硝化釜
3.1.1嚴格控制硝化釜投料量和投料配合比是減少副反應物生成和防止冒釜的手段之一。投料量過大,反應熱量不能及時移出會造成溫度急驟升高,嚴重時可造成突沸冒釜。混酸投料過量會增加二硝基化合物的生成。因此,應對硝化釜的計量投料進行必要的檢查,當計量罐進料時其罐的出口閥(投料)必須關閉,嚴禁不經計量的投料。
3.1.2硝化釜內的水冷卻器是調節反應溫度的重要設備,要保證足夠的水量和溫差才能平衡硝化反應的熱量。另外要保證冷卻器不能漏水,否則會造成水與酸的激烈放熱反應出現冒釜等危險。生產中要加強對冷卻水系統水壓和溫度的檢查,及時消除冷卻水系統的缺陷和隱患。定期對冷卻器腐蝕情況的檢查測試,生產投料前要監督做好試壓工作。
3.1.3硝化釜的攪拌裝置是均衡反應防止和減少局部二硝化的手段,投料前要對其試車情況進行檢查,不準帶病開車。生產過程中發現設備運轉有異常時,應視反應進行情況及時停車排除。
3.1.4本裝置的設備、管道因受強氧化劑的腐蝕作用而縮短壽命,要及時定期對腐蝕情況進行檢查,不允許繼續使用已喪失安全裕度的設備與管道,防止生產中出現異常溫度,使壓力波動,而發生破壞性爆炸事故。
3.2其它部位
3.2.1定期對下列安全防護裝置、器具進行檢查、維護和保養:廠房通排風裝置、可燃氣體檢測報警儀器、苯貯罐的呼吸閥、噴淋水、防液堤、苯系統的靜電接地設施、消火栓及其化滅火器材、清水沖洗設施、事故柜及其救護器材、個人防護用具(防酸作業服、防毒面具、防護眼鏡、膠皮手套、膠皮靴等)。
3.2.2經常檢查硝酸、混酸生產區域內,是否有木材、草袋等植物類纖維物品堆放、貯存,若發現有違章亂堆亂放情況,應指令盡快遷出,防止一旦發生漏酸引起著火。
3.2.3在清除設備、管道內的硝基酚鹽類化合物沉淀物時,要監督其采用蒸煮清洗方法,禁止使用機械鏟刮,防止發生爆炸危險。
3.2.4裝置內禁止動用各類火種,避免撞擊、震動,不得任意敲打設備、管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