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小學四年級數學作業設計評價方案

小學四年級數學作業設計評價方案

2024-08-02 閱讀 3765

一、指導思想

結合課程標準和學習內容,充分考慮學生心理特點、生理特點、認知特點和承受能力,因此作業設計要有梯度,重視基礎性,增加選擇性、體現時代性,實行分類推進。精心篩選、難易適度、總量控制,要有創造性、科學性、趣味性,努力提高學生完成作業的興趣,減輕學生心理負擔,達到以點帶面、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目的。要溝通知識間的內在聯系,鼓勵學生進行探究,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二、作業設計形式: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數學下冊共包括九個單元。根據各單元內容特點及學習重點,全冊的作業設計內容包括:預習作業,課堂作業,家庭作業三個內容。

1、預習作業。主要針對學生不自覺預習的習慣,可布置一些預習性作業;主要是為了了解學生學習實情、教學期望、發現學生心中疑難。

2、課堂作業。作業的內容一般是本節課的學習的內容,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情況。

3、家庭作業。結合以前學過的知識以當天學習的知識為主布置相關習題,以了解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情況和對以前學過的知識的熟練程度,進而達到有問題早發現早解決的目的

三、作業形式與布置安排

1、時間安排。數學課堂作業不超過20分鐘,數學家庭作業控制在40分鐘左右。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狀態下獨立進行書面訓練,是作業能達到高效的效果。

2、作業布置要有層次。

布置作業不能一刀切,要因材施教、循序漸進,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來分層次布置。既有利于中差生的矯正和達標,又照顧了優生的超前發展和能力培養。針對不同的學生,布置不同難度的作業,調動學生作業的積極性,避免作業內容單調、枯燥,充分體現“人人學習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有不同的發展。”同時,也讓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掌握知識的要點、積極思考,以提高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第一層:(容易)抓住基本概念,夯實雙基,

第二層:(中等難度)估計大多數,增加一些具有靈活性的練習。

第三層:(難)顧及接受能力強的學生,提高其自身能力。

采用分層次布置作業的形式,能夠確定自己怎樣應用適當的思維和學習過程。建構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學生能認識到自己在學習活動中所選擇或拒絕選擇的內容,能正確評價自己的優勢和劣勢,進而獲得在校外生活持續成長所需的技能。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相信我們教師的付出定會幫助學生一步一步走向輝煌!

篇2:四年級數學上階段計算錯因分析及改善方法

關于四年級數學上階段計算錯因分析及改善方法

本班學生的計算錯誤原因,采取針對性糾錯方法,來提高學生的計算技能和正確率。結合實際我的做法是:先分析錯誤原因,再采取糾正措施。

一、分析原因:

學生在計算中出現錯誤原因是多方面的,實踐中我發現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知識方面的原因

概念不清,算理不明。數學知識是建立在一系列數學概念的基礎上的。學生只有正確掌握了與四則運算的有關概念,才能正確地進行計算。但是實際往往學生口算不熟,筆算不準,口算是筆算的基礎,口算能力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地組織口算訓練,有助于提高筆算的速度和計算正確率。

(二)學生心理方面原因

感知比較籠統注意力不集中,意志品質差。由于計算本身沒有情節并且外顯形式簡單,這樣更容易造成小學生感知粗略、籠統、不夠具體,再加上學生看題、讀題、審題、演算過程中又急于求成,因而所感知的表象是模糊的,致使把計算式題中的數字、符號抄錯。瞬時和短時記憶易出錯。記憶是學習的基礎、知識的儲存、積累和更新都要依賴于記憶,無論是口算還是筆算或估算都需要良好的短時記憶力做保證。一些學生由于短時記憶力發展較差,直接造成計算錯誤。情緒不穩定。小學生在計算時,總希望能很快得到結果。因此,當遇到計算題里的數據較大或算式顯得繁時會產生排斥心理,表現為缺乏耐心和信心,不能認真地審題,沒有耐心去選擇合理算法,從而導致錯誤出現。

(三)習慣方面的原因

有的學生在計算時不認真審題,做完后不愿檢驗;書寫時馬馬虎虎,字跡潦草,0寫得像6,6寫得像0,5寫得像8,把3寫成8等,有的筆算不打草稿,無論數字大小,一律用心算,有的沒有專用草稿本,亂打草稿。這些不良習慣,也是導致計算結果出錯的重要原因。

二、糾正措施:

(一)加強基礎知識教學是計算的關鍵

有些計算錯誤是由于運算的基本概念和算理不清造成的,為防止學生出現算理方面、計算法則方面的錯誤。教學時教師必須認真鉆研教材,加強算理計算的教學,使學生牢固地掌握算理、計算法則,這是正確地進行計算的前提和基礎。如果學生不能將基礎知識掌握,靈活運用計算法則和計算技能,那么,學生的計算正確性就不能得到保證。如在教學四則運算時,學生必須掌握運算的順序和簡算方法,運算順序搞錯,那么計算結果也就錯了。再如教學多位數的乘法中,面對每次乘得的積的對位問題,有的學生只是記住了豎式的對位形式,可是遇到了乘數中間或末尾有0的情況,錯誤率就會增加,因為學生的認知停留在形式模仿上,而對算理的理解也是模糊的。針對基礎知識出現的錯誤,平時在布置作業的時候,每天都讓學生做十道用豎式計算并驗算,對每位學生的計算我采取認真批改并加以評比。貴在堅持,學生的計算興趣和能力等方面都提高了。

(二)加強口算訓練是計算的基礎

口算是筆算的基礎,筆算能力是在口算準確、熟練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沒有口算的基礎,筆算就無從談起。因此,培養計算能力,要從加強口算著手。計算一道筆算四則運算題,有時用兩三個,多則用二十多個基本的口算,而這些基本口算中若有一個出現錯誤,那么整道筆算題就全錯了。對進位加、退位減,表內乘法和除法,更應讓學生熟練計算,每天堅持3~5分鐘口算訓練,形式應靈活多樣,并結合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口算練習要做到天天練,逐步熟能生巧。要求學生做到正確熟練、脫口而出。通過堅持不懈口算訓練,使學生形成熟練的口算技能技巧,達到正確、迅速、靈活的口算目的,學生的計算水平和正確率取得了明顯成效。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是計算的保證

學生在計算中出現的錯誤,大多數是粗心大意、馬虎、字跡潦草等不良習慣造成的。因此,良好的計算習慣是提高計算能力的保證。平時計算時要求學生做到:認真核對數字和符號,計算題是由數字和運算符號組成的,比較單調。計算過程中容易產生視覺感官的疲乏,相似的數字和符號容易混淆。因此,抄題和每步計算時,都應當及時和原題或上一步算式進行核對,以免因為抄錯數字或運算符號而白忙一場。認真書寫、審題和計算,特別演草本要認真書寫。作業、練習的書寫一定要工整和規范,數字間要有一定的間隔,豎式要相同數位對齊,條理清楚。計算時必須先審題,弄清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有沒有簡便的計算方法,然后再動筆計算。養成自覺驗算習慣,不僅可以看出計算過程和結果是否正確,還能培養學生自我評價能力,使學生養成仔細、嚴格、認真的良好習慣。檢驗時做到耐心、細致,逐步檢查,發現錯誤及時糾正,教師應教給學生一些常用的檢驗方法,如重算法、逆算法、估算法等這樣能保證計算的正確率高。

通過對本班學生計算題失誤成因的分析研究,采取對大量的錯例分析,采取一些具體可行的方法,提高了學生的計算正確率,減少、避免了計算中一些不必要的錯誤;通過研究學生在計算中的一些不良心理,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提高了學生的計算能力,促進了學生數學能力的提高;通過整個研究與實踐,我總結了以上提高學生計算正確率的有效教學策略。

篇3:秋小學四年級數學上期中考試分析總結

從數據上看,判斷、選擇和作圖題的整體得分率較低,其原因與平日教學中引導不到位,訓練較少有關。在平日里的教學中由于過多的關注了學生的計算能力的培養,忽視了學生對數學課本中概念的閱讀與理解,特別是在對數學概念的知識建構以后沒有加以鞏固和靈活的訓練,致使他們的認知不能得到鞏固和提升,所以導致這三種題型的得分率普遍偏低。學生的計算,解決問題相比之下掌握的稍好一些,在以后的學習中仍需繼續加強。

【錯題記錄及分析】:

1:自然數的個數是(無限的)

分析:學生對數的極限思想認識理解不夠

2:兩個因數末尾都沒有0,它們的積的末尾也一定沒有0()

分析:沒有靈活的掌握筆算乘法中記得確定規則。

3:大于90度的角都是鈍角()

分析:對鈍角概念的理解不到位,忽視了鈍角的度數的界定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