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鏈烷基苯安全生產要點
1工藝簡述
由碳十~碳十三組成的直鏈烯烴生產的烷基苯(LAB)是生產洗滌劑的原料。其烷基化工藝有硫酸法和氫氟酸法。用氫氟酸(HF)催化劑烷基化反應生產直鏈烷基苯工藝,主要由精制煤油加氫、分子篩脫蠟、脫氫、烷基化等工序組成。
其簡要工藝流程是:以直餾煤油餾分(餾程190~240℃)為原料與氫氣一起進入加氫反應器中,在催化劑的作用下除掉雜質硫、氮、氧氣等化合物和使烯烴飽和,達到雜質含量均小于1ppm。然后反應物料進入脫蠟工序,通過分子篩吸附、正戊烷脫附、分餾得到高純度的碳十~碳十三正構烷烴、碳十四或碳十四以上的正構烷烴和非正構烷烴。脫氫原料(碳十~碳十三正構烷烴)在催化劑作用下,臨氫脫氫制取相應的單烯烴,再進入烷基化工序,將苯和脫氫制取的碳十~碳十三直鏈烷基烯烴混合,在氟化氫催化劑存在下,進行烷基化反應,即得到產品直鏈烷基苯。此裝置的熱源由道生油加熱爐加熱的熱油提供。
本工藝接觸物料氫氣、輕汽油、二甲基硫醚、硫化氫、苯、氟化氫、正戊烷、異辛烷、對二甲苯等均為易燃、易爆、有毒物質。
2重點部位
2.1加氫反應器加氫工藝是為了改善油品性質,需要在溫度407℃、壓力6.0MPa條件下進行反應。屬于高溫、高壓、臨氫操作。氫氣系統較易發生泄漏引起著火或爆炸事故。
2.2脫氫反應器反應器出口操作溫度為481℃、0.31MPa,介質為氫氣、正構烷烴和烯烴。高溫下操作的反應器及其管道系統,因受溫度變化的影響,容易發生泄漏,高溫氫氣及油氣漏出即可能著火爆炸。
2.3烷基化酸區主要介質為氫氟酸、單烯烴、烷烴和苯。其中氫氟酸腐蝕性極強,對玻璃、混凝土、鋁、不銹鋼、橡膠和其它有機材料均有腐蝕性。因此,該系統的設備易被腐蝕損壞造成泄漏,對操作人員有很大威脅。
2.4道生油加熱爐道生油(聯苯和聯苯醚組成)是加熱爐的熱載體,膨脹系數較大,在凝固狀態升溫時,要控制溫升。當熱油溫度較長時間超溫或低流量運行時,容易發生結焦,致使爐管堵塞,引起爐管局部過熱,嚴重時導致管破裂穿孔,事故機率高。國內已經發生多起道生油加熱爐著火爆炸事故。如某廠曾在不長時間內,在同一臺加熱爐上,發生了兩次同類性質的重大火災事故。
3安全要點
3.1加氫反應器
3.1.1開車前必須用氮氣對系統進行吹掃置換,保證循環氣系統氧含量小于0.5%,方可通入氫氣。
3.1.2嚴格控制反應器的溫度和壓力,反應器入口溫度不允許低于407℃、壓力不允許大于6.0MPa。
3.1.3發現有氫氣泄漏時,應迅速用氮氣封住漏點,如漏點在主反應部位應立即停車處理,漏點在可分割處理的分系統時,應立即切斷氣源處理。
3.1.4因反應器長期處于高溫、高壓氫氣中,鋼材會產生氫脆,使強度降低,故須定期進行氫脆腐蝕及強度檢測鑒定。
3.2脫氫反應器
3.2.1反應器出口溫度不允許低于260℃。為防止催化劑失效,停車或更換催化劑時,必須用氮氣置換氫氣,并保證氫含量小于0.5%,才能打開反應器。
3.2.2反應器催化劑卸出時,要注意用少量氮氣保護,防止氧化燃燒。
3.2.3發現法蘭泄漏時,應提示必須在惰性氣體掩護下緊固法蘭或停車處理。
3.3烷基化酸區
3.3.1進入酸區作業時,應首先檢查急救室是否投用及中和用的堿液是否效。
3.3.2被氫氟酸所沾污的廢管線閥門,膠管鋁皮等物品,未經中和處理不準拿出酸區。
3.3.3應定期對設備、管線進行測厚、試壓;所有安全附件必須定期檢查,并都要作好記錄。
3.4道生油加熱爐
3.4.1爐區周圍10m內不準堆放和排放可燃物料。
3.4.2點火前,應穿戴好防護服,防護眼鏡,瓦斯閥門應關嚴,并向爐內吹掃蒸汽10-20分鐘,直到爐膛可燃氣體含量取樣分析低于0.2%才準點火。
3.4.3要嚴格控制爐膛溫度和熱油溫度,嚴禁爐子超負荷運行。
3.4.4加熱爐蒸汽滅火系統要處于完好狀態。要注意蒸汽管線的排凝,保證隨時應急使用。
3.4.5要經常對加熱爐系統的安全技術裝置及設備進行檢查,安全聯鎖不得隨意拆除。
3.5分子篩吸附和脫附系統
3.5.1開車前,對有可能進入空氣的設備,都必須用氮氣進行置換,含氧量不得大于0.5%。
3.5.2當吸附器壓力超高時,應提示迅速處理,必要時緊急放空,以防止發生事故。當出現報警時,應迅速采取措施,監視工藝參數恢復正常。
3.5.3在打開吸附室頭蓋時,要檢查是否已用氮氣覆蓋,進入吸附室的人員必須按規定穿好防護服,戴長管面具,系上安全帶,規定與外面監護人員保持聯系的信號。
3.5.4當發現大量跑、冒物料(特別是脫附劑)時,應提示迅速切斷物料來源,在現場處理時要提醒防止產生火花。
篇2:直鏈烷基苯安全生產要點
1工藝簡述
由碳十~碳十三組成的直鏈烯烴生產的烷基苯(LAB)是生產洗滌劑的原料。其烷基化工藝有硫酸法和氫氟酸法。用氫氟酸(HF)催化劑烷基化反應生產直鏈烷基苯工藝,主要由精制煤油加氫、分子篩脫蠟、脫氫、烷基化等工序組成。
其簡要工藝流程是:以直餾煤油餾分(餾程190~240℃)為原料與氫氣一起進入加氫反應器中,在催化劑的作用下除掉雜質硫、氮、氧氣等化合物和使烯烴飽和,達到雜質含量均小于1ppm。然后反應物料進入脫蠟工序,通過分子篩吸附、正戊烷脫附、分餾得到高純度的碳十~碳十三正構烷烴、碳十四或碳十四以上的正構烷烴和非正構烷烴。脫氫原料(碳十~碳十三正構烷烴)在催化劑作用下,臨氫脫氫制取相應的單烯烴,再進入烷基化工序,將苯和脫氫制取的碳十~碳十三直鏈烷基烯烴混合,在氟化氫催化劑存在下,進行烷基化反應,即得到產品直鏈烷基苯。此裝置的熱源由道生油加熱爐加熱的熱油提供。
本工藝接觸物料氫氣、輕汽油、二甲基硫醚、硫化氫、苯、氟化氫、正戊烷、異辛烷、對二甲苯等均為易燃、易爆、有毒物質。
2重點部位
2.1加氫反應器加氫工藝是為了改善油品性質,需要在溫度407℃、壓力6.0MPa條件下進行反應。屬于高溫、高壓、臨氫操作。氫氣系統較易發生泄漏引起著火或爆炸事故。
2.2脫氫反應器反應器出口操作溫度為481℃、0.31MPa,介質為氫氣、正構烷烴和烯烴。高溫下操作的反應器及其管道系統,因受溫度變化的影響,容易發生泄漏,高溫氫氣及油氣漏出即可能著火爆炸。
2.3烷基化酸區主要介質為氫氟酸、單烯烴、烷烴和苯。其中氫氟酸腐蝕性極強,對玻璃、混凝土、鋁、不銹鋼、橡膠和其它有機材料均有腐蝕性。因此,該系統的設備易被腐蝕損壞造成泄漏,對操作人員有很大威脅。
2.4道生油加熱爐道生油(聯苯和聯苯醚組成)是加熱爐的熱載體,膨脹系數較大,在凝固狀態升溫時,要控制溫升。當熱油溫度較長時間超溫或低流量運行時,容易發生結焦,致使爐管堵塞,引起爐管局部過熱,嚴重時導致管破裂穿孔,事故機率高。國內已經發生多起道生油加熱爐著火爆炸事故。如某廠曾在不長時間內,在同一臺加熱爐上,發生了兩次同類性質的重大火災事故。
3安全要點
3.1加氫反應器
3.1.1開車前必須用氮氣對系統進行吹掃置換,保證循環氣系統氧含量小于0.5%,方可通入氫氣。
3.1.2嚴格控制反應器的溫度和壓力,反應器入口溫度不允許低于407℃、壓力不允許大于6.0MPa。
3.1.3發現有氫氣泄漏時,應迅速用氮氣封住漏點,如漏點在主反應部位應立即停車處理,漏點在可分割處理的分系統時,應立即切斷氣源處理。
3.1.4因反應器長期處于高溫、高壓氫氣中,鋼材會產生氫脆,使強度降低,故須定期進行氫脆腐蝕及強度檢測鑒定。
3.2脫氫反應器
3.2.1反應器出口溫度不允許低于260℃。為防止催化劑失效,停車或更換催化劑時,必須用氮氣置換氫氣,并保證氫含量小于0.5%,才能打開反應器。
3.2.2反應器催化劑卸出時,要注意用少量氮氣保護,防止氧化燃燒。
3.2.3發現法蘭泄漏時,應提示必須在惰性氣體掩護下緊固法蘭或停車處理。
3.3烷基化酸區
3.3.1進入酸區作業時,應首先檢查急救室是否投用及中和用的堿液是否效。
3.3.2被氫氟酸所沾污的廢管線閥門,膠管鋁皮等物品,未經中和處理不準拿出酸區。
3.3.3應定期對設備、管線進行測厚、試壓;所有安全附件必須定期檢查,并都要作好記錄。
3.4道生油加熱爐
3.4.1爐區周圍10m內不準堆放和排放可燃物料。
3.4.2點火前,應穿戴好防護服,防護眼鏡,瓦斯閥門應關嚴,并向爐內吹掃蒸汽10-20分鐘,直到爐膛可燃氣體含量取樣分析低于0.2%才準點火。
3.4.3要嚴格控制爐膛溫度和熱油溫度,嚴禁爐子超負荷運行。
3.4.4加熱爐蒸汽滅火系統要處于完好狀態。要注意蒸汽管線的排凝,保證隨時應急使用。
3.4.5要經常對加熱爐系統的安全技術裝置及設備進行檢查,安全聯鎖不得隨意拆除。
3.5分子篩吸附和脫附系統
3.5.1開車前,對有可能進入空氣的設備,都必須用氮氣進行置換,含氧量不得大于0.5%。
3.5.2當吸附器壓力超高時,應提示迅速處理,必要時緊急放空,以防止發生事故。當出現報警時,應迅速采取措施,監視工藝參數恢復正常。
3.5.3在打開吸附室頭蓋時,要檢查是否已用氮氣覆蓋,進入吸附室的人員必須按規定穿好防護服,戴長管面具,系上安全帶,規定與外面監護人員保持聯系的信號。
3.5.4當發現大量跑、冒物料(特別是脫附劑)時,應提示迅速切斷物料來源,在現場處理時要提醒防止產生火花。
篇3:某鎮安全生產工作考核細則
某鎮安全生產工作考核細則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安全生產法》,根據《鎮20*年安全生產目標責任狀》要求和繼續深入貫徹落實全國“安全生產年”和我省安全生產“責任落實年”各項工作部署,結合我鎮實際,特制定本細則:
一、各單位、各部門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工作(該項指標為10分)。把安全生產納入全年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納入經濟發展的總體布局,同安排、同部署、同檢查、同落實,納入干部政績業績考核主要內容(2分)。完善安全監管主體責任,落實各單位、部門責任人負責制,分管領導“一崗雙責”制及包保責任制,建立并完善安全生產責任制(3分);每季度召開由主要負責人主持召開的安全生產工作會議,研究解決安全生產工作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及時作出部署安排,并形成記錄,層層抓好落實(3分);監督檢查本單位、本部門落實安全生產責任主體,督促本單位、本部門與經營單位簽訂責任書,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并上墻(2分)。
二、建立重大危險源管理系統,落實監控和管理責任,深化安全生產專項整治(該項指標為25分)。召開會議部署,制定方案(3分);檢查督促經營單位落實安全隱患大檢查、大整治主體責任,全面開展本單位、本部門自身安全隱患排查整改工作(4分);加強監督檢查,在搞好日常監督檢查的同時,每個月對各本單位、本部門進行大檢查、大整治,做到不走過場,不留盲區,不留死角(看記錄)(6分);掌握本轄區經營生產單位安全隱患整治情況、重大危險源情況并登記建臺帳(4分);建立事故安全隱患排查整改和危險源管理制度(4分);及時上報安全隱患整改信息(4分)。
三、制定年度實施方案(該項指標為25分)。制定規劃、實施方案(5分);加強安全監管隊伍建設,按要求建立監管機構,完善監管網絡(5分);加大安全生產基礎建設專項經費投入(5分);按規定建立各項工作制度、完善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基礎工作臺賬及資料數據庫建設(10分)。
四、建立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預案并進行應急演練(該項指標為8分)。完善應急救援預案,年內至少組織一次演練(4分);督促經營生產單位建立完善應急預案并加強演練(2分);高危行業和規模以上生產企業、醫院、學校等較大公眾聚集場所預案制定達到100%(2分)。
五、認真做好安全生產方面的調度統計報表工作(該項指標為8分)。調查年內新增加企業(含招商企業)情況及時統計上報(2分)。發現有1戶未上報新增企業(含招商企業)扣1分;對本區域內生產安全事故要嚴格執行國務院493號令,生產事故及時上報不遲報、漏報、瞞報(2分);每月報送一份安全隱患大檢查林整治統計表及一篇安全信息(4分)。
六、加強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和培訓工作(20分)。認真組織安排部署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工作,采取各種形式宣傳法律法規和安全生產常識、典型經驗和先進事跡(要有宣傳形式和具體典型)(6分);要以“安全生產年、責任落實年”為主題,扎實有效地開展“安全生產月”活動(有方案、總結并完成上級部署任務)(8分)。加強培訓教育工作,及時督促生產經營單位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及特種作業人員進行培訓,持證上崗率達100%,并報鎮登記建檔(6分),發現上述1人無證上崗的扣1分。
七、安全生產“三同時”情況(4分)。認真排查本轄區內企業在新建、改建、擴建工程項目中未執行“三同時”制度情況并及時上報(4分);發現1戶未執行“三同時”的企業扣1分。
八、控制指標情況。本轄區內發生一例安全生產事故的,實行一票否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