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服裝干洗業四氯乙烯職業危害防護方法

服裝干洗業四氯乙烯職業危害防護方法

2024-07-14 閱讀 6118

四氯乙烯作為一種干洗溶劑,具有去油污性強等特性,在干洗業已成功使用了60多年,被洗衣界公認為比較好的干洗溶劑。然而,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以及環保意識的增強,人們對各類生活用品的副作用越來越重視,因此,四氯乙烯也開始受到廣泛關注。四氯乙烯是一種不易燃燒的無色透明液體,有刺激和麻醉作用,可經過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膚吸收。長期過度暴露會產生乏力、眩暈、惡心、記憶力差、手腳顫抖、視力不良及手指麻痺等癥狀;皮膚反復接觸,可致皮炎、皮膚脫落和濕疹等癥狀;過度接觸可造成肝損害。

鑒于四氯乙烯對干洗業工人造成的潛在健康危害,從事干洗業的相關單位及從業人員應做好以下各項工作:

1、操作管理:合理布局干洗業工藝流程,待洗衣物的收物臺與洗畢衣物的發送臺應分開設置。產生有害蒸汽的干洗機、烘干機和清漬臺應盡量置于單獨的房間或加以隔離,并設置局部通風或全面通風裝置,將有害氣體收集、凈化后排放。放散有害氣體和熱的干洗車間,宜布置在多層建筑物的上層,如布置在下層時,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上層的空氣。盛放干洗劑的容器表面應有醒目的標簽,標明干洗劑的名稱、干洗劑的特殊危險性、干洗劑的化學成分、有害物質警示標志。

2、作業防護:用人單位應按規定發給職工符合國家標準的個人防護用品。并教育和督促職工按規定使用。工作人員工作時應穿戴清潔的工作衣帽,處理污染衣物時,必須戴口罩。進行清漬及維修干洗機及填充洗滌溶劑時,必須佩帶個體防護用品。應定期檢查個人防護用品是否損壞或失效,發現問題,及時更換。防毒口罩、面具應定期消毒,及時更換吸附劑。同時用人單位要加強職工職業衛生知識培訓。

3、作業場所檢測評價:用人單位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定期對作業場所進行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評價。應委托取得資質認證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進行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檢測評價。

4、健康監護:用人單位應對職工進行上崗前、在崗期間和離崗進的職業健康檢查,并建立職業健康監護檔案,不得安排有職業禁忌證的勞動者從事相關的作業。

衛生部于2007年制訂了《服裝干洗業職業衛生管理規范》(GBZ/T199-2007),適用于所有從事服裝干洗作業的企業、事業及個體經濟組織(簡稱用人單位)的職業衛生管理,從2008年2月1日開始實施。

篇2:服裝干洗業四氯乙烯職業危害防護方法

四氯乙烯作為一種干洗溶劑,具有去油污性強等特性,在干洗業已成功使用了60多年,被洗衣界公認為比較好的干洗溶劑。然而,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以及環保意識的增強,人們對各類生活用品的副作用越來越重視,因此,四氯乙烯也開始受到廣泛關注。四氯乙烯是一種不易燃燒的無色透明液體,有刺激和麻醉作用,可經過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膚吸收。長期過度暴露會產生乏力、眩暈、惡心、記憶力差、手腳顫抖、視力不良及手指麻痺等癥狀;皮膚反復接觸,可致皮炎、皮膚脫落和濕疹等癥狀;過度接觸可造成肝損害。

鑒于四氯乙烯對干洗業工人造成的潛在健康危害,從事干洗業的相關單位及從業人員應做好以下各項工作:

1、操作管理:合理布局干洗業工藝流程,待洗衣物的收物臺與洗畢衣物的發送臺應分開設置。產生有害蒸汽的干洗機、烘干機和清漬臺應盡量置于單獨的房間或加以隔離,并設置局部通風或全面通風裝置,將有害氣體收集、凈化后排放。放散有害氣體和熱的干洗車間,宜布置在多層建筑物的上層,如布置在下層時,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上層的空氣。盛放干洗劑的容器表面應有醒目的標簽,標明干洗劑的名稱、干洗劑的特殊危險性、干洗劑的化學成分、有害物質警示標志。

2、作業防護:用人單位應按規定發給職工符合國家標準的個人防護用品。并教育和督促職工按規定使用。工作人員工作時應穿戴清潔的工作衣帽,處理污染衣物時,必須戴口罩。進行清漬及維修干洗機及填充洗滌溶劑時,必須佩帶個體防護用品。應定期檢查個人防護用品是否損壞或失效,發現問題,及時更換。防毒口罩、面具應定期消毒,及時更換吸附劑。同時用人單位要加強職工職業衛生知識培訓。

3、作業場所檢測評價:用人單位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定期對作業場所進行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評價。應委托取得資質認證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進行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檢測評價。

4、健康監護:用人單位應對職工進行上崗前、在崗期間和離崗進的職業健康檢查,并建立職業健康監護檔案,不得安排有職業禁忌證的勞動者從事相關的作業。

衛生部于2007年制訂了《服裝干洗業職業衛生管理規范》(GBZ/T199-2007),適用于所有從事服裝干洗作業的企業、事業及個體經濟組織(簡稱用人單位)的職業衛生管理,從2008年2月1日開始實施。

篇3: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安全生產執法檢查方案

根據《作業場所職業健康監督管理暫行規定》(國家安全監管總局令第23號)等規定,按照省政府安委辦明電《關于立即開展全國安全生產大檢查的通知》和省政府安委會轉發國務院安委會通知的工作要求,決定在全市開展作業場所職業危害監督檢查,現將檢查有關事項安排如下:

一、檢查時間及方式:

按照《亳州市開展粉塵與高毒物品危害治理專項行動方案》要求,結合《關于開展全市作業場所職業危害申報工作的通知》精神,今年作業場所職業危害監督檢查與安全生產檢查同時計劃、同時部署、同時檢查。檢查采取日常檢查、定期檢查(20**年3月、7月、10月、11月的下旬)、重點檢查和抽查、暗訪等方式。

二、檢查重點:

要將當前開展的粉塵與高毒物品危害治理專項行動貫穿于全年作業場所職業衛生監督檢查行動,重點以粉塵危害嚴重的石材加工、礦山開采等行業和高毒物品(苯)危害嚴重的制鞋、箱包、家具制造、化工等重點行業,以及這些行業中職業健康管理基礎薄弱的中小企業、重點行業。

三、檢查的內容:

(一)企業方面

檢查的具體內容包括:

1、職業健康管理機構設置、人員配備情況;

2、職業危害防治制度和規程的建立,落實及公布情況;

3、主要負責人、職業危害管理人員,從業人員的職業健康教育培訓情況;

4、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申報情況;

5、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監測、檢測及結果公布情況;

6、職業危害防護設施的設置、檢修、維護情況;

7、從業人員勞動防護情況;

8、職業危害因素及危害后果告知情況;

9、職業危害事故報告情況;

10、依法應當監督檢查的其他情況。

(二)政府方面

1、職業健康劃轉、交接,安全監管部門職業健康機構設置,人員配備等情況;

2、職業健康工作開展情況。

四、有關要求:

1、各縣區安監局要按照要求積極開展職業健康執法大檢查,加強領導,精心組織,把職業健康監管工作擺上工作日程,真正把作業場所職業危害監督檢查列入安全生產檢查計劃,切實把大檢查工作落到實處。

2、檢查人員在檢查前,應當了解被檢查單位及作業場所基本情況,主要包括:經濟類型,所屬行業,主要產品,生產原輔料,生產工藝,存在或者產生的職業危害因素種類及危害程度,職業危害申報情況,接觸職業危害人員情況,職業健康管理水平等。

3、加大對生產經營單位檢查復查力度,執法文書必須經被檢查單位有關人員核對確認簽名,對不符合法律法規標準的要按照規定進行整改,整改后仍達不到要求依法給予行政和經濟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