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受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規定范本
1目的
為確保船舶及海工(以下簡稱船舶)建造受限空間作業的安全,防止發生事故,特制定本規定。
2適用范圍
適用于各船舶建造企業。
3定義
受限空間作業是指工廠的各種設備內部(爐、罐、倉、管道、煙道等)和工廠的隧道、下水道、溝、坑、井、池、涵洞、閥門間、污水處理設施等封閉、半封閉的設施及場所(船艙、地下隱蔽工程、密閉容器、長期不用的設施或通風不暢的場所等)??傊?一切通風不良、容易造成有毒有害氣體積聚和缺氧的設備、設施和場所都叫受限空間(作業受到限制的空間),在受限空間的作業都稱為受限空間作業。
船舶受限空間包括:雙層底、管子弄、邊柜、艏尖艙、油艙、油柜、泵艙、隔離艙、錨鏈艙、艉軸弄、鍋爐內部、應急消防泵房、舵桿弄、污水艙/柜、污油艙/柜、符合條件的分段等。
4管理職責
4.1?企業船舶建造項目組負責合理安排受限空間作業,做好作業的監督和檢查。
4.2?企業各生產部門負責做好本部門作業人員受限空間作業的安全教育和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確保作業安全。
5管理要求
5.1?作業審批要求
5.1.1?船舶建造施工過程中,受限空間進行作業時,應進行審批,落實測氧、測爆要求和施工安全措施后,方可進行作業,防止艙內積聚有毒有害氣體或缺氧而發生意外。各企業應結合本企業生產特點,制定受限空間作業審批制度,明確申報審批流程,合理設定審批時限,明確施工安全要求和安全措施。審批證書內容應包括:船名、申請單位、作業班組、作業部位、負責人、計劃作業時間、施工安全措施和測氧(測爆)落實、審批人員意見等。
5.1.2?各企業受限空間進行其它危險作業項目時,按照《船舶及海工建造危險作業許可制度》要求,做好危險作業的審批和過程控制。
5.2?受限空間作業基本安全要求
5.2.1?艙內含氧量、可燃氣體、有毒有害氣體濃度應滿足施工要求,其中含氧量應為19.5%~23%,可燃氣體濃度應低于爆炸下限的1%,二氧化碳氣體含量應低于1%。
5.2.2?艙內通道及作業點應設置足夠的照明,確保作業和行走安全,作業人員應攜帶手電筒。受限空間作業的照明按照《施工照明使用管理規定》執行。
5.2.3?受限空間作業應進行有效通風,尤其是電氣焊、油漆等產生有毒有害氣體作業,夏季應考慮防暑降溫對艙內進行必要通風,改善工人作業環境。通風管應遵循“誰使用誰拉設,誰使用誰負責”的原則,及時修補和更換破損鳳管,禁止用焊條連接風管。
5.2.4?作業人員進入受限空間作業前,應在道門口掛好進艙牌。
5.2.5?進艙作業應實行雙人監護制,禁止單人作業。
5.2.6?進艙的電焊線、焊鉗、氧氣管、天然氣管必須檢查確認完好,氧氣管、天然氣管進入艙室部分應盡量減少接頭,防止接頭處發生漏氣。作業人員離開艙室時,必須關閉總開關,并將氧氣管和天然氣管撤出艙室。
5.2.7?作業人員應熟悉艙室結構,清楚進出路徑,并確保進出路徑暢通。
5.3?應急處置要求
5.3.1?缺氧的應急處置要求
a.當發現缺氧危險時,必須立即停止作業,讓作業人員迅速離開作業現場。
b.發生缺氧危險時,作業人員和搶救人員必須立即使用隔離式呼吸保護器具。
c.對已患缺氧癥的作業人員應立即給予急救和醫療處理。
急性缺氧癥狀的主要表現
5.3.2?動能風管(氧氣、天然氣、二氧化碳/惰性氣體)泄露應急處置
a.當發現動能風管泄露后,必須立即停止作業,讓作業人員迅速離開作業現場。
b.通知工程主管/作業長、安全主管,對艙內的含氧量及可燃氣體濃度進行檢測,超標時應立即采取有效通風措施進行通風。
c.待檢測合格滿足施工安全后方可繼續進行作業
6本規定由安監部負責解釋
篇2:進入受限空間作業安全操作規程
1、受限空間指密封、氧氣不足、有明顯或潛在的危險區域,如地下油庫、電房、密閉水池、燃氣燃油儲存罐、地窯以及鍋爐等密閉場所。
2、受限空間可能因氧氣不足,或積聚有毒氣體、通風不足、照明不足必須采取有效防護措施(如配戴呼吸器、安全帶、事先通風排氣等措施)、
3、受限空間平時須用鎖鎖住,防止人員進入,并加以警示標志“未經許可,禁止入內”等措施。
4、進入受限空間,必須有2人以上協同作業,且操作人員都已獲“受限區或安全操作”之培訓。
5、必須事先做好通風、排氣、排水、措施(通風至少10分鐘)。
6、進入時必須系好防護帶,需要時要配呼吸防護器,1人下去,1人在上面策應。
7、一旦出現緊急事件,策應人員必須利用防護帶將受困人員拉上,不能跟隨下去,同時大聲呼救。
8、密閉或受限空間作業,必須使用安全電壓操作。
篇3:受限空間作業安全操作規程
1.0?目的
為了規范作業人員受限空間作業內的作業行為,保障受限空間作業人員的生命安全及公司的設備財產安全,為公司營造安全作業的文化氛圍,特制定本操作規程。
2.0?范圍
本規程適用于能服公司及子公司各項目部作業現場所有受限空間作業。
3.0?定義
3.1?受限空間:受限空間是指工廠的各種設備內部(爐、塔釜、罐、倉、池(泡菜)、槽車、管道、煙道等)和城市(包括工廠)的隧道、下水道、溝、坑、井、池、涵洞、閥門間、污水處理設施等封閉、半封閉的設施及場所(船艙、地下隱蔽工程、密閉容器、長期不用的設施或通風不暢的場所等),以及農村儲存紅薯、土豆、各種蔬菜的井、窖等。通風不良的礦井也應視同受限空間。
總之,一切通風不良、容易造成有毒有害氣體積聚和缺氧的設備、設施和場所都叫受限空間(作業受到限制的空間),在受限空間的作業都稱為受限空間作業。受限空間作業涉及的領域廣、行業多,作業環境復雜,危險有害因素多,容易發生安全事故,造成嚴重后果;作業人員遇險時施救難度大,盲目施救或救援方法不當,又容易造成傷亡擴大。
3.2?受限空間作業:在受限空間的作業都稱為受限空間作業。
3.3?受限空間危害因素:氣體危害、窒息危害、有毒有害氣體、可燃氣體和爆炸性氣體、被淹沒/埋沒、機械危害、其它傷害(如電擊、溫度、輻射、噪音)等。
4.0?職責
4.1?受限空間作業人員負責填寫作業申請單,作業前的受限空間內氣體檢測,受限空間進出通道暢通,受限空間內作業工具檢查與完備,作業安全設備設施的配備,PPE的配備,參加作業技能與安全技能培訓。
4.2?作業部門負責人負責受限空間作業的審批,受限空間內作業方案的制定,作業的監督,負責指定作業監護人,作業安全設備設施的保證,組織作業JSA,受限空間作業技能培訓。
4.3?監護人負責作業過程中人員監護,突發事件的及時反映與應急救援,受限空間進出口的清理,保障安全通道暢通,并及時將作業情況反饋給部門負責人與現場安全員。
4.4?現場安全員負責受限空間作業安全設備設施的檢查,作業過程中安全監督,現場受限作業安全管理工作,受限空間作業安全培訓。
4.5?HSE總監負責受限空間作業工作審批,接收現場安全員的反饋,受限空間作業監督管理。
5.0?工作程序
5.1作業前按要求正確填寫作業申請表,進行受限空間作業JSA,了解受限空間內的危害因素,并準備相應的安全防護用品,落實安全防護措施。
5.2作業開始前受限空間進出口清理,保證人員順利進出,受限空間與其他系統連通的可能危及安全作業的管道應采取有效隔離措施。
5.3管道安全隔絕可采用插入盲板或拆除一段管道進行隔絕,不能用水封或關閉閥門等代替盲板或拆除管道。
5.4與受限空間相連通的可能危及安全作業的孔、洞應進行嚴密地封堵。
5.5受限空間帶有攪拌器等用電設備時,應在停機后切斷電源,上鎖并加掛警示牌。
5.6作業開始前,根據受限空間盛裝的物料的特性,對受限空間進行清洗或置換,并使用相應氣體檢測儀,采用多處取點、代表性取點的方式進行氣體檢測,對于檢測合格的受限空間方允許安排人員作業。
5.7作業過程中對受限空間內氣體進行定時監測,每2h監測一次,如監測分析結果有明顯變化,應加大監測頻率;作業中斷超過30min,應重新進行監測分析,對可能釋放有害物質的空間,應連續監測。情況異常時應立即停止作業,撤離人員,經對現場處理,并取樣分析合格后方可恢復作業。
5.8作業開始之前,須保證空間內良好的通風條件,必要時應采取強制通風,禁止向受限空間充氧氣或富氧空氣。涂刷具有揮發性溶劑的涂料時,應做連續分析,并采取強制通風措施。
5.9受限空間內須保證良好的照明,作業人員應使用安全電壓行燈或其他安全電壓小于或等于36伏的燈具;如受限空間內需要使用電源,應使用隔離變壓器變壓為安全電壓后,才允許進入受限空間內。在潮濕容器、狹小容器內作業電壓應小于等于12伏。
5.10?受限空間如為金屬容器應保證接地可靠。
5.11?受限空間作業應與其他熱工作業隔離,并有警示標志,受限空間作業須設立監護人,監護人須確認受限空間進入人員人數及身份,并確認人員離開。
5.12?監護人須隨時保持與受限空間作業人員的聯絡,作業開始前檢查安全措施落實情形,統一聯系信號。
5.13?作業人員在進入受限空間前,應針對受限空間盛放的介質的特性佩戴合適的勞動防護用品。
5.14?在缺氧或在缺氧或有毒的受限空間作業時,應佩戴隔離式防護面具,必要時作業人員應拴帶救生繩;在易燃易爆的受限空間作業時,應穿防靜電工作服、工作鞋,使用防爆型低壓燈具及不發生火花的工具;在有酸堿等腐蝕性介質的受限空間作業時,應穿戴好防酸堿工作服、工作鞋、手套等護品;在產生噪聲的受限空間作業時,應配戴耳塞或耳罩等防噪聲護具。
5.15?如受限空間須進行切割作業時,進入受限空間的氣帶須是完整的,不得有喉箍等接頭,進入前須進行氣密性檢測,保證其不漏氣,作業結束或下班后須立即將氣帶撤離受限空間。
5.16?作業人員不得攜帶與作業無關的物品進入受限空間,作業中不得拋擲材料、工器具等物品。
5.17?受限空間外應備有空氣呼吸器(氧氣呼吸器)、消防器材和清水等相應的應急用品。
5.18?作業前后應清點作業人員和作業工器具。作業人員離開受限空間作業點時,應將作業工器具帶出。
5.19?作業結束后,由受限空間所在單位和作業單位共同檢查受限空間內外,確認無問題后方可封閉受限空間。
5.20?如發生異常情況或作業人員感覺不適或呼吸困難時,應立即撤離受限空間。
5.21?發生突發性事件,監護人應立即幫助作業人員撤離受限空間,必要時可以采取急救手段,同時將情況上報作業負責人與現場安全員。發生其他較嚴重情形按照公司應急預案相關要求處理。
5.22?如作業人員發現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時,應撤離受限空間,并將情況反映給作業負責人或現場安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