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苯苯乙烯安全生產要點
1工藝簡述
包括用苯烷基化制取乙苯和用乙苯脫氫法生產苯乙烯。工藝過程由烷基化、洗滌、乙苯精餾、脫氫、苯乙烯精餾等工序組成。
簡要工藝過程是將原料苯干燥使之含水小于10ppm,配入助催化劑無水氯化氫,同乙烯和三氯化鋁催化劑絡合物進入烷基化/烷基轉移反應器,在溫度180℃、壓力0.91MPa下進行烷基化/烷基轉移反應。
反應的物料經閃蒸回收氯化氫,再進入串聯的三級洗滌系統,除去三氯化鋁和氯化氫。洗滌后的烷基化液送入精餾系統,烷基液被分離成苯、乙苯、多乙苯和殘油。苯和多乙苯返回烷基化/烷基轉移反應器,乙苯產品送貯罐。
將乙苯和初級蒸汽過熱后與主蒸汽混合(蒸氣:乙苯=1.3:1)進入第一級反應器。在入口溫度628℃、出口壓力0.0486MPa和催化劑作用下進行脫氫反應,然后于入口溫度631℃、出口壓力0.04MPa下在第二級反應器中繼續脫氫生成苯乙烯,脫氫混合物經廢熱鍋爐、過熱蒸汽降溫器、空調器降溫、冷凝。分離器出來的脫氫液進精餾系統,分離苯乙烯、乙苯、苯、甲苯得到苯乙烯產品。乙苯、苯返回使用。付產品甲苯送罐區。
本裝置生產過程的物料乙苯、苯、苯乙烯、多乙苯、氫氣等都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特性,有些具有強腐蝕性,如氫化氫,催化劑絡合物等。
2重點部位
2.1烷基化反應系統它是乙苯生產的核心部位。反應時溫度、壓力較高,反應條件較苛刻,物料易燃、易爆且有強腐蝕性。反應器需使用性能良好的防腐隔熱襯磚為襯里。其它設備和閥門、管線均采用特殊防腐材料,但仍存在著跑、冒、滴、漏的危險。該類裝置曾發生反應器被腐蝕而泄漏的事故。另外,一旦水進入反應器會使催化劑絡合物中毒,并造成設備、管線堵塞。某廠苯乙烯裝置因該反應器出料口堵塞而被迫停車。
2.2催化劑絡合物配制系統該系統用苯、多乙苯、三氯化鋁、無水氯化氫配制催化劑絡合物供烷基化/烷基轉移反應使用。物料具強腐蝕性;系統若進水會使催化劑失活并分解產生沉淀堵塞管線,威脅整個烷基化反應。某廠苯乙烯裝置曾因配制系統反應器出口堵塞被迫停車清理。
2.3脫氫反應系統脫氫反應器是脫氫單元的核心部位。反應器的進料乙苯和蒸汽是在高溫、負壓下操作。水比過低,頻繁開停車會縮短催化劑壽命。催化劑床層進水浸泡會徹底毀壞催化劑。脫氫尾氣含80%(分子比)的氫氣,系統中若有空氣進入是很危險的,空氣進入反應器使催化劑床層產生過熱點,有燒壞催化劑和設備的危險。空氣進入尾氣系統則形成爆炸混合物,當尾氣作燃料氣時有回火危險。尾氣壓縮機出故障時,脫氫單元只得正壓低負荷生產,并且尾氣排入大氣,增加了危險性。整個系統物料中均含有苯乙烯。苯乙烯易自聚產生堵塞,嚴重時被迫停車清理。蒸汽過熱爐燒嘴火焰和爐溫控制不好會燒壞爐管,損壞爐墻造成停車。某廠苯乙烯裝置開車時曾發生過催化劑床層大量進水被迫更換新催化劑;乙苯蒸發系統被大量苯乙烯聚合物堵塞;苯乙烯蒸汽過熱爐飛溫使整個過熱爐燒毀等事故。
2.4無硫阻聚劑配制系統本系統配制乙苯,苯乙烯塔所用的阻聚劑。如果本系統出故障,會使塔釜中阻聚劑含量迅速降低,有造成苯乙烯自聚的危險。配制用料2,4──二硝基苯酚毒性大,干燥時易燃易爆。溶劑用苯乙烯或乙苯,配成20%溶液,當低于40℃時可結晶析出,堵塞管路、設備和閥門,某廠曾發生過配制系統管路堵塞被迫停車和配制系統動火引燃保溫層中積存的阻聚劑造成燒傷的事故。
3安全要點
3.1烷基化反應系統
3.1.1應嚴格監視反應器的溫度、壓力,進料苯和多乙苯中的水含量應小于10ppm。反應器開停車應嚴格控制開、降溫速度;反應器系統的聯鎖必須正常投入使用,定期校驗聯鎖并有記錄。
3.1.2崗位巡檢時,應加強對反應器的監視。定期用特殊的紅外測溫儀測定反應器有無過熱點,發現過熱點必須立即緊急處理;反應器降溫用的噴淋水必須保持隨時可用,至少每月試驗一次。
3.1.3應嚴格進行檢查反應器開車前的氣密試驗和干燥。
3.1.4應經常檢查易被腐蝕的設備、管線、閥門、儀表的腐蝕情況。防腐襯層、設備及管線的壁厚。發現問題及時修理或更換。
3.1.5酸性物料泄漏時要用堿中和后,再放入廢油。在地下廢水槽及事故槽中工作時,應穿戴相應的防護用品,事故槽應經常保持無液面或低液面。
3.2催化劑絡合物配制系統
3.2.1應保持多乙苯和苯中含水小于10ppm,氯化氫含水小于50PPppm。
3.2.2受潮分解結塊的三氯化鋁禁止再用于生產。
3.2.3催化劑配制開車時,尾氣吸收系應保持正常開車。
3.3脫氫反應系統
3.3.1嚴格控制反應器入口溫度。進料蒸汽:乙苯不得低于1.3:1。乙苯中二乙苯含量小于10ppm,盡量減少開、停車次數,防止催化劑破碎。反應器最初開車應首先用氮氣加熱升溫,床層溫度達200℃以上時方可通入蒸氣。尾氣壓縮機入口壓力應保持為0.0276MPa。反應器、蒸汽過熱爐、尾氣壓縮機的聯鎖系統必須正常投用,并定期校驗和記錄。
3.3.2安全閥應每年定壓一次,防爆膜應每年檢查一次,發現問題要及時更換或修理。
3.3.3尾氣系統三臺在線氧分析器都應正常投用,當有兩臺指示值超過1%時聯鎖應動作,使系統升為正壓操作。尾氣在負壓操作時需排入火炬系統,不準排入大氣。
3.3.4反應器床層發現熱點時應立即查找原因,必要時停車處理。
3.3.5應防止蒸汽過熱爐超溫。對過熱爐火嘴要經常調整火焰,不要直接接觸爐管和爐墻。反應系統由正壓變為負壓操作應緩慢進行,防止負荷突然加大,過熱爐管驟冷損壞爐管。
3.3.6水、脫氫混合液分離器界面應嚴格控制在70%,防止脫氫液中帶水或水中帶脫氫液。
3.3.7乙苯蒸發器停車前2小時應先停循環乙苯進料并加大排污,停車后應立即用乙苯洗滌系統,防止苯乙烯自聚物堵塞系統。
3.3.8膨脹節要定期檢查,膨脹節的檢測氮氣要暢通。
3.4無硫阻聚劑配制系統
3.4.1冬季應保證系統的保溫、伴熱系統的正常運行。長期停車時應將乙苯/苯乙烯塔送料管線吹掃干凈。
3.4.2作業時應穿戴合適的防護用具,料桶要設立專用庫房。作業人員工作完成后立即洗澡。淋浴及洗眼器應長年備用并經常檢查維修。
3.5其他部位
3.5.1變壓吸附單元停車時要在0.147MPa壓力下氮封。要經常檢查氫精制單元的靜電接地和氫氣泄漏情況。
3.5.2應檢查苯乙烯精餾塔塔頂采出線,按時加入阻聚劑,其加入量為5-15ppm,送貯罐的苯乙烯溫度為5℃;停車時應用乙苯沖洗,防止苯乙烯自聚。
3.5.3乙苯/苯乙烯塔打開時要防止潮濕空氣進入,檢修完后氮封。開車要做氣密和真空試驗。
篇2:苯乙烯抽提車間加藥崗位加藥員安全生產職責
1認真學習和嚴格遵守各項規章制度,遵守勞動紀律,不違章作業,對本崗位的安全生產負直接責任;
2參加安全活動、學習安全技術知識,嚴格遵守各項安全生產規章制度;
3上班前必須認真檢查本崗位的設備和安全設施是否齊全完好;精心工作,擺放好藥劑;
4認真維護保養設備,發現缺陷及時消除,保持作業場所清潔;
5上崗按照規定著裝,正確使用、妥善保管各種勞動防護用品、器具和防護器材、消防器材;
6積極參加各種安全活動、崗位技術練兵和事故預案演練;
7有權拒絕違章作業的指令,對他人違章作業加以勸阻和制止;
篇3:高抗沖聚苯乙烯安全生產要點
1工藝簡述
高抗沖聚苯乙烯樹脂的生產,系采用在少量溶劑參加下,無引發劑與催化劑的熱引聚合。生產工藝主要由膠液制備、聚合、脫氣回收、造粒等工序組成。
簡要工藝過程,是將粉碎的順丁橡膠投入苯乙烯和乙苯溶液中,加入定量的抗氧劑,于70℃溫度下攪拌溶解為橡膠溶液。橡膠溶液在第一反應釜通過溫度、壓力和攪拌轉速的控制進行聚反應并完成相轉變。聚合溶液被連續轉移到第二反應釜再與苯乙烯和乙苯的混合物混合,苯乙烯繼續反應提高轉化率。依次通過第三和第四反應釜,與白油混合得到約為75%轉化率的高抗沖聚苯乙烯樹脂溶液。上述溶液經加熱至240℃和在0.173MPa余壓下,脫除苯乙烯和乙苯等揮發分。熔融狀的樹指由高粘度泵加壓從模頭擠出條狀,經水冷卻硬化、切粒、摻混外部潤滑劑即為高抗沖聚苯乙烯樹脂產品。
本裝置生產過程所用原料、輔助材料、產品大都具有易燃、可燃和有毒性質,其中:乙苯、苯乙烯為一、二級易燃液體。
2重點部位
2.1聚合釜聚合釜是本裝置生產的核心設備。苯乙烯、乙苯等物料均在其沸點溫度附近和在壓力下進行反應。反應過程需要嚴格控制的工藝指標很多,調節手段較復雜,一旦出現失誤即可能造成事故,如反應溫度超過正常控制指標15℃以上,將會發生爆聚。聚合釜是帶攪拌裝置的壓力容器,靜、動密封點甚多,特別是動密封點(機械密封和填料涵密封)是泄漏易燃、易爆物料的重要監視部位。
2.2熱載體加熱爐熱載體加熱爐的操作,不僅是聚合反應正常穩定生產的重要環節,還是裝置中有明火的部位。熱載體系芳烴碳氫化合物,生產中可被加熱到280℃,此溫度超過其閃點(130℃),從有燃料氣明火加熱的環境條件分析,無論是周圍的燃料氣或熱載體的設備、管道出現漏料,均有發生著火爆炸的危險。
3安全要點
3.1聚合釜
3.1.1各聚合釜的溫度和壓力不能超過規定控制指標,尤其是溫度控制值不能超過控制值15℃,發現異常時,應及時查明原因處理,防止發生爆聚。
3.1.2應經常檢查熱載體、冷卻水的壓力、溫度是否處于反應各階段的正常值范圍,發現異常要通知各崗位(包括加熱爐和水冷崗位),并立即查找原因處理。
3.1.3攪拌器的轉速下降、電動機電流持續升高、反應溫度及壓力同時超標時,要迅速判斷和采取措施,情況緊急時應及時向釜內送溶劑乙苯。
3.1.4要經常檢查事故處理用的乙苯貯量是否充足,發現備用量不足時,應督促及時補充。
3.1.5苯乙烯、乙烯等物料在生產過程中均處于高溫狀態,且有的物料閃點較低,一旦漏出即有燃燒或爆炸的危險。為此,除了生產中注意檢查及消除跑、冒、滴、漏以外,應對聚釜投料前進行嚴格的試壓,未經試壓和氮氣置換達到合格,不允許投料開車。
3.2熱載體加熱爐
3.2.1加熱爐點火前,要分析燃料氣管道中的氧氣含量不能超過3%,超過時,須放空置換達到合格后方能點火,防止點火時造成燃料氣管網回火。
3.2.2加熱爐點火前,還要檢查爐膛內可燃物含量是否高于0.2%,不合格時,必須吹掃達到合格方能點火。點火必須按先點火,后送燃料氣的順序進行,防止發生爐膛爆鳴或爆炸。
3.3其它部位
3.3.1檢查廠房內的通、排風系統運行是否正常,督促有關部門定期維護保養。
當發現廠房內空氣中可燃物濃度超過0.4%或設備、管道有大量物料漏出時,要立即宣布處于事故狀態,熄滅一切生產用火,禁止可能產生火花的一切舉動,切斷物料來源,疏通泄漏的物料(倒罐及沖洗等),備好蒸汽和氮氣等滅火器材以防不測。
3.3.2本裝置中的大部分液體物料系高電阻率液體,流動中易產生靜電。定期檢查設備、管道等的靜電接地線、網是否完整牢固;定期督促檢查測試接地電阻須達到合格范圍,特別是裝置檢修后要及時恢復靜電接地導線,否則不能接受物料開車生產。
3.3.3為防止切膠作業中產生靜電起火或爆炸,作業必須在氮氣保護和軟水存在下進行,當氮氣和軟水供應中斷時,要立即停止切膠作業。
3.3.4間斷作業的溶膠槽在進料前,必須進行氮氣置換,防止進料時因產生靜電放電而引起爆炸或爆鳴。
3.3.5本裝置的高溫設備、管道較多,為防止燙傷,要注意對保溫隔熱設施的檢查和維護。保溫層內不允許滲入油類物料(液體石蠟、導熱油等),防止高溫氧化著火。一旦滲進油污,應及時將污染部位拆除,重新用新材料恢復。
3.3.6要定期對可燃氣體檢測報警儀、火災報警和防爆通訊設備、消火栓、滅火氮氣和蒸汽、事故柜及急救器材等安全裝備和設施進行檢查,使之保持完好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