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兩項制度有效銜接工作實施方案

兩項制度有效銜接工作實施方案

2025-03-13 閱讀 9451

  20**年兩項制度有效銜接工作實施方案

  為切實抓好我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工作,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和開縣人民政府辦公室轉發縣扶貧辦等部門《關于做好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工作的實施意見》的通知精神,著力解決好貧困農民的生存與發展問題,制定此方案。

  一、工作目的和意義

  實現兩項制度有效銜接,是深入貫徹黨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落實好高度關注民生、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理念的具體體現,是穩定解決農村貧困人口溫飽問題,逐步縮小發展差距,全面消除絕對貧困現象的現實需要。實現扶貧開發政策和農村低保兩項制度有效銜接,使低保對象享受低保政策、扶貧對象接受扶貧幫扶、交叉對象實現政策共同覆蓋和同步管理,對加快建立區域開發與到戶開發相結合的政策體系和為“十二五”扶貧開發建立制度基礎具有非常重大的現實意義。

  二、總體要求

  (一)工作目標。進一步規范和完善農村低保與扶貧開發對象的確認體系,深入貫徹落實好農村低保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將符合條件的建卡低收入人口全部納入低保,將具有開發能力的低保人口全部納入扶貧對象,建立和完善兩項制度有效銜接的體制機制,全面增強農村貧困人口的自我發展能力。

  (二)基本原則。一是堅持應保盡保、應扶盡扶的原則。對貧困人口實行應保盡保、應扶盡扶的全覆蓋。二是堅持科學規范、簡便易行的原則。工作中既要做到科學規范、減少遺漏,又要便于實際操作。三是堅持部門聯席、分級負責的原則。建立健全部門主管與聯席辦公、縣級組織、鄉鎮負責、村社落實的工作機制。四是堅持銜接配套、統籌兼顧的原則。把扶貧開發與低保、社會救助、促進就業以及其他農村社會保障政策有效銜接。五是堅持客觀公正、陽光作業的原則。做到評估核定人均收入客觀,對象確認公開、公平、公正,保障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

  三、標準對象

  (一)標準。農村低保標準,家庭年人均純收入1200元;農村扶貧標準,家庭年人均純收入1400元。(測算標準參照開縣最低生活保障測算標準)

  (二)對象。農村低保對象,是家庭年人均純收入低于當地農村于低保標準的農村居民,主要是因病殘、年老體弱、喪失勞動能力以及生存條件惡劣等原因造成生活常年困難的農村居民;農村扶貧對象,是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農村扶貧標準、有勞動能力或勞動意愿的農村居民,包括有勞動能力和勞動意愿的農村低保對象。各村具體規模,根據鄉測算的數據確定。

  四、工作步驟及進度安排

  (一)前期準備工作階段(3月下旬)

  1.成立工作機構,落實工作人員,明確工作職責。

  2.根據統計、民政等部門數據將貧困人口測算到各村。

  3.研究制定工作方案。

  4.制定相關工作制度。

  (二)全面啟動階段(4月上旬)

  1.召開啟動會議,傳達貫徹縣兩項制度有效銜接工作會議精神,安排部署全鄉兩項制度有效銜接工作。

  2.組織相關工作人員開展業務培訓、統計調查培訓并測試。

  3.召開村民大會,并以政策明白卡、專欄、標語、新聞媒體等有效載體加強輿論宣傳,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做到扶貧開發政策和農村低保政策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三)對象識別階段(4月中旬―5月底)

  1.自愿申請。由戶主填寫《開縣農村低收入戶申請書》,向戶籍所在地村委會提出申請,并在申請書上簽上戶主姓名后,交村委會,村委會組織村民小組召開村民小組民主推薦會,以無記名方式投票產生推薦對象,并將結果在社公開欄上張榜公示,公示無異議后報村民委員會。

  2.入戶調查。村委會對申請的扶貧對象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按照扶貧對象識別指標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標準,入戶開展家庭經濟狀況調查和勞動能力認定。

  3.民主評議。召開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大會,對調查結果進行民主評議,按無記名投票方式產生推薦對象,并將評議結果進行公示后報鄉兩項制度領導小組辦公室。

  4.鄉政府審核。鄉組織黨委、政府、人大、紀檢、財政、民政、扶貧等部門對上報名單進行審核,并對審核結果進行公示后報縣扶貧、民政等部門。

  5.縣級復審。縣扶貧和民政部門組織相關部門對上報名單進行復審,對復審結果返回鄉張榜公示,公示無異議后報市扶貧和民政部門。

  6.發文確認。按照市扶貧辦批復,由縣扶貧和民政部門按規定程序聯合發文確認對象。

  7.軟件錄入。對確定的農村低收入人口,組織人員進行錄入。。

  (四)制定和落實到戶政策階段(6月下旬-10月)

  各鎮街根據識別確認的對象制定到戶政策措施,對農村低保對象,按政策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對農村扶貧對象制定相應的扶持政策,落實項目資金和幫扶責任人,享受扶貧貼息貸款、產業扶貧項目、勞動力轉移培訓等方面的政策扶持。

  (五)總結評比階段(11月)

  對各村工作開展情況進行總結評比。

  五、組織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兩項制度”有效銜接是一項龐大而復雜的工程,涉及面廣,工作量大。各村(社區)要高度重視此項工作,并將其納入全年工作重點,成立工作領導小組,落實工作人員,明確工作職責,調動村社干部的積極性,確保“兩項制度”有效銜接工作有足夠的力量投入。駐村干部必須到村到組指導工作。

  (二)搞好宣傳發動。“兩項制度”有效銜接工作需要各級各部門和群眾的廣泛支持與配合,要認真做好宣傳策劃,充分運用召開社員社、宣傳欄、村務公開欄等進行廣泛宣傳,確保兩項制度有效銜接工作會議及文件精神家喻戶曉。

  (三)及時反饋信息。各村在開展此項工作時要和鄉兩項制度銜接領導小組辦公室保持密切聯系,及時反饋工作中的問題,總結工作經驗。

篇2:幼兒園幼小銜接實施方案

幼兒園幼小銜接實施方案

《幼兒園工作規程》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和小學密切聯系,互相配合,注意兩個階段教育的相互銜接”。《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也明確指出:“幼兒園以家庭、社區密切合作,與小學相互銜接”。為了體現素質教育的精神,進一步加強幼兒園與小學教育的銜接,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學前兒童入小學適應性教育,我園特制定幼小銜接活動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精神為指導,堅持面向全體幼兒,促進幼兒體、智、德、美的全面發展。針對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從幼兒園的實際出發,積極創造條件,通過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教育環境的創設、日常生活的管理、家長工作的開展等途徑,促進幼兒的身心發展。

二、活動時間

活動時間:20**年2月―7月

三、活動目標

1.初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傾聽習慣、閱讀習慣等)、生活能力(自我服務能力、自我保護能力等),建立初步的規則意識、任務意識。

2.有入小學的愿望和興趣,向往小學的生活,具有積極的情感體驗。

3.家園同步,增強教師與家長的溝通,以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為重點,幫助孩子適應幼小過渡中的斷層問題,共同為幼兒入小學做準備。

四、具體實施步驟

第一階段:準備與啟動階段(20**年2月―3月)

1.成立幼小銜接工作小組,明確責任,分工到人。

組長:*X

副組長:*

組員:****

2.加強教師“幼小銜接”的理論學習通過培訓等形式,了解小學生的行為習慣、心理特點和小學的教育目標及要求。

3.發放《幼小銜接倡議書》,向家長宣傳和教育幼小銜接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長們能夠主動配合幼兒園,并能積極的參與到此項工作中來。

第二階段:實施與調整階段(20**年3月―6月)

為幼小銜接活動能有效開展,我園結合《指南》、《綱要》精神,將開展一系列的活動,具體活動如下:

活動一:專家專題講座

邀請專家來園開展有關幼兒小銜接的專題講座,在家長會上讓家長了解“幼小銜接”的目的和意義,引起家長的足夠重視,并能積極有效的配合我們的工作,達到家園共育的目的。

活動二:家長咨詢活動

針對我園所處城鄉結合的特殊地理位置,外來務工人員較多,為了讓家長更清楚入小學的要求,能為幼兒提前做好入小學的準備工作,特邀請小學校長來園針對入學問題,開展現場咨詢活動。

活動三:背著書包上學堂

結合幼兒園《離園倒計時》、《走近小學》等主題活動,請幼兒學提前做“小學生”,每天背書包來園,同時培養孩子學習方面的動手操作能力:學習整理自己的書包、鉛筆盒,愛護并看管好自己的物品,學會使用剪刀、鉛筆刀、橡皮、刨鉛筆和其它學習工具;培養幼兒學習習慣:在日常活動中培養幼兒正確的讀書、握筆姿勢;培養幼兒獨立的意識:通過談話、故事、社會實踐培養幼兒的獨立意識,增強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幼兒感知到,即將成為一名小學生了,生活、學習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教師,要學會自己的事自己做,遇到問題和困難自己要想辦法解快。

活動四:參觀小學活動

為了讓大班的孩子能更進一步感受小學的生活,了解小學生的學習生活與責任意識,我們將組織他們去體驗生活,觀看小學的升旗儀式和廣播體操;參觀小學的環境,包括操場、教室、圖書室、廁所等地方,邊看邊比較與幼兒園的不同;并深入一年級的課堂與小學生同上一節課,了解小學生是怎樣上課、怎樣舉手、怎樣做作業的,使幼兒對小學產生向往,激發他們上小學的愿望。

活動五:調整作息時間

為了讓幼兒能夠較快地從幼兒園過渡到小學生生活,我們將采取適當延長幼兒學習時間、減少游戲時間,同時適當縮短幼兒的午睡時間,從原來的2個半小時調整至2個小時。

活動六:幼小教師相互觀摩交流活動

邀請小學低段教師來園聽大班老師的教學活動,大班老師去聽一年級的活動,使雙方教育有效了解,實現幼兒園教育與小學教育的無縫鏈接,使幼兒園生活與小學生活的完美過渡。

活動七:畢業匯報演出活動

通過畢業匯報演出,幼兒表達即將與幼兒園老師和同伴告別的不舍,體驗畢業離園時的惜別之情,同時萌生幼兒對小學生活的向往。

第三階段:總結與分析階段(20**年7月)

結合本學期幼小銜接系列活動進行總結分析,對好的部分在下一學年進行保留,對效果不盡人意的部分進行調整,讓幼小銜接活動成為可持續、可發展的活動內容,對幼兒、家長真正起到積極作用。

附件一:幼小銜接活動方案實施具體安排表

時間

活動主題

活動內容

負責人

2―3月

1.初步完成幼小銜接方案草案。

成立幼小銜接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分工,制定活動方案

2.組織大班教師學習理解幼兒銜接的教育理念。

共同探討幼兒在進入小學前,教師應做哪些工作,并使幼兒平穩過渡。

3.向家長發放《幼小銜接倡議書》

向小學教師了解,孩子剛進入小學時的狀況(包括行為、習慣、學習、生活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向家長宣傳和教育幼小銜接工作的重要性

4.家長學校活動(一)――幼小銜接專題家長會

邀請專家來園做“幼小銜接”知識講座

5月

1.背著書包上學堂活動

初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及培養獨立意識

2.家長學校活動(二)家長咨詢活動

邀請小學校長來園解答家長困惑

3.幼小教師相互觀摩交流活動

大班及小學一年級教師相互聽課

4.畢業匯報演出排練

以班級為單位進行節目排練。

6月

1.拍畢業照

以班級為單位拍攝畢業照。

2.參觀小學

參觀小學

3.畢業匯報演出

主題“快樂起航

健康成長”畢業匯報演出,展示幼兒的全面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