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學校家校合作工作總結

學校家校合作工作總結

2024-08-02 閱讀 1305

雙河中學校家校合作工作總結

為開創家校攜手共育新局面,學校大力推進家校合作的重要意義,總結了我校“家校和諧委員會”成立后開展的各項工作、參與的各種活動;聆聽校長介紹了學校近工作總結,最后大會擬定了本屆“家校和諧委員會”的工作方向,制定了“家校和諧委員會”的工作計劃。

現把學校“家校和諧委員會”近一年的工作小結如下:

一、定期召開“家校和諧委員會”成員會議。

學校“家校和諧委員會”定期召開成員會議。匯報學校工作計劃,交流

“家校和諧委員會”工作經驗,落實“班級家校和諧委員會”活動,發揮“家校和諧委員會”作用。班級“家校和諧委員會”往往利用期初、期中的家長會,或家長開放日時間,舉行成員會議,商討班級工作事項。

二、定期召開家長會,經常舉辦家長學校。

為了切實加強學校與家庭,學校與家長,老師與家庭,老師與家長的聯系,更好地教育學生,以讓廣大學生更健康茁壯成長,學校家校和諧委員會堅持定期召開家長會。家長會一般放在學期初和期中后,

講座結束后,各班家長還與老師進行了溝通交流,畢業班的家長還了解了一些有關學生畢業的信息,給這次家長會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學校也經常開辦家長學校,請專家來校對家長進行心理、法制、家庭教育方法的輔導、培訓。長,與專家面對面探討了“如何與孩子有效溝通”的話題。通過網絡直播到每個教室,全校其他班級的家長同步聆聽。講座分三部分:溝通是什么;有效溝通的條件;有效溝通的方法。“尊重、理解、積極傾聽、平等對話”的建議,“你了解你的孩子嗎?”的提問:“你的孩子最崇拜誰?你的孩子感覺最興奮的一件事是什么?從小到大,哪件事對孩子打擊最大?孩子最感興趣的一次活動是什么?”使家長們陷入了沉思;親子之間“教練、同盟、伙伴”的關系指南,又使家長們豁然開朗……講座最后號召全體家長:讓我們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學會積極傾聽,在平等對話的溝通方式下,加以正確引導,讓我們和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父母如何與孩子有效溝通》的講座,旁征博引,談吐自然,又風趣幽默,融知識性、哲理性、趣味性于一體,受到了與會家長的熱烈歡迎。雖然講座時間長達一小時半,但家長們聽得聚精會神、津津有味,一致稱贊:這樣的家長會既實實在在,又能給家長以深深的啟發。

三、每學年舉行面向全體家長的家長開放日活動。

四、大型活動請家長參加

五、班級“家校和諧委員會”工作經常化。

全校各班都有1名家長代表參加校級“家校和諧委員會”,這名家長代表肩負著指導班級“家校和諧委員會”工作的責任,往往利用期初、期中的家長會,或家長開放日時間,舉行班級“家校和諧委員會”成員會議,并與全體家長一起商討班級工作事項。

篇2:三年級班主任工作總結:家校合作

家校合作,讓學習更精彩

――三年級班主任工作總結

前面的過程是辛苦的,因為它會花費你的一些經理與時間,但是在反饋展示階段,你會發現此時你是甜的,你之前的工作與鋪墊沒有白費。此時,你只需要靜下心來,嘴角上揚,微微一下,享受你的成果――展示。

展示工作有兩方面:一、班級展示;二、空間展示。

我把所有發給我的文章進行了排版,也許是本人多媒體運用能力不過關的緣故,排版也是費了相當多的時間,有的家長甚至不按常理出牌,直接打在郵箱里,格式亂七八糟,這些也都是后話了。總之,這么一個三(1)班優秀作文集就這么被我做了出來,標題、正文、作者,以這樣的排序編排,并標上了頁眉頁碼,還搞了個漂亮的封面。乍一看還是比較具有欺騙性的華麗麗。

上學期末領獎那天,我把作文集用電腦的形式放給班級的小伙伴們看,孩子們一個個驚呆,可以說是帶著一種自豪感在看著自己的名字出現在大屏幕上,我給寫作優秀的孩子頒發了小獎狀:寫作大師、寫作黑馬、寫作新手、寫作潛力股……并讓孩子回去好好夸夸爸爸媽媽,你們的獎狀有一半是爸爸媽媽的。好吧,當天晚上,我就又陸續收到了幾篇拖欠我作文的家長的郵件,估計是孩子看到我今天的成果展示后纏著父母發給我的。

而在本學期初,我把編排好的優秀作文打印裝訂成冊,向孩子們展示出來,作為班級的圖書供大家參考借閱。至今孩子們都很珍惜。

孩子哄完了,可以哄哄家長了。我們班沒有QQ群,因為容易鬧事,解散了。但是家長都有我的QQ,因此,我的QQ空間也就成了家長們的旅游勝地,我會經常分享一些教育文章,這次,我把整理好的優秀作文集,發到了空間里,讓家長分享采納。果然,效果非常好,一個個點贊的接踵而至,有家長留言感謝,有家長表示羨慕,有家長吶喊助威,我對家長表示了一一感謝,也的確是因為大部分家長的配合,才讓我完成了這一階段的課題研究,并讓作文的種子,在孩子們的心中生根發芽。

我一直對孩子們說的,身為中國人,就要有民族自豪感,就要學好語文,雖然有點忽悠的嫌疑,但是還是希望孩子們在寫作上,或者在語文學習上,能不斷進步,快樂學習,勿以事小而不為,事不在小,有心則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