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位置與方向》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設計與反思

《位置與方向》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設計與反思

2024-08-01 閱讀 8478

《位置與方向》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設計與反思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位置與方向》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體會確定位置在生活中的應用。

2、能夠根據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確定物體的位置。

3、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體會教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難點:

學會確定任意物體位置的方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練習用的小卷、量角器

教學過程:

一、舊知引入

又來多媒體教室上課了,老師發現同學們的座位順序和在班級時好像不太一樣。請大家仔細觀察自己在新教室中的位置,用所學過的位置與方向的相關知識介紹一下自己的位置及周圍的新的學習伙伴。

(引導學生運用學過的前、后、左、右,東、西、南、北及行、列等有關位置與方向的知識描述自己現在的位置及周圍的人。)

同學們描述得非常準確,位置與方向這部分內容在生活中應用十分廣泛,這節課我們將繼續研究有關位置與方向的知識。(板書課題)

二、新知探究

(一)、情境創設

一提到位置與方向,老師就想起一個人來,他就是炮兵小王,小王在炮兵連里開炮技術算是最好的一個,但就是判斷不好目標的位置與方向。咱們一起到他那里看看好嗎?

這就是小王演習的炮兵陣地。(出示地圖)

小王在哪呢?(出示大炮)

再來找一找他的訓練目標......(出示目標1)

讓小王先開幾炮咱們看看。(開炮4下不準)

(畫面出示)“哎......要是有人能幫幫我,告訴我目標的位置,我一定可以百發百中的。”

看得出來,小王真的挺苦惱,那咱們同學愿意幫助他嗎?

那就請同學們來當小王的陣地觀察員怎么樣?

(二)、角度確定方向

誰能告訴小王目標1的位置在哪里?

(學生可能會說出在東面,在北面,或者在東和北中間等等。)

你是根據什么說出目標1的位置的?(引導學生復習看地圖的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剛才同學們描述的都是大炮的大概位置,像你們所說的方向開炮,能擊中目標嗎?

軍事上對目標的描述要求是分毫不差的,同學們可要準確地向王叔叔匯報呀!

在以前的學習中提示方向時我們經常會畫一個方向軸。那你們覺得今天這個方向軸應該畫在哪比較合適呢?

也就是畫在我們的大炮的位置上。為了讓我們更清楚地分辨它們的方向,可以標上“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條件夠了嗎?

你認為我還要提供什么?

(引導說出角度)

用手臂做出東偏北方向,或北偏東方向,并說出偏多少度。(板書:方向)。

兩種角度的表示方法都可以,他們有什么區別與聯系呢?

(強調起始角度不同,但所描述的方向都是一個方向.)

(三)、距離確定位置

可以了嗎?現在可以告訴小王了嗎?開不開炮?

A.開(打不準,或遠或近)

B.不開,那你還要告訴他什么?

(引導說出距離)

怎樣確定目標1的距離呢?

你從哪里發現了秘密?

(觀察1段表示300米,量出有這樣的幾段)(板書:距離)

那么目標1到大炮的距離是多少米呢?

(四)、總結方法

一切都OK了吧,現在我們把勘察的數據報告給小王。

誰來報告?

既然是在訓練陣地,我們就要像部隊軍人一樣,提出報告形式。

(報告,目標1在大炮的北偏東40度方向,1200米處。)

還可以怎么報告。(角度的另外一種)

準備開炮,你們認為小王能打中嗎?

下面是見證奇跡的時候了。(課件演示:擊中目標)

這小王還真有兩下子。當然這也和咱們同學報告的準確數據是分不開的。

像這樣,把一個位置可以很清楚的表述出來,需要提供哪些要素才行?

(方向,距離,觀測點)

我們具備了觀測點,同時利用角度來表示它的方向,利用距離表示它所處的位置,這樣我們就可以把一個物體的位置很清楚的表示出來。

三、鞏固練習

還想不想再試試?(出示目標2、3、4)

1、先觀察目標2。(有準確的角度和明確的距離)

(說到角度時做偏離動作)

向王叔叔匯報目標2的準確位置。

課件演示:擊中目標。

2、再觀察目標3,缺距離。

依照前面的報告形式,向王叔叔匯報目標3的位置。

為什么不能一下子匯報成功?

學生測量,得出數據,然后匯報。

答案填在小卷1題

目標3在大炮的____偏________的方向上,距離是______米。

打目標3(課件演示)

3、最后觀察目標4(缺角度)

這次能不能一下子匯報成功?

學生測量,得出數據,匯報。

答案填在小卷2題。

目標4在大炮的____偏________的方向上,距離是______米。

正確答案是42度,教育學生量角度時要認真,不能單純地依賴感覺。

4、打目標4(課件)

匯報完成后,然后打目標4,(打不到位置,出示對話,“對不起,由于此炮的射程只有1400米,請考慮移炮到目標2。”)

我們該怎么走,誰能給我們描述一下路線?

現在大炮移到了目標2,請問我們現在開炮,可以嗎?

(學生提出質疑,重新勘測方向)

得出結論:觀測點發生變化,需要重新勘測數據。

在小卷上完成第3題,測出目標4在目標2的方向。

匯報,開炮。

四、總結提高

1、課件演示:空炮,提示:沒有炮彈了,請去彈藥庫取炮彈。(出示有關彈藥庫位置的數據)

你們能告訴王叔叔去彈藥庫怎么走嗎?

2、我們不能這樣總幫助王叔叔確定位置呀!古話說得好: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明白這句話的含義嗎?

誰能告訴他該怎么樣確定一個物體的位置與方向呢?

3、再次強調先確定觀測點,再根據角度確定方向,最后根據距離確定位置。

同學們說的真好,這節課大家有什么收獲呢?

小王在大家的幫助下,也學會了位置與方向的知識,這回他一定會成為名符其實的神炮手了。王叔叔非常高興,你們高興嗎?

位置與方向的知識在生活中應用十分廣泛,下節課我們繼續研究這方面的知識。

《位置與方向》教學反思:

剛拿到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材的時候,就關注到了第二單元《位置與方向》這個內容,感覺該內容是學生最難掌握的知識點,但是卻是非常新鮮又實用的,所以決定在教學本單元的時候要針對學生情況,用活教材,使教材更有利于學生的發展。

這個單元要求學生掌握確定一個物體相對于觀察點的任意方向,對四年級學生來說,確實有難度。因為學生此方面的生活經驗不夠豐富,空間想象力比較薄弱。因此在教學中我充分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創設現實的活動情境,增加探索、體驗的機會,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讓學生制作方向板,然后運用方向板在教室和校園內認出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四個方向。以下是我在教學本單元之后覺得學生必須掌握的兩個例子。

在教“上海在北京的南偏東約30°的方向上。北京在上海的什么方向上。”這一內容時,關鍵教師要讓學生把握好以什么為觀察點。“上海在北京的南偏東約30°的方向上。”它是以北京為觀察點。而“北京在上海的什么方向上。”它是以上海為觀察點。如果學生把握好了觀察點,就比較容易地得出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約30°的方向上。

在教“我向正南方向走50米到路口,再向南偏西約30°走100米到公園。要求學生畫出路線示意圖。”這一內容時,教師要讓學生明白此題中的觀察點是在不斷地變化,一開始自己要確定一個起點作為觀察點,然后向正南方向走50米到路口,到了路口要以路口為觀察點,再向南偏西約30°走100米到公園。教師還要讓學生明白圖上的1厘米代表實際距離多少米。教師還要提醒學生每畫(走)到一個地方,標出這是什么地方。

如果學生弄懂了以上兩道例題,這一單元的其它幾道題也是大同小異,那么學生對這一單元的知識自然而然地全學會了。這樣,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也輕松,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2:初中數學教學多邊形內角和優秀案例及反思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三學制)七年級下冊第七章第三節多邊形內角和。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多邊形內角和公式。

2、數學思考:通過把多邊形轉化成三角形體會轉化思想在幾何中的運用,同時讓學生體會從特殊到一般的認識問題的方法。

3、解決問題:通過探索多邊形內角和公式,嘗試從不同角度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決問題。

4、情感態度目標:通過猜想、推理活動感受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以及數學結論的確定性,提高學生學習熱情。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探索多邊形內角和。

難點:探索多邊形內角和時,如何把多邊形轉化成三角形。

四、教學方法:引導發現法、討論法

五、教具、學具

教具:多媒體課件

學具:三角板、量角器

六、教學媒體:大屏幕、實物投影

七、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設疑激思

師:大家都知道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篇3:小學教師數學教學隨筆:生活中小數教學反思

小數和單復名數的互化既是本節課的重點,又是難點,因此學生掌握并熟練應用有一定的困難。概念主要是名數、單名數、復名數三個,包括單名數改單名數、單名數改復名數、復名數改單名數這些共3類。

學習這個知識點之前,要對于小數點位置移動的方法、常用的計量單位的名稱、相鄰單位之間的進率一定要熟練掌握,不相鄰的單位之間的進率也要會推導,學生明確了這些,知識點迎刃而解,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強化了知識掌握的靈活性。本節課是關于學生的生活上的小數,教學的內容是兩部分,低級單位轉化為高級,高級單位轉化為低級單位。但是兩部分總的就是來教學單位之間的轉化,及單復名數之間的轉化,本節課內容不是很難,但是學生轉化起來很困難,錯誤率很高。其實有兩種改寫方法:一種是根據小數的實際意義改寫;一種直接利用計量單位間的關系,用乘或除以進率的方法。其實這兩種方法都是可取的,只要方法正確,都是可以的。針對以上預期的難點,我和學生一起總結了如下改寫的三部曲:1、判斷。先判斷是低級單位的數改寫成高級單位的數還是高級單位的數改寫成低級單位的數,從而決定是乘進率還是除以進率。2、想。要想清楚兩個單位間的進率,是10,100,還是1000。3、移。根據上述兩個方面判斷確定小數點應該向左還是向右移,移動幾位。

教完這一課,通過課堂作業和抽測反饋,發現部分學生把單位改寫的結果搞錯了。我利用了近兩節課的時間進行了一對一的專項輔導:了解他們的錯因,幫助他們掌握正確的方法。經過輔導發現他們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單位間的進率模糊不清;二、分不清到底屬于哪種轉化:是高級單位轉化成低級單位,還是低級單位轉化成高級單位;三、不能正確的移動小數點。其中第一類錯誤居多,后兩類錯誤經過單獨輔導大部分學生已經沒有困難。與以往的錯誤相比,這次的錯因并不是學生沒有掌握方法,而是他們不會用方法,比如:分不清是乘進率還是除以進率,針對這一情況,每出現一次錯誤我都要反復地問著同樣的問題:哪個是高級單位的名數,哪個是低級單位的名數?大部分學生經過不斷的提醒,都能順利的找到方法,可問題還是不能解決,單位間的進率又會出錯,致使錯誤不斷。應該怎么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