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初中語文分層教學分類指導經驗總結

初中語文分層教學分類指導經驗總結

2024-08-02 閱讀 2670

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各方面發展的教育,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關注重視學生的個性差異,允許學生思維方式的多樣化和思維水平的多層次性,鼓勵不同的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問題。這是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促進每個學生獲取個性發展的有效途徑。

近年來,我在語文學科的教學中嘗試分層教學,分類指導取得了點滴的經驗如下:

一、依據學生認知差異和知識水平的懸殊,將學生合理分層、分類

要對學生合理分層、分類,必須首先做到全面了解學生,根據學生的不同思維方式,不同的興趣愛好和不同的認知潛能分成不同的層面和類別。一開始我就耐心地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況,興趣愛好,并做仔細的分析,認為班中的左春莉、王振靜、朱婷婷等同學思維敏捷,在接受知識方面,語文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方面都很強,現有教學內容已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是班里的優秀生,把他們分為A組。

像程杰、王海燕、吳家林等同學,他們能較好的理解和掌握學習目標所規定的教學內容,有著較強的語文意識和較大的潛能,把他們分為B組。對于張家運、胡德浩、沈業初等同學學習興趣較低,認知能力也很差,接受知識感覺困難,壓力大,把他們分為C組。

二、課堂中分層教學,分類指導的實施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具體實施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例如我在教授課文時,就針對不同層次的同學采取了不同的提問方式和教學要求。

對于A組同學,提出問題,要求獨立思考,獨立寫出問題的答案,提高他們的思考能力。對于B組,要求他們通過獨立思考,小組交流,討論出最恰當的結果。對于C組學生采取引導提問,多為差生創設問題情境讓他們相互交流,巡視指導,幫助差生疏通思維,這給幾位成績好的學生創造了發展的機會,又為差生提供了思維的空間。

2、課堂練習分層教學,分類指導。

練習題目的設計要有針對性,要結合學生的實際,難易要適度。比如我在布置作業時,對于A組學生不但要求獨立完成基礎知識題題,還要完成帶星號的思維拓展題。對于B組學生在完成帶星號的題目有一定的難度時給予一定的指導,提示,讓同學之間進行相互交流,進而理解題意。對于C組學生的素質,要求他們通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師引導且鼓勵A組、B組學生幫助C組同學,基礎題。

三、拓展課外活動,實施分層教學,分類指導

課外活動是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伸。做好課外活動工作對實施素質教育有重要的意義。

根據A組學生的認識能力,興趣愛好,為他們創造一個發揮潛能的機會,比如鼓勵他們做一些課外延伸的題目,結合他們的興趣愛好,培養他們善于發揮的技能。對于C組學生把他們反饋來的信息及時分析。結合學生實際,給予一定的輔導,同時做好家訪工作。

四、在學生評價方面

在評價中我采取了平時和期末相結合的評價方式,在課堂評價中對于不同層面的學生都采取了多表揚鼓勵,少批評的原則,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在期末質量檢測中我設計了基礎知識、知識與技能、思維拓展。不同的試題供不同層面的學生使用,充分發揮了他們的思維積極性和知識的潛能。

由于我在教學中實施了分層教學、分類指導原來的幾個考試不及格的學生在我的指導下,成就都有顯著提高,在我所教的這個班級及格率由最初的55%上升到80%。

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我會不斷的加以完善,探索出更適應現代教育思想的路子,是的全體學生都能在各個方面得到很好的發展。

篇2:在信息技術環境下因材施教分層教學初探

在信息技術環境下因材施教分層教學初探

摘要:

在計算機教學中,充分利用網絡信息技術環境,充分發揮計算機學科的學科優勢。根據綜合考評,將學生分成三個層次組,在教學過程中,實行利用網絡教學目標分層、教學過程分層,不同的目標讓學生同異步參與,利用信息技術實現課后練習分層、課后輔導和課后評價分層,充分挖掘每一層次學生的潛力,換學生一片自由發展的空間,做到因材施教,實現計算機教學零差生。

關鍵詞:;因材施教信息技術環境;分層教學

如何實現計算機教學零差生?如何讓每一個孩子都快樂而順利得學習計算機技術?這是每一個計算機老師都在思考的問題。有的老師肯定會說,計算機教學就是玩,讓孩子會上個QQ、在網上沖浪就行了。錯!計算機是一門技術,如果光會玩有什么用呢?在實際的計算機教學中,經常會有很多孩子,網絡游戲玩得特別好,但是計算機的各種軟件操作卻亂七八糟。這是因為計算機教學初始階段特別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隨著內容的推進和難度的加深,不少學生就會慢慢地失去學習的興趣,從而造成學習情況參差不齊的狀況,在這種情形下,教師在教學中更應該顧及到分層教學,從而達到教學零差生。這幾年,我在這方面進行了很多嘗試,收效不錯。

我們所提倡的分層教學,就是在現代教學思想指導下,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能力不同,開展不同層面的教學活動,并針對不同發展層次學生的需求給予相應的學法指導,以達到全體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目標。因此,教學方法不是也不可能是“一法包攬天下”的局面,面向每個學生、面向每個學生的每個方面,讓學生生動活潑地學習、主動和諧地發展是進行分層教學最終的目的。

教師的工作是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計算機教師恰好可以利用得天獨厚的信心技術環境,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既遵循教學的規律和原則,同時擺正整體性和差異性的關系,堅持尊重學生個性,因材施教,讓各學習層次的學生各有所得。最大限度得發揮信心技術環境的巨大作用,引領不同層次的學生充分掌握這門二十一世紀的必備生存技能。

計算機教學實施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分層教學,我認為可以從一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細心觀察分清層次

教師要通過調查和觀察,掌握班級內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況、知識水平、特長愛好及社會環境,將學生按照心理特點分組,形成一個個學習群體。在分層的時候要注意,分層不宜過多,過多課堂教學將千頭萬緒,缺少系統性會很亂;也不能分層過少,過于少則流于形式,達不到分層教學的效果。對于計算機課來說,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自主學習能力、智力情況、知識接受能力等因素,結合教材可將學生按2:5:3的比例對學生進行分層。可分為ABC三個層次:A組優秀;B組中等;C組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各層次內學生合理搭配,建立學習小組(每個學習小組由3-4位同學構成,并任命一名同學擔任小組長)。三個組的成員在一定的時期可以互相調換,尤其是B組和C組的學生進步之后,要及時調換到A組。層次分好之后,計算機老師可以給每一個學生從網上發送一份分組明細和調組必備條件,讓每一個學生都可以、明白自己的特點,真實掌握自己的水平,從而確立自己的發展目標。

篇3:新課程背景下初中信息技術分層教學初探

新課程背景下初中信息技術分層教學初探

摘要:當今社會科學技術發展突飛猛進,為了適應這一變化,現代化的教育必須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實踐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在初中信息技術的教學上,傳統的班級授課模式已不能適應學生發展的需求,急需要我們加以改進。由于初中學生來自不同地區、不同小學,對計算機的認知程度、操作水平、接受能力等各方面的差異很大。因此本文針對學生信息技術水平的參差不齊,教學方式無法再沿用舊的方式時,提出使用分層教學的方法來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分層教學,是真正實施“因材施教”的一種教學模式和教學策略。

關鍵詞:新課程;信息技術;分層教學;學生

隨著新課程改革,信息技術教材的調整,信息技術課的教學方法也要隨之改變。從傳統的講授法、示范法、啟發式等教學方法到近幾年來流行的“任務驅動”和“信息技術與其它學科的整合”等,我認為“分層教學”在信息技術課中值得提倡,因為不管哪個學校都存在個體差異。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一、信息技術課分層教學的原因

(一)重視程度不夠

筆者所在市信息技術學科參加中考,考試時間是在初三的上學期,平時的各類考試都沒有信息技術參與,以至于學校領導、老師、學生都不太重視,只有到快考試時才想起信息技術這門學科。我所在學校處在城市與郊區交界處,學生有的來自周邊農村小學,根本沒有開設信息技術課,這些學生有的可能就沒有碰過電腦;而來自城里小學的學生,三年級至六年級均開設了信息技術課,那么差異可想而知了。

(二)學習條件各不相同

條件好的學生,自己家里已經購置了電腦,從小就開始接觸電腦,可以說是“電腦小高手”了,而另外的學生,除了在學校上信息技術課時有機會接觸電腦外,其余時間就沒機會了。

(三)學習態度方面的差異

有的學生求知欲望強烈,樂于并且善于積極主動地學習,有的學生則是被動地等待教師布置學習任務,缺乏主動學習的欲望。

(四)學生自身性格的差異

平時性格活潑、好動、大膽的學生在信息技術課堂上表現的尤為活躍,他們大多悟性高,敢于操作電腦,敢于嘗試,求知欲強。而那些性格內向、膽小、有自卑心理的學生往往面對電腦畏手畏腳,小心翼翼,不敢操作。

針對以上4種現象,如果仍是用老的教學方式,將相同的知識內容傳授給差異性很大的學生,勢必會造成好學生吃不飽,教師的過多講解對于好學生來說是一種浪費,不利于他們的更進一步發展;差生則會認為講解進度太快,自己無法跟上,以至喪失了學習興趣,越學越差,形成對信息技術課的恐懼心理。那么,在這種情況下,對差異大的學生進行分開教學,成了勢在必行的方式,由此筆者想到了分層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