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培養的心得體會
情商培養心得體會
在丹尼爾戈爾曼教授的《情商》中將情商分成了五個方面,涉及了五種能力。在我看來,情商就是一個核心、兩個能力和四個方面。有點中國太極圖的意味――“一”生“二”,“二”生“四”。
情商的“一個核心”指的是“自己是一切的根源”;情商的“兩種能力”指的是個人能力和社會能力;情商的“四個方面”指的是自我意識、自我管理、群體意識和人際關系管理。“一”生“二”,指的是我們需要學習具備的兩種能力――個人能力和社會能力,道理很簡單,自己要成長必須具備一些能力,我們有生活在社會上需要和人打交道,就需要在社會上生存的能力;“二”生“四”,指的是個人能力和社會能力又分別包含了兩個方面,個人能力包含自我意識和自我管理;社會能力包含群體意識和人際關系管理。
情商的四個方面,又對應著四種技能:認識自我的能力、管理自我的能力、認識他人的能力和管理人際關系的能力,前兩種能力旨在讓你了解自己、發展自己,后兩種能力旨在讓你了解他人,學習與人相處,學會與人合作,進而從社會大環境中讓自己進步。這四種技能都圍繞著一個核心,那就是“自己”――自己認識自己、自己認識別人、自己管理自己、自己如何與別人相處,而這些能力又恰好可以解決文中涉及的七類問題。更重要的是,情商是“自己是一切的根源”的最好詮釋,是真正讓我們學會如何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素質和能力,它讓知道遇到問題要從自身找原因,從自身找方法,這樣的思考角度恰能幫父母和孩子構建完美的溝通平臺。
認識自我的能力:是讓你準確感知自己當前的情緒,了解自己的真實情況,能正確的評價自己,明確了解自己行為的原因。
管理自我的能力:是當事情發生時你能夠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看透事情而不被事情擊垮,控制、激勵自己并不是那么簡單,最大的挑戰在于控制自己習慣的行為傾向。情緒的存在一定有目的,每一類問題的背后都隱藏著你的情緒,問題的解決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自己管理自己的過程。
認識他人的能力:是讓你認識別人的情緒,別人的情況,別人的感受,人經常陷入自己的思緒中,而忘記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這個世界并不只是你一個人的世界,你同樣有朋友、家人、老師,同樣和別人交流,這種能力對將來走向社會很有幫助。
管理人際溝通的能力:是讓你能夠與他人建立良好的關系,讓自己受歡迎,讓自己不在生活在孤島中。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關注,一個人的世界會讓你瘋掉的,人與人的溝通,你也負責了“半邊天”,與人相處,就像你面對鏡子,當你對著鏡子笑,鏡中人也會對你笑。
認識自己,發現自己,挖掘自己,激勵自己,克服困難,控制情緒;認識別人,激勵別人,幫助別人,關愛別人,友好共存,共同進步,實現價值。這濃縮了人的一生,是我們追求奮斗和實現自己的過程,也是我透過情商想向你傳遞的。
智商和情商的關系
對于智商和情商的關系,我作兩個比喻:
第一個是用水管和水龍頭作比喻,智商就像水管,情商就像水龍頭。如果僅有水管(智商),水龍頭(情商)沒有打開,水是出不來的,打開的小,流出來的水也會少;如果水管細(智商差些),水龍頭打開的滿些,水也可以流出來,但是假如水管太細,也是不行的。
第二個是用武士和鋒利的寶劍作比喻,智商就像鋒利的寶劍,情商就是武士的膽量,智商再鋒利,可是武士沒有膽量,也是沒有辦法打仗,更甭談取得勝利了。
在我看來,智商和情商是一個結合體,在一個人成功中都發揮著重要作用,缺少哪個都不可以,智商雖說來主要來自先天遺傳,但后天也是訓練的,譬如記憶力、邏輯思維的能力等等;而情商則完全來自后天學習生活環境、學習和培訓。如果我們刻意去分割開硬是強調一個的作用,結果就很可悲了。
家長和孩子需要的情商
西方有句話,叫做“智商決定錄用,情商決定提升。”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于情商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在哈佛大學圖書館的墻上,有這樣一條校訓:“幸福或許不排名次,但成功必排名次?!鼻樯虨槿藗冮_辟了一條事業成功的新途徑,它使人們擺脫了過去只講智商所造成的無可奈何的宿命論態度。
丹尼爾戈爾曼說:“一個人如果不具備情感能力,缺乏自我意識,不能處理悲傷情緒,沒有同理心,不知道怎樣跟人和諧相處,即使再聰明,也不會有大的發展。”
英國《泰晤士報》:“情商是開啟心智的鑰匙、激發潛能的要訣,它像一面魔鏡,令你時刻反省自己、調整自己、激勵自己,是獲得成功的力量來源。”
我們經常聽到兩個詞: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也許很多同學憎恨應試教育,可是又對素質教育沒有感覺。我們為什么搞教育,同學們又為什么來學校學習,學習之后又想做什么,你有學習的動力么?這些問題你是否思考過,我希望你能好好思考下,找到自己學習和生活最根本的東西。
很多國家都將情商教育課程引入了中學,希望孩子的智商跟情商能均衡發展。我國正施行應試教育,又在提倡素質教育,絕大多數同學和家長將學習的不快樂,將所有的不滿都推到了應試教育上,不少人想從素質教育上找出路,可結果都是流于形式,迫于現實考試的壓力總是淺嘗輒止,甚至連嘗試都不敢,素質教育更多的是存在于老師的論文里??墒悄愫雎粤艘稽c,你沒搞清楚這兩個問題:教育到底要教什么,學習到底要學什么。
在我看來無論應試教育還是素質教育,其目的都應該是為了培養我們生存的能力。人活著是為什么,亞里士多德說的很有道理,“追求快樂逃避痛苦”,這是我們真實的寫照。我們學習、生活、工作的目的是什么,說白了是為了讓自己能夠更快樂,讓關心自己愛自己的人更快樂,進而讓生活圈子里的人更快樂,乃至整個社會更快樂,快樂幸福正是生存所追求的。所以,在這個意義上,我們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為了生存,更好、更快樂、更有意義、更有價值的生存!
這恰恰是我希望你了解的東西,無論是智商還是情商都是為你服務的,都是為了讓你更好,更有能力,所以你不要被他們奴役了。正如我在前文一直給你講的,“自己是一切的根源”。
丹尼爾戈爾曼教授在他的《情商》一書中,提到父母和孩子應該學習“學習能力”,因為“學習能力”是一切知識的基石,決定了孩子在學校的表現,也決定了孩子在未來的成就。他認為學習的能力包含七個方面:
自我信任:感覺能駕馭自己及自己的行為與周圍事物,相信只要努力就很可能成功,也相信通過努力他人會提供協助。
好奇探求:認為探索世界是好的,而且可帶來樂趣。
進取意識:有發揮影響的意愿、能力與毅力,具體而言就是一種能力與效率感。
自制自律:具有與其年齡相稱的自我控制能力。
人際關系:能與人達成起碼的互相了解,根據了解他人和他人對自己的了解建立和諧友善的關系。
溝通能力:具備與人交流觀念及交流感受的意愿與能力,首先必須能信任別人,且從人際交往(包括與領導的交往)中獲得快樂。
合作:能夠在個人需求與團體活動之間取得均衡,不會顧此失彼。
其實,我對當前的很多教育頗有微詞,我們的教育一直在搞枝干,卻忽略了樹根。國外的精英培育重在孩子的內心,教給孩子怎么理解自己,怎么認識自己,如何看是世界,說白了是解決孩子內心世界的問題,讓他們清楚自己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只有明白了自己希望做什么,能做什么,才會發揮自己更大的能力。我們對孩子的教育一開始就強調好好學習將來找個好工作,多掙錢,給孩子灌輸的盡是如何掙錢的觀念,可結果呢,錢沒掙多少,盡是在為別人打工。美國人精明的地方就在于他們知道如何管理別人,讓別人為他們帶來更大的價值,這是你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之所以希望父母和孩子能了解情商使用情商,最重要的一點是,情商是關于自己的能力,當你認識了情商,它會讓你思考自己,認識自己,管理自己,并且由己推人,了解別人,學會更好的與人相處,與人合作?,F在的學校對于孩子內心的教導很少,到了大學更多的還是教授知識和技能,學生對于社科、哲學之類的全然不在意,甚至把這些東西當作雞肋,殊不知這在國外是學習最多的。
教育應該幫孩子認識自己,把自己的心壘的牢靠些,進而彰顯孩子的潛能。正如哈佛教育學院的心理學院的心理學教授霍華德加德納說的“時代已經不同,我們對才華的定義應該擴大。教育對孩子最大的幫助是引導他們走入適性的領域,使其潛能得以發揮而獲得最大的成就感。今天我們完全忽略了這個目標,我們實行的是一視同仁的教育;仿佛要把每個人都教育成大學教授,對每個人的評價也都是依據這個狹隘的標準。我們應該做的是減少評比,多花心力找出每個人天賦加以培養。成功可以有無數種定義,成功的途徑也千變萬化。”
情商能讓我們學會審視和了解自己,學會怎樣激勵自己,讓我們能夠從容地面對痛苦、憂慮、憤怒和恐懼的情緒,并能輕而易舉地駕馭它們,就像哈佛大學的校訓說的那樣:“請享受無法回避的痛苦?!?/p>
用情商解決問題
情商的核心是“自己是一切的根源”,正是基于此,我們得到了面對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步驟:
第一步:遇到問題時,請先平復自己的情緒。
第二步:將自己所遭遇的情況和自己的感受寫出來。這一步不是必須的,但是建議盡量做一下,對你平復情緒和思考整個事情有幫助。
第三步:從自己的角度思考,看自己的哪些原因導致了這件事的發生,自己應該負什么責任,自己做錯了什么,是否有誤解的地方。
第四步:這件事對別人有什么影響,別人可能的感受是什么,別人在這件事中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到位。
第五步:思考所有可能解決這件事的辦法。
第六步:評估各種辦法的可能后果。
第七步:選擇一個辦法,付諸實行。
說明:在考慮問題和解決問題時,我們盡量要減少讓別人不斷做出讓步的想法,你不可能完全掌握別人,從自身能做的著手,通過自己的改變去影響別人。
提升情商的方法
情商和你息息相關,提升自己的情商,首先,你需要培養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遇事坦然,凡事往好的方面看,對自己有信心,沒有不經歷挫折的人生,沒有完美無缺的人和事;其次,你需要應及時解除自己的心理枷鎖,如自卑、壓抑等,一個簡單的做法是如向自己信任的長輩、朋友傾訴,聽取他們的意見或建議等;再次,你需要學會寬以待人,嚴以律己,能包容他人的缺點和個性,增強自律力,凡事都能理性思維,不憑沖動行事。
最后,給你幾條提升情商的建議:
建議一:搞清楚自己的價值觀
花時間審視自己,寫下你最重要的信念和價值觀。問問自己,我希望自己按怎樣的價值觀來生活。拿出一張紙,分成兩欄,把你認為重要的信念和價值觀寫在左欄,把你最近覺得做的不光彩的事情,包括說過的話或做過的事情,寫在右欄。思考下你的價值觀跟你的做事方式一致嗎?如果不一致,你需要想想自己該怎么說、怎么做才會讓自己自豪,至少可以讓自己更舒心些。你可以每周做一次這樣的工作,它會幫助你更好的認識自己,從而提升你的情商的。
建議二:明白你的底線,學會劃定恰當的心理界限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底線,但是很多人不明白自己的底線是什么,只知道有些事情自己會抵觸,甚至會反對。也許你認為與他人界限不明是一件好事,至少大家能隨心所欲地相處,不用激烈地討價還價。但不明自己的底線,常常讓自己很被動,甚至被別人傷害你的感情而你卻不自知。界限清晰對大家都有好處,別人知道你哪些事情可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后,通常情況下不會主動侵犯你的底線。
建議三:定期讓自己停下來,問問自己為什么會做哪些事情
情緒常常會不請自來,而不是聽我們的調遣,生活中你常常會遇到自己情緒莫名其妙糟糕的事情,你有沒有想過為什么出現這種事情?當我們學會思考情緒的來源時,我們的自我意識會極大地提高。每隔一段時間,我們都要停下來問問自己,為什么一些意料不到的情緒會無法控制地涌現,是什么在促使你做出異乎尋常的事情,如果我們不花時間問問自己原因的話,有些事情我們永遠也不會明白。你可以問自己這樣的問題:你還記得自己什么時候第一次作出這樣的反應嗎?和誰相關?這次和那次有什么相似之處?是所有人都會引起你的這種反應,還是個別人某類人?你越了解自己做事情的原因,就越能做好準備,防止情緒來控制你。
建議四:設計一張自己情緒和理智的對照表
我們的情緒和我們的理智常常打架,你可能經常遇到這樣的事情,你允許情緒支配你朝著一個方向走,而同時,理智使勁拽著你的衣角,朝另一個方向走。所以,建議你設計一張情緒與理智對照表,把一張紙中間劃線分兩部分,在左邊寫出你的情緒要求你做什么,在右邊寫上你的理智要求你做什么。你需要問自己兩個問題:你的情緒如何遮掩了你的判斷力,你的理智如何忽視了情緒的暗示?情緒和理智有時很是矛盾,放任情緒支配往往給你帶來很大麻煩。設計這樣一張對照表,當遇到棘手的事情時,不妨拿出來對照下,既然不得不面對,那就采取代價最小的方法,看看是該理智對待,還是順從情緒。
建議五:公開自己的目標
你常常會遇見言行不一的人,說實話,現實生活中有太多人存在言行不一的事實,尤其當我們的生活不盡如人意時。當你做一件事時,如果別人不知道,即使自己做不到,你也不會覺得如何,但是一旦你將目標公開給別人,你就要考慮,如果自己做不到,別人會怎么看你,同時,你的目標一旦公開給別人,關注你的人也會關注你的目標和進步,給你帶來動力。
建議六:數數法緩解自己的情緒
生活中你難免會遇到沖動或憤怒的事情,當你覺得自己失望、情緒沖動或生氣時,你不妨停下來深吸一口氣,呼氣的時候自己開始數“10”,一直深呼吸,倒數到“1”。數數和呼吸會讓你放松,阻止你貿然行事,給你足夠的時間恢復平靜,讓你從一個更清醒、更理智的角度對情形作出判斷。
建議七:多微笑甚至大笑
笑很簡單,但不是每個人都會笑。其實,當你微笑和大笑時,你的臉會把快樂的信息傳給大腦,大腦會對你的面部神經和肌肉做出反應,以確定你的情緒。平時你應該多微笑,即使陷入失望或憂慮的情緒中,也可以強迫自己微笑,這會抵消消極情緒的作用。
建議八:學會傾聽
聽人說話簡單吧,可是很多人不會聽人說話。你肯定遇到過這樣的情形,當別人說話時,經常被人打斷,甚至你自己打斷別人說話,平心而論,你講的正精彩的時候,希望別人把你打斷嗎?當你和別人說話時,建議你把手邊的所有事情停下來,專心去聽,一直到那人說完為止。當孩子向你提問時,要把視線從電視、電腦或你正在做的事情上移開,眼睛注視著他,回答問題。傾聽別人說話,要專注,這是尊重別人的表現,也只有專注你才能聽的更清楚,這也幫你贏得別人的好感。
建議九:具備同理心,學會站在他人立場思考問題
在人際交往過程中,能夠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的能力,這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同理心。簡單地說,同理心就是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事情發生后,把自己當成是別人,想象自己因為什么心理以致有這種行為,從而觸發這個事件,如果自己是別人,自己會怎樣,正所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對于同理心,你需要了解以下幾點:
我怎么對待別人,別人就怎么對待我。
想他人理解我,就要首先理解他人;將心比心,才會被人理解。
別人眼中的自己,才是真正存在的自己。學會以別人的角度看問題,并據此改進自己在他們眼中的形象;
只能修正自己,不能修正別人。想成功地與人相處,讓別人尊重自己的想法,惟有先改變自己。
真誠坦白的人,才是值得信任的人。
真情流露的人,才能得到真情回報。
篇2:教師心得教學管理中培養學生情商幾點實踐
現在的學生由于閱歷較淺,思維、判斷等能力尚未成熟,因而就特別需要我們教師不斷的啟發引導,心理學家研究表明,早期教育對人格的形成起著決定性作用,人生最初二十年是世界觀和道德觀形成的關鍵時期,而青少年時期又是身體發育、知識增長、智能發展的重要時期。這時做好學生心靈和人格的培育工作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情商。作為教師,其本身的情商就是一種無聲的教育手段和力量,學生總是不自覺地受到教師的熏陶。因此,教師用良好的情商,用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時代精神去師生之間的和諧也是培養學生情商的一種重要方式。
師生平等、合作的關系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創造性,而且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團隊精神、理性思考,進而提升學生的境界,拓寬學生的胸懷。在開放、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里,學生得到的不僅僅是好的學業成績,而且還有比成績更寶貴的自信和快樂。特別是在學生的主戰場教室里,師生之間在人格上更應該是平等的,當每一位學生的人格都受到尊重,每一個獨立見解都贏得教師和學生的尊重時。這樣,學生之間彼此相互啟發和教育,教師在引導、點撥學生的同時也受到了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尊重,師生關系充滿了親和與友愛。
在這種新型師生合平等、合作關系的課堂氛圍中,通過尊重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教育規律,正視學生之間的差異,真正樹立起了為學生終身發展服務的思想。這種做法不僅讓課堂成為學生獲得知識、培養能力的過程,而且成為學生人格完善的過程,科學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形成的過程。這樣,就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學生的情商培養出來的每一位學生都能夠舉止大方,彬彬有禮,充滿自信。指導學生和感染學生。學生在這種潛移默化中情商也就慢慢得到了提高。
篇3:教學反思:小學課堂教學的學生情商培養
教學反思:小學課堂教學的學生情商培養
情商(EQ)又稱情緒智力,是近年來心理學家們提出的與智力和智商相對應的概念。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緒、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質。以往認為,一個人能否在一生中取得成就,智力水平是第一重要的,即智商越高,取得成就的可能性就越大。但現在心理學家們普遍認為,情商水平的高低對一個人能否取得成功也有著重大的影響作用,有時其作用甚至要超過智力水平。
由于多種原因,我國小學生中出現情商培養不足問題。不少孩子表現在學校學習的不適應,包括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缺少與師生互動的適當方法,表達能力較差,閱讀困難,書寫困難,觀察能力薄弱,思維能力滯后等。這些不適應,往往導致更嚴重的“學習困難”和“品行障礙”,如違反紀律、不能與老師和同學正常交往,極度自卑或者自我膨脹,膽小懦弱或者脾氣暴燥,自私自利、缺少愛心,考試成績差,厭學等。
所以,注意課堂教學中對孩子的情商培養,是教師的義務和責任。
1、對于膽小、內向的學生的教育教學策略。
膽小內向型的性格往往是由于幼兒期父母過于嚴厲或者家長人性格影響所致。如果得不到及時的糾正,會影響孩子在校其間的人際交往,時間長了也會產生厭學的情緒,甚至影響成人以后的社會交往。因此,教師對這樣的學生要給予更多的關注和鼓勵,逐漸使他們增強自信心,消除與老師和同學交往的恐懼感。
如我們班學生小利同學,她是一個很膽小內向的孩子,在老師和同學們面前表現得自卑、沉默寡言。所以我在一開始上數學課的時候,就特別關注這樣孩子,從一點一滴中找到她的閃光點,堅持不懈地鼓勵她積極舉手回答老師提的問題、爬黑板、替老師發作業等,漸漸地拉近了她和老師、同學們的心理距離,讓她體會到了自己的成功,通過一年的努力,這個孩子逐漸變得非常自信和優秀。
2、對于調皮、外向型學生的教育教學策略。
一般調皮、外向型的學生性格則是由于家長過度的溺愛或者也是家長的性格影響所致。這些孩子在學校里表現是: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愛違犯課堂紀律、對老師的批評有逆反心理,課下不尊重其他同學,有破壞和攻擊性行為,作業完成不好等。時間長了,在老師和同學們中引起反感和孤立。這種狀況又會反作用于學生的心理成長,形成長期挫敗感和孤獨感,這些本來很聰明的孩子就很可能成為問題學生,變得內向、自卑、孤僻或者*x性越來越強。在教學中,教師應當特別注意關心愛護和嚴格要求相結合,“嚴”與“愛”兩手都要硬。
例如,在教學中,我們班的陽陽同學很聰明,但很調皮。上課經常搗亂,作業經常不完成。我采取的措施是,在課堂上違反紀律時語氣和表情嚴肅地嚴厲批評,讓他望而生畏。同時采取在作業上減少任務量、上課時多提問、多提醒,有了一點進步就抓住機會熱情表揚、向家長通報等,增加他獲得良性行為成功感和獎勵的機會,借以培養他的學習興趣和良好行為習慣。經過一年的努力,現在他逐漸學會了遵守紀律,尊重老師和同學,學習成績也提高了,成為了一個越來越合格、越來越優秀的孩子。
3、對于中間型普通學生的教育教學策略。
這種類型的孩子具有兩面性,有的時候膽小內向,有的時候調皮外向。孩子的這種情緒往往是由于受到突發和隨機事件造成的影響。教師遇到不同狀況不要盲目處理,要問清具體原因。例如,我們班的小明,有一天上課時情緒低落、上課總是走神,一問才知道原來是他由于前一天晚上上輔導班,所以晚上的數學作業沒寫,但又怕老師批評他,所以上課時不敢正面看老師,回答問題也不積極。我知道原因之后,不但沒有去責怪他,而是一方面建議家長減輕孩子負擔,一方面鼓勵他課下補上。聽了我的話之后,他的情緒轉好,沒有了擔心,開始輕松認真的聽課,積極的回答問題。
綜上所述,小學生是兒童開始正式學校生活的第一步,課堂教育教學是他們學校生活的最主要內容,老師駕馭課堂所形成的氛圍和環境將會深刻影響著孩子的身心發展,尤其是對情商的初步培養更是關鍵性因素。
我們對于加強小學生課堂教學中學生情熵培養的建議是:
課堂上,教師要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區分對待與學生進行溝通并創造機會、理性愛護孩子、尊重孩子、鼓勵孩子,不對孩子進行人格貶低。只有他們真正建立起來學習的自信、與社會群體和諧相處的自信,我們的教育教學就邁向成功了。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做的是建立一種機制,讓不同的孩子體會到“喜歡學習、喜歡集體、勇于進取、不怕困難”得來的成功和喜悅。
不要小看孩子,要相信孩子,孩子具有“從善如流”的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