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年度第二學期初中生物教學計劃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學年度第二學期初中生物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貫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精神,以全日制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為依據,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教育規律,面向全體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逐漸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和表達能力。讓學生在合作和探究過程中真正體驗學習的樂趣,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逐步養成學生熱愛自然、關注生命、關注社會發展的責任感。在此基礎上,發現并培養學生的個性和特長。
二、工作目標
1、教師水平目標:通過一些活動的開展和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努力提高初中生物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研水平。
2、教學質量目標:在全縣期末考試中,優秀率高于30%,及格率高于70%,低分率低于5%。
3、教研活動目標:在全省舉行的“課內比教學”、優秀論文評選、教學設計和
案例評選等活動中,教師獲獎成績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三、教學進度
1、七年級
期初――期中,教學內容為:第四單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一章“人的由來”
至第四章“人體內物質的運輸”
期中――期末,教學內容為:第五章“人體內廢物的排出”至第七章“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
2、八年級
今年由于荊州市中考方案調整,八年級學生參加生物中考,并以40分計入中考總分。以后九年級不再開設生物課。具體通知待發。
期初――期中,教學內容為:第七單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續和發展”的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發育”至第二章“生物的遺傳和變異”。
期中――期末,教學內容為:第七單元的第三章“生物的進化”和第八單元“健康的生活”。六月前結束新課進入復習備考階段。
3、九年級
各校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安排。暫按**年中考說明的考試內容范圍(即20**年中考復習資料的專題內容)進行復習,復習完七年級和八年級的有關內容。
四、教學建議
1、認真制定教學計劃。教學計劃要具體、明確,教學內容要安排到每周,做到可操作性強。
2、生物教師要專職。通過專職來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使教師有責任感和事業心。學校不能把生物課作為搭頭分給其他學科教師,如果這樣既加重了教師的心理負擔,又降低了教學質量。
3、要開足課時。根據部頒標準,七、八年級每周開三課時,九年級各校根據自己實際情況開設課時。
4、認真學習《生物課程標準》。明確并理解“課程理念”、“課程具體目標”、“內容標準”和“實施建議”。
5、認真學習研究教材。生物教師絕大部分是非生物專業的教師,故生物教師要認真學習研究教材,要樹立“用教材教”的理念,領會教材的基本思想,清楚每單元的知識內容,明確每節課的教學目標,掌握每節課的教學內容。
6、教學中要做到如下幾各方面:
(1)落實基礎知識。教學中要把知識教給學生,不能有知識的遺漏。
(2)組織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進行探究性教學時,要為探究性教學創設情境,要鼓勵學生自己觀察、思考和提問,要注意課內外活動相結合,要重視探究性學習報告的撰寫和交流。
(3)充分利用課程資源。要加強和完善實驗教學,要充分發揮模型、標本、實物、圖表的功能,要用好現代化教學手段,并鼓勵學生走出去參加有益活動。
(4)明確教材中一些欄目的功能。根據不同欄目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教學,培養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5)要注重學科的特點。生物教學要聯系生產、生活和社會實際,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6)教學設計(或教案)書寫要規范,板書設計要突出重點,語言表達要準確。
(7)每節課必須布置相應的習題,鞏固所學知識,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7、學校必須為教師配備《生物課程標準》、教學參考書、作業練習題和教學用具。
8、教師要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的素質,加強校本教研,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
五、有關活動
(1)、積極參加全省初中生物學科“課內比教學”活動。
(2)、組織優秀論文、教學設計和教學案例評選,評選主題為:中學生物新課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學。
(3)、組織參加市級教研活動。
(4)、組織召開全縣初中生物學科中考備考會。
(5)、組織召開全縣初中生物高效課堂模式研討會
二O*年二月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篇2: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存在問題
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對生物實驗教學的認識不夠充分近些年來,初中生物教材中增加了許多的實驗內容。雖然如此,但是因為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為了考試而學習,教師為了應對考試而教學,因而并未真正認識到初中生物實驗的功能與作用,教師與學生僅僅是為了應對考試而進行實驗。在生物實驗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避免損害器材,極少讓學生動手進行實驗操作,而是通過講解或者是演示的方式,來使學生了解一個生物實驗的現象。這種情況嚴重制約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提升。另外,一些生物教師一直強調實驗器材的貴重性,使得學生也不敢動手實驗。實驗安排缺乏合理性所謂的實驗,就是在不斷的探究過程中,發掘未知的事物,進而得到更多的知識。然而,在實際的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當中,往往把演示實驗或者是驗證性實驗作為生物實驗教學的主要內容,而忽略了探索對學生知識獲取的關鍵性,在生物實驗課堂當中,探究性實驗極少出現。正是因為這種缺乏合理性的實驗教學安排,使得生物實驗的教學意義被曲解。演示性實驗,就是通過教師的演示,來使學生掌握有關的信息,而并非是學生親自動手實驗。這種形式的實驗教學模式,對初中生思維的發散極為不利。重視實驗結果,忽視實驗過程在我國傳統的生物實驗教學過程當中,因為大部分是驗證性實驗,所以,學生在進行實驗操作的過程中,不管是采取何種方式,只要求所得到的結果與教材中實驗的結果相一致即可;生物教師也只是對學生實驗的結果進行檢查,而忽略了生物實驗的過程。這種實驗教學方式,對調動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興趣極為不利。
篇3: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研究與實踐
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研究與實踐
沖坡中學生物組黃瓊芳
摘要: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改革大力推進的一種有效學習方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這種新的教學理念很適合本學科的教學特點,只要我們認真研究,小組合作學習方案制定合理,各項工作細致準備,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一般都能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和任務,同時小組合作學習對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態度的培養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學中養成的習慣對學生以后的成長成材也顯得非常重要。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新課程;標準;初中生物;量化;標準分
20**年5月29日,國家頒布了《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在決定中提出:鼓勵合作學習,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共同發展,促進師生的教學相長。該決定突出強調合作學習的重要意義,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思想。作為新課程改革的參與者,深刻理解和準確把握合作學習的真正含義并在教育教學中有效實施對于新課程改革理念的體現有著重要的意義。約翰遜和霍勒別克(Johnson,Holubec,1993)將合作學習定義為“一種以小組學習為形式,旨在促進學生相互合作從而達到最佳學習效果的教學方法”。我認為,合作學習是以小組為基本活動單位,小組成員合作性活動為主體,達成共同目標為標準,以小組總體成績為評價和獎勵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對傳統的學習方式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改變,是新課程改革倡導的有效學習方式之一,這種方式突出了學生優勢互補,建立學生之間良好的互助關系,促進學生更加全面的發展和進步。為了更加有效開展合作學習,我們需要做到如下幾個重要的工作:
一、培養學生的合作態度和意識
合作學習不僅僅是學生學習的一種方式,更鮮明的特點是它可以作為社會準則的協同與合作,也是一種生活態度。我們希望學生能把合作當作一個原則去堅持,去擁護。這樣的意識培養對我們的教學是一個基礎,是進行有效學習的好方法,對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也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我們可以通過各種案例去讓學生體會合作的重要性,讓學生在較低難度的一些活動中相互協助,完成既定目標,也可以通過網絡,視頻等等多渠道信息讓學生知道合作就是一種更加容易達成目標的有效方式。當然這種意識的培養和態度的形成需要較長時間的實踐。
二、準確把握初中生物學科特點及初中生學習生物的特點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整個學科體系是在觀察和實驗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各種生物學理論的得出都是通過觀察和實驗總結出來的。初中生物課程同樣也有這樣的特點,在我們的教學中,實驗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教學手段,通過實驗我們可以直接或間接的學到生物學知識,要想真正學好生物,勤動手,勤觀察是一個重要學習手段,動手和觀察的學習中,相互幫助,分工合作變得尤為重要。在教學中的這種分工合作其實就是較為簡單合作學習,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早已存在但并不突出。為了實踐合作學習的新理念,我們必須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在生物教學上,更加突出實驗的重要想,強調動手的必要性,當然更加強調在實驗中學生之間的協調與合作,給學生灌輸合作學習的必要想。
初中生作為我們實施合作學習的對象,有必要對他們的學習特點做科學的分析和把握。初一初二的學生年齡較小,對知識的渴望,特別是對生物學科有著濃厚的興趣,他們大多渴望通過生物學了解豐富多彩動植物世界,以及神奇的生命現象,對自身生理結構和青春期的變化也有著濃厚的探知欲望,這是我們實施合作學習的有利條件。我們要做的就是如何利用他們這個時期的特點組建好合作學習小組,設置好更加科學有趣的課題和問題讓他們來學習和探索。
國務院,學習方法,約翰遜,課程改革,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