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二十五中教學新常規實施方案

二十五中教學新常規實施方案

2025-04-03 閱讀 7533

  州溫二十五中教學新常規實施方案

  教學常規是學校教學工作正常運行的基本要求,抓好教學常規的落實,教學質量才有保證。為進一步加強我校教學常規管理,推進學校教學管理的規范化、科學化和精細化,特制定我校教學新常規管理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進一步貫徹《浙江省教育廳關于深化義務教育課程改革的指導意見》(浙教基〔**〕36號)、《州溫市人民政府辦公室轉發市教育局關于進一步提高州溫市中小學教育教學質量若干意見的通知》(溫政辦〔**〕137號)等文件精神,落實《州溫市小學各學科教學常規》,加大課程改革、課堂教學改革及考試評價改革力度,改進課程與教學管理,優化教研部門和學校的教育教學行為,促進有效教學,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二、加強組織領導

  為了加強領導,明確責任,確保教學新常規管理工作更為規范、科學化,經學校討論決定,特成立教學常規管理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z副組長:zz

  成員:zz、各教研組長

  三、具體管理措施

  1.強化組織管理。明確校長是教學常規管理的第一責任人,教務處在校長領導下,全面負責教學常規管理工作。學校要設立常規管理領導小組,履行監督學校常規管理的相關措施及制度落實。學校要重視教學常規檢查的實效性,形成精細化管理機制,開展教學巡視活動,完善管理措施,促進有效教學。

  2.重視課程建設。學校要嚴格執行省、市深化課程改革意見,強化課程意識,落實好基礎性課程,推進拓展性課程建設,提高課程實施質量,促進每一位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

  3.完善管理機制。一要建立“教研員聯系校”工作機制,每位教研員至少聯系一所教學常規管理薄弱的學校,督促并指導學校落實教學常規。二要建立“教學常規管理專項視導”工作機制,每學年不少于1次的區域教學常規管理調研,重視調研結果的反饋、交流和后續跟進,發揮教學常規管理的指導功能。

  4.加強學習培訓。教研部門要引導學校將教學常規的落實與深化課程改革、校本培訓、新教師培養等相結合。要分學科組織教師開展專題研訓活動,落實教學常規相關內容,知曉率達100%。每學年針對學校教學常規管理實際開展不少于1次的專題培訓會,每門學科開展不少于2次有針對性的教研活動。

  5.完善校本研修制度。學校領導要深入教研組,督促和落實校本研修活動。各學科教研組每學期開展不少于3次的基于學科特點的主題研討活動,及時發現與解決教學實際問題,提高校本研修的實效性。

  6.完善教學資源庫建設。發揮網絡優勢,建立學校教學資源庫,如教學設計、媒體素材、課件、微課、常見問題解答課件等。通過互聯網平臺,建設共享的網絡資源群,如特色教師個人網站、學科教學網等。通過多種方式自建資源庫,充分發揮資源庫的實用價值,讓教育教學資源服務于平時的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4.推廣典型經驗。要及時發現、總結、推廣教學常規管理的先進典型,提煉管理經驗。不斷優化活動載體,為典型學校搭建交流平臺,以點帶面,促進學校開展扎實有效又富有創造性的實踐活動。

  四、具體實施要求

  1.加強備課的指導與管理。定期檢查與隨機抽查相結合的備課檢查制度,一學期開展不少于2次的備課檢查,注重備課檢查與課堂教學調研相結合。檢查內容包括教學計劃、教學設計、作業布置等,教學設計檢查重點要關注學情分析、學習活動和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等,尊重不同學科、不同層次教師特點,新教師的教學設計要重點關注規范性和有效性,鼓勵骨干教師創造性地有效備課。每次教學檢查后有數據與案例的分析反饋。集體備課要注重個人改進與反思。

  2.加強上課(日常教學)的指導與管理。要開展具有學科特點的“學為主”課堂教學研究,激發學習興趣,關注學生學習狀態和獨立思考的質量,加強課堂學習習慣指導,科學安排課堂練習,保證自主學習時間。建立課堂教學調研指導制度,定期進課堂調研,以學科教學目標實現和學生學習行為優化作為評價標準,重視調研后的反饋、交流和行為跟進。

  3.加強作業的指導與管理。要根據實際制定相應的作業布置指導細則,控制和協調各學科作業總量,指導教師規范、合理地布置學科作業。鼓勵學校創新作業形式,倡導個性化的作業設計,積極開展有益的課外實踐活動,大力推進“愛閱讀”活動。建立符合學科特點的作業檢查制度,指導教師采用合適的作業批改形式,運用作業中存在的典型問題和數據來改進教學,特別關注后20%學生的作業輔導。

  4.加強評價的指導與管理。關注教學質量評價,注重過程性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發揮評價的診斷、改進和激勵功能。實施低段學業分項目評價,重視低段與中高段學業質量評價的銜接。加強教師命題和分析能力的研修,每學期要指導教師依據學科核心素養和課程標準設計評價項目或試題命制,能針對評價結果開展數據分析和撰寫質量分析報告。

篇2:鎮鄉村少年宮教學常規管理細則

宜陵鎮鄉村少年宮教學常規管理細則

1、全體工作人員必須有高度的集體意識,服從分工。

2、任課教師必須提前至少十分鐘到教室候課,要認真備課,認真上課,認真輔導。做到不遲到,上課期間不抽煙,中途不隨便離開,不提前下課。

3、教師在課堂上必須使用禮貌語言、職業語言、講究語言藝術,搞好組織教學。對學員堅持正面教育,不得體罰和變相體罰。

4、教師要經常對學員進行思想教育、行為規范教育和安全衛生教育,必須保持良好的教學秩序。

5、任課教師須根據本班學員具體情況定好課表,并按課表上課,不得隨意調課、代課。如因特殊情況確需調課,代課,必須事前向培訓部報告。

6、教師要積極參加教研活動,不得無故缺席。

7、教師在教學方面要善于總結經驗,同時做好教學成果匯報的準備工作。

篇3:小學常規教學展示現場會活動方案

一、申報項目名稱:小學常規教學展示現場會活動方案

二、申報項目學校:鎮中心小學

三、項目組織單位:妹冢聯校

四、現狀分析

在縣教育局的關心和指導下,中心小學以*****為指導,深化課程改革,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狠抓教學常規管理,現在是“聊城市規范化學校”、“聊城市教育教學示范學校”、“聊城市信息技術教育示范學校”。

現有教職工28人,專任教師27人,本科學歷教師23人。教師業務能力強,教科研水平高。每學期開展備課、公開課、家常課等教研活動,開展業務大培訓活動,開展大練教學基本功活動。以寫字教學為重點,促進學生學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積極開展教學方法研究,注重“家常課”教學,進行多項課題研究,探索師生管理與評價方式。*年成功舉辦了全縣小學教學常規管理現場會。

五、活動目標

以“規范辦學行為、優化課堂教學、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為主線,以“探究教學常規經驗,實施教學常規精細化過程化管理”為主要途徑,重點通過強化備課,探究上課模式,進行作業改革,反思教學,健全制度,完善管理,研究策略等過程,提升教師教學的能力和水平,打造出有特色、高效率的常規管理方式,推動校本教研活動深入開展,促進課堂教學效益的提高和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

六、主要展示內容

(一)常規管理

優化備課、上課、聽評課、作業批改、輔導、復習檢測、開展教研活動等若干活動環節,常規教學過程性管理。按照“嚴”、“精”、“細”、“實”、“活”、“效”六字要求,制度系統化、規范化,各種活動原始材料歸類存檔,形成教學管理的長效機制。

(二)集體備課

備課是上好課的首要環節,寫“教案”是教師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的關鍵。轉變以往的“備課就是抄教案”的粗淺認識,通過開展“現場備課”、“課堂教學開放周”等活動,杜絕不備課就上課,不寫教案就上課的現象。探究“學案”的應用,提倡應用活頁教案。

(三)上課創新

突出“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作用。變“嚴肅、緊張、拘謹、枯燥”的課堂為師生互相尊重、情感交流、輕松愉快學習的課堂;變“教師講、學生聽”為“先學生按教師的提示自主學習,后教師重點講解”;變“教師問、學生答”為“先學生質疑提問,討論研究,后教師點撥、引導,師生共同探討作答”;變“教師先講概念理論,后讓學生死記硬背”為“先學生觀察思考,探究討論,教師啟發引導后導出概念結論”;變“教師空洞說教”為“讓學生動手操作,從做中學,使學生自己發現知識,總結規律”;變教師為主角的課堂教學,為學生為主角的課堂教學。

探究課堂教學模式,開展任課教師“上好每一節課”活動,要求每一位教師上好每一節課,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使課堂教學效益最優化。

(四)作業改革

無論是作業的布置,還是作業的批改,從作業面、作業量、作業質量、作業評比等方面進行改革,提倡探究性、實踐性的作業。

(五)校本教研

結合實際,建立以“骨干引領、同伴互助、個人反思”為基本內容的校本教研制度。通過案例分析、教學隨筆、課后反思等形式,引導教師養成反思自我教學行為的習慣;創新教學研究形式,以研促教、以賽促教、以評促教。

(六)教育科研

以常規教學課題研究為引領,以改革課堂教學為重點,以教師專業化成長為目標,使教育科研從“提高教學藝術”轉向“生成教育智慧”。完善教育科研制度,引導教師積極投身常規教科研之中,提升教師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能力。

(七)常態課、公開課、優質課示范課,同課異構等活動

通過常態課了解真實的課堂,發現問題、總結經驗,促使教師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開展優質課等提煉教學經驗和方法,更好地服務教學。匯總各類材料,進行展示。

七、活動安排(預計)

(一)成果展示(特色活動、材料展示)

(二)觀摩課堂(語文、數學、英語、綜合四學科)

(三)師生才藝展(含學生讀書項目)

(四)領導講話

八、實施策略

高度重視常規教學觀摩工作,充分認識活動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把它作為教學工作的重點。建立健全機制,完善制度,加強學習和研究,大膽實踐,全面提高我鎮小學常規教學水平和教學效益。

1、聯校成立活動領導小組,全面負責方案的實施。以王校長為組長,把常規教學研究落到實處,形成管理、研究和評價一體的網絡,營造濃厚的氛圍。組長:王培紅,副組長:張記才、苗淑儉,成員:吳銀寶、田保軍、田世勇

2、中心小學成立實施小組,負責具體實施方案,開展日常教研工作。

3、抓實校本教研,務實開展常規教學研討活動。堅持“骨干先行,典型引路”的原則,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的積極性,開展公開課、研討課、優質課等評比活動,分析、交流,總結經驗。

4、以課教學為重點,加強對教學反思研究。通過“發現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