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北平學案附微型讀后感
想北平學案
《想北平》導學案【使用說明】
1.充分預習,讀熟文本基礎上認真研讀學案內容。
2.規范書寫,自主完成;小組合作探討,答疑解惑。
【學習目標】
1.反復研讀,與文本、編者對話,深刻體會作者對北平刻骨銘心的眷戀思鄉之情。
2.了解散文襯托手法,學習作者從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寫自己的主觀感受和感情。
一、知識鏈接
1、作家作品
老舍(1899-1966),滿族,北京人,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另有筆名絮青、鴻來、非我等。出身于一個貧民家庭。1918年北京師范大學畢業后任小學校長和中學教員。1924年赴英國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漢語講師,閱讀了大量英文作品,并從事小說創作。1926年加入文學研究會。1930年回國后任濟南齊魯大學、青島大學教授。抗日戰爭爆發后南下赴漢口和重慶。1938年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成立,他被推選為理事兼總務部主任,主持文協日常工作。1946年應邀赴美國講學一年,期滿后旅居美國從事創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不久應召回國,曾任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副主席等職,參加政治、社會、文化和對外友好交流等活動,注意對青年文學工作者的培養和輔導,曾因創作優秀話劇《龍須溝》而被授予“人民藝術家”稱號?!?”初期因被迫害而棄世。
老舍一生著作頗豐,以長篇小說和劇作著稱于世。主要著作有: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趙子曰》、《二馬》、《貓城記》、《離婚》、《牛天賜傳》、《文博士》、《駱駝祥子》、《火葬》、《四世同堂》、《鼓書藝人》、《正紅旗下》(未完);中篇小說《月牙兒》、《我這一輩子》;短篇小說集《趕集》、《櫻海集》、《蛤藻集》、《火車集》、《貧血集》;劇本《龍須溝》、《茶館》,另有《老舍劇作全集》、《老舍散文》、《老舍詩選》、《老舍文藝評論集》等。
2、這篇文章的創作背景
這篇文章寫于抗戰爆發前夕的1936年。1936年的老舍正在青島的山東大學任教,而那時的北京不但失去了國都的地位而改稱“北平”已經有八年,并且伴隨著華北局勢的日益吃緊又逐漸淪落為岌岌可危的“邊塞”。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老舍應上?!队钪骘L》雜志有關北平的征文寫下了這篇散文。
二、自主學習。
1、自讀課文,初步理解文章含義。
2、老舍(1899~1966),一位京味很濃的現、當代作家。原名------------,字-----------。曾因創作優秀話劇《》而被授予“人民藝術家”稱號。他的作品還有長篇小說《》、《》等描寫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
2、加點字注音
浸濕()黏合()什剎海()參差()
菜譜()空曠()瀕臨()道觀()
3、根據注音寫漢字
期年()zhé()伏隱dùn()
zhì()息jué()悟hào()天
4、選擇合適的詞語填在橫線上
俊偉峻偉愧殺慚愧
(1)真愿成為詩人,把一切好聽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鵑似的啼出北平的___________。
(2)___________的人民英雄紀念碑矗立在*前。
(3美國包著紙的橘子遇到北平帶霜兒的玉李,還不________.
(4所托之事,未能妥當安排,深感_________.
三、合作探究
1.快速瀏覽課文并回答:文中哪幾節直接寫到了北平的特點?
2.齊讀第4、5節,思考:在這兩段中作者寫出了北平的哪些特點呢?
3.思考討論:這些特點在文中又是如何具體表現的呢?
4、齊讀第6、7小節,思考并回答:在這一段中作者又寫出了北平的什么特點呢?
5、我們再來看一看他在這篇文章中又是如何“想”的呢?(過渡到1―3節的學習)
6、作者反復說我對北平的愛“說不出”,到底說出來沒有?怎樣說的?
7、思考探究:文章以“要落淚了,真想念北平呀!”收束全文,這一筆好在哪里?
四、展示點評,解答疑惑。
五、當堂檢測
(一)、選擇題
1、下列詞語書寫有誤的一項是()
A.辜負僻靜脈搏旁證博引
B.蟄伏磋商凌駕歡欣鼓舞
C.窒息紕漏輻射各行其是
D.殘骸寥落寒暄委曲求全
2、下列各句中加點熟語的使用,不正確的一句是()
A、那幾幅畫都不怎么徉,只有這一幅山水畫還差強人意。
B、日本外務大臣麻生太郎2日在接受日本媒體采訪時再次大放厥詞,誣蔑中國增強軍備“威脅周邊國家”。
C、正在熱播的電視劇即將開演了,熱鬧的城鎮頓時變得萬人空巷。
D、今年人夏以來,不少地方發生電荒。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除了夏季空調增加用電量上升、江河缺水等原因之外,更與地方煤炭、電力行業長期存在的體制弊端有直接關系。
3、下列作品、作家、時代(國別)及體裁對應不正確的一項是()
A.《麥琪的禮物》歐.亨利美國一小說
B.《熱愛生命》杰克.倫敦美國一小說
C.《沉淪》一郁達夫一中國――散文
D.《我與地壇》一一史鐵生一中國現代一小說
(二)、課內閱讀題
如果讓我寫一本小說,以北平作背景,我不至于害怕,因為我可以撿著我知道的寫,而躲開我所不知道的。讓我單擺浮擱的講一套北平,我沒辦法。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覺太少了,雖然我生在那里,一直到廿七歲才離開。以名勝說,我沒到過陶然亭,這多可笑!以此類推,我所知道的那點只是“我的北平”,而我的北平大概等于牛的一毛??墒?,我真愛北平。這個愛幾乎是要說而說不出的。我愛我的母親。怎樣愛?我說不出。在我想作一件討她老人家喜歡的時候,我獨自微微的笑著;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時候,我欲落淚。語言是不夠表現我的心情的,只有獨自微笑或落淚才足以把內心揭露在外面一些來。我之愛北平也近乎這個??洫勥@個古城的某一點是容易的,可是那就把北平看得太小了。我所愛的北平不是枝枝節節的一些什么,而是整個兒與我的心靈相粘合的一段歷史,一大塊地方,多少風景名勝,從雨后什剎海的蜻蜓一直到我夢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積湊到一塊,每一小的事件中有個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個北平,這只有說不出而已。
真愿成為詩人,把一切好聽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鵑似的啼出北平的俊偉。啊!我不是詩人!我將永遠道不出我的愛,一種像由音樂與圖畫所引起的愛。這不但辜負了北平,也對不住我自己,因為我的最初的知識與印象都得自北平,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與脾氣里有許多地方是這古城所賜給的。我不能愛上海與天津,因為我心中有個北平??墒俏艺f不出來!
倫敦,巴黎,羅馬與堪司坦丁堡,曾被稱為歐洲的四大“歷史的都城”。我知道一些倫敦的情形;巴黎與羅馬只是到過而已;堪司坦丁堡根本沒有去過。就倫敦,巴黎,羅馬來說,巴黎更近似北平――雖然“近似”兩字要拉扯得很遠――不過,假使讓我“家住巴黎”,我一定會和沒有家一樣的感到寂苦。巴黎,據我看,還太熱鬧。自然,那里也有空曠靜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曠;不像北平那樣既復雜而又有個邊際,使我能摸著――那長著紅酸棗的老城墻!面向著積水潭,背后是城墻,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葦葉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樂的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適,無所求也無可怕,像小兒安睡在搖籃里。是的,北平也有熱鬧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極拳相似,動中有靜。巴黎有許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_____________,以便刺激;在北平,_________________。
1、對前三段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強調北平地方大,事情多,而自己知道的太少,是為了表明本文是寫“我的北平”
B、作者用對自己的母親的愛來類比對北平的愛,突出了愛的真摯深厚
C、作者反復說自己“愛北平”“想說而說不出”,是指“言語是不夠表現我的心情的”
D、第3段中,作者用杜鵑作比喻,是取杜鵑啼聲悲切的特點。
8、第2段中,作者說“每一細小的事情中有個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個北平”,這句話的含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的話回答)
9、分析第4段中“我能摸著----那長著紅酸棗的老城墻”一句在文中的含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作者說“這個愛幾乎是想說而說不出的”。作者反復強調“說不出”,并自己解釋是因為自己“不是詩人”,不會把“一切好聽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鵑似的啼出北平的俊偉”,你是如何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補充閱讀,寫100字讀后感。
藕與莼菜
葉圣陶
同朋友喝酒,嚼著薄雪藕,懷念起故鄉來了。若在故鄉,每當秋的早晨,門前經過許多的鄉人:男的紫赤的臂膊和小腿肌肉突起,軀干高大且挺,使人丐康健的感覺;女的往往裹著地青花的頭布,雖然赤腳,卻穿著短的布裙,軀干固然不男的這樣高,但是別有一種康健的美的風致;他們各著一副擔子,盛著嫩玉的長節藕.在藕的家鄉的池塘里,在城外曲曲彎彎的小河邊,他們把這些藕一濯再濯,所以這樣潔白了。仿佛他們以為這是供人體味的上品的東西,這是清晨的圖畫里的重要題材,假若滿污泥,就人家欣賞的凝感打破遼是一件罪過的事情,他們不愿意擔在身上,故意先它們濯得這樣潔了,才進城里來.他們想要休息的時候,就竹擔橫在地上,自己坐在上,隨便擇擔里的過嫩的藕槍是老的藕樸,大口地嚼著渴.過路的人便站住了,紅衫的小姑娘一節,頭發的老公公買兩支.清淡的美的滋味,于是普遍于家家且人人了.這種情形,差不多是平常的日課,要到葉落秋深的時候.
在這里,藕這東西幾乎是珍品了.大概也是從我們的故鄉運來的,但是數量不多,自有那些伺候豪華公子腹的幫閑茶房們大部分搶去了;其余的便要供在大一點的水果鋪里,位置在金山蘋果,呂守香芒之間,專待善價而沽.至于挑著擔子在街上叫賣的,也并不是沒有,但不是瘦得相乞丐的臂腿,便澀得像未熟的柿子,實在無從欣羨.因此,除了僅有的一回,我們今年竟不曾吃過藕.
這僅有的一回不是買來吃的,是鄰舍送給我們吃的.他們也不是自己買的,是從故鄉來的親戚帶來的。這藕離開它的家鄉大約有好些時候了,所以不復呈玉樣的顏色,卻滿被著許多銹斑。削去皮的時候,刀鋒過處,很不順爽,切成了片,送入口里嚼著,頗有點甘味,但沒有一種鮮嫩的感覺,而且似乎含了滿口的渣,第二片就不想吃了。只有孩子很高興,他把這許多片嚼完,居然有半點鐘工夫不再作別的要求。
因為想起藕,又聯想起莼菜。在故鄉的春天,幾乎天天吃莼菜。它本來沒有味道,味道全在于好的湯。但這樣嫩綠的顏色與豐富的詩意,無味之味真足令人心醉呢。在每條街旁的小河里,石埠頭總歇著一兩條沒篷船,滿艙盛著莼菜,是從太湖里去撈來的。像這樣地取求很便,當然能得日餐一碗了。
而在這里又不然;非上館子,就難以吃到這東西。我們當然不上館子,偶然有一兩回去擾朋友的酒席,恰又不是莼菜上市的時候,所以今年竟不曾吃過。直到最近,伯祥的杭州親戚來了,送他幾瓶裝瓶的西湖莼菜,他送我一瓶,我才算也嘗了新了。
向來不戀故鄉的我,想到這里,覺得故鄉可愛極了。我自己也不明白,為什么也不明白,為什么會起這么深濃的情緒?再一思索,實在很淺顯的:因為在故鄉有所戀,而所戀又只在故鄉有,便縈著系著,不能離舍了。譬如親密的家人在那里,知心的朋友在那里,怎得不戀戀?怎得不懷念?但是僅僅為了愛故鄉么?不是的,不過在故鄉的幾個人把我們牽著罷了。若無所牽,更何所戀?像我現在,偶然被藕與莼菜所牽,所以就懷念起故鄉來了。所戀在那里,那里就是我們的故鄉了。
微型讀后感
1《給亡婦》既歌頌夫婦之間的的愛,也贊頌偉大的母愛。有的讀者在讀《給亡婦》時,都被朱自清對妻子的愛‖感動的潸然淚下,唏噓不已。但是現在有人提出要求把《背影》在中學語文課本里去掉,認為朱父的光輝形象是朱自清自己臆造出來的‖,筆者也有同感,覺得朱自清為創作而創作,真實情感是做給人看的,有些虛情假意,特別是讀了《給亡婦》后,不但沒有被感動,反而覺得朱自清是一個封建夫權思想嚴重的人,是一個自私的、虛偽人,而他的妻子武仲謙則是一個深受夫為妻綱‖毒害的悲劇人物。
2說實話,沒太看懂周作人先生的《結緣豆》,智能斷章取義,略取其中深有感觸的字句,寫下一些簡陋的感受。
周先生對結緣的這一風俗或者現已廢止也未可知‖而感到十分的遺憾,現在也聽不到浴佛‖的日子里寺廟中有此清事‖。一種風俗,準確的說是一種美好的傳統漸漸被人們遺忘,那么被遺忘的似乎就不僅僅是這一風俗了,而是這風俗之后深深的含義。還有一并被人們遺忘的是人與人之間好生相待的心愿。
3影的告別讀后感
閑暇讀魯迅先生的這首構思奇特而巧妙的散文詩,感覺是那樣地深入我的內心。我竟然也擔心被“黑暗”所吞沒,或者被“光明”所消滅。我終于明白我為什么既不愿沉溺于黑暗之中,卻又沒有勇氣去尋找光明了,因為我是那樣地不想和自己的影子告別。我似乎也看到了影“彷徨于無地”的凄涼,內心似有一種東西在涌動,內心一次次地被打動,深深地發顫。我為魯迅先生的那種無邊的孤獨感而哀傷;更為我自己那深無邊際的孤獨感而哀傷。
4《》是冰心最自由,最不思索‖的作品,因而最能表現出冰心率真的個性,塑造出冰心純真的自我形象?!都男∽x者》體現出冰心的性格、氣質、才情和思想風貌。通訊中無論是描寫母親的慈愛,姐弟的情誼,或是大自然的每秒,無不映射出冰心的鮮明的自我形象。
5《一只小鳥》講述的是一只小鳥對大自然充滿了新意,它飛到枝上唱起了歌,它的聲音里滿含著清輕和美,唱的時候,好像自然‖也含笑傾聽一般.樹下的許多孩子聽見那歌聲后,覺得非常優美動聽,從此,孩子們每天都來聽它唱歌.可不久后,一件不幸的事發生了.一天,小鳥正唱著動聽的歌兒,突然,一顆子彈從下面射了過來,小鳥翻了個身從樹上跌了下去.這時,兩只老鳥從叢林中飛了出來,接住了它,銜上巢去.它的血從樹隙里一滴滴的落到地上來.從此,孩子們再也沒聽到那歌聲.
讀了這篇文章,我為那只小鳥而感到傷心.我們不能去傷害它們,而是去保護它們,因為只有和諧才能創造和諧.
6《背影》這篇文章,它講的是:父親送兒子去車站,看見有買橘子的,就去買橘子,此時,兒子看到父親的背影,兒子一下子感覺到父親的偉大。想想自己,媽媽每天送我去上學,我卻感覺不到什么,現在我明白了,父母的愛是多么偉大、無私。
7《春》。在文中,先生把春比喻為一個剛剛睡醒的孩子,張開了眼,遍地的野花仿佛是天上的星星眨著眼。風,不再像冬天那樣寒冷,像母親的手,輕輕地撫摸著萬物。在溫暖的春風中,孩子們高興得放著風箏。在春天,春雨是尋常的,它滋潤著世間的萬物。在《春》這篇文章中,我認為最重要的一句話是:一年之計在于春,剛起頭兒,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是呀,春天代表著綠色,寓意著復蘇,象征著希望。我們只有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種子,到秋天才會有累累碩果。而我們小學六年級不正是我們人生的春天嗎?我了我們秋天的收獲,我們現在難道不應該付出汗水和努力嗎?
8的散文《》,讀后很受啟發。是啊,蜜蜂,多可愛的小生靈啊!對人無所求,給人的卻是極好的東西‖。這東西就是又香又甜的蜂蜜,它是蜜蜂辛勤勞作的結晶,也是它奉獻和給予‖的集中體現。它給我們人類以深刻的啟示。
9《桃花心木》桃花心木需要一種本身的能力,而我們更需要一種獨立自主的心。
依賴父母和老師,并不是我們的本性,但是要在父母的懷抱中度過,在一種不確定的生活中生存,我們則永遠會有一顆依賴的心。
要想獲得自理能力,必須經過生活的考驗,擁有不確定的生活。從中深化了自己對事物的認識,對道理的理解。對于簡單的物質,更會有深刻理解。
在生活中,我們總投靠父母,無論在做什么事,總是喜歡選擇訴說,向父母說明困難,而不去自己動手解決。日常的雜事,也少不了父母的幫忙,不管現是用餐還是娛樂,父母的關懷和照顧總是無微不至。
10《》
偏僻遙遠的山谷、高數千尺的斷崖,預示了野百合追求美好愿望的道路必然艱難曲折。惡劣的生長環境,并沒有消磨它作為花――一棵百合的天性,雖然它剛誕生時長得跟其他野草一模一樣。但一個堅定的念頭在它的心中悄悄萌生:我要開花,我要以花作證。為此,它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陽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著胸膛‖――與自然環境頑強地抗爭。11想北平此文宜細讀,慢讀,唯有如此,才能體會其中濃濃的情,深深的眷戀。它的語句沒有刻意,沒有做作,更沒有虛偽。樸實的字句中都能感受到他的“想”。一幕一幕的場景的回憶,一點一點景物的銜接,把一個幾年都說不完,道不盡的北平從另一個角度說得淋漓盡致。作者沒有去刻畫北平的什么名勝古跡,也沒有重述北平的沉重歷史和如煙往事――這些北平的標志,而是從每個城市都有的平凡中娓娓道來,感悟出它的不凡。這個北平,似離我們很近,似我們無比熟悉,但卻又有種說不出的特別。
篇2:教師參加論文評選及導學案設計大賽活動方案
各小學、幼兒園:
為切實提高我學區教師課堂教學的理論水平和實踐技能,總結、交流和推廣各校在校本教研、遠教信息技術應用、“有效學習”專題培訓活動中的有效經驗和理論成果,積極引導教師參與“有效課堂”課題的探究活動,經研究,決定開展我學區各學科教學(含班主任工作、幼兒教育工作、遠教信息技術應用論文及教師“有效學習”專題培訓征文)論文評選及語、數學科導學案設計大賽活動?,F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各學科教學論文評選活動:
(一)論文要求
1、論文內容應突出以教學為中心,可著重圍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優化教學行為和學習方式、開展校本教研、改革評價方式等問題展開。
2、論文要觀點明確,內容充實,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調查報告和課改實驗報告要有過程和相關數據。
3、參評論文第一頁左上方用波紋框,框內排放“*年度安慶市**學科教學論文評選參評論文”,用五號楷體;論文標題居中,用三號黑體;作者姓名、單位依次放在標題下面一行,偏右,用四號楷體;正文用四號宋體。
4、每篇論文以3000左右字為宜。
5、論文嚴禁抄襲。
(二)活動安排
*年4月3日之前為活動動員、征文、論文撰寫與各校評選推薦階段。4月8日,各校論文上報(其中“有效學習”專題集訓學習論文至少一篇)。4月9日中心學校將組織評審,優秀論文推薦參加縣級評選。
二、語、數學科導學案設計大賽:
(一)參賽對象:全學區在編在崗教師
(二)競賽學科:語文、數學
(三)競賽時間:
4月2日(星期二):下午1:10―3:10語文
4月3日(星期三):下午1:10―3:10數學
(四)地點:中心學校多媒體教室
(五)活動形式:
1、競賽活動分學科、分年齡組舉行。
學科:語文、數學
年齡組:
男:45周歲以上學科組(含45周歲)與45周歲以下學科組
女:40周歲以上學科組(含40周歲)與40周歲以下學科組
2、競賽內容為本學期個人所授語、數學科教學內容(專職常識、體藝、英語、幼教教師可根據自己的學科專長,在競賽語、數學科中任選一科)。課題由中心學校教導處統一確定,同年級同學科同一課題。
3、參賽教師自帶教材、教學參考用書,教師用筆自備。除教材與教學參考用書外,參賽教師不準私自攜帶其他與大賽有關的資料。
4、大賽所需的導學案設計用紙,由中心學校教導處統一印制。
5、分學科分年齡段評選設獎。
三、活動要求:
1、各校(園)要高度重視本次論文評選與大賽活動,應加強領導,認真組織校內評選活動,要充分發揮學校學科教研組(備課組)的作用,積極探討導學案的編寫技能,要重視過程、重在參與、重在實效。
2、各校在上報參評征文的同時,要做好本?;顒娱_展情況的總結及資料建檔工作。
3、在崗教師要全員參加這次大賽活動,做到互相學習、比學趕幫,崗位練兵、在職培訓,通過這次活動促進全學區教師教學基本技能的提高。如有特殊情況不能參賽者,需提前向中心學校教導處請假、備案。
華陽中心學校教導處
二○一三年三月二十九日
篇3:人教版三年級上《可能性》教學案例
《可能性》教學案例
一、案例內容
本案例是人教版三年級上冊P104的主題圖和P105的例1、例2。“可能性”這一知識屬于“統計與概率”這一知識領域的“概率”范疇,在現實世界中,嚴格確定的現象十分有限,不確定現象卻是大量存在的,而概率論正是研究不確定現象的規律性的數學分支。它通過對數據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以及對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刻畫,來幫助人們作出合理的決策,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二、教學案例
(一)利用猜拳游戲導入新課
師:你們喜不喜歡玩游戲啊?讓我們玩猜拳游戲怎樣?
誰能保證一定會贏嗎?這節課咱們就一起來研究可能性(板書課題:可能性)
(二)創設摸球游戲,引導探索
活動一:通過摸球游戲,體驗“一定”。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兩個空的1號盒和2號盒,請大家注重觀察(在1號盒里放入黃色的乒乓球)。請問在1號盒里會摸出什么顏色的球?
生:黃色。
師:誰愿意實際地來摸摸看。
……
師:那老師想問問大家,假如再請同學們來摸,會是什么顏色的球呢?(齊說,并追問為什么?)
生:因為里面放的都是黃色的球。
師:那么誰能用一個詞來描述這件事?
生:一定(板書:一定)
師:貼出全是黃色的乒乓球的瓶子讓學生用一句話描述。(貼出卡片)
活動二:提問,體驗“不可能”。
師:請問在1號盒中會摸出紫色的球嗎?
生:不可能。
師:誰來說說為什么?
生:因為老師沒有把紫色的球放入1號盒中。
師:你們同意嗎。
生:同意。
師:因為1號盒中,沒有紫色的球,所以我們不可能摸出紫色的球。(板書:不可能)
讓學生用一句話描述。(貼出卡片)
活動三:再摸球,體驗“可能”。
師:請大家注重觀察,老師還帶來了什么,這是一袋什么?
生:乒乓球(黃色和白色的乒乓球)。
師:下面請大家接著看?我把這袋彩球(放球)-----請問在2號盒中會摸出什么顏色的球?
生:白色的。
師:為什么?
生:因為老師剛才放進去有白色的球。
師:誰還有不同意見?
生:我認為摸出的是黃色的球,因為那里面有黃色的球。
師:對,還想說嗎?
生:黃色。
生:白色。
師:為什么?
生:因為里面放有白色和黃色兩種顏色的球,所以摸出來的可能是白色的球,也可能是黃色的球。
師:那么,誰來實際的摸一摸。
生:……
師:在2號盒中,裝有黃色的球和白色的球,摸的時候可能摸出一個黃色的球,可能摸出一個白色的球,我們只能用“可能”描述這件事,你們同意嗎?
生:同意。(板書:可能)
師:貼出有白色、黃色的乒乓球的瓶子讓學生用一句話描述。(貼出卡片)
(三)討論身邊事例,消化提高
師: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同樣有些事情是一定會發生的,有些事情是可能會發生的,也有些事情是不可能發生的,你們看,今天老師還帶來了幾個生活中的例子。
A、三天后下雨;
B、我從出生到現在沒吃過一點兒東西;
C、地球天天都在轉動;
D、人用左手拿筷子;
E、太陽從西邊升起;
E、地球上天天都有人出生。
師:剛才,我們通過一系列有趣的活動已經學會了用“可能、不可能、一定”來表達活動中的各種情況。實際上這樣的例子在我們的身邊,在我們的四周還有很多很多,那你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來說說生活里的事嗎?請同學們先在小組內說一說,讓其他的同學給你評價評價,比比誰想得又快又多。(給出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后反饋。)
(四)鞏固練習,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