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教學隨筆:我不愿做這樣的老師

教學隨筆:我不愿做這樣的老師

2024-08-01 閱讀 4386

教學隨筆:我不愿做這樣的老師

1.我不愿意做這樣的老師,以為學生的成績就是學生的一切。我會告訴他們,人生其實很長,每個階段的要求都不一樣,即使現在成績不好,只要你能好好做一個人,你就會獲得很多。

2.我不愿意做這樣的老師,看見學生沒有按照自己的意圖辦,就“恨鐵不成鋼”。我會告訴自己:鐵就是鐵,為什么一定要把它變成鋼?除了鋼和鐵之外,還有金、銀、銅、錫、鉛,只要他們能活出自己的精彩,這世界就會精彩。

3.我不愿意做這樣的老師,除了教材教參之外幾乎不看別的書,除了上班上課之外幾乎找不到其他的事情做。我會告訴自己,想學寫詩的人,詩歌之外的工夫其實更重要,我還會告訴自己,世界其實很精彩,不要讓自己的世界變成灰色。

4.我不愿意做這樣的老師,以為教材就是真理的代表,更不允許學生對課本提出疑問。我會告訴孩子們,魯迅盡管深刻,但是我不喜歡他的刻??;莫泊桑的《項鏈》其實并不是要揭露某某階級的虛偽,只是想告訴我們人生中充滿了偶然。

5.我不愿意做這樣的老師,以為老師的價值所在就是一貫正確。當學生在課堂上當面指出我的錯誤時,我會當著所有學生的面向他表示感謝,然后下課之后告訴他,不是每個人或者每個老師都能接受他的做法,所以以后要慎重一些,但是我仍然十分感謝他。

6.我不愿意做這樣的老師,不顧一切地占用學生的時間,恨不得他們睡覺都夢到上我的課。我會告訴自己,不管是在時間還是在空間上,我教的專業對于學生來說都只是很小的一個部分,他們需要的是整個世界,我應該給他們打開一扇扇窗戶。

7.我不愿意做這樣的老師,以為教育可以替帶一切,以為自己可以做到所有。我會承認:有很多我沒有教好的學生,更有很多我教不好的學生。個人的力量總是很微弱的,只要我無愧于心,就可以坦然面對了。

8.我不愿意做這樣的老師,當要被迫傳達來自上層的不合理的要求的時候,違心地替這些不公平做解釋。我會如實地告訴學生,我抗爭過,但是我的力量很有限。我還會告訴他們,生活中的確有很多的不公和無奈,但是我們仍然要盡量去做個好人。

9.我不愿意做這樣的老師,以為老師就是“奉獻”的代名詞。我知道我的工作需要付出愛和努力,但是教師的工作本質上與其他的工作并無不同。我只是一個普通的勞動者,我也要掙錢吃飯、養家糊口。我擁有神圣的法律賦予我的權利,正如我同樣擁有法律賦予我的義務,我有權拒絕來自權威的任何額外的說教和要求,即使最后我無法抗拒,但是至少我抗拒過。

10.我不愿意做這樣的老師,面對工作的時候就毅然放棄家庭。為了學生而置自己的孩子于不顧。我會告訴自己,一個連自己親人都不愛的人,他的愛實際上是虛偽的。我不能一邊是桃李滿天下,一邊是使自己愛的和愛自己的親人受到傷害,我知道我是老師,但是我也知道在這之前我首先是一個丈夫(妻子)、一個父親(母親)。

11.我不愿意做這樣的老師,為了工作就毅然放棄自己,任意糟蹋父母留給自己的身體,為了工作無原則地戕害自己,最后只留下個“英年早逝”的遺憾和親人無盡的悲哀。我會告訴自己,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如此的珍貴、如此的多彩,在多彩的生命中,工作只是其中的一個部分。要走出工作的牢籠,走入多彩的生活,人生本來已經有很多無奈,所以我們更應該珍惜。

12.我不愿意做這樣的老師,......。雖然很多時候,我仍然自覺不自覺地去做這些我不愿意做的事情,但是我想,即使我不能完全抗拒,但是,只要我和我的朋友們曾經這樣做過,哪怕幾次,中國的教育也許會有更民主、更科學、更光明的未來。

篇2:教研隨筆對六環節教學步驟理解

寫心得1、“六環節”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六種手段和方式,在課堂教學中要靈活運用。在一節課中,不一定要把六種手段全部運用,才叫“六環節”。要把每種手段運用得充分,可以突出某一個環節,而忽略某一環節。就如同外出旅游,與其被導游領著疲于奔命地走完全部景點,不如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地方充分欣賞。

2、教學要有模式,但不能模式化。要把握“六環節”的實質,一是要強調自主學習。建構主義告訴我們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學習是學生自主地、能動地、富有創造性地建構知識的過程。看書、做題、回答問題、實驗操作、總結知識結構.......都是自己學習的形式。二是強調交流合作。建構主義強調學習是在不斷地交流、溝通、合作,即多邊互動過程中實現的。

3、語言能力的發展與思維能力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的。理解了不一定能夠說出來,只有說出來才能達到深刻地理解。如果一節課既無自主學習的活動,又無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這樣的課堂就是傳統的缺乏活力的課堂,就是老師滿堂灌的課堂。

篇3:小學教學管理隨筆分層小組勝于平衡小組

在大班額的情況下分組式教學勢在必行,但怎么分組是個技術活。

許多專家、教師倡議的是平衡小組。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智力,能力,喜好,性格,心理素質,家庭背景,性別等情況對學生進行分組,采取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模式。注意合理搭配,將內向的同學與善談外向的同學組合,將成績偏差的與成績較好的學生組合,并兼顧男女比例,以保證學生能夠最大限度的互補,互相幫助,發展智力,培養能力。這種分組方法比較深入人心,從理論層面上講是科學合理的。

但是,鮮有人知道它的執行難度和局限性。首先,就是各組之間的管理組織困難。老師想要長期做到公平合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得不首先培養一批有毅力、處事公義的組長幫助組織教學并及時統計各組間競爭結果的數據,這個過程要付出的管理成本實在太大了,沒有多少老師會堅持下去。試聯想在黨紀國法高壓限制下仍然層出不窮的貪官污吏事件,官員們可大都是社會精英啊,他們尚且如此不值得人民信任,何況身處社會底層的百姓的兒女們,有多少敢讓老師放心交托任務呢?第二,組內學生的積極性難以有效提升。那些學習成績處于中下層的學生,根本就不是什么學不會需要幫助的類型。他們往往智力更好、反應更機敏,就是“兩天打魚三天篩網”,惰性特別強,單調枯燥的學習任務他們能逃避就逃避。那些成績較好的學生得有多大的本事、多大的感染力才能帶得動他們??!第三,壞習慣強大的學生具有更強的負面影響力。在老師布置任務時,積極參與的往往是那些性格溫和習慣良好的學生,他們幾乎包攬了絕大部分的小組合作任務,其余的組員們也不全是不愿意干,而是時間利用效率極低,半天也弄不出個像樣的小小成果,太耽誤事兒了。久而久之,他們干脆就退居二線,做些與學習無關的活動。他們對學習以外的信息量倒是極其豐富,聊個八卦、傳播點同學間的小秘密那是講的眉飛色舞,不一會兒就把組內的“軍心”給動搖了。

為解決這個問題,我在將班級分成了八個平衡小組之后,很快又確定了分層小組。我根據學生成績將他們分成A,B,C三大層,每層兩個小組。每一次布置任務時,我是分三個層次要求的。每一次統計把關的結果時,我很容易就能找出來各層里那些未完成任務的名單,對他們及時進行督促或者批評。在平衡小組里那些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懈怠型學生就不那么容易蒙混過關了。那些曾經想破罐破摔的學生也不得不動起來。我給他們布置的任務不多,只要他們肯干一定會完成。如果他們不懂,那就可以向自己所在的平衡小組里成績好的學生求問。注意,這可是他們自己主動求知的過程,比起被動接受輔導或幫助來說,效果絕對不一樣。這種分組教學法我已經堅持了兩年,班級成績的確在節節攀升,而且這種分組法也更有利于班級形成互幫互助的和諧氛圍。

所以,根據我們學校生源質量差異太大的學情,我堅持“分層小組”為主,“平衡小組”為輔的分組教學法。