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春季學期七年級十四班家校合作工作計劃

春季學期七年級十四班家校合作工作計劃

2024-08-01 閱讀 4492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課

**年春季學期七年級十四班家校合作工作計劃

新學期迎來了新起點!我們十四班的全體學生、老師、家長們,喊出我們十四班的口號:十四十四,團結一致!

新的學期,在班主任羅老師的引領下,全體老師,學生,家長,群策群力。堅定地擁護、遵守羅老師制定的本學期班級工作的兩個目標:

目標一:將十四班綜合成績提高到年級前三名以內!

目標二:十四班每月要拿下文明班級稱號!

全體成員以兩個目標為已任,為達成兩個目標,家校合作共同努力!

一、家校合作目的:

1,讓學生理解家長監督,尊敬家長,尊重老師,對待學習更要有信心,不斷的追求進步;

2,讓家長感受到學校對孩子的發展、進步抱有信心,意識到家長本身要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認識到當好家長要面臨的挑戰;

3,讓老師了解學生的家庭背景以及家長對子女的關切、目標和看法,讓老師理解學生的多樣性,

尊重家庭教育的貢獻和努力;并與家長分享孩子成長的信息與關注技巧;

二、家校合作內容:

1,采取“家長課代表”的管理辦法,配合老師,聯絡家長,保證每個學生每天必須按時保質完成各科

老師布置的作業;

2,日日行,不怕萬里行。學生每天堅持英語朗讀,錄音上傳的習慣要保持;

3,學生寫作業要趁早。利用學校的時間和回家后的第一時間完成。周末的作業,最遲在星期六寫完,

不能拖到星期天。星期天可用來預習和復習,或到書城看書和野外鍛煉;

4,家長自我嚴格要求。好的土壤才能培育出好的莊稼。只有家長不斷的成長,自強,上進,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家長不喜歡學習,喜歡看電視,玩手機,自己脾氣急躁,自己做事隨意,說話不注意場合,孩子就會有樣學樣。孩子是父母的復印件,要想教育孩子,先從自我教育開始。如果你偷懶,你就不要怪孩子偷懶。

三、家校合作方式:

班級QQ群,微信群,及班級博客,是我們家校溝通的重要渠道,這需要大家營造良好的交流氛圍,并細心維護,我們應該積極收集教育題材的心得發布,讓大家學習共享,或提出學習疑難問題共同探討。

四、本學期具體計劃:

1,家訪工作:

為了達成進步的目標,讓家長的動力促成孩子的動力。第一周到第四周,羅老師將安排全班學生的家訪工作;

2,購書活動:

本學期學校課程時間有所變更,周四,周五中午都安排有英語和語文閱讀課間。家委將在第二周內為學生訂購一些精品的英文讀物和文學讀物,班上所有書籍將來孩子們畢業時,老師將簽名贈送給他們;

3,社會實踐

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是第五周,第七周為第一次月考;

4,量化考核獎勵

我們班級有建立趕幫超的學習小組,月考過后,根據小組的成績,優勝小組將參加抽獎,獎品有:電影票,實現學生的小心愿,獎勵小禮品,獎勵與老師共同進餐等。

5,親自活動加專家指導

期中考試是第17周,第18周家長會,在17周與18周之間,我們班級將組織一次戶外親子活動,將邀請教育專家和班級任課老師參加,設有親子娛樂溝通匯。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課

篇2: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共促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共促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摘要】中學生正值一個人身心迅速發展的黃金階段。中學生學生有成功的喜悅,也有失敗的苦楚;有友愛的溫馨,也有誤解的痛苦;有追求的充實,也有挫折的迷茫。這些客觀事實反映在他們的生活中,愉快的體驗往往給他們帶來生活的信心、前進的動力,而不愉快的體驗會使他們沮喪或煩躁,日積月累則會導致心理障礙,甚至引起嚴重的心理疾病。因此,對中學生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促進他們健康成長的需要。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發展教育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根據受教育者的心理活動和變化的規律,在心理學、教育學和社會學等學科理論指導下,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受教育者良好的心理素質,維護和增進受教育者的心理健康,開發受教育者的心理潛能,從而全面提高受教育者身心素質的教育活動。它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目前,廣大中學生在學習、人際交往、青春期心理和挫折適應等四個方面容易出現心理困擾。在學習方面,一些學生感到心理壓力太大,部分學生出現了考試焦慮癥,也有一些學生產生厭學心理。在人際交往方面,學生在與教師、同學和家長的溝通上都存在一些問題。青春期心理問題主要體現在閉鎖心理、情緒激蕩、表露而又內斂以及早戀所帶來的困擾。學生在學習、生活和交往等方面都可能會遇到一些挫折,一些學生不知道如何應對挫折,在遭到挫折后容易出現心理問題。

一、幫助家長明確家長在家庭教育中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性。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對健康的理解日益全面和深入,對身體之外的心理健康也越趨重視。“身心健康”的術語和內容也通過各種途徑為人民所逐步認識和了解。學生的身心健康教育,已被納入正式的學校教育中去,以其為孩子的健康、順利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

中學生正處于身心發育的關鍵時期。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孩子的身心教育更是重中之重。要想引導未成年人走正確的人生道路,必須培養孩子做一個身心健康的人,要具有隨時迎接挫折,迎接“丟臉”,經歷痛苦的思想準備。這樣的教育特別應該從孩子抓起,從小促進孩子們在挫折中成長的能力。因為,現在的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小皇帝”、“小公主”,他們從小在爺爺、奶奶、父母的精心呵護下長大,生活在太陽底下,吸取著雨露陽光。很多學生遇到困難就會退卻,受到挫折失去信心和希望,經受不了打擊,他們只會順水推舟,不會逆水行舟。難怪我國每年都會出現中學生因不能正確面對父母的教育而服毒身亡的,因同學的嘲笑而跳樓自殺的,因學習的壓力而棄學逃亡流浪街頭的,因羨慕而產生妒忌走上犯罪道路的……因此,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是極為重要的。作為學校、家庭應責無旁貸加強培養孩子們從小面對挫折的能力,讓他們身心健康健康成長。

二、促進身心健康發展的具體做法

(一)培養良好的習慣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教育是什么,往簡單的方面說,只須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學習是一個復雜的腦力勞動,有些人有很高的學習效率和很強的學習能力,而有一些人卻相反,其實他們之間并不是智力上有差距,而是學習習慣好壞有區別。學習習慣對學生的學習有直接影響。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促進學生取得學習成績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學習習慣養成了,學生將終生受用。著名思想家孔子曰:“少年若天性,習慣成自然。”目前正是學生形成各種良好習慣的關鍵時期。因此,促進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使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在《父母課堂》20**年10月期中有一篇文章《讓孩子不再說謊》中就介紹了如何培養讓孩子不再說謊的良好習慣,家長可以閱讀學習,了解其中的一些做法。在10月期這一本《父母課堂》中,家長還可以學習到很多有關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方面的文章,供家長參考。

篇3:英語學習方面家校合作幾點思考

英語學習方面家校合作的幾點思考

英語學習絕不是靠每天一節英語課就能完成好的,英語這門學科有特殊性,即需要學生多讀,多背,培養好語感,在此基礎上又不能忽略語法知識的鞏固即相應筆頭作,為了幫助孩子更好地學好英語,有幾點思考。

1.要重視孩子的英語家庭口頭作業,例如朗讀,背誦。一般每次教授完新課后,老師都會布置一些口頭作業,有條件的家長可以在旁邊陪孩子做這項口頭作業。有一種巧妙的方法,那就是讓孩子把學過的內容教給家長,他們一定會非常認真地當好小老師,學習效果自然會更好。

2.注重回家作業中的默寫。單詞短語的默寫,是學英語的必經之路。每單元的單詞是基礎之基礎,得督促孩子先背誦并試默,直到默對為止。單詞往往背過就容易會忘記,所以要不斷的背默寫,不斷的翻新,這是沒有辦法的。我要求學生在學單詞的時候要邊拼邊寫,嘴巴和手都要動起來。因為學校里英語學習時間有限,可能會讓孩子在家自己進行默寫,希望您能提醒孩子自覺獨立地默寫,需要您作好檢查督促的工作。

3.英語是一門特殊的學科,光靠學校幾節課時間是遠遠不夠的,而且由于課程安排,英語課時間非常有限,但是沒有英語課的日子也可以讓孩子進行自主預習或復習。確保孩子每天邊聽錄音,邊跟讀單詞、課文,要讀出聲音,低年級的孩子讀英語時要用手指去點著讀,這樣有利于提高他們對單詞的認讀能力。有個別孩子認讀能力比較弱,如果出示實物和圖片,他能脫口而出說出單詞,跟他用英語口頭交流,他也能對答如流,但是呈現單詞或句子讓他認讀時,他竟一無所知。在幾次考試中也暴露出孩子平時對詞句的認讀不夠到位的缺點。高年級的孩子在學有余力去情況下可以適當補充一些課外聽力內容,例如新概念英語或者短篇的英語小故事。

在學校和家長的共同努力下,相信孩子們的英語學習會越來越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