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年度第二學期七年級下數學期中階段考試試卷質量分析
**學年度第二學期七年級下冊數學期中階段考試試卷質量分析
一、基本情況
考試時間20**.4.19科目數學
班級七年級(10)班考試人數61
二、成績分析
109-100分
99-90分
89-80分
79-70分
69-60分
59分以下
10人
15人
6人
12人
5人
13人
等級統計:
優良人數31人及格人數43人
待及格人數18人
三、試卷分析
題號、題型(主觀題、客觀題)、主要考查內容、學生掌握情況、學生做答情況、得分情況
一選擇題第9和10、11題出錯率較高,對圖形知識沒有弄懂,結合的不好,基礎知識掌握不牢,不能靈活運用。
二填空第18題出錯的不少,方向知識不懂,
三解答題大部分同學做錯第23題體現了對一些基礎知識還是掌握不好,分析不縝密,不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鍛煉太少,學習的知識不能靈活運用,已經做過很多遍的題,換一個考法,就不會做了
四、試卷的總體評價
命題方向(知識性、趣味性、思想性)、難易程度、考查知識點、書寫量等。
本套試題難度一般,學生整體考的良好,只有少數同學做得較差,命題方向明確,有很強的知識性,,考察知識點較全,書寫量適中。
五、試卷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1、學生對數學學科的地位認識不夠。這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以為是套公式,在以后的教學過程應逐漸建立數學學科的地位,
2、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比較低。學生對數學學習是機械的“讀死書”的感覺,好像做單項選擇題的時候找關鍵詞是很重要的,但很多學生就是不能從中找到關鍵詞確定答案,這也許是初一學生剛從小學上來,小學的學習方式在初中的還沒有很快轉變過來的原故吧。只有適當的提高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才能適應當今中考要求。
3、數形結合能力差,做題少。
二)提高教學有效性的建議
1、增強學生數學學科意識,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數學一直作為中考科目,但有些家長認為套公式,學而沒用,應付考試,所以學生對數學地位認識不高,從學生答題的參差不齊結果來看,說明了學生人思想上不夠重視,對數學知識的掌握也不到位。教師在數學教學中除了傳授數學知識外,更重要的還得注意培養學生數學學科意識。
2、要依據《課標》進行教學。
《課標》是數學教學和考試命題的依據和準繩,海南中考數學研討會經常提到這一點。《課標》在教學中明確對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提出了具體的學習目標和把握數學知識的程度,所以教學中要把握好《課標》的要求。
3、把握教材重難點,夯實學生基礎知識。
教師上課前要認真備課,吃透教材知識點,把握好課文重難點,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同時從這幾年的中考數學來看,基礎知識點的考查分數值占70%,因此老師在上課過程中要注意夯實學生基礎知識,加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的訓練是有效控制低分率的重要手段。
4、注意培養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總結歸納和運用的能力。
學以致用是數學教學的目標之一,利用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是中考開放題基本要求,所以在教學過程中除了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培養外,還得培養學生的分析歸納和運用能力。
篇2:第二學期初一七年級數學期末試卷質量分析
**-**學年度第二學期初一七年級數學期末試卷質量分析
七年級數學期末考試試卷分析一、試題分析
1、題型與題量
全卷共有三種題型,分別為選擇題、填空題和解答題。其中選擇題有10個小題,每題3分,共30分;填空題有8個小題,每題3分,共24分;解答題有5個小題,共56分;全卷合計23小題,滿分120分,考試用時90分鐘。
2、內容與范圍
從考查內容看,幾乎覆蓋了青島版七年級下冊數學教材中所有主要的知識點,而且試題偏重于考查教材中的主要章節,如三角形的初步知識、二元一次方程組、整式的乘除、函數。試題所考查的知識點隸屬于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用四個領域。縱觀全卷,所有試題所涉知識點均遵循《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
3、試卷特點等方面:
從整體上看,本次試題難度適中,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試題注重基礎,內容緊密聯系生活實際,注重了趣味性、實踐性和創新性。突出了學科特點,以能力立意命題,體現了數學課程標準精神。有利于考察數學基礎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有利于教學方法和學法的引導和培養。有利于良好習慣和正確價值觀形成。其具體特點如下:
(1)強化知識體系,突出主干內容。
考查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是檢驗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重要目標之一。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水平的高低,關系到今后各方面能力水平的發展。本次試題以基礎知識為主,既注意全面更注意突出重點,對主干知識的考查保證了較高的比例,并保持了必要的深度。
(2)貼近生活實際,體現應用價值。
“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這是新課標的一個基本理念。本次試題依據新課標的要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索取題材,把枯燥的知識生活化、情景化,通過填空、選擇、解決問題等形式讓學生從中體驗、感受學習數學知識的必要性、實用性和應用價值。
(3)巧設開放題目,展現個性思維。
本次試題注意了開放意識的浸潤,如在第17小題這一題。
二、學生答題分析:
1、基本功比較扎實。
綜觀整套試題,可以說體現了對學生計算能力、綜合分析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等方面的綜合測試。尤其是本套試題提升了實踐能力,是對學生學習的全方面情況進行了測查。我倆班學生在測試中,也充分展示了自身的學習狀況,中上水平的學生成績比較理想。如解方程組的測試中,參加考試的學生的正確率也是比較高的,體現了扎實的基本功和準確進行計算的能力。
2、應用知識的能力比較強。
運用數學基礎知識,解決數學和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是數學課標中提出的最基本教學目標。本次試題比較集中地體現了這一思想。尤其是在第23題和這充分體現了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比較突出的。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及采取的措施:
此次測試,雖然教學上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也發現了一些問題。現歸納如下,以便于將來改進。
(1)部分學生審題能力較差。一個學生知識不懂,老師可以再講,可如果養成了做題不認真的習慣,那可是誰也幫不了。所以在今后的教學中,不光要注意知識的培養,還要注意一些好習慣的培養。
(2)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不強。
學生對基本的知識和概念掌握的不夠牢固,應用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強.缺乏獨立思考的習慣.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1、在課堂上下功夫,認真研究教材和教參,把握每節課的重難點,指導學生牢固掌握知識.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注重學生學法的研究。從本次的考試看出學生對書本上的知識、技能掌握還是比較扎實的,但還應該看到,本次考試的試卷,區分度不大。部分題目一有變化,學生容易上當受騙,思維就顯得混亂、沒有條理。說明我們平時的教學灌輸的較多,程式化的知識強調過多,建議課堂教學要多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讓學生從學會走向學活,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培養學生良好的常常習慣,包括認真聽講的習慣,上課積極思考的好習慣,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
3、認真指導學生讀應用題,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逐步培養學生解應用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做計算題正確率高的能力.
4、提優補差,加強后進生的輔導,多鼓勵他們建立學習的自信心,使他們的學習逐步提高,讓所有學生都有發展。從這次的考試中可以看出,兩極分化的嚴重性。要關注這部分學生,和他們一起分析原因找出對策,防止拉大差距。同時也要讓那部分學有余力的學生盡快突穎而出,使全班的教學質量有更大的提高.
篇3:七年級地理下學期期末試卷質量分析
七年級地理下冊期末試卷質量分析
許美蓉**-7-10
一、試卷分析
本次七年級地理期末考試由縣統考,考試的范圍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級下冊全部。試卷分值100分,考試時間60分鐘,題型有單項選擇題和綜合題兩種。其中單項選擇題60分,30道小題,每小題2分,綜合題40分,4道小題。從試題內容看,注重考查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讀圖分析技能。
1、知識點覆蓋面廣。從卷面知識點分布來看,覆蓋整本書整章內容,較為全面。
2、重視對基礎知識的考查,體現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要求為主。
3、重視對地理讀圖分析的考查,特別是對經緯網、等高線地形圖、七大洲四大洋和五帶的劃分考查。
4、試題大部分考查了與學生現實較為接近的地理知識,但又不離開課本,沒有脫離考點內容。
二、總體情況
本次七年級三個班共有103人參加考試,及格人數34人,最高分90分,最低分7分。90分以上1人,80-89分5人,60-79分25人,40-59分31人,39分以下48人,平均分為43.5分,優秀率為1.94%,良好率8.74%,及格率33%,低分率39.81%。
三、答題情況分析
下面是學生答題情況分析:
(一)選擇題(1-30小題)答題情況:學生選擇題平均分31.6分,滿分沒有人。考的是基礎知識,部分學生掌握較好,第2、3、4、5、6、7、8、10、11、12、13、14、16、18、20、23、27、28、29題是簡單的題目,學生完成得較好,而且是平常已做過的題目或者類似的題目,絕大多數學生基本能掌握,得分較高。第1、9、15、17、19、21、24、25、26、題學生做錯的多,大部分學生不認真審題或對知識不扎實,理解力差,導致失分。
(二)綜合題(31-34小題)答題情況:
第31題,考的是“印度地形示意圖”,共10分,平均分6分,失分多,第(1)小題失分在于學生搞不清印度的河流位置,位置弄不清,張冠李戴,第(2)小題大部分失分在于搞不清印度周邊的國家名稱,只有幾個學生做對。
第32題,考的是“日本示意圖”,共10分,大部分學生把日本四大島的名稱混淆,位置弄不清,張冠李戴,日本的工業主要集中有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多數學生只寫太平洋沿岸。
33題,考的是“巴西”,共10分,平均分3分,多數學生搞不清巴西與哪個國家合建的是哪個水電站,說明還不理解題意。
第34題,考的是“澳大利亞圖”,共10分,平均4分,是難點,第(1)小題學生做錯的多,大多數學生寫不出山脈、首都、城市、和島嶼,位置混淆。
四、存在問題
這次期末考試,我也發現存在不少的問題。一是選擇題沒有拿到滿分的,說明在基礎題目方面,這次考試做的不是很好,直接反映了學生在平時對地理不是很重視,等到考試的前一周或者前兩三天才看書,臨時抱佛腳的很多,這點值得讓人反思;二是整體答題方面很多學生還是做不對,沒有認真看書,沒有聽從老師的復習要求;三是還有部分學生對于如何看圖還是一竅不通,導致綜合題失分多。甚至有十幾位學生四道小題都沒做;四是部分學生在審題方面不是很全面,或者看題目不仔細,粗心大意、馬虎等,還有讀圖分析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答題出現地理知識和地圖信息不能一一對應。
五、改進措施
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在今后的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注重學習興趣的培養。課堂上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參與程度,讓他們熱愛學習地理,從而有利于教學效率的提高。
2、調整課堂模式。采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展示交流、鞏固提高新模式,改變以前老師一講到底、滿堂灌的形式。教師在教學中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只對一部分難點進行適當解釋,絕大多數時間都是由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3、學習生活中的地理。學習生活中的地理,學習有用的地理。是地理教學的基本理念。在地理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地理學習與生活的聯系。及時引導學生觀察身邊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常識去理解掌握知識。
4、加強圖表訓練,善于運用圖表。地理學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是把地理事物放在一定的空間范圍去研究它在時間上的各種變化規律及成因。把知識鞏固在地圖上和通過地圖訓練培養能力,正是這一方法的生動體現。一方面把所獲得的知識落在地圖上,培養讀圖、畫圖及運用地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5、立足課本,學好基礎知識,突破重點和難點。只有在掌握了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才有可能去聯系實際。在“博”的基礎上要求“活”。基礎知識要求記住重要的地理事物及空間分布狀況,一些重要的地名、數據應當牢固記憶并能落實到圖上。
總之,針對學生考試中出現的問題,我會不斷改進工作方法,注重地理教學的過程,更好的完成地理教學工作,將地理知識的掌握融入到平時的地理學習過程中。在以后的教學中要注意查缺補漏,加強指導,爭取在期末考試中取得更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