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小學三年級數學作業建設規劃

小學三年級數學作業建設規劃

2024-08-02 閱讀 2113

一、指導思想

作業具有鞏固知識、發展能力、矯正教學、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作用,加強作業建設,是體現“以人為本”,有效落實三維目標的需要;是尊重學生差異,引導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掌握科學學習方法的需要;是適應素質教育要求,減輕學生過重負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需要;是踐行道德課堂理念,還學生學習主動權,促進學生思維發展、能力提升和精神成長的需要。為了優化教學環節,落實課程目標,提高學習效率,促進學生發展,推進道德課堂建設,我們很有必要進行作業建設規劃。

二、內容設計

1、設計原則:

作業設計在考慮學生心理特點、生理特點、認知特點和承受能力的基礎上,充分發揮組內骨干教師的作用,同時在組內成員研討下進行進行精心篩選、編制。

2、作業形式:

按時間分:家庭作業、課堂作業

按內容分:計算、概念、解決問題、知識整理、資料收集等

按呈現形式分:口頭表達、紙筆作業、動手操作等

可根據當天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作業形式。

3、建設作業庫:

利用“班班通”校本資源平臺,將每天作業及時上傳,建立作業庫,不斷豐富和完善作業資源,達到集思廣益、資源共享、減負增效的目的。

三、作業布置

1、規定作業布置時間:

嚴格按照學校要求,堅持每周一、三、五布置數學作業。

2、作業布置對老師的要求:

級段作業同步,布置作業前,至少有兩名教師必須至少提前半天先做組內所設計的作業,以把握時間、難度,根據情況及時調整。

3、作業布置對學生的要求:

每位學生準備專用的家庭作業本(相同大小的筆記本或數學本),每次作業之前要呈現日期、作業內容,作業之后要呈現完成作業時間、對作業的自評,以及家長留言和教師評價等內容。

四、作業評價

1、批改:要求全批全改,及時反饋。

2、評價:

家庭作業和課堂作業均采用雙項評價。

家庭作業:在老師評價前要有自評和家長評。自評和家長評可采用等級評價,也可語言評價,或是想說的話。教師評價標準從正確率和書面兩方面來進行評價。正確率以“優、良、及格、待提高”來呈現,書面以“A、B、C、D”來呈現。如:優A,則表示全部正確,同時書面工整、干凈。如果作業有進步,就畫笑臉來鼓勵。同時根據學生作業情況,給予簡單的書面語言的評價,如:不錯,有進步了!或:怎么了,老師期待你下次的表現等等。

家庭作業:采用分數制,同時做到雙項評價。如:100+A分數表示正確率,字母表示書面。

課堂作業連續一周得“優A”,就在爭星光榮榜上獎勵一顆星;家庭作業一次“100+A”加1分,得5分可在爭星光榮榜上獎勵一顆星。

3、對于動手操作類作業,除自評、師評、家長評以外,根據情況,還可采用同桌互評或小組評這種方式。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能學到不少其它知識和方法。

4、對于個別優等生、學困生專設的作業,堅持面批。

5、作業批改的同時做好批改記錄。

五、作業講評

要求:及時、有針對性,形式靈活。

一是針對批改作業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進行講評。可以采用教師講評的方式,或者讓學生進行講評。二是個性問題做到面批矯正或予以個別輔導。

不管那種情況,對學生作業中存在的錯誤,嚴格要求學生及時訂正,并做好復批工作。

篇2:小學五年級下數學作業規劃

作業是復習和掌握新學知識的重要手段,也是老師發現學生問題的重要渠道,是對學生學習進行評價和反饋的主要形式,同時還可以通過作業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所以科學的布置作業,有效地批閱作業很重要。為了鞏固學生的知識、發展能力、矯正教學、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的作用,特制定以下作業規劃: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的教學內容主要有:圖形的變換,因數與倍數,長方體和正方體,分數的意義和性質,分數的加法和減法,統計,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對于這些教學內容的編排和處理,以整套教材的編寫思想、編寫原則等為指導,體現了前幾冊教材同樣的風格與特點,所以本冊教材仍然具有內容豐富、關注學生的經驗與體驗、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鼓勵算法多樣化、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體現開放性的教學方法等特點。同時,由于教學內容的不同,本冊教材還具有下面幾個明顯的特點。

1.改進因數與倍數教學的編排,體現數學教學改革的新理念,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

在小學階段,有關因數與倍數的知識是傳統的教學內容,以往人們認為,它既是小學生應該掌握的重要的基礎知識,又是發展小學生邏輯思維的良好素材。同時,人們普遍認識,這部分內容概念集中,比較抽象,概念之間的聯系緊密,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也由于以往對這部分內容的編排,聯系實際的素材不多,學習這部分內容,既需要學生理解并記憶一些概念,又要求能夠運用這些概念進行一定的推理、判斷。所以,學習過程顯得比較枯燥。因此,這部分內容向來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難點內容。

本冊教材的編排既注意體現《標準》中關于因數與倍數教學與教材編排的要求,同時注意體現近年來有關這部分內容教學改革的經驗。首先,將以往教材“因數與倍數”的教學內容分散編排,安排在本冊的兩個單元里教學。第二單元“因數與倍數”包括因數和倍數的意義,2、5、3的倍數的特征,質數和合數的含義等,重點是讓學生了解和掌握這些重要的概念;在第四單元“分數的意義和性質”中,結合約分教學最大公因數的概念和求法,結合通分教學最小公倍數的概念和求法。其次,注意所涉及的數的范圍在1~100的自然數內,避免題目中的數目過大。此外,

2.改進認識分數的編排,注重溝通知識間的相互聯系,加強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從本學期開始,學生將要系統地學習分數的意義和性質、分數的四則運算。同整數、小數知識一樣,分數知識也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內容,是進一步學習數學和其他學科所必需的基礎知識。分數的概念比較難理解,計算起來也比較復雜。為了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分數,本套教材仍然采用了以往教材的編排體系,把分數劃分為兩個階段教學。第一段安排在三年級上冊,借助操作直觀,使學生對分數有初步的認識,雖然也出現了簡單的分數大小比較和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分數的初步概念,給學生積累一些感性知識。在系統認識了小數和初步認識了分數的基礎上,本冊將引導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概括出分數的意義,比較完整地從分數的產生、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等方面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進而學習并理解與分數有關的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約分、通分、分數與小數互化等技能,以及分數的加、減法計算。在具體安排上,本套教材一方面注意體現《標準》所提倡的教學理念,提供豐富的學習素材,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闡述新的內容,給學生創設自主探索的空間,同時,還注意采取下面幾個方面的措施:

(1)加強直觀,加深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2)對部分教學內容作了適當的調整或精簡。

(3)加強開放性,培養學生靈活的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加強聯系實際,從現實問題情境引出數學問題,得出數學知識。

如前所述,有關分數、整除的知識都比較抽象,本套教材特別注意聯系實際,從解決實際問題的角度入手探討新知識。例如,無論是公因數與最大公因數、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的引入,還是約分、通分的給出,教材都創設了適當的現實問題情境,進而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數學概念,得出數學方法,揭示數學與現實世界的聯系。這樣編排既有利于學生理解公因數、最大公因數概念的現實意義,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抽象能力,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提供豐富的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內容,注重動手實踐與自主探索,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小學階段空間與圖形教學的主要目標是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與前幾冊一樣,本冊教材繼續把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作為空間與圖形內容編排的研究重點。在教學內容方面安排了“圖形的變換”“長方體和正方體”兩個單元。

4.加強統計知識的教學,發展學生的統計觀念,逐步形成從數學的角度進行思考問題的思維習慣。

通過四年多的數學學習,在統計與概率方面,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知識,形成了一定的能力,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本冊教材關于統計的教學主要有兩部分,其一,教學新的統計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