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中醫保健干預方案
高血壓病中醫藥保健干預方案
一、預防和行為干預
(一)合理膳食
1、限制過多鈉鹽攝入,首先減少烹調用鹽,每人每天食鹽量<6克為宜。
2、減少膳食脂肪,補充適量蛋白質。多食蔬菜和水果,攝入足量鉀、鎂、鈣。
3、限制飲酒,乙醇(酒精)攝入量與血壓水平及高血壓患病率呈線相關,高血壓患者應戒酒或嚴格限制飲酒。
(二)控制體重
體重的增加與高血壓密切相關,高血壓患者體重降低對改善胰島素抵抗、糖尿病、高脂血癥和左心室肥厚均有益。可通過降低每日熱量及鹽的攝入、加強體育運動等方法達到控制體重的目的。
(三)堅持運動鍛煉
運動不僅可使收縮壓和舒張壓下降(可能與擴張血管有關),而且對減輕體重、增強體力、降低胰島素抵抗有利。可根據年齡及身體狀況選擇慢跑、快步走、太極拳等不同方式。運動頻度一般每周3~5次,每次持續20~40分鐘。
(四)氣功及其他生物行為方法
氣功是我國傳統的保健方法,通過意念的誘導和氣息的調整,發揮自我調節作用。長期的氣功鍛煉可使血壓控制較好、減少降壓藥用量,并可使腦卒中的發生率降低。
(五)其他
1、保持健康的心理、減少精神壓力和抑郁、心胸開闊、精神樂觀、勞逸結合、不吸煙,這些都對本病預防有著積極意義。
2、開展群眾性的防病治病工作,進行定期健康檢查,對有高血壓病家族史而本人血壓曾有過增高記錄者,定期隨訪觀察,則有利于對本病的早期發現和及早治療。
3、提倡每個醫師在診病時都將測量血壓列為常規檢查,這有助于發現無癥狀的早期高血壓病人,為他們提供早期治療的機會。
二、現代醫學治療原則
(一)高血壓病的治療原則
1、輕型高血壓無靶器官損害者可先行非藥物治療3~6個月,無效則加用藥物治療。
2、中、重度高血壓有靶器官損害者或合并糖尿病、冠心病者,均應采用藥物治療。
3、除某些高血壓急診之外,否則應使血壓逐漸下降,避免血壓下降過猛、過速所致的心腦缺血癥狀的發生。
4、高血壓是一種慢性病,大多數需要終身服藥。應以血壓作為選用或調整服用藥物品種和劑量的標準。維持血壓在理想水平,是減少并發癥的關鍵。
5、與臥位血壓差異明顯則提示有直立性低血壓,藥物應減量或更換藥物。
6、非藥物治療是治療輕型高血壓的首選方法,也是所有高血壓治療的基礎方法。
(二)藥物治療
1、利尿劑:吲達帕胺無引起血糖、血脂及尿酸增高和低鉀的不良反應。小劑量以降壓為主,擴張血管,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大劑量有利尿作用。用法2.5毫克早上服一次,最大劑量不超過5毫克/天,與其他降壓藥合用可增強療效。
2、受體阻滯劑:常用的有美托洛爾,目前不單獨作降壓藥應用,而與利尿藥或其他降壓藥合用能增強降壓作用,并可減慢心率及緩解心絞痛發作。用法50~100毫克頓服或分兩次口服。
3、鈣拮抗劑:是最安全有效、使用方便的抗高血壓藥。較常用的有:硝苯地平10~20毫克每天3~4次;氨氯地平5~10毫克每天晨服一次;非洛地平5毫克每天1~2次;硝苯地平緩釋片30~60毫克每天1次。目前趨向應用長效制劑,服用方便,降壓平穩。
4、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對各型高血壓患者均有效,臨床常用的有:卡托普利12.5毫克每天2~3次,逐漸增加,最大不超過45毫克/天。長效制劑有:貝那普利5~10毫克每天1次,最大不超過40毫克/天。福平普利10毫克每天1次。
5、血管緊張素II拮抗劑:新一類的抗高血壓藥物。常用的有科素亞,其起始量和維持量為50毫克每天1次,最大劑量為100毫克,老人劑量減半,血容量不足可發生癥狀性低血壓。
6、受體阻滯劑:阻斷血管平滑肌α受體,舒張小動脈及靜脈血管,降低外周阻力,減少靜脈回流,降低心臟前后負荷。可用于治療慢性心力衰竭。本藥對尿酸、血鉀及糖代謝無影響,對支氣管哮喘有輕度緩解作用,對前列腺肥大有治療作用。常用制劑有:特拉唑嗪1毫克睡前1次,逐漸加量至5毫克/天,首次使用易發生低血壓。
(三)用藥的選擇
1、合并有心力衰竭者宜選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利尿劑。
2、老年人收縮期高血壓者,宜選用利尿劑、長效二氫吡啶類鈣通道阻滯劑。
3、合并糖尿病、蛋白尿或輕、中度腎功能不全者(非腎血管性),可選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
4、心肌梗死后的患者,可選擇無內在擬交感作用的β受體阻滯劑或血管緊張素轉換酶(尤其伴收縮功能不全者)。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也可選用鈣通道阻滯劑。
5、對伴有脂質代謝異常的患者可選用α1受體阻滯劑,不宜用β受體阻滯劑及利尿劑。
6、伴妊娠者不宜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血管緊張素II受體阻滯劑,可選用甲基多巴。
7、對合并支氣管哮喘、抑郁癥、糖尿病患者不宜用β受體阻滯劑,痛風患者不宜用利尿劑,合并心臟起搏傳導障礙者不宜用β受體阻滯劑及非二氫吡啶類鈣通道阻滯劑。
三、中醫辨證內治
(一)肝陽上亢
頭痛眩暈,每因煩勞或惱怒而頭暈頭痛加劇,面紅目赤,急躁易怒,少寐多夢,口苦耳鳴,大便干結,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有力。
治則:清肝瀉火,平肝潛陽。
代表方:龍膽瀉肝湯加鉤藤、生龍牡、珍珠母、夏枯草、牛膝等。
(二)肝腎陰虛
頭暈目眩、耳鳴心煩,失眠多夢,口干少津,神疲乏力,氣短多汗,腰膝酸軟,肢體麻木,舌質紅,苔厚、脈弦細。
治則:滋陰平肝。
代表方:杞菊地黃湯加夏枯草、丹皮、鉤藤、牛膝、川斷、桑寄生等。
(三)痰濁上蒙
眩暈而見頭重如蒙,視物旋轉,胸悶惡心,食少多寐,嘔吐痰涎,舌苔白膩,脈弦滑。
治則:燥濕祛痰,健脾和胃。
代表方:半夏白術天麻湯加鉤藤、夏枯草、丹皮、牛膝、珍珠母、生石決等。
(四)陰陽二虛
眩暈耳鳴,心悸氣短,失眠多夢,目花干澀,畏寒肢冷,腰膝酸軟,夜尿頻,大便溏,舌質淡暗體胖,脈沉細。
治則:溫補腎陽兼滋腎陰。
代表方:左歸丸、右歸丸(視陰虛為主或陽虛為主而定)加川斷、杜仲、牛膝、夏枯草等。
四、中醫適宜性技術應用
(一)針灸
1、肝陽上亢型。
治法:平肝潛陽,針用平補平瀉法。
取穴:風池、曲池、合谷、太沖、太溪、足三里、絕骨等。
2、痰濁中阻。
治法:和中化濁為主,針用瀉法。
取穴:中脘、內關、豐隆、解溪等。
(二)穴位按摩
堅持每晚腳底涌泉穴按摩20分鐘,是預防高血壓發生發展的有效方法。
(三)穴位敷貼
1、選用吳茱萸研粉加醋及溫開水調成丸狀,外敷雙涌泉穴或神闋穴,能起到降壓作用。
2、用留行子黏貼在耳穴降壓溝、肝、腎、皮質下、內分泌、神門等穴,隔天1次。左右交替使用。
五、中醫養身保健
(一)生活起居
生活起居與高血壓的發生、發展及預后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正確的生活方式對輕型高血壓病患者具有肯定的降壓作用,即使嚴重的高血壓患者也會提高藥物的療效。
1、居室環境:高血壓病患者居室宜清靜,噪聲過大會給病人帶來煩惱、精神緊張。室內光線宜充足、柔和,要有合理的照明。過于昏暗、缺乏陽光的居室容易使人感到疲憊,加重孤獨感。居室陳設裝飾宜簡潔、實用、整齊為原則,避免擁擠、雜亂。留有一定空間,以減少壓抑、煩悶感覺。居室墻壁及窗簾、床罩宜選用淡綠、淡藍、潔白等柔和而偏冷色的色調為佳。適當點綴花卉盆景,可令人心曠神怡,有利于降低血壓。
2、節制膳食:定時定量進食,避免過饑過飽,不暴飲暴食。食物種類齊全,營養比例合理,不挑食偏食。清淡飲食有利于高血壓的防治。油膩食物過量易消化不良,且可發生猝死。
3、睡眠:高血壓病患者生活宜有規律,早睡早起,保證有充足睡眠。早晨起來不要急于起床,可在床上仰臥,活動四肢和頭頸部,使肢體肌肉和血管平滑肌恢復適當張力,以適應起床時體位變化,然后慢慢起床,這樣血壓不會有很大波動。
4、排便:排便急躁、屏氣用力,有腦出血的危險。高血壓病患者要坐便,這樣可持久,而蹲位易疲勞。養成每天定時排便的習慣。有便秘的人要多吃些粗纖維食物,以利于腸蠕動,防止糞便干結。嚴重的便秘可用開塞露滑潤通便,但不宜濫用瀉藥。
5、運動:高血壓病患者最好不要在冬季早晨進行室外鍛煉。清晨的體溫較低,寒冷的空氣刺激,可促使血管收縮,會加重高血壓病甚至誘發腦卒中(中風)。因此高血壓病患者早晨起床后,只宜在室內活動。不宜做劇烈運動。宜散步及做操,可增加血管舒縮能力,緩解全身中小動脈的緊張,有利于降壓。
(二)藥補、食補
高血壓病患者可以根據病情適當進補。進補是針對虛證而言,而且要辨明氣血陰陽之虛的不同,如肝血不足、腎陰虛的高血壓患者表現為眩暈、眼花目糊,心煩失眠、口干等癥狀者,可選用生地、百合、銀耳、葛根、枸杞、五味子、蓮子等補之,以滋陰養血、平抑肝陽;若脾氣虛弱、腎陽不足者,表現為頭目眩暈、心悸氣短、腰酸肢軟、食欲不振者,適當選用黃芪、黨參、山藥、茯苓、杜仲等補之,以調整機體氣血陰陽的平衡,促使血壓降低和穩定。食療食補的關鍵是控制和減少高脂肪、高糖、高膽固醇類食物的攝取,控制體重和降低血脂。另外適當地多吃魚類、大豆制品、蔬菜、水果和雜糧,這類食物中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微量元素和纖維素,具有降低血脂、血壓、維護血管功能、防治心腦血管病的作用。還可適當地選擇食用一些具有降壓、降脂作用的食物,如蜂蜜、紫菜、海帶、海蜇、海參、芹菜、洋蔥、薺菜、大蒜、茭白、荸薺、食醋等。按照祖國醫學“藥食同源”的理論,根據高血壓病的實際情況,無論是輕型或重型高血壓病患者,進補應以食補為主,藥補次之,藥食兼補。
(三)幾種中醫食療方劑
1、芹菜500克水煎,加白糖適量代茶飲。或芹菜250克、紅棗10枚,水煎代茶飲。
2、山楂30~40克、粳米100克、砂糖10克,先將山楂入砂鍋煎取濃汁,去渣,然后加入粳米、砂糖煮粥,每天服2次,可作上、下午加餐用,不宜空腹,7―10天為一療程。
3、花生米浸泡醋中,5天后食用,每天早上吃10~15粒,有降壓、止血及降低膽固醇作用。
4、糖醋浸泡1個月以上的大蒜瓣若干,每天吃6瓣蒜,并飲取糖醋汁20毫升,連服1個月,適用于頑固性高血壓。
5、煮熟的黃豆浸于食醋中,2~3天后食之,每次10~15粒,每天3次,堅持服用有降壓作用。
6、羅布麻葉6克、山楂15克、五味子5克、冰糖適量,開水沖泡代茶飲,常飲可降壓,改善高血壓癥狀,并可防治冠心病。
7、淡菜、薺菜或芹菜各10~30克,每天煮湯喝,15天為一療程,對降壓有效。
8、決明子15克、大米50克,先煮決明子20分鐘后,去渣加入大米煮成粥,加適量白糖食之,每天1次,有清熱平肝益氣和中作用,適用于肝火上亢型患者。
9、山楂20克、米仁50克、大棗5枚,煮水飲,血壓高時每天早晨服1次,直至血壓下降,平時每周服1次,以作保健之用。本品有和中健肝、祛濕化痰的作用,尤其適用于老年人高血壓,不論虛癥實癥均可使用。
六、家庭護理
(一)室內保持空氣流通、新鮮,清靜,光線充足柔和。
(二)合理飲食,以清淡素食為主。多食能保護血管和降脂的食物,選擇富含維生素類食品,限制食鹽攝入量,控制體重增長。
(三)鼓勵病人參加力所能及的體育鍛煉,注意勞逸結合,如在體力活動或勞累、飽食后發生氣喘、心悸、咳嗽、痰中帶血,應立即就醫并接受治療。
(四)定期測量血壓,按時服藥。注意觀察藥物不良反應。
篇2:社區亞健康人群中醫藥保健方案
沈河區社區亞健康人群中醫藥保健方案
為貫徹落實《沈河區衛生系統創建全國社區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實施方案》精神,促進我區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充分發揮中醫藥的特色與優勢,滿足居民對中醫藥的需求,進一步提升社區衛生服務水平,發揮中醫中藥在調理亞健康狀態方面的優勢,特別是提高亞健康狀態的中醫調理水平,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目標
普及中醫關于亞健康狀態衛生保健知識;倡導科學生活方式和習慣;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及水平;提高社區居民身心全面健康水平;阻斷和避免社區居民健康滑向亞健康。)
二、工作方向
F通過發放中醫食療健康處方、宣傳單,開設主題社區講座等方式,使社區居民確立科學合理的飲食觀念。比如樹立三低飲食(低鹽、低糖、低脂)觀念,認識疾病的發生、發展和飲食密切相關,糾正社區居民的有關飲食的錯誤觀念,加強對飲食科學性和重要性的認識。
J注意對不同亞健康情況人群的調研,積極為亞健康人群分析飲食偏差,分析偏差后果,并根據目前亞健康情況做出調整方案。最后具體調整結果,以期確實有效的提高社區居民的健康。)
(二)情志調養
1、工作重點:使社區居民知曉情緒穩定、良好對健康的重要性;提倡全社會營造的生活環境和人際關系,提高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居民安居樂業,健康祥和。
2、具體措施:
在社區宣傳情緒和疾病的關系知識,如“笑一笑十年少”等,普及居民精神調適的意識,諸如勞逸結合、松緊有度等,使情志引起亞健康者對緊張的生活節奏、心理壓力過大、過度疲勞等情況引起重視,調整生活,恢復健康。
(2)開展談心、心理疏導、心理咨詢等活動,使亞健康居民向好的方向轉化,達到心理平衡,走出亞健康。
(3)提倡居民開展健康有益的文體活動,如跳舞、唱歌、健身等,改變社區居民精神面貌;提倡“四講”“四不”,提倡中國傳統尊老愛幼的美德,提高社會公德,建立良好的家庭及社區氛圍。
(三)自我防病
1、工作重點:對可能引起亞健康的病因、異常或危險信號進行宣傳,提高社區居民防病知病水平,有病早治,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2、具體措施:
(1)通過發放小冊子、健康教育處方等介紹中醫對亞健康人群的分類及中醫針對性的保健方法,如食療方法,傳統練功療法,使居民能有針對性的、有效果的擺脫亞健康狀態
(2)舉辦講座宣傳亞健康知識及其危害性,并對居民做具體輔導,指定適合方案,通過體質分類,讓居民更好的了解自身,有助于自我防病水平的提高,切實有助于體質的提高
(五)運動和日常生活
1、工作重點:宣傳自身參與的重要性,呼吁居民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
2、具體措施:
(1)大力宣傳預防亞健康應從糾正病因開始,也就是從日常生活做起,做到科學的健身、修養,克服不良生活習慣,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安排工作、生活,提高居民健康保健水平。
(2)宣傳并提倡進行有計劃、有針對性地身體素質鍛煉,提高對疲勞的耐受性,提高身體素質,避免滑向亞健康。通過積極有效的鍛煉、活動,使精神、情緒、陰陽氣血保持于相對平衡狀態。
(3)向居民介紹并指導中國傳統養生、健身法,如五禽戲等,使居民投入到適合于中國人體質的保健養生運動中去,提高居民體質。
(4)居民認識到擺脫亞健康狀態不是靠醫生的診治,藥物的療效,而是要靠自己,采取積極主動地措施阻斷和走出亞健康狀態。
七、亞健康者的中藥調理、藥膳和食療
1、陰虛型者
(1)兔肝菠菜湯:兔肝一具、菠菜100克,共煮作湯,湯成后放麻油適量。
功效:滋補肝腎,滋陰潤燥,養血止血,清肝明目。
(2)調息補益香蜜:胡桃仁50克、五味子2克洗凈加蜂蜜適量搗爛成糊,溫水沖飲。
功效:補腎固精。
(3)左歸丸:6克,每天3次。
功效:滋腎補陰。
2、氣陰兩虛型者
(1)冰糖五果羹:紅棗5枚、龍眼肉15克、枸杞子10克,與牛乳共煮10分鐘,稍涼后,把帶皮生梨及去皮香蕉切碎,放入溫牛乳中,再加入冰糖適量。
功效:補虛滋陰潤燥,壯腰健腎。
(2)生脈飲:1支,每天3次。
功效:益氣養陰生津。
3、氣血兩虛型者
(1)龍眼棗泥:龍眼肉300克、大棗250克去核,入鍋煮沸至7成熟,倒入姜汁、蜂蜜及谷麥芽粉,攪勻,略煮成泥狀,每天1~2次,每次15克。
功效:健脾益胃,滋補心血。
(2)黃芪烏骨雞盅,烏骨雞去毛去內臟,洗凈,加浸泡30分鐘的黃芪共入盅內,加水適量,隔水燉4小時即可。
功效:補脾益氣,養陰生血。
(3)歸脾丸:歸脾丸6克,每天3次。
功效:補氣攝血。
4、陽虛型者
(1)五味羊肉:肥羊肉500克,煮熟切片,加鹽、生姜、大蒜、五香粉及黃酒適量拌勻
功效:溫中補虛,開胃健力,溫腎填精。
(2)韭菜炒蝦仁:韭菜250克,油炒后放入100克鮮蝦仁,再炒片刻,加少許胡椒粉。
功效:壯腎陽,溫中散寒,健胃提神。
(3)右歸丸或金匱腎氣丸:右歸丸6克,每天3次。
功效:溫陽滋腎固攝。
5、氣郁型者
(1)決明子海帶湯:決明子10克,浸泡后加入海帶35克,入鍋加水兩碗,小火煎熬至一碗,去渣飲湯。
功效:清肝明目化痰。
(2)菊花茶:菊花5克、佛手5克、山楂15克,入鍋加水兩碗,小火煎熬至一碗,去渣飲湯。
功效:解郁去火,清頭目。
(3)逍遙丸:逍遙丸6克,每天3次。
功效:疏肝理氣。
6、痰濕型者
(1)蘿卜絲餅:白蘿卜250克,連皮切絲,加入陳皮絲、生姜絲適量及白扁豆50克煮熟后研成泥,加鹽少許,拌成餡做成餅,入油鍋烙熟。
功效:健胃消食化痰濕。
(2)二陳丸或正氣片:二陳丸6克,正氣片3片,每天3次。
功效:健脾理氣化濁。
7、血瘀型者
(1)甜醋補養豬蹄:豬蹄一只,洗凈,去毛切塊,加切片生姜和甜醋入鍋,小火煮到豬蹄爛透。
功效:散瘀血,補氣血,健脾胃,通乳汁。
(2)山楂雞內金粥:炒山楂片15克,與粳米50克,同煮至爛,烘干研成細末之雞內金入粥攪拌片刻即成。
功效:化飲食,消內積,行結氣,化滯血。
(3)血府逐瘀口服液或活血通脈膠囊:一支或2粒每天3次。
功效:理氣活血,通經活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