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完全學分制和彈性學制的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方案》和《浙江省普通高中實施完全學分制和彈性學制的意見》的精神,推動我校課程改革,保證學分認定的真實性、嚴肅性,結合我校從20**年開始在高中試行學分制管理所取的一些經驗,初步構想我校學分制和彈性學制實施方案。
一、學分結構
(一)學分分為必修學分和選修學分,原則上完成18學時(1學時為40分鐘)課程內容的學習可獲得1學分。
(二)必修學分為96學分,學生必須通過修習八個學習領域所有科目的必修課程,獲得必修學分。
(三)選修學分為48學分,學生可在知識拓展類、職業技能類、興趣特長類和社會實踐類等四類選修課程中自主選擇修習,其中知識拓展類選修課程學分不超過24學分,社會實踐類選修課程學分不超過8學分。學生可以在校內跨班、跨年級選修課課程,也可以到其他普通高中學校、中等職業學校、高等(職業)院校或社會培訓機構選修課程。
二、學分認定
(一)學分認定是對學生可否獲得學分的判定。學分認定的意見分“同意認定”、“不予認定”兩種。學生學完一定的課程并通過考核或獲得相關證書,可獲得相應的學分。
(二)學校成立學分認定委員會,校長擔任主任,委員由學校領導和學科骨干教師組成。學校教務處具體負責學分的認定工作。
(三)學分認定的條件和形式。根據普通高中課程的性質,學分認定的條件和形式主要有三種:
1、學業認定。主要適用于必修課程和知識拓展類、職業技能類、興趣特長類便于學業測試的選修課程。學生課程修習時間不少于規定課時的2/3(18學時為1學分)、學習過程表現良好、參加學校(社會培訓機構)組織的考試(或考查)并合格,即可取得學分。
2、證書認證。主要適用于學生獲得教育行政部門認可的資格或等級證書、比賽獲獎等情況。學生取得相關的中、高級國家職業資格證書或專業等級證書的,可按高級6學分,中級2學分認定。學生在參加社區市級以上組織的各種知識、技能、文藝和體育等比賽中受到表彰和獲得獎勵的,可按全國性大賽一、二等獎6學分,全國性大賽三等獎、省級大賽一等獎4學分,省級大賽二等獎、市級一等獎2學分,市級二等獎1學分認定學分,記錄成為相應類型選修課程的學分。上述學分計該項目的最高學分,相同項目的學分不予累計認定。
3、過程記錄。主要適用于社會實踐類選修課程。學生參加社會調查、社團活動、社會實踐等活動,有活動計劃、活動記錄和總結,有學校或相關單位提供的證明材料、有反饋評價,可按30學時1學分認定學分。
(四)學分認定的基本程序是:
1、學生修習完一門課程并通過學校(或社會培訓機構)組織的考試(考核)、獲得某項資格或等級證書以及比賽獲獎,由學生或任課教師向學校學分認定委員會提出學分認定申請,并提交相應的證明材料。
2、學科任課教師或實踐活動指導教師根據學分認定條件進行對照,提出對學生學分認定的初步意見。
3、學校學分認定委員會對學生申請和任課教師提出的初步意見進行審核,做出認定結論,并由學分認定委員會主任簽署意見。
4.“同意認定”學生學分的,在校園網公示。“不予認定”的,書面通知學生并告之原因。
(五)學生對學校作出的學分認定意見如有異議,可在公示或接到通知之日起15日內向學校學分認定委員會提出復議要求。學分認定委員會自接到學生復議要求之日起15日內進行復議,及時給學生書面回復,并做好思想工作。對學分“不予認定”的學生,應根據原因指導學生補足學時、重考、重修或改修其他課程。
(六)學分認定工作一般在每個學段結束時進行,教務處應及時將學分認定情況分別記入學生學分檔案。認定的學分要分別記入學校學籍管理檔案(包括紙質檔案和電子檔案)和普通高中學生發展性評價記錄。學生學分認定檔案內容應包括學生在該課程(模塊)修習過程中所用課時、考試考查考核成績、學分認定時間等。
(七)符合《浙江省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學生學籍管理辦法(試行)》規定在省內學校之間轉學的,或由外省(市、自治區)轉入本省的,只要提供必要的學分證明材料,轉入學校應當同意認定學生在原學校所獲得的學分。由本省轉學到外省(市、自治區)學生的學分認定,依據轉入省(市、自治區)的規定執行。
(八)學生因考試成績不合格而不能獲得學分的,可以申請重考或參加其他教學班相同學習模塊的考試。重考時間由學校安排,重考合格后方可獲得學分。所獲學分仍可記錄在學籍管理卡的相應欄目內。重考仍不合格者,允許重修或另選修其他模塊(必修課程不能放棄)。重修要在接到學分不被認定通知后1年內完成。
(九)不予認定學分的規定。有下列情況之一者,不能認定學分:
1、學生參加學習課時數少于該模塊規定的三分之一的;
2、未參加學科模塊考核、或者模塊考核不合格的;
3、未參加綜合實踐活動,或者缺少必要的活動記錄等的;
4、考核過程中弄虛作假的。
四、普通高中的彈性學制和畢業要求
(一)學生可在2-4年內完成普通高中學業,在達到普通高中畢業條件時,即可在學年結束前向所在學校提出畢業申請,學校審查認定符合普通高中畢業條件的,應予以畢業。
(二)我省學生取得普通高中畢業資格,必須同時具備以下條件:
1.具有我省普通高中學籍;
2.品行端正,遵守《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
3.高中學習期間在每個學習領域都獲得一定學分,且總學分達到144以上(其中,必修不少于96學分、知識拓展類選修課程學分不超過24學分,社會實踐類選修課程學分不超過8學分);
4.參加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所有必考科目的考試,且不合格科目不超過一門;
5.綜合素質評價中的四個測評項目中,不合格的項目不超過一項。
(三)普通高中畢業證書由省教育廳監制,市級以上教育行政部門驗印。普通高中畢業證書的編號應與學籍輔號(即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準考證號)一致。
篇2:中學學生學分認定方案
一.指導思想
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國民素質,使學生在學業、綜合實踐活動、體育和藝術、心理素質等方面獲得豐富的學習經歷,全面而有個性化的發展,向高等院校選送高質量的人才,奠定每個學生終生發展良好的基礎,根據國家《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的培養目標和我校的實際情況,特制定本方案。
基本原則
1、學校以學分制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管理。以學分來計算學生的學習量,學分分為必修學分和選修學分兩部分,獲得課程規定的學分是學生畢業的必要條件。
2、將終結性評價與過程評價相結合,認定學生的學分。強化過程性評價,淡化分數與評比,充分發揮學分的激勵、診斷和發展功能。
3、對學分進行程序化和量化的認定和管理。體現認定和管理的科學性、原則性、靈活性、公平性、公開性和操作性。
學分認定和管理的實施辦法
1、學年學分制管理
《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規定:“普通高中學制為三年,課程由必修和選修兩部分構成,并通過學分描述學生的課程修習情況。”普通高中實行的是學年學分制,學年學分制是通過學分的認定對學生的學習過程與成果進行管理,學生必須在規定的期限內參加所選模塊的學習,修夠一定的學分,并要求每學年要在所有領域里獲得一定學分。它有修業年限、最低畢業學分及必須參加修習的課程和活動的規定,學生只有符合這些規定方能準予畢業。
2、普通高中畢業的學分要求
(1)學生每學年在每個學習領域都要必須獲得一定學分。
(2)必修學分修習的規定:學生在高中三年必須獲得所有學習領域的全部必修模塊的116必修學分(包括綜合實踐活動的23學分)。
(3)在選修II中至少獲得6學分。
(4)總學分達到144學分。
完成高中階段學習的基本學分,是對高中學生的學分最低要求,是所有高中學生“共同基礎”學習的反映。
浮云中學是省一級學校,也是浮云城區的一所窗口學校。她一項重要任務是向高等院校輸送高質量的人才。因此,學生不僅要完成144學分的學習任務,還要在此基礎上盡可能修到180學分以上,以達到高考的較高要求。
3、構成學分認定的充要條件:
(1)必修模塊:
①紙筆測驗成績,占60%
②課堂學習過程評價,占40%
(2)選修模塊(包含選修I和選修II):
①紙筆測驗成績,占60%
②課堂學習過程評價,占40%
(3)綜合實踐活動
①原始材料(記錄)和結果展示評價,占60%
②《學生學習過程評價表(自評)》,占20%
③《指導教師評價表》,20%
說明:
(1)以上各項為獨立評價單元,每項都要合格,不作相加。
(2)評價以等級制進行,分為優異、優、良好、一般、合格、不合格等6個等級。其換算分值為:優異:100%、優:90%、良好:80%、一般:70%、合格:60%、不合格為40-50%
(3)學科模塊成績構成:學分+等級。學科模塊等級為:A、B、C、D、E、F六等。學科模塊等級記錄的是學科筆紙測驗的分數。A:90%(含90%)以上;B:89-80%(含80%);C:79-70%(含70%);D:69-60%(含60%);E:59-40%(含40%);F:40%以下。
5、學分認定的程序
(1)獲得紙筆測驗成績。原則上,每學完1個模塊,學校組織統一考試,考卷統一使用百分制,學生參加考試即可獲得紙筆測驗成績。學生如果對第一次考試成績結果不滿意,可向學分認定委員會申請重考1次,重考成績即為學科模塊考試的最終成績。重考安排在考試周后的第二個星期的周末。考慮到操作的需要,學科模塊學分認定以一個學期為單位,可安排在學期考試結束有進行。
(2)綜合實踐活動成果展示每學期進行一次。展示由學分認定委員會組織學分認定委員會成員和指導教師進行評價,將所得成績公示,即為該領域的學科(模塊)成績。
(3)獲得紙筆測驗成績后,科任教師將《課堂學習過程評價表》收集、整理和進行總評,上交給校學分認定委員會;綜合實踐活動的《學生學習過程評價表(自評)》和《指導教師評價表》由指導教師收集、整理、進行總評,上交給校學分認定委員會。
(4)校學分認定委員會根據以上學生的個人資料,對學生的學習作出認定學分、補考、重修等決定。認定后將結果輸入學校學分信息管理系統進行統一管理,并將結果給予公示。
(5)在公示期間,如無異議,學分委員會確認認定結果,并將結果記錄在學生個人檔案中。如有異議,由學生本人向學校學分認定仲裁小組提出重新認定申請,并由學生本人向仲裁小組提供學分重新認定的材料,交由學分認定仲裁小組進行學分重新認定,學分認定仲裁小組的認定為最終認定結果。由學分仲裁小組通知學生本人。
學校對學生個人檔案實行信息化管理,由教學處負責。
6、補考、重修和重選
以下情況之一出現,學生必須參加補考方能獲得學分:
(1)參加學習的學時不足模塊學時要求的5/6者。
(2)紙筆測驗成績為F級者。
(3)構成學分認定的評價中有一項不合格者。
學生如遇到上述情況,也可選擇重修或重選。
以下情況之一出現,學生必須重修或重選。
(1)參加學習的學時不足模塊學時要求的3/4者。
(2)構成學分認定的評價中有二項不合格者。
(3)紙筆測驗成績為F級+構成學分認定的評價中有一項不合格(或參加學習的學時不足模塊學時要求的5/6)。
(4)參加補考不及格者。
學生如遇到上述情況,也可選擇重選。
重選模塊必須在同一領域內進行。
在高中三年學習期間,學校允許學生有一次重修機會、一次重選機會和一次重考機會、一次補考機會。
畢業、肄業
1、學生在高中三年修滿課程規定的最低畢業學分和成長記錄(個人檔案)合格者,學校準予畢業,并發給《浮云中學高中畢業證書》。
2、學生在高中三年未能修滿課程規定的最低畢業學分,所得學分在116-144之間,成長記錄(個人檔案)合格者,或在高中三年修滿課程規定的最低畢業學分,成長記錄(個人檔案)不合格者,學校發給肄業證書。
3、未能修滿學分的肄業生,可在離校兩年內可申請重修或補修未能取得學分的課程,合格后可換發畢業證書。成長記錄不合格的肄業生,可在兩年后由用人單位提供評價文件,合格者可換發畢業證書。
篇3:技工學校高職學分制實施方案
市技工學校高職學分制實施方案
為全面貫徹落實《市人民政府關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精神,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大力進行制度創新,積極穩妥地開展學分制試行工作,根據教育部《關于在中等職業學校開展學分制試驗的原則意見(試行)》和《市中等職業學校學分制實施細則(試行)》要求,結合我校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我校實施學分制的指導思想是:以*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為指針,按照“創造條件實施彈性的學習制度”的精神,積極進行制度創新,努力建立適應經濟建設、社會進步和個人發展需要的教學組織和管理制度,從而進一步推動課程體系的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滿足學習社會化、終身化和個性化發展的需要,增強辦學活力,使我校教育教學更好的服務當地經濟。
學分制作為一種教學管理制度,它的實行,必將涉及到教學組織、課程設置、師資配備等方面的相互協調問題,所以必須遵照整體性的原則,統籌兼顧,全面推進,努力做到四個統一:
1、靈活性與規范性相統一。既要滿足學生根據社會需要和個人興趣、條件選擇課程和學習時間的要求,又要遵循職業教育規律,確保教育教學質量和培養目標的實現。
2、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相統一。要樹立現代化教育思想,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按照“以全面素質為基礎,職業能力為本位”的精神,加強基礎文化課、專業課的教學,注重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復合型人才的培養,使學生具有綜合職業能力。
3、制度創新和課程改革相統一。要以實行學分制為新的著力點,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建立靈活的教學組織和管理制度,積極開發與學分制相適應的模塊式和綜合化課程,增強課程的靈活性、適應性和實踐性,努力構建適應經濟建設、社會進步和個人發展需要的課程體系。
4、工作實踐和科學研究相統一。要積極開展以學分制為題材的教育科學研究,努力用科學的理論指導學分制的全面推行和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同時要以具體工作中的實踐經驗進一步豐富教學論和課程論,使之更為完善,更具有時代性和指導意義。
二、試行專業及組織領導
根據當地經濟發展需求和學校專業設置情況,我校準備在服裝專業和汽修專業試行學分制。為確保此項工作規范、科學、有序進行,學校成立了學分制工作領導小組,具體的分工如下:
組長:zzz副組長:zz組員:zz
三、教學計劃與課程設置
為有利于加強中等職業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溝通和銜接,為確保高素質勞動者和中等專業人才的培養,服裝專業和汽修專業根據培養目標制定學分制實施性教學計劃。學分制實施性教學計劃按照教育部《關于制定中等職業學校教學計劃的原則意見》(教職成[2000]2號)和行業主管部門指導性教學計劃要求,結合實施學分制實際需要制定。我校學分制實施性教學計劃將課程分為必修課、限定選修課和任意選修課三大類型,為學生提供多種學習途徑和形式,允許學生選擇,體現彈性教學制度。
1、必修課
必修課是指根據各專業培養目標和學分制實施性教學計劃的規定,為保證人才培養基本規格,本專業學生必須修讀的課程。必修課包括文化基礎課程、主干專業課程和專業實訓課,其中文化基礎課程包括德育課、語文、數學、外語、計算機應用基礎、體育課和音樂課等。服裝專業必修專業課有:《服裝設計基礎》、《服裝結構制圖》、《服裝制作工藝》等;汽修專業必修專業課有:《機械制圖》、《機械基礎》、《汽車電工電子基礎》、《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汽車電氣設備構造與維修》、《汽車使用性能與維修》等。學生必須修讀學分制實施性教學計劃規定的全部必修課,并取得相應的學分。必修課一般為考試科目。必修課考核不及格允許補考一次,補考不及格必須重修。
2、限定選修課
限定選修課是指根據各專業學分制實施性教學計劃,按照各專業業務范圍、方向、專業的深化、拓寬與專業相關的知識和技能的課程。學生必須根據本專業的知識體系和自身實際,在本專業學分制實施性教學計劃規定的限定選修課程范圍內選擇修讀某幾門課程,并取得規定的學分。服裝專業限定選修課有:《服裝材料》、《服裝設備使用常識》等;汽修專業限定選修課有:《汽車材料》、《汽車概論》、等。選修課考核不及格可以補考一次,補考不及格可以重修,也可以改選其它選修課。
3、任意選修課是指擴大學生知識面,培養、發展學生潛能和興趣特長的課程。學生可以根據個人的志趣及學習能力,自主選擇修讀,并取得規定的學分。學校充分重視任選課的設置,每學期提供5科以上備選課程,鼓勵學生自主選修。
四、學分設置和管理
學分是計算學生完成課業的必要時間成效的單位,,是學生能否獲得畢業證書的主要依據。學分值計算的最小單位是1分,一般課程以16-18學時為1學分。
我校實行的學分制規定學生在校應修的學分由三部分構成。
1、學業學分:學業學分以學期為單位結算,按課程在教學計劃中安排的周課時數為主要依據。各專業課程學分規格另行制定。
2、實習學分:分為校內實習和校外實習。校內實習按每學期校內實習的實際課時數計算。校外實習指第三學年的全日實習,每周計1學分。
3、其他學分:包括獎勵學分及其他社會實踐活動等。獎勵學分即加分,是對學生學習的更高要求,獎勵學分可以通過參加各種競賽獲獎、獲得超出規定的技能等級證書等途徑去取得,加分規格另行制定。其他社會實踐活動包括獨立開設的實踐課程、社會實踐、公益勞動、軍訓、入學教育、畢業教育、社會調查等以每周為1個學分。
五、成績考核
1、學生所修習的課程在該學期結束時均由學校統一設置考試或考核,核定成績時,平時成績占30%,考試成績占70%。成績及格者方可獲得本門課程的規定學分。
2、課程考核分為考試和考核兩種,必修課、限定選修課采用考試方式。考試采用百分制記分;考查課程采用優、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級制記分,相應成績分換算如下:優95分、良85分、中75分、及格60分、不及格50分。
3、為鼓勵學生取得好成績,實行績點制的考核辦法。績點是一門課程的成績系數。是衡量學生學習成績優劣的主要指標,績點與考核成績的對應關系見下表。
考試成績考查成績績點
90-100優4
80-89良3
70-79中2
60-69及格1
60分以下不及格0
取得規定的專業技術證書(包括崗位資格證書)等級標準的績點為2,取得高于規定專業技術證書等級的績點為3-4。
學分績點是根據學生所選課程的學分數及學習成績綜合計算而得,它是學生學習量和質的雙重相關量化指標。
學分績點的計算:課程學分績點=課程學分數×該課程學分績點系數,平均績點=課程學分績點的總和/課程學分的總和。
4、學生修習課程考試、考查不及格者可以補考,補考不及格者必須重修或改修其他課程。
六、課程的選修、免修、彈性學制
A、選修
1、學生選課應參照指導性計劃按學期進行,教師要加強指導。
2、任選課可跨專業、跨學科選擇。每學期放假前3周,教務處公布下學期任選課開設科目,學生在指導老師或班主任指導下選修申報,教務處應在放假前1周公布選修結果。
3、限選課選課人數低于35人,任選課低于20人,原則停開或合并。
4、學生一經選定的課程,必須參加修讀和考核,不參加考核者,登記"曠考",不給學分,按考核不及格處理。凡未經選課注冊擅自聽課者,一律不予考核,不給學分。
5、學生在修讀完規定的所有必修課程和限選課程,并考試合格,取得的學分超過總學分的60%,在學習一個專業的同時或之后,經學校批準,也可以選修另一個專業的課程,取得相應的學分后并滿足兩個專業畢業條件可獲雙專業畢業證書。
B、免修
1、學校所規定的課程學生在校期間沒有相應的學習經歷,必須參加修習課程的正常教學活動,不得申請免修。
2、學生在入學前已具備了高中段其他類型學校學歷或結業課程,可免修相同或相近課程。
3、學生已獲得大專或自考課程單科結業成績合格者,可免修該課程。
4、學生在本校或從別校轉學或調換專業時已獲學分的課程可以免修。
5、學生在本校修完第一專業,選學第二專業時,已獲得學分的相同或相近課程可以免修。
6、學生在工學交替期間,利用業余時間在其他有關學校或培訓機構補修,已獲結業成績的課程可以免修。
C、彈性學制
1、提前修滿學分的學生可以提前畢業,提前畢業時間一般不超過一年。
2、修夠總學分80%以上或完成兩年學業的學生可以提前參加高考或選修第二專業。
3、年滿16周歲的學生,在校學習一定課程后,可申請先就業、創業,實行工學交替,工學交替從業時間累計不得超過3年。
4、在規定學制年限內,難以修滿學分的,可以重修或改修,但延長學習的年限不得超過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