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數學教學理論學習體會探究

數學教學理論學習體會探究

2024-08-01 閱讀 8457

數學教學理論學習體會探究

數學是關于思維的學科,學生學習數學是從小就開始的。然而學好數學是很多學生頭疼的問題。因此市場上出現的如何學好數學,如何教好數學的叢書很受眾多師生的青睞。但效果不佳。那么怎樣才能把數學學好呢?現對我校學生進行抽樣調查發現,大多數人認為:“在高考的壓力下,他們在課堂上是認真聽了,也做了一定量的習題,然而在考試中依然有無所適從的感覺。面對眾多的考題不知如何做起。”究其原因還是出現在課堂教學。傳統的課堂教學只重知識的結果,而忽略了知識的形成過程,發現過程。應試教育的弊端之一在于不注意知識的形成過程,這不利于學生建構良好的知識結構,導致的結果往往是數學基本定理、法則、公式的機械記憶,獲取的知識不能產生廣泛的遷移,缺乏遷移的知識則無法轉換成能力。那么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呢!這正是我們教育工作者所急需研究解決的問題。

隨著素質教育的興起,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廣大教育工作者們一直在探索這樣的一些問題。在課堂教學中如何以“以人為本,授人以漁,突出創新”為理念來實施我們的課堂教學。在眾多的教學設想中正越來越多地被提倡運用探究性教學。所謂探究性教學是指教師在課堂中巧妙地組織教學,引導學生自主地參與教學,獲取知識,促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體驗,幫助學生逐步形成研究科學的積極的態度,掌握研究科學的基本方法,提高研究科學所必須的探究能力。進行探究性教學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而且有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科學的方法,培養科學的態度。

中國傳統的課堂教學是以接受性學習為主,其具體表現為:教師滿堂灌,唱獨角戲,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主導作用。而西方近年來更強調研究性學習,尊重學生,以人為本。導致中西方培養出的人才有很大的差異。在當前的市場競爭中,中國的學生高分低能現象,缺乏創新精神,實踐能力,不能接受時代的挑戰;也很難出現一些有成就的數學研究者,更不用說重大的數學發現了。因此我們的教育須改革,全面推行素質教育迫在眉急。

課堂教學是教育的主陣地,教育改革當推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改變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應結合我國的國情,努力發揮一線教師的潛能,力爭創設一種“適合我們學生實際的,適應時代發展與需求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探究性課堂教學。

事實上,新課標下的數學教學,倡導“以人為本,突出創新”,使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源于實踐,它就在我們的身邊,離我一點也不遠,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觀念,善于用數學的眼光,頭腦去觀察紛繁復雜的世界,并能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這就要求我們時下的課堂教學要尊敬學生的個體,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主導作用,讓學生自己探究知識的形成,體會數學家發現定理的歷程,感受成功的喜悅,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求。因此探究性教學倍受歡迎。

如何進行數學探究性教學?

數學學科從本質而言,不能理解為眾多學科中并列的一門學科,因此數學探究性教學也應當區別于物理、化學等以實驗為主而更為重視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及再現規律的發現過程的探究。讓學生在對這兩種過程的認同與體驗中建構知識。

1、精心設計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是學生生活的主要組成部分,好的課堂教學不再是結果的教學,而是動態的思維活動的教學。應充分暴露學生的思維過程,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常言道:“問題是數學的心臟”,重視問題情境的創設,往往能激活課堂,喚醒學生的探究意識,其實,以情境創設契機,以問題為紐帶,以師生互動為特點,引導學生主動質疑、探究。作為一線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情境的創設者,組織者和學習活動的參與者、促進者;應精心設計一個個引人入勝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獲得經歷和體驗,激發學習的興趣,探究的欲望。

總之,我們教育教學所面對的是千百萬青少年學生,教學過程應尊重學生個體,教師要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情,課中有境”,讓學生帶著激情,帶關懸念走進課堂內外,充分發揮主體的作用,調動他們的求知識欲望,我們的教學目標才不致落空。

2、注意知識間的聯系及知識形成過程的探究

目前的教材設計仍是以知識為中心,以學科邏輯順序為中心而組織的,結構比較嚴謹。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把教材整體與每章之間,章與章之間,章與節之間,節與節之間的知識聯系,才能打通思維的通道,現行高中教學內容,雖然早已被數學家們所論證和應用,但對學生而言,仍然是新的內容。而傳統意義上的教學則是把各類具體,明確的技能或知識點教給學生,學生得到的僅是僵死的法則與概念,提高的僅是一種機械操作能力,所以你無論怎么講和練,都無法改變學生低能力、低素質的局面。而探究性教學則是啟發學生通過對比、歸納、分析等方法獨立完成,讓學生嘗試用數學家的眼光去分析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因此探究性課堂教學更強調概念的形成過程,定理、法則、公式的提出過程,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數學家們探究問題的歷程。在探究過程中既進行思維訓練,又進行了數學文化的育人功能。

3、精心設計例題,對知識及規律的應用進行探究

對知識及規律的應用既是知識的溫習和鞏固過程,又是知識的創新過程和認識的飛躍過程,是思維中最積極活躍的過程。因此對這一過程的探究在教學中占有不少的比例,傳統的教學方法認為:“教師在課堂上對例題進行分析講解并歸類,學生在課后做適量同類習題即可,然而效果不明顯,教過的習題仍然不會做,上課聽得頭頭是道,下課后碰到具體問題仍然糊里糊涂,因此教學中一定要改變這種被動式的學習”。

新課改倡導在教學中要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自覺、主動深層次地參與。因此例題的教學目的不僅是為了解題,而要在解題過程中培養和提高學生獨立思考、探究新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作為一線教師應精心設計典型例題,指出探究的方向,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自己探究出例題的解決方案。

事實上,課堂教學中的例題,作為數學思想方法的重要截體,不能只是讓學生間接地從教師那里學習解題的經驗,應讓學生通過直觀生動的體驗,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了解數學思想方法的產生,發展和完善的過程,才能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充滿生機與活力。

總而言之,數學探究性教學,指在課堂教學中創設一種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輕松和諧的研究氣氛和環境,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活動去探究,去“發現”知識,感悟獲取數學知識的思想和方法。

以上只是本人對探究性數學的一些粗淺的看法,望同行們多多批評指正。我會更加努力去思考,去研究,去總結,以科研促課改,以創新求發展,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堅持“以人為本,授人以漁,突出創新”的新課改精神,努力實現課堂教學高質量、高效率。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篇2:廣告創意理論學習活動方案

創意,在英語中以“creative、creativity、ideas”表示,是創作、創制的意思,有時也可以用“production”表示。美國當代影響力最深遠的廣告創意大師之一詹姆斯?韋伯?揚在《產生創意的方法》一書中對于創意(ideas)的解釋在廣告界得到比較普遍的認同,即“創意完全是各種要素的重新組合。廣告中的創意,常是有著生活與事件‘一般知識’的人士,對來自產品的‘特定知識’加以新組合的結果”。綜上所述:廣告創意是廣告人員在對市場、產品和目標消費進行調查分析的前提下,根據廣告客戶的營銷目標,以廣告策略為基礎,將抽象的產品訴求概念予以具象而藝術的表現的創造性的思維活動。簡單地說,廣告創意就是從抽象到具象的形象思維。

一、活動背景:

在這個人才濟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的21世紀,好的創意,可以作為自我推銷、提升的關鍵,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作為當代大學生,除了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好的廣告策劃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無疑,廣告創意(理論)學習活動是一個培養同學們廣告策劃能力,增強廣告創意思維、創新思維的良好途徑。舉辦這次活動,對同學們廣告創意思維的提升有重要作用并且可以提升同學們的綜合素質。

二、活動主題:

“培養廣告鑒賞能力,提高廣告創意思維能力,學習從平常生活中發現商機,學習捕捉生活細節。”

篇3:新課改理論學習制度

新課改理論學習制度

一、成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理論學習領導專班,有近期規劃和久遠規劃。

二、課改理論學習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新課程規范》和《課改簡明讀本》、《走進新課程》等各種有關課改的理論專著和期刊為主,兼以學校委派到外地學習課改帶回的經驗。

三、各教研組制定理論學習計劃,定時組織教師學習。

四、每周教務處組織全體教師學習課改理論一次。

五、參學教師必需有專門的筆記本,認真做好筆記,并結合自身的教學寫好教學反思或心得體會。

六、對課改理論學習不按時參與的老師,學校視同曠課對待。

七、學期末學校對教師學習課改理論進行考核,成果納入教師量化考核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