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受限空間風險評價控制措施

受限空間風險評價控制措施

2024-07-23 閱讀 5336

受限空間作業必須辦理《受限空間作業許可證》,落實各項安全措施后,方可進行作業,具體如下:

(一)落實各類人員的安全職責

1、作業負責人的職責

⑴對受限空間作業安全負全面責任。

⑵在受限空間作業環境、作業方案和防護設施及用品達到安全要求后,可安排人員進入受限空間作業。

⑶在受限空間及其附近發生異常情況時,應停止作業。

⑷檢查、確認應急準備情況,核實內外聯絡及呼叫方法。

⑸對未經允許試圖進入或已經進入受限空間者進行勸阻或責令退出。

2、監護人員的職責

⑴對受限空間作業人員的安全負有監督和保護的職責。

⑵了解可能面臨的危害,對作業人員出現的異常行為能夠及時警覺并做出判斷。與作業人員保持聯系和交流,觀察作業人員的狀況。

⑶當發現異常時,立即向作業人員發出撤離警報,并幫助作業人員從受限空間逃生,同時立即呼叫緊急救援。

⑷掌握應急救援的基本知識。

3、作業人員的職責

⑴負責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進入受限空間實施作業任務。作業前應了解作業的內容、地點、時間、要求,熟知作業中的危害因素和應采取的安全措施。

⑵確認安全防護措施落實情況。

⑶遵守受限空間作業安全操作規程,正確使用受限空間作業安全設施與個體防護用品。

⑷應與監護人員進行必要的、有效的安全、報警、撤離等雙向信息交流。

⑸服從作業監護人的指揮,如發現作業監護人員不履行職責時,應停止作業并撤出受限空間。

⑹在作業中如出現異常情況或感到不適或呼吸困難時,應立即向作業監護人發出信號,迅速撤離現場。

4、審批人員的職責

⑴審查《作業證》的辦理是否符合要求。

⑵到現場了解受限空間內外情況。

⑶督促檢查各項安全措施的落實情況。

(二)作業前必須認真進行危害辨識

1、是否存在可燃氣體、液體或可燃固體的粉塵發生火災或爆炸而引起正在作業的人員受到傷害的危險;

2、是否存在因有毒、有害氣體或缺氧而引起正在作業的人員中毒或窒息的危險;

3、是否存在因極端的溫度、濕滑的作業面、墜落、尖銳鋒利的物體等物理危害而引起正在作業的人員受到傷害的危險;

4、是否存在腐蝕性化學品、帶電等因素而引起正在作業的人員受到傷害的危險等等。

(三)進行有效的安全隔絕

1、受限空間與其他系統連通的可能危及安全作業的管道應采取有效隔離措施。

2、管道安全隔絕可采用插入盲板或拆除一段管道進行隔絕,不能用水封或關閉閥門等代替盲板或拆除管道。

3、與受限空間相連通的可能危及安全作業的孔、洞應進行嚴密地封堵。

4、受限空間帶有攪拌器等用電設備時,應在停機后切斷電源(最好的做法是安排電工停電并拆除電源線),上鎖并加掛警示牌。

(四)嚴格清洗或置換

1、受限空間作業前,應根據受限空間盛裝(過)的物料的特性,對受限空間進行清洗或置換,并達到下列要求:

⑴氧含量一般為18%~21%,在富氧環境下不得大于23.5%。

⑵有毒氣體(物質)濃度應符合GBZ2的規定。

⑶可燃氣體濃度:當被測氣體或蒸氣的爆炸下限大于等于4%時,其被測濃度不大于0.5%(體積百分數);當被測氣體或蒸氣的爆炸下限小于4%時,其被測濃度不大于0.2%(體積百分數)。

(五)采取有效通風

應采取措施,保持受限空間空氣良好流通。

1、打開人孔、手孔、料孔、風門、煙門等與大氣相通的設施進行自然通風。

2、必要時,可采取強制通風。

3、采用管道送風時,送風前應對管道內介質和風源進行分析確認。

4、禁止向受限空間充氧氣或富氧空氣。

(六)作業前、作業中嚴密監測

1、作業前30min內,應對受限空間進行氣體采樣分析,分析合格后方可進入。

2、分析儀器應在校驗有效期內,使用前應保證其處于正常工作狀態。

3、采樣點應有代表性,容積較大的受限空間,應采取上、中、下各部位取樣。

4、作業中應定時監測,至少每2h監測一次,如監測分析結果有明顯變化,則應加大監測頻率;作業中斷超過30min應重新進行監測分析,對可能釋放有害物質的受限空間,應連續監測。情況異常時應立即停止作業,撤離人員,經對現場處理,并取樣分析合格后方可恢復作業。

5、涂刷具有揮發性溶劑的涂料時,應做連續分析,并采取強制通風措施。

(七)采取個體防護措施

受限空間經清洗或置換不能達到的要求而又非進不可時(如設備內扒渣),應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方可作業。

1、在缺氧或有毒的受限空間作業時,應佩戴隔離式防護面具,必要時作業人員應拴帶救生繩。

2、在易燃易爆的受限空間作業時,應穿防靜電工作服、工作鞋,使用防爆型低壓燈具及不發生火花的工具。

3、在有酸堿等腐蝕性介質的受限空間作業時,應穿戴好防酸堿工作服、工作鞋、手套等護品。

4、在產生噪聲的受限空間作業時,應配戴耳塞或耳罩等防噪聲護具。

(八)保證照明及用電安全

1、受限空間照明電壓應小于等于36V,在潮濕容器、狹小容器內作業電壓應小于等于12V。

2、使用超過安全電壓的手持電動工具作業或進行電焊作業時,應配備漏電保護器。在潮濕容器中,作業人員應站在絕緣板上,同時保證金屬容器接地可靠。

3、臨時用電應辦理用電手續。

(九)做好監護

1、受限空間作業,在受限空間外應設有專人監護。

2、進入受限空間前,監護人應會同作業人員檢查安全措施,統一聯系信號。

3、在風險較大的受限空間作業,應增設監護人員,并隨時保持與受限空間作業人員的聯絡。

4、監護人員不得脫離崗位,并應掌握受限空間作業人員的人數和身份,對人員和工器具進行清點。

(十)制訂應急預案(措施)

1、在實施受限空間作業前,相關人員應在危險辨識、風險評價的基礎上,在作業之前針對本次作業制訂嚴密的、有針對性的應急救援計劃,明確緊急情況下作業人員的逃生、自救、互救方法。并配備必要的應急救援器材,防止因施救不當造成事故擴大。

2、現場作業人員、管理人員等都要熟知預案內容和救護設施使用方法。要加強應急預案的演練,使作業人員提高自救、互救及應急處置的能力。

(十一)其它安全要求

1、在受限空間作業時應在受限空間外設置安全警示標志。

2、受限空間出入口應保持暢通。

3、多工種、多層交叉作業應采取互相之間避免傷害的措施。

4、作業人員不得攜帶與作業無關的物品進入受限空間,作業中不得拋擲材料、工器具等物品。

5、受限空間外應備有空氣呼吸器(氧氣呼吸器)、消防器材和清水等相應的應急用品。

6、嚴禁作業人員在有毒、窒息環境下摘下防毒面具。

7、難度大、勞動強度大、時間長的受限空間作業應采取輪換作業。

8、在受限空間進行高處作業應按AQ3026-2008《化學品生產單位高處作業安全規范》的規定進行,應搭設安全梯或安全平臺。

9、在受限空間進行動火作業應按AQ3022-2008《化學品生產單位動火作業安全規范》的規定進行。

10、作業前后應清點作業人員和作業工器具。作業人員離開受限空間作業點時,應將作業工器具帶出。

11、作業結束后,由受限空間所在單位和作業單位共同檢查受限空間內外,確認無問題后方可封閉受限空間。

篇2:受限空間風險分析應急計劃

受限空間風險分析應急計劃

1、全面執行CSPC現場HSE管理規定。

2、任何工作必須辦理工作許可證。

3、必須穿戴合適的PPE或根據具體的區域和危險性佩戴指定的個人防護用品。

4、現場一律不準抽煙,只準在指定的吸煙點吸煙。

5、現場增加生活垃圾箱、有害垃圾箱、可回收垃圾箱。

6、受限空間內作業必須要有監護人監護,且進行內部氣體測試,合格后方可進行施工。

7、保證受限空間內良好的通風,安裝排風扇或鼓風機。內部工作人員要間斷性的出來呼吸新鮮空氣,必要時,工作人員要身系繩子,繩子的另一端由監護人拉著,確保內部工作人員的安全。

8、高空作業(超過1.8米)必須懸掛雙鉤安全帶。

9、腳手架搭設應按照標準,合格后掛牌使用。

10、所有設備必須經過檢查經檢驗合格后使用。

11、做好防水防潮工作。

12、做好文明施工,確保環境不被受到污染。

1、應急計劃

1.1辦理工作票后把本小組的胸卡押在開票室,以確保在該區域工作的總人數。

1.2當裝置級報警響起時,“想二秒,停一秒”,所有人員應關閉設備,切斷電源,緊急撤到開票室集合點,等候清點人數。

1.3當全廠級報警響起時,“響十秒,停五秒”所有人員應關閉設備、切斷電源,緊急撤離到開票室集合點,等候清點人數。

1.4當有人受傷或需要救援時,應撥打裝置區域公用電話緊急聯絡。

1.5隨時保持與裝置級人員的聯系,聽候CSPC相關人員的安排和調遣。

1.6本區域為受限空間,需要執行相關的HSE程序。

2、風險分析

2.1全面執行CSPC現場HSE管理規定。

2.2進入現場或施工時必須把每一名施工人員的胸卡押在PTWoffice并做好登記記錄。

2.3任何工作必須辦理工作許可證,動火作業票和其它相關工作許可證件。

2.4必須穿戴合適的PPE或根據具體的區域和危險性佩戴指定的個人防護用品(安全帽,安全眼鏡,安全鞋,耳塞等等)。

2.5所有設備必須經過檢查經檢驗合格后使用。

2.6做好文明施工,確保環境不被污染。

2.7嚴禁攜帶火柴,打火機等點火源。必須把手機留在辦公室或營地。

2.8如無任何意外施工人員禁止亂動現場經監視的洗眼器和淋浴器,否則按違章處理。

2.9緊急救援電話:

篇3:受限空間作業風險控制措施

受限空間作業必須辦理《受限空間作業許可證》,落實各項安全措施后,方可進行作業,具體如下:

(一)落實各類人員的安全職責

1、作業負責人的職責

⑴對受限空間作業安全負全面責任。

⑵在受限空間作業環境、作業方案和防護設施及用品達到安全要求后,可安排人員進入受限空間作業。

⑶在受限空間及其附近發生異常情況時,應停止作業。

⑷檢查、確認應急準備情況,核實內外聯絡及呼叫方法。

⑸對未經允許試圖進入或已經進入受限空間者進行勸阻或責令退出。

2、監護人員的職責

⑴對受限空間作業人員的安全負有監督和保護的職責。

⑵了解可能面臨的危害,對作業人員出現的異常行為能夠及時警覺并做出判斷。與作業人員保持聯系和交流,觀察作業人員的狀況。

⑶當發現異常時,立即向作業人員發出撤離警報,并幫助作業人員從受限空間逃生,同時立即呼叫緊急救援。

⑷掌握應急救援的基本知識。

3、作業人員的職責

⑴負責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進入受限空間實施作業任務。作業前應了解作業的內容、地點、時間、要求,熟知作業中的危害因素和應采取的安全措施。

⑵確認安全防護措施落實情況。

⑶遵守受限空間作業安全操作規程,正確使用受限空間作業安全設施與個體防護用品。

⑷應與監護人員進行必要的、有效的安全、報警、撤離等雙向信息交流。

⑸服從作業監護人的指揮,如發現作業監護人員不履行職責時,應停止作業并撤出受限空間。

⑹在作業中如出現異常情況或感到不適或呼吸困難時,應立即向作業監護人發出信號,迅速撤離現場。

4、審批人員的職責

⑴審查《作業證》的辦理是否符合要求。

⑵到現場了解受限空間內外情況。

⑶督促檢查各項安全措施的落實情況。

(二)作業前必須認真進行危害辨識

1、是否存在可燃氣體、液體或可燃固體的粉塵發生火災或爆炸而引起正在作業的人員受到傷害的危險;

2、是否存在因有毒、有害氣體或缺氧而引起正在作業的人員中毒或窒息的危險;

3、是否存在因極端的溫度、濕滑的作業面、墜落、尖銳鋒利的物體等物理危害而引起正在作業的人員受到傷害的危險;

4、是否存在腐蝕性化學品、帶電等因素而引起正在作業的人員受到傷害的危險等等。

(三)進行有效的安全隔絕

1、受限空間與其他系統連通的可能危及安全作業的管道應采取有效隔離措施。

2、管道安全隔絕可采用插入盲板或拆除一段管道進行隔絕,不能用水封或關閉閥門等代替盲板或拆除管道。

3、與受限空間相連通的可能危及安全作業的孔、洞應進行嚴密地封堵。

4、受限空間帶有攪拌器等用電設備時,應在停機后切斷電源(最好的做法是安排電工停電并拆除電源線),上鎖并加掛警示牌。

(四)嚴格清洗或置換

1、受限空間作業前,應根據受限空間盛裝(過)的物料的特性,對受限空間進行清洗或置換,并達到下列要求:

⑴氧含量一般為18%~21%,在富氧環境下不得大于23.5%。

⑵有毒氣體(物質)濃度應符合GBZ2的規定。

⑶可燃氣體濃度:當被測氣體或蒸氣的爆炸下限大于等于4%時,其被測濃度不大于0.5%(體積百分數);當被測氣體或蒸氣的爆炸下限小于4%時,其被測濃度不大于0.2%(體積百分數)。

(五)采取有效通風

應采取措施,保持受限空間空氣良好流通。

1、打開人孔、手孔、料孔、風門、煙門等與大氣相通的設施進行自然通風。

2、必要時,可采取強制通風。

3、采用管道送風時,送風前應對管道內介質和風源進行分析確認。

4、禁止向受限空間充氧氣或富氧空氣。

(六)作業前、作業中嚴密監測

1、作業前30min內,應對受限空間進行氣體采樣分析,分析合格后方可進入。

2、分析儀器應在校驗有效期內,使用前應保證其處于正常工作狀態。

3、采樣點應有代表性,容積較大的受限空間,應采取上、中、下各部位取樣。

4、作業中應定時監測,至少每2h監測一次,如監測分析結果有明顯變化,則應加大監測頻率;作業中斷超過30min應重新進行監測分析,對可能釋放有害物質的受限空間,應連續監測。情況異常時應立即停止作業,撤離人員,經對現場處理,并取樣分析合格后方可恢復作業。

5、涂刷具有揮發性溶劑的涂料時,應做連續分析,并采取強制通風措施。

(七)采取個體防護措施

受限空間經清洗或置換不能達到的要求而又非進不可時(如設備內扒渣),應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方可作業。

1、在缺氧或有毒的受限空間作業時,應佩戴隔離式防護面具,必要時作業人員應拴帶救生繩。

2、在易燃易爆的受限空間作業時,應穿防靜電工作服、工作鞋,使用防爆型低壓燈具及不發生火花的工具。

3、在有酸堿等腐蝕性介質的受限空間作業時,應穿戴好防酸堿工作服、工作鞋、手套等護品。

4、在產生噪聲的受限空間作業時,應配戴耳塞或耳罩等防噪聲護具。

(八)保證照明及用電安全

1、受限空間照明電壓應小于等于36V,在潮濕容器、狹小容器內作業電壓應小于等于12V。

2、使用超過安全電壓的手持電動工具作業或進行電焊作業時,應配備漏電保護器。在潮濕容器中,作業人員應站在絕緣板上,同時保證金屬容器接地可靠。

3、臨時用電應辦理用電手續。

(九)做好監護

1、受限空間作業,在受限空間外應設有專人監護。

2、進入受限空間前,監護人應會同作業人員檢查安全措施,統一聯系信號。

3、在風險較大的受限空間作業,應增設監護人員,并隨時保持與受限空間作業人員的聯絡。

4、監護人員不得脫離崗位,并應掌握受限空間作業人員的人數和身份,對人員和工器具進行清點。

(十)制訂應急預案(措施)

1、在實施受限空間作業前,相關人員應在危險辨識、風險評價的基礎上,在作業之前針對本次作業制訂嚴密的、有針對性的應急救援計劃,明確緊急情況下作業人員的逃生、自救、互救方法。并配備必要的應急救援器材,防止因施救不當造成事故擴大。

2、現場作業人員、管理人員等都要熟知預案內容和救護設施使用方法。要加強應急預案的演練,使作業人員提高自救、互救及應急處置的能力。

(十一)其它安全要求

1、在受限空間作業時應在受限空間外設置安全警示標志。

2、受限空間出入口應保持暢通。

3、多工種、多層交叉作業應采取互相之間避免傷害的措施。

4、作業人員不得攜帶與作業無關的物品進入受限空間,作業中不得拋擲材料、工器具等物品。

5、受限空間外應備有空氣呼吸器(氧氣呼吸器)、消防器材和清水等相應的應急用品。

6、嚴禁作業人員在有毒、窒息環境下摘下防毒面具。

7、難度大、勞動強度大、時間長的受限空間作業應采取輪換作業。

8、在受限空間進行高處作業應按AQ3026-2008《化學品生產單位高處作業安全規范》的規定進行,應搭設安全梯或安全平臺。

9、在受限空間進行動火作業應按AQ3022-2008《化學品生產單位動火作業安全規范》的規定進行。

10、作業前后應清點作業人員和作業工器具。作業人員離開受限空間作業點時,應將作業工器具帶出。

11、作業結束后,由受限空間所在單位和作業單位共同檢查受限空間內外,確認無問題后方可封閉受限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