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往來帳款內部控制制度
醫院往來帳款的內部控制制度
一、根據審核后的原始憑證,正確地編制記賬憑證。首先要重視填制記賬憑證工作,杜絕不附原始憑證的記賬憑證。往來賬的許多問題都是從記賬憑證開始的。無論是沖賬、更正,還是轉賬調整,都應有外來或自制的原始憑證,哪怕是公函、協議、說明等,要求能正確、全面反映該項賬務處理的原因和根據。
二、及時、準確地登記往來明細帳簿,往來科目的設置要靈活掌握,避免相同的業務和單位記到不同往來賬中,而造成對賬的不便和統計數據的遺漏。
三、往來金額不要隨意捏合,應按會計制度要求,每筆經濟業務做一筆會計分錄,為單位之間核對往來賬打下良好的基礎。應杜絕數筆經濟業務合做一筆會計分錄的現象,以保證按記賬憑證登記的是名符其實的明細賬。
四、定期核對往來賬,做好對賬記錄。對賬是往來賬管理的重要方面。會計要定期對賬,認真填制《余額調節表》,通過核對賬目,如有不符,應查明原因,及時處理。而且通過交流,達到往來賬核算方法的相互照應,使雙方核算更準確、對賬更方便。
五、加強往來賬的分析。按會計制度規定,應收和預付款項是醫院資產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包括發生的各項債權。而應付和預收款項又是負債的重要方面,是發生的各種債務。從往來賬的核算來看,可以反映企業的債權、債務情況。通過往來賬的分析,可深刻揭示企業債權、債務所存在的問題,評價其是否合理、是否存在不良資產、遵照一貫性原則、合理確定壞賬準備的計提方法和比例。建立壞賬審批制度,嚴格地避免和控制“呆賬”。對于逾期的應收款及時督促催收。對長期無人追索的應付款項進行調查,確屬不需付的帳款,應報有關領導部門批準,及時進行帳務調整。為改善經營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議。往來賬的管理對加速資金回籠、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篇2:醫院往來帳款內部控制制度
醫院往來帳款的內部控制制度
一、根據審核后的原始憑證,正確地編制記賬憑證。首先要重視填制記賬憑證工作,杜絕不附原始憑證的記賬憑證。往來賬的許多問題都是從記賬憑證開始的。無論是沖賬、更正,還是轉賬調整,都應有外來或自制的原始憑證,哪怕是公函、協議、說明等,要求能正確、全面反映該項賬務處理的原因和根據。
二、及時、準確地登記往來明細帳簿,往來科目的設置要靈活掌握,避免相同的業務和單位記到不同往來賬中,而造成對賬的不便和統計數據的遺漏。
三、往來金額不要隨意捏合,應按會計制度要求,每筆經濟業務做一筆會計分錄,為單位之間核對往來賬打下良好的基礎。應杜絕數筆經濟業務合做一筆會計分錄的現象,以保證按記賬憑證登記的是名符其實的明細賬。
四、定期核對往來賬,做好對賬記錄。對賬是往來賬管理的重要方面。會計要定期對賬,認真填制《余額調節表》,通過核對賬目,如有不符,應查明原因,及時處理。而且通過交流,達到往來賬核算方法的相互照應,使雙方核算更準確、對賬更方便。
五、加強往來賬的分析。按會計制度規定,應收和預付款項是醫院資產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包括發生的各項債權。而應付和預收款項又是負債的重要方面,是發生的各種債務。從往來賬的核算來看,可以反映企業的債權、債務情況。通過往來賬的分析,可深刻揭示企業債權、債務所存在的問題,評價其是否合理、是否存在不良資產、遵照一貫性原則、合理確定壞賬準備的計提方法和比例。建立壞賬審批制度,嚴格地避免和控制“呆賬”。對于逾期的應收款及時督促催收。對長期無人追索的應付款項進行調查,確屬不需付的帳款,應報有關領導部門批準,及時進行帳務調整。為改善經營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議。往來賬的管理對加速資金回籠、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篇3:審計內部控制制度
審計內部控制制度
(一)制度管理
醫院是否制定了相關的內部控制程序和控制辦法,且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醫院建立的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在日常的經營活動中得到有效的貫徹執行,并成為員工的行為規范;內部控制制度是否能夠滿足醫院管理的需要;
(二)建設工程項目管理
建設工程項目在立項前是否從醫院發展大局出發進行了可行性研究,是否考慮項目投資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建設項目是否實行招投標管理,招、投標是否按規定;
(三)醫療設備采購管理
職能科室是否建立了完善的采購管理制度和規定;科室在采購環節各崗位的設置及職責是否明確;在重點環節如請購與審批、詢價與確定供應商、采購合同的訂立與審計、采購與驗收、付款審批與付款執行等足否建立不相容職務分離、制約和監督的機制,是否明確采購環節的審批權限
(四)實物資產管理
主要審查實物資產的動態變化有無審批,會計記錄與實物保管是否相互分離與制約,有無各種實物資產被盜、毀損和流失。
(五)經濟合同、協議管理
經濟合同的簽訂是否合法、合規;是否根據招標文件和中標人的投標文件簽訂;合同條款是否完整,意思表達是否嚴密;是否存在經濟風險的內容等。
(六)院內招標評議權管理
確保評標過程中平等、公正的對待所有投標者。審查評標內容是否全面,評標標準是否合理、科學,評標標準是否含有傾向或者排斥潛在投標人的內容,是否有妨礙或者限制投標人之間的競爭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