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銜接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幼兒銜接
“幼小銜接”指的是兒童從幼兒園生活向小學生活過渡之間的銜接,也就是兒童結束以游戲為主導活動的學齡前生活,走上以學習為主導活動的正規學習生活的過渡。兒童從幼兒園到小學,從以游戲為主導活動到以學習為主導活動,這一跨度是很大的。為使這一過渡順利地銜接而不至于脫節。兒童應做好以下心理準備:
一做好生活習慣改變的心理準備
兒童在家庭或在幼兒園里,生活的時間性不強,兒童的腦子里缺乏時間概念;而進入小學,兒童首先要適應打鈴上課,上課要坐在固定的座位上,要注意聽講,不許隨便說話,上課時不能去廁所等等。最好是在家庭中或在幼兒園對幼兒進行一段時間的訓練,或者把學前的兒童送到小學的學前準備班,使之逐漸適應學校的生活習慣。如果在入小學前缺乏這種訓練,兒童就會表現出上課坐不住,沒有放學肚子餓,課還沒上完就要去上廁所等等,有的表現出嚴重的生活環境適應不良,導致兒童心理困擾而影響學習成績,嚴重者發生心理障礙。
二做好獨立自理生活的心理準備
學齡前期兒童的父母、家長都要有意識地鍛煉自己的孩子學會自己穿、脫衣服、自己洗臉等獨立自理能力,為他們進入小學做好準備。接近入學年齡時,就要培養他們管理自己的文具、書包,以及怎樣使用這些文具。在小學生中老師常可見到,有的兒童不會管理自己的書包和文具,也不會穿鞋和系鞋帶,聲稱:“這些事都是爸爸媽媽替我做。”父母的這種“三包”和全包辦代替的做法,都是“過度保護”的表現。這實際上等于父母剝奪了兒童學習、鍛煉的機會,對促進兒童的心理發展極為不利。比如,有的兒童鞋帶散開了需由同學幫助系上,書包、文具由同學幫助收好。結果,遭到同學的恥笑而造成心理上的壓力,以致不愿去上學,嚴重者發展為環境適應性不良或發生心理障礙。
三進行學習動機與學習態度的培養
新入學的兒童年齡只有6~7歲,對為什么要學習并不明確,幼兒教師應通過各種方法,激發兒童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還要用生動的實例講解讀書、學習的重要性,講時要結合兒童的理想、愿望,而不要空洞地只講大道理。如可先問他們:“你長大要做什么呀?”答:“我長大要當科學家”。這時可進一步講科學家是做什么的,科學家必須要讀書,有知識等道理。這樣便可以把兒童的理想愿望與好好學習聯系起來,從而啟發和培養兒童明確學習的動機和具有積極學習的態度。
四做好學習習慣的培養與準備
進行學習習慣的培養,可在入學前由家長或老師進行“模擬常規訓練”,包括上學前帶齊學習用品,準時到校;聽到鈴聲響走進課堂,坐在自己的位子上,把書包放進課桌里;老師來到教室時,起立向老師問好;坐的姿勢要端正,上課注意聽講,發言先舉手等一整套的學習程序的訓練,反復訓練而形成習慣。以便使兒童入學后馬上建立起良好的學習習慣。
五做好學習方法的訓練
家長和老師應教會兒童上課注意聽講及識字、閱讀的方法,書寫和做作業的技巧,培養兒童按時準備功課,完成作業,即使玩得最高興時也要馬上結束游戲轉而做作業。只有使兒童能自覺地盡快適應這種學習方法,兒童入學后才能順利地開始正規的學習生活,并取得好成績。
六進行角色的演練與轉變
兒童入學,是從“玩耍的孩子”轉變為一名按時完成學習任務的小學生。家長和老師要在兒童入學前進行這種角色轉變的演練。如對他們的稱謂上,在家庭中稱作“孩子”,在幼兒園里叫“小朋友”,而在小學中,老師和學生都要稱呼“某某同學”,在家庭中或幼兒園、學前班進行角色演練時,家長、老師都要稱兒童為某某同學,這樣來啟發兒童入學后當學生的角色意識,并可常常對兒童講:“上了學就是一名學生了,就要遵守學校紀律,和同學搞好團結,尊敬老師,愛惜公物等,這些都是學生要做到的”。
總之,從幼兒園過渡到小學的銜接工作極為重要,內容也很多。兒童入學前做好心理上和物質上的一切準備,才能順利地邁過這一較大的跨度。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篇2:幼兒心理分析和小學銜接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幼兒心理分析和小學銜接
幼兒心理分析
我們常常以大人的標準來嚴格要求孩子,有時并不是孩子的問題,卻是我們家長的問題。
對于孩子的教育,我們可以讓其自然發揮,但耐心細致的講道理,愛學習,卻需要很多寬容和耐心。
如果她喜歡玩,家長可以支持她,但相對的要給她制約和承諾,比如說這個時間你開心的玩,等會學習的時候你就需要專心哦,學習的時候是要專心,玩的時候就需要開開心心的。對于孩子好動,要講在必要的時候如何控制自己。
孩子的年齡在增長,自尊心更是越來越高,所以,我們要讓孩子知道,如果在必要的場合我們需要規范,是孩子和大人都需要基本做到的等等。
孩子的教育,最好是發掘她的特長引導她的正面的教育。
與小學的銜接
經過了幼兒園大班的學習,孩子們將無可選擇地面對人生的下一站,走進一個更加獨立自主、更加復雜多變的生活天地――小學。那么如何讓幼兒愉快地進入小學,自信獨立地面對小學生活呢。
(知識銜接)我們也為即將上小學的幼兒做了入學準備,除了通常的幼兒園的活動和游戲,也會給幼兒安排一些類似小學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如集體授課學習某些預備性知識,認識漢字和開始書寫漢字,認識數字和書寫數字,學寫自己的名字,真正為幼兒做好進入小學的準備,提高幼兒的適應能力,循序漸進地豐富幼兒的感知經驗,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解決好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的銜接問題提高教育質量都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幼兒園與小學教育銜接是指幼兒園與小學兩個教育階段平穩過渡的教育過程,也是幼兒在其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一個重大的轉折期,如果處理得不好,就會對幼兒日后的發展帶來不利的影響。所以,對幼兒園與小學的教育銜接的重要性不可忽視。
(知識銜接)我們也為即將上小學的幼兒做了入學準備,除了通常的幼兒園的活動和游戲,也會給幼兒安排一些類似小學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如集體授課學習某些預備性知識,認識漢字和開始書寫漢字,認識數字和書寫數字,學寫自己的名字,真正為幼兒做好進入小學的準備,提高幼兒的適應能力,循序漸進地豐富幼兒的感知經驗,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解決好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的銜接問題提高教育質量都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幼兒園與小學教育銜接是指幼兒園與小學兩個教育階段平穩過渡的教育過程,也是幼兒在其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一個重大的轉折期,如果處理得不好,就會對幼兒日后的發展帶來不利的影響。所以,對幼兒園與小學的教育銜接的重要性不可忽視。
(生活行為銜接)幼兒園和小學是兩種不同類型的教育機構。它們對孩子的學習、生活、行為等許多方面的要求是完全不同的。1.在學習生活上幼兒園以游戲為主,注重將教學內容滲透到游戲中,午睡時間較長,沒有許多的規章制度制約著他們,而小學卻是以學習為主,注重將教學內容灌輸給孩子,午睡時間較少,一進校門就有許多的規章制度,小學生守則、小學生行為準則等等的規章制度。所以有必要在大班的時候讓孩子了解一些關于小學的基礎知識和生活學習的習慣,才不至于到了小學會感到極度不適應。現在我們也已經在為這方面開始實踐了。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篇3:輕松度過幼兒和幼小銜接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輕松度過幼兒和幼小銜接
新學期開始了,有的孩子進入幼兒園、有的孩子進入小學進行學習了。當孩子離開家庭,進入幼兒園進行集體生活和學習時,許多孩子會表現出不同程度的恐懼和焦慮,心理學家把這種現象稱作為孩子的第一次心理上的斷乳期;而當孩子離開幼兒園進入小學學習,則是孩子所要面臨的第二次生理斷乳期。因為不管是在學習的方式上、內容上,還是在學習和生活作息的時間上,幼兒園和小學二個不同的學習階級有著比較大的差異,也是孩子們進一步的走向更加獨立、更加豐富、更加多變的學習內容和生活天地,而這個轉變往往使許多孩子不能很快的適應,進而也嚴重影響了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彼昂多元教育集多年教學經驗,精心總結幾項幫助孩子和家長輕松度過銜接期的方法:
1、進行主題談話,告訴孩子即將進入的環境;
2、帶孩子參觀幼兒園和小學,先熟悉環境,建立安全感;
3、教孩子認識文具及書包等,幼小的孩子學會整理文具;
4、教孩子掌握一些新環境所用的習慣和要領,如獨立吃飯、正確的書寫等,也可提前參加暑期班學習;
5、在開學后一個月內密切與老師做好交流、溝通,及時解決孩子出現的心理與生理問題。
相信這些方法能幫助孩子愉快度過銜接期,進入快樂的學習生活中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